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阳性检出率及其与SLE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和ELISA方法检测,并结合肾穿刺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结果67例SLE患者中,ANCA阳性16例,阳性率23.9%。其中P-ANCA阳性者15例,阳性率22.4%;C-ANCA阳性1例,阳性率1.5%。ANCA阳性组中抗dsDNA抗体阳性、低补体血症及中度以上贫血者明显高于阴性组。肾穿刺活检病例中ANCA阳性组肾脏活动性病变指数高于ANCA阴性组。结论ANCA在SLE患者中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且与疾病的活动状态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的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AN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6l例LN患者。使用ELISA法将其分为ANCA阳性和ANCA阴性两组,分别为53例和208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诊断标准数、狼疮活动度(SLE-DAI)评分、症状、体征、并发症和各种常规、生化、免疫学检查以及病理结果、随访结果。结果 ANCA阳性组中浆膜炎(75.5%)、急性肾衰(64.2%)、心肌炎(30.2%)、神经精神症状(26.4%)、肺出血(7.5%)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P〈0.05);同时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在SLE-DAI评分、诊断标准数、血沉、血红蛋白(≤11g/dl)、抗Sm、补体C3、γ球蛋白、IgG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中病理以Ⅳ型LN(67.9%)为主,慢性指数(CI)、新月体形成、肾小管萎缩、微血栓与ANCA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方面ANCA阳性组死亡率高于ANCA阴性组(P〈0.05)。结论 ANCA的定性分析有助于判断LN患者病情活动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异常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肾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E患者ANCA阳性率是35.2%,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connectivetissuedisease,MCTD)和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SLE患者ANCA阳性组中,p-ANCA与c—ANCA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p-ANCA抗体检测对诊断SLE患者早期发现及防范肾毒性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C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法)及免疫印迹方法,检测61例SLE患者血清中ANCA、ANA、抗ds-DNA及抗u1-RNP等自身抗体。结果:用IIF法检测时,ANCA在SLE中的阳性率是40.9%,均为核周型ANCA(P-AN-CA),ANA在SLE中的阳性率是91.8%。25例ANCA阳性患者的ANA均为阳性。在NACA阳性组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χ^2=5.6,P<0.05)。结论:ANA能干扰ANCA的结果判断,若采用单一粒细胞的底物片来判断SLE病人是否合并ANCA是不合适的。检测SLE患者的ANCA可能有助于判断该疾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检出为阳性的探讨与其对病情的相关性以及其诊断的价值。方法:实验组包括随机选取的100例SLE患者,其包括41例非活动组SLE患者和59例活动组SLE患者,对照组为健康者20例。实验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的检测方法。结果:检测出27例ANCA阳性在100例患有SLE的患者中,阳性率27%。其中有21例阳性在活动组的59例SLE患者中,阳性率为35.6%;有6例阳性在非活动组的41例SLE患者中,阳性率14.6%,非活动组明显低于活动组(PO.05)。20例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对SLE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的阳性检出率,病情的活动程度会影响其阳性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ANCA及AECA在结节性红斑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结节性红斑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收集结节性红斑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ANCA和AECA,并分型。结果32例结节性红斑患者ANCA阳性率为12.5%,均为核周型ANCA(P—ANC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A阳性率为81.3%,其中IgG—ANCA阳性率为71.9%,IgM—AECA阳性率53.1%,与正常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在发生结节性红斑及血沉增快方面AECA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1);而在伴有口腔溃疡和贫血等临床表现方面ANCA及AE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红斑患者血清AECA测定对该病血管损害及病情活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诊断血管炎或其他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间ELISA方法检测ANCA阳性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4例,对其临床特点及诊断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中血管炎患者22例(21.2%),其中确诊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13例。非血管炎患者82例(78.8%),其中结缔组织病40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非结缔组织病42例,其中以溃疡性结肠炎最为常见。根据ELISA方法检测的ANCA结果,分为蛋白酶3(PR3)-ANCA阳性组及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组,与PR3组对比,MPO组患者的受累系统更多且肾脏受累更常见(P〈0.01),而胃肠道受累较少见(P〈0.01)。与非血管炎组对比,血管炎组受累系统更多(2.28比3.55,P〈0.01),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及肾脏受累更常见(P〈0.叭或〈0.05);白细胞总数升高、24h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在血管炎组发生率更高(分别为P〈0.01,P〈0.05)。结合受累系统数、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对血管炎的阳性预测值。结论ANCA阳性患者的疾病谱很广,结合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可以提高ANCA对于系统性血管炎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8例初诊未用激素治疗、32例已用激素治疗的SLE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水平,并分析其变化与临床病情资料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组血清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降低(P〈0.05)。有肾脏病变SLE患者组TG水平明显高于无肾脏病变SLE患者组(P〈0.01),TC和HDL水平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应用激素治疗组血清TC和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L水平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HDL水平与血沉(ESR)呈负相关。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异常主要系肾脏损害和大剂量激素使用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其血清学检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第二代Anu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6例SLE门诊患者和87例对照组的AnuA水平。结果AnuA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0.47%、94.25%,在SLE组,AnuA灵敏度显著高于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P〈0.05,三者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uA在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患者中仍有较高的检出率。疾病活动组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P〈0.05)。AnuA的水平与SLEDAI评分高低呈显著正相关(rs=0.651,P〈0.05)。结论AnuA是诊断SLE的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之一,并且与SLEDAI评分显著相关性,可作为SLE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NA阴性的SLE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特征。方法:对至少有两年随访纪录的363例SLE 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5例ANA阴性(9.6%),328例ANA阳性(90.4%),与ANA阳性组比较,ANA阴性组光过敏(37.1%)及抗SSA抗体(60.0%)发生率较高,而肾损害(57.1%)、关节炎(42.9%)及抗ds-DNA抗体(42.9%)的发生率则较低;其中68例患者进行了肾穿刺活检,两组肾脏病理类型总体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NA阴性的SLE患者光过敏常见,抗SSA抗体阳性率较高,而肾损害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11.
周生国  李霞  张伟  吕莉娜  侯存 《中外医疗》2013,32(26):13-14
目的探讨分析迟发型狼疮肾炎(LOLN)患者的临床、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将年龄在50岁以上的LN(35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组,同期年龄在50以下的35例LN患者作为对照,分析患者的临床以及肾脏病理特点。结果两组患者肾脏病理类型比较,P>0.05;两组患者年龄、肾功能损害、肺间质病变比例、贫血、高血压、光敏感、面部红斑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抗SS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OLN临床表现不典型,所以极易造成误诊,且年龄较大(年龄>50岁)的患者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抗Jo-1抗体阳性多发性肌炎(PM)或皮肌炎(DM)患者肺部受累影像学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准确评估预后。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7年12月至2013年7月21例抗Jo-1抗体阳性PM/D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Jo-1抗体阳性PM/DM患者绝大多数(80.95%)具备典型肺间质性病变表现,胸部影像学主要为磨玻璃影以及网格影;比较抗Jo-1抗体阴性PM/DM患者而言,抗Jo-1抗体阳性患者出现肺间质性病变的几率更高(P〈0.05);伴有继发性间质性肺病是PM/DM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个别抗Jo-1抗体阳性PM/DM患者会以肺部表现为首发症状,表现形式类似肺炎。结论抗Jo-1抗体阳性PM/DM患者常常并发继发性肺间质病变,多数患者影像学上表现符合间质性肺炎特征,个别表现类似肺炎。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及脏器损害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SLE患者与36名正常对照血浆中的FIB浓度,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LE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浆FIB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疾病活动度的SLE患者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FIB水平与SLE患者病程中出现的肾脏、心血管等脏器损伤存在一定联系。FIB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4h尿蛋白定量、免疫球蛋白G(IgG)、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成正相关。结论:FIB可能参与了SLE的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临床上可作为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4.
姚敏 《中国热带医学》2008,8(6):926-928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8例肺癌患者、73例良性肺病患者和19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分别以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CA153、CA125、Ferritin、β-HCC、HGH、AFP、F-PSA、PSA)的水平。结果肺癌组C-12检测阳性率为86.23%(119/138),显著高于良性肺病组(50.68%,37/73)和健康体检组(23.46%,46/196)(P〈0.001);C-12的敏感性随肿瘤TNM分期的增加而增高,CEA、CA125对Ⅳ期高敏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NSE阳性率以SCLC组最高(P〈0.001);CEA阳性率以AD组最高(P〈0.05);联合检测对肺癌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P〈0.01)。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可以显著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有效性,适合无明显症状的门诊患者和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中性粒细胞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42例KD患儿急性期、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ANCA水平,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冠脉情况。随机选取20例普通发热患儿和15例外科择期手术患儿分别作为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期KD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A水平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与急性期相比,KD组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A水平均下降(P〈0.01),但仍高于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组血清ANCA水平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non-coronary artery lesion,NCAL)组(P〈0.01),CAL组血清ANCA与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LCA)/升主动脉(ascending aorta,AAO)内径比值呈正相关。结论:中性粒细胞可能作为重要的病理因素参与了KD血管炎及其冠脉损害的发生。血清ANCA可作为KD,尤其是不完全KD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ANCA水平异常增高对冠状动脉损害有一定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ucleostemin基因及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3例NSCLC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者的组织中NS蛋白进行检测,并对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NS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率为54.7%(29/5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0(0/15),NS蛋白腺癌组织的表达率为65.2%(15/23)明显高于鳞癌组织的表达率46.7%(14/30),高、中分化组织的表达率42.9%(15/35)明显低于低分化组织的表达率77.8%(14/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oNSCLC组织中PCNA阳性率71.7%(38/5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S基因mRNA和蛋白存在明显的高表达趋势,PCNA阳性率显著增高,有利于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因而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ITGAL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分离SLE患者及正常人群PBMC,采用Qiagen RNA/DNA mini kit提取RNA,实时-定量PCR检测ITGAL mRNA的表达,对SLE患者的ITGAL表达与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采用SLEDAI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活动性SLE患者中ITGAL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376,P〈0.05).结论 活动性SLE患者PBMC的ITGAL mRNA表达明显上升,其变化与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ITGAL表达可能与SLE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