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矫治方法。方法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助萌法和闭合式开窗导萌术,对18例上颌埋伏阻生前牙进行矫治。结果应用助萌法矫治8例,闭合式开窗导萌法矫治10例,埋伏阻生牙均牵引成功,牙髓活力测试正常,牙周组织附着良好。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助萌法和闭合式开窗导萌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可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治疗小儿上颌前牙埋伏的效果。方法 50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开展外科导萌治疗,观察组开展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埋伏牙萌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萌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手术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次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列紊乱率、牙髓坏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牙龈退缩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治疗小儿上颌前牙埋伏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龋齿俗称“虫牙”,就是通常说的“烂牙洞”,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很高,平均在50%以上,是引起牙疼最常见的原因。一、正常牙齿的解剖生理人在一生中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小孩牙)和恒牙(成人牙)。乳牙20颗,从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直到两岁多全部萌出。6岁以后恒牙开始萌出,乳牙相继脱落,到14岁恒牙萌出28颗;余下的4颗约在18~24岁才萌出。恒牙完全萌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第二磨牙萌出状况在用钟摆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矫治过程的影响,以及对拔除上颌第二磨牙及拔除时机。方法:随机选择适应钟摆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移的病例,根据临床资料将上颌第二磨牙萌出状况分为三组:未萌、已萌及拔除。三组用钟摆矫治器推上颌第一磨牙远移,观察三组在治疗前后上颌磨牙及支抗单元的变化。结果:未萌组及拔除组的上颌磨牙远中倾斜移动量较已萌组大,磨牙的远中倾斜及腭向旋转拔除组明显小于另外两组。三组中第一前磨牙均有不同程度的近中倾斜,但拔除组近中倾斜量显著小于另外两组;在未萌及已萌组上颌第二磨牙均表现为远中倾斜;磨牙远移后有打开前牙咬合的趋势。结论:钟摆矫治器对于Ⅱ类错合畸形面型较好.且拥挤主要集中在后牙段的低角或均角的患者是较好的远移上磨牙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尖牙与正常未萌尖牙的角度及位置是否存在差别。方法选取50颗上颌埋伏尖牙患者为实验组,以相应年龄组具有正常未萌尖牙的患者为对照组,测量曲面平展片,以腭平面为参考平面测量其角度,以侧切牙为基准测量其位置。结果上颌埋伏尖牙的平均角度为42.14°±13.43°,明显小于正常未萌尖牙;位置明显偏于侧切牙近中。结论测量未萌上颌尖牙的角度和位置有助于预测埋伏牙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上颌腭侧阻生尖牙非手术与手术助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上颌腭侧阻生尖牙患者,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掌握上颌腭侧阻生尖牙颌骨位置、方向、牙根发育情况等,其中18例采用非手术正畸治疗(非手术组),12例采用手术助萌治疗(手术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非手术组患者牙齿恢复良好,正畸拓展间隙后3~10(6.48±2.38)个月自行萌出至正常位置,牙尖角度为13°~46°,牙缘美观,功能正常,牙周附着良好;手术组患者正畸牵引到位后存在一定的功能缺损,萌出正常位置时间为6~12(8.14±4.65)个月,手术组患者牙尖角度为35°~68°;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萌出时间大于非手术组(均P<0.05)。结论针对上颌腭侧阻生尖牙患者,术前应用螺旋CT技术明确牙齿具体情况,帮助临床医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指明手术指征,采用非手术助萌治疗效果优于手术助萌,有利于促使上颌腭侧阻生尖牙自行萌出,减轻手术带来的痛苦,有利于牙齿健康生长。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为乳牙,一副为恒牙,人出生后约半岁左右开始萌出,两岁半左右全部出齐,即为乳牙。7~13岁期间乳牙先后脱落,为恒牙所代替.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牙的萌出与乳牙、恒牙的交替萌出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智齿即恒牙(第三磨牙)。青年时期开始萌出,由于颌骨没有充裕的间隙,在萌出过程中,常被第二磨牙和齿槽骨阻挡造成萌出困难,称为阻生智齿。以下颌阻生智齿较多见,临床上根据生长的方向分垂直阻生、前倾阻生和水平阻生等三种。现就拔除等问题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矫治性拔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的影响。方法:24例拔除第一双尖牙和15例拔除第二双尖牙和9例拔除下颌切牙病例及45例非拔牙患者作研究对象,拍摄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测量第三磨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夹角和第三磨牙长轴与第二磨牙长轴的夹角,对治疗前后夹角的变化进行U检验。结果:拔除牙位越靠后,对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改善越明显,拔除下切牙对第三磨牙萌出改善不明显。结论:拔除第一双尖牙或第二双尖牙后,第三磨牙萌出角度会变得直立些,从而可能减少其阻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因上颌尖牙萌出时间相对较晚以及上颌尖牙萌出途径艰难而曲折,3岁时牙胚位于上颌深处,上颌窦前壁的上方,眶底的下方牙冠略偏近中舌侧,萌出时慢慢直立,其萌出路途长达22mm,其间出现任何问题均可导致尖牙埋伏阻生,尖牙阻生在恒牙列中位于第二位,仅次于第三恒磨牙,及早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埋伏阻生的上颌尖牙,对于减少病人牙(He)畸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六龄牙     
六龄牙是指上、下、左、右第一恒磨牙,因为它们在六岁时萌出来,所以又叫六岁牙(参见附图)。当儿童在六岁时它从第二乳磨牙后端萌出后,前边的乳牙才开始替换,后边的第二、第三恒磨牙才顺序萌出。由此可见六龄牙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其他恒牙  相似文献   

12.
邓光明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9):1595-1596
[目的]观察正畸治疗中埋伏牙不同外科导萌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环切导萌术和封闭性翻瓣导萌术联合正畸治疗两种方法矫治埋伏牙40颗.[结果]行环切导萌术完成矫治后患牙冠较长,牙龈形态欠佳,手术疤痕可见.牵引到位时间平均为80~90 d.行封闭性翻瓣导萌术完成后其暴露牙齿的远中面宽度较小,唇侧骨高度增加.牵引到位时间平均为本120~150 d.[结论]行封闭性翻瓣导萌术矫治的埋伏牙在美学效果方面较行环切牙导萌好.但矫治时间要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发生第二磨牙颊侧倾斜萌出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正畸治疗患者173例,详细总结患者病历,将年龄、性别、有无拔牙治疗史、治疗前后牙弓后段拥挤度、第一磨牙前移量、第三磨牙有无异常及下颌平面角度等8项指标纳入单因素分析范围,分析导致上颌第二磨牙颊侧倾斜萌出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指标进一步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范围,寻找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73例正畸治疗患者中,共发生第二磨牙颊侧倾斜萌出37例,患病率达21.4%。单因素考察结果显示,治疗后牙弓后段拥挤、第三磨牙牙胚缺失及第一磨牙前移量为第二磨牙颊侧倾斜萌出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牙弓后段拥挤为第二磨牙颊侧倾斜萌出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68,P0.05)。结论正畸治疗中第二磨牙颊侧倾斜萌出的患病率较高,与治疗后牙弓后段拥挤、第三磨牙牙胚缺失及第一磨牙前移量密切相关,尤以治疗后牙弓后段拥挤为重,当重点注意。  相似文献   

14.
埋伏阻生牙是指因萌出位置不够或外周存在某种因素使牙齿不能萌出至正常位置者[1],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28例上颌埋伏阻生牙采用固定矫治器结合外科开窗术在埋伏牙牙面上直接粘贴正畸牵引附件导萌,使大部分牙得以保留并获得良好排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评价同一牙龄组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第二恒磨牙的发育及萌出状态特征,探讨其与不同矢状骨面型关系。方法选取近3年口腔科门诊错牙合畸形患者74例,其中男32例、女42例,牙龄11岁(根据Becker牙龄评价标准确定)。将患者分为骨性Ⅰ类(28例)、下颌骨骨性Ⅱ类(23例)和上颌骨骨性Ⅲ类(23例)3组。观测、描记、测量数字化X线曲面断层片和数字化头颅侧位片,确定第二恒磨牙发育状况(Nolla评价)及萌出位置。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并分析。结果 11岁牙龄不同矢状骨面型组别上下第二恒磨牙发育阶段(Nolla评价)及萌出高度和角度未见显著差异(P均>0.05)。PP长度与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的发育阶段(Nolla)及萌出高度呈正相关(r1=0.284,P<0.01;r2=0.288,P<0.01;r3=0.233,P<0.05),而与上颌第二恒磨牙的萌出角度呈负相关(r=-0.236,P<0.05)。GM长度和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的发育阶段呈正相关(r1=0.309,P<0.01;r2=0.328,P<0.01)。11岁牙龄ANB角和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高度呈正相关(r=0.205,P<0.05)。结论 11岁牙龄不同矢状骨面型的儿童,第二恒磨牙发育早晚、萌出高度和角度未见差异。11岁牙龄儿童PP长度越大,第二恒磨牙发育的越早,萌出高度越高、角度越小。GM长度越大,第二恒磨牙发育的越早。11岁牙龄的儿童ANB角越大,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高度越高。  相似文献   

16.
李炜  安民 《浙江临床医学》2012,(11):1420-1421
冠周炎为牙齿萌出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种并发症,临床以下颌第三磨牙牙冠周围软组织炎症表现为主。多于第三磨牙萌出困难,磨牙萌出位置不符有关。多引起邻近组织间隙感染及邻牙远中龋、面部皮瘘、骨髓炎等并发症。作者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替硝唑液体局部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什邡市六所小学7~9岁学生第一恒磨牙萌出概率与患龋率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什邡市六所小学2324名7~9岁学生第一恒磨牙萌出概率、患龋例数、龋均发生概率,分析其牙齿健康状况。结果调查共计8400颗牙齿。男、女第一恒磨牙齿萌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岁学生牙齿数未萌出概率与部分萌出概率为3.50%,高于8岁与9岁的学生(2.19%与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龋总人数1007例(53.35%),龋均为1.32[1.06,1.62],龋面均为1.95[1.72,2.21]。不同的性别与年龄中,第一恒磨牙萌出率及患龋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31.14%患龋学生接受治疗。结论什邡市六所小学7~9岁学生第一恒磨牙第一恒磨牙患龋概率、患龋牙数发生率较高,且和性别、年龄有关,需要提高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期乳牙萌出时,小儿通常会哭闹不止、烦躁、厌食等,这不仅影响了小儿的发育,也给父母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本文通过分析婴幼儿期乳牙萌出时常见不适症状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居家护理措施,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含牙囊肿囊内埋伏阻生牙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8颗含牙囊肿内埋伏牙以固定矫治器结合外科开窗、囊肿刮除,正畸牵引导萌进行治疗。结果所有病例X线片示囊腔消失,腔内骨组织再生,病变的囊性组织为正常骨组织所代替;阻生牙得以正常萌出,牙根发育正常;牙齿排列整齐。结论外科开窗、囊肿刮除结合正畸牵引治疗,可消除囊腔,促进正常牙槽骨的再生,有助于囊内埋伏阻生牙的萌出排齐。  相似文献   

20.
王莉莎 《中国临床康复》2014,(4):I0001-I0001
几个月前.湖南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名叫《爸爸去哪儿》的亲子互动节目迅速蹿红,超萌的小不点和其酷酷的老爸们一起的真实表演。触动了亿万观众的内心,是不是也萌翻您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