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阿尔茨海默病(AD)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型与野生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方法:C57BL/6J雌鼠与C3H/HeJ雄鼠交配产下F1代,再将F1代与3月龄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型小鼠交配产下F2代。提取F2代小鼠鼠尾DNA,PCR扩增目的基因并鉴定。依据是否含APP和PS1基因分为转基因型组和野生型对照组,小鼠分别于6、8月龄行Morris水迷宫实验,11月龄行Y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结果:繁育F2代小鼠33只,其中转基因型组18只,野生型对照组15只。6月龄转基因型与野生型小鼠定位航行实验潜伏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间探索实验目标象限时间和路程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8月龄野生型小鼠比较,转基因型小鼠定位航行实验第1天潜伏期延长(P〈0.05)。与11月龄野生型小鼠比较,转基因型小鼠达到学会标准的训练次数增加(P〈0.05)。结论:AD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型与野生型小鼠比较,于11月龄时出现学习记忆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APP/PS-1/tau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3×Tg-AD)模型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和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42(Aβ42)表达变化,探讨3×Tg-AD小鼠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机制。方法 4月龄雄性3×Tg-AD小鼠和相匹配的129/C57BL/6杂交野生型小鼠各10只,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在新环境中的焦虑程度和自主活动能力,以及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记录海马CA1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高频强直电刺激诱导的长时程增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海马组织可溶性Aβ42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Tg-AD组小鼠旷场实验结果无明显改变(均P0.05),定位航行实验第3~5天逃避潜伏期延长(P=0.001,0.003,0.001),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平台区时间百分比降低(P=0.000),海马CA1区高频强直电刺激诱导的长时程增强下降(均P0.01),海马组织可溶性Aβ42表达水平升高(P=0.000)。结论 4月龄3×Tg-AD小鼠海马组织可溶性Aβ42表达上调,导致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受损,出现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莲房原花青素(LSPC)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障碍模型,以行为学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跳台实验)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为指标观察LSPC对小鼠记忆障碍的作用。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LSPC可缩短东莨菪碱所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的潜伏期,减少游泳距离;跳台实验结果显示,LSPC可延长其平台停留期,显著减少错误次数;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LSPC能显著抑制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结论LSPC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障碍有改善作用,其机制之一是基于对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增龄性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增龄性变化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为利用该模型进行其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此实验选用1、4、8、12月龄的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与同龄的正常老化小鼠SAMR1作对照,从老化度评分、避暗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自主活动实验等方面观察了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增龄性变化。结果与对照组SAMR1相比,SAMP8小鼠随月龄增加老化度评分呈增高趋势,在8、12月龄的老化度评分值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P<0.05);避暗实验中,8、12月龄的SAMP8小鼠在电击24h后进入暗箱的潜伏期比同龄SAMR1小鼠显著缩短(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中,1、4月龄SAMP8小鼠找到暗台的潜伏时间与同龄SAMR1小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8、12月龄SAMP8小鼠与同龄对照组相比,潜伏时间显著延长(P<0.05);从自主活动实验看,1、4、8月龄SAMP8小鼠单位时间内自主活动次数与同龄SAMR1小鼠相比无显著变化,而12月龄SAMP8小鼠与同龄对照组相比单位时间内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SAMP8小鼠随月龄增长学习记忆能力逐渐减退;与同龄对照组相比,8、12月龄SAMP8小鼠出现明显衰老特征,表现出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下,故可作为老化痴呆的动物模型用于痴呆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美金刚联合丰富环境治疗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学习记忆能力及精神行为的影响.方法 40只6月龄SAMP8随机分为未治疗对照组(对照组)、丰富环境治疗组(丰富环境组)、美金刚治疗组(美金刚组)、美金刚联合丰富环境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各组给予相应治疗8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自主活动观察及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对小鼠的学习记忆水平及精神行为能力进行测试.结果 (1)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丰富环境组、美金刚组及联合治疗组小鼠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1),且联合治疗组平均潜伏期较丰富环境组和美金刚组(美金刚组除第4 d以外)明显缩短(均P<0.05);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试验:美金刚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穿越原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1);联合治疗组较丰富环境组明显增多(P<0.05).(2)自主活动观察:丰富环境组、美金刚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均P<0.01);联合治疗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较丰富环境组和美金刚组明显增多(均P<0.01).(3)高架十字迷宫试验:丰富环境组、美金刚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在开放臂停留的时间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1);联合治疗组较丰富环境组和美金刚组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 美金刚和丰富环境均能提高SAMP8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当两者联合后这些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Morris水迷宫自英国心理学家Richard Morris于1981年首次使用以来,已成为一种研究与海马功能直接相关的空间学习记忆机制的标准模式,能较准确地反映动物的空间参考记忆能力[1].Morris水迷宫能为考察实验动物空间认知能力提供较多的评价指标,全面记录其认知加工过程,客观地反映其认知水平.但是,Morris水迷宫的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影响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因素存在,如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设计、实验的实施过程等.因此,笔者现就影响小鼠Morris水迷宫成绩的若干因素(Morris水迷宫自身因素及小鼠主观因素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实验工作者们减少误差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热休克因子1(HSF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讨HSF1基因及热休克预处理在慢性心理应激中对小鼠探索行为的保护作用,以及其机制是否与CA1区神经元凋亡有关。方法选取HSF1基因野生型小鼠40只和HSF1基因敲除小鼠36只,均随机分为热应激组、心理应激组、热应激加心理应激组和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各组给予相应的应激措施2个月,热应激加心理应激组小鼠在暴露于慢性心理应激前给予热休克预处理。2个月后检测各组小鼠高架十字迷宫中总探索次数、简易迷津探索格数及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结果野生型小鼠和基因敲除小鼠中心理应激组高架十字迷宫中总探索次数、简易迷津探索格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野生型小鼠热应激加心理应激组高架十字迷宫中总探索次数、简易迷津探索格数均较心理应激组多(P0.05),而基因敲除小鼠中不存在这一差异(P0.05)。基因敲除小鼠心理应激组CA1区海马神经元凋亡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在全部76只小鼠中进行分析,小鼠高架十字迷宫总探索次数、简易迷津探索总格数与CA1区神经元凋亡负相关(r=-0.50,P0.01;r=-0.51,P0.01)。结论热应激预处理通过HSF1基因,抑制慢性心理应激所致探索行为减少,热应激预处理及HSF1基因对CA1区神经元的内源性保护作用可能是维持小鼠探索行为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慢性癫痫发作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戊四氮(PTZ)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和慢性癫痫(CEP),用交替电刺激Y迷宫试验、Morris水迷宫试验、抬高迷宫试验和旷场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和情感行为变化。结果SE大鼠致痫后近期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平台象限搜寻时间百分比降低(P<0.01),穿越平台区域次数减少(P<0.05)Y迷宫选择错误总数增多(P<0.05);抬高迷宫开放臂中逃避时间延长(P<0.05),进入次数增多(P<0.05);旷场活动的格子数、站立次数及粪便颗粒数均减少(P<0.05)。远期均恢复正常。CEP大鼠致痫后近期水迷宫部分时段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远期恢复正常,Y迷宫选择错误总数近期和远期均增多(P<0.05)抬高迷宫开放臂中逃避时间和进入次数及旷场活动格子数、站立次数和粪便颗粒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癫痫持续状态可导致大鼠短期学习记忆功能受损和情感行为异常慢性癫痫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持续时间较长,对情感行为无明显影响。交替电刺激Y迷宫在检测癫痫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方面可能较Morris水迷宫更灵敏。  相似文献   

9.
发作间痫样放电对大鼠情感行为及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发作间痫样放电 (IED)对大鼠情感行为及空间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海马快速电点燃后 13d ,反复惊厥阈下电刺激海马 ,并通过旷场活动性、拒俘反应性观察和Morris水迷宫训练 ,动态检测实验动物情感行为与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改变。结果 电点燃后 14d ,IED可致实验动物旷场活动性明显减少 [正常对照 (17 3± 3 6 )分 ;IED动物 (4 6± 1 3)分 ,P <0 0 1],拒俘反应性显著增强 [正常对照 (1 4 9± 0 31)分 ;IED动物 (3 94± 0 81)分 ,P <0 0 1];大鼠Morris水迷宫训练潜伏期明显延长 [正常对照 (32± 7)s;IED动物 (4 7± 10 )s ,P <0 0 5 ],空间定向能力测试时在水迷宫的 4个象限中无目的漫游。结论 无明显惊厥行为的IED可引发或加重实验动物活动习性改变、警觉水平增高、惊恐行为、环境适应能力下降 ,及短暂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受损。  相似文献   

10.
FMR1基因敲除鼠感觉皮质功能柱树突棘修剪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MRP)缺失对感觉皮质功能柱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从纯合子鼠血液提取DNA,对FMR1基因片段进行扩增,电泳观察结果。并选用子代幼龄FMR1基因敲除及野生型小鼠共16只,按基因型和年龄分为1周龄FMR1基因敲除型组(KO^1),1周龄野生型组(WT^1),4周龄FMR1基因敲除型组(KO^4),4周龄野生型组(WT^4),每组各4只。采用快速Golgi染色法分别观察不同发育时间段感觉皮质功能柱区域神经元的功能柱中心和周边两个方向上树突分支、树突棘密度和长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幼龄FMR1基因敲除鼠树突棘密度显著增高(P〈0.05)而长度无变化,感觉皮质功能柱区域中心朝向的树突棘密度无显著性差异,而周边朝向的树突棘密度KO^1、KO^4分别高于WT^1、WT^4,并且主要表现在距胞体10~80μm段的密度异常(P〈0.01)。结论FMRP缺失导致树突棘密度增高和感觉皮质功能柱区域树突棘修剪异常,并且树突棘修剪和树突修剪的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