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关籍华裔女作家谭恩关的《灶神之妻》为分析文本,探讨了作品中母女关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分析作者作为少数族裔女作家面临着美国的强势文化,如何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作者在小说中以个人的经历为素材,不仅在母女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颠覆父权制的女性世界,还把母女关系提升到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层面上来。谭恩关在母女关系的主题中表现了性别的不平等以及文化的冲突,积极寻求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对情谊的理解,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对《灶神之妻》中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的姐妹情谊进行解读。从姐妹责任情谊和姐妹患难情谊两个维度阐释了中国母亲式的姐妹情谊,并对比了前者与美国女儿式的姐妹情谊之间的差异。通过分析具有中美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母女对待姐妹情谊在认知和行为上的差异,进一步了解了不同文化群体间价值观的差异,旨在探讨避免和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方法及对于文化冲突应持有的态度,对当代跨文化交流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极乐之地》是布克奖得主、印度作家阿兰达蒂·洛伊的第二部作品,小说的主人公之一是安朱玛,她的人生可分为"阿夫塔巴时期""海吉拉安朱玛时期"和"墓园里的安朱玛时期"三个阶段。本文主要考察安朱玛人生不同时期中性别身份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认为安朱玛的性别身份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一部成长小说。小说生动描绘了芝加哥移民社区里西语裔移民群落中一个羞涩而敏感的少女的成长经历,并通过女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特有的族裔、阶级及女性视角,展示了一种丰富而具有普遍性的成长体验。成长中感受的耻辱时刻是女主人公成长转折点;成长特有的渴望和梦想是成长的动力;自我身份的审视和认同是脱离童真、融入社会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原第一民间叙事长诗,《郭丁香》以表现传说中的灶王爷张万良和灶王奶奶郭丁香的生活故事和爱情纠葛为主要内容,在民间广为传唱。它以丰富的内容、曲折离奇的情节、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反映出豫南民众对灶神这一特定主体的信仰及对传统道德中真、善、美的坚守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文学人物形象的文化身份问题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一个重要话题,对族裔文化身份的阐释,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和当代美国小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处理手法。就《我爱比尔》和《最蓝的眼睛》在族裔文化身份阐释的问题上进行比较,探讨文学作品中文学形象的文化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7.
丁玲是一位擅长描写和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在她早期的短篇小说中,她积极探索女性的人生道路,对于女性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关注。这里试通过她早期的短篇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四个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来分析丁玲小说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是一部现实意味很强的讽刺小说,在讽刺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对人物进行了大量的服饰描写,本文主要从男性服饰,女性服饰和特殊人群的服饰进行分析,展现明代服饰的风貌。这些服饰描写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使《儒林外史》具有史料价值,甚至还对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外显人物的身份和地位,突显小说的主题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赛珍珠以其在《大地》中对中国农民真实而丰富的刻画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她跨文化的视角为其在作品中探讨东西文化相融提供了可能。而英籍印度裔作家撒尔曼·拉什迪长期的旅居和流散的经历也赋予其独特的"跨界写作"的视角。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对赛珍珠《东风·西风》和拉什迪《午夜的孩子》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现代化进程中"女国民"主体身份的建构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赛珍珠和拉什迪笔下的异质之女性具有颠覆性,从边缘向中心移动,在现代化进程中积极促进了其主体身份的建构。同时,赛珍珠和拉什迪笔下的女性随着历史的变迁充当"移民"的角色,其身份处在永无休止的进化过程中,具有流动性和身份的未论定性。  相似文献   

10.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而写的一部小说,小说塑造的是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简·爱。她有着坚强的人格和尊严,勇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对爱情、生活及社会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是一个标准的女权主义者。女主人公简·爱性格中的女权主义意识贯穿于她的生活经历中,也正是她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她独立的人格、进取的精神和美好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白朗》作为贾平凹的一篇优秀小说,在其创作生涯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也反映了贾氏对生存的深入思考。小说的文本构成方式既能反映出贾氏对既有文本的创新能力,也能极好地体现他对生存意味的思考。通过仔细阅读,可以看出《白朗》是一篇由众多已有文本构成的小说,这些文本在小说中或被引述,或被改写,用"奇事"构架白朗这个"奇人",制作出一个表达了作者特殊的生存体会的现代"土匪"。  相似文献   

12.
对简.奥斯汀的作品评论界褒贬不一,但其高超的人物刻画手法却得到了一致认同。在传世名著《傲慢与偏见》中,她采用不同的手法刻画不同人物,取得不同效果。重点分析其在刻画达西时所运用的对比手法,包括对比达西和彬格莱的性格及为人处事的态度,对比达西和韦翰的真诚与伪善,以及对比达西求婚被拒前后的变化。最后从艺术表现力和达西的性格特征上分析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的精妙。  相似文献   

13.
网络防御是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广泛研究的内容之一,随着网络防御技术的发展,多方面的防御方法不断涌现,而基于Honeynet的网络防御技术可以说是网络防御技术中主动防御的典型,文章研究了计算机网络防御技术,并把Honeynet技术应用到了局部网络防御系统中,对Honeynet中的捕获数据、分析数据和数据控制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命题。党的建设科学化既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世情国情党情的根本要求。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以科学理论指导、以科学制度保障、以科学方法提升、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命题。党的建设科学化既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世情国情党情的根本要求。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以科学理论指导、以科学制度保障、以科学方法提升、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  相似文献   

16.
《黑暗前的夏天》是一部反映中年女性生存困境的小说。凯特在婚姻中像一个被关在牢笼的囚徒,失去了自我。她像机器一样被设定为母亲、妻子角色。母亲角色带有强制性,是一种异化的体验,使凯特的自我被异化。凯特的职业也是家庭角色的延伸,依然是附属的服务型的工作。凯特探寻自我的途径,一是对婚姻说不;二是摆脱他者的眼光。凯特寻找自我的过程非常艰难,她的回家更显现出女性处境的悲剧意味,但是,凯特已在精神上寻找回了全新的自我。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夜访吸血鬼》中克劳迪娅这个人物做出新的阐释,加深读者对该人物性格及其悲剧命运的理解。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学说,具体分析克劳迪娅精神上本我、自我、超我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并进一步阐明造成其人格特征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在简要介绍分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洛特卡定律进行分形研究的具体思路,重点分析了洛特卡定律在统计意义上表现出来的分形性质.通过比较分形中分维和洛特卡定律的一般推导,建立了洛特卡定律的分形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对洛特卡定律中幂指数的深刻分形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具体的数据对洛特卡定律的分形性质进行了实证验证.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灰色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灰色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农村经济进行灰色关联评判和排序,确定各个地市经济发展的优劣次序和各地市的优势因素,为河南省各个地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并预测了河南省农民今后几年的人均收入,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对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天然河流平面二维动床阻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然河流垂线流速分布实测资料确定平面二维动床摩阻流速u和当量糙度K′s,由此建立了垂线上系数A与参数U/Uc、系数A与参数u/gds0以及当量糙度K′s与参数u/gds0、uK′s/ν的经验关系;利用糙率公式n=Δ1/6/A确定动床当量糙度Δ,并得到Δ与U/Uc、u/gds0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