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穹窿海马伞损伤诱导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横断大鼠穹窿海马伞后室管膜下区神经前体细胞的变化情况。 方法:实验于1999—01/2000-03在中山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3个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68只,随机分成正常组4只,损伤组和损伤对照组分别按术后存活时间分为1,3,5,7,10,15,20和30d组,每组各4只。开颅制作动物模型,损伤组横向切断右半侧穹窿海马伞;损伤对照组横向切断穹窿海马伞上方的皮质和胼胝体。正常组腹腔注射5-嗅-2-脱氧尿嘧啶50mg/kg3次,每次间隔4h,于末次注射后12h处死动物;损伤组和损伤对照组于手术后第1,3,5,7,10,15,20和30天腹腔注射5-嗅-2-脱氧尿嘧啶(50mg/kg)3次。每次间隔4h。于末次注射后12h处死动物。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经左心室灌注固定。冰冻切片机进行连续冠状切片,片厚40μm。4套相邻切片分别用于5-嗅-2-脱氧尿嘧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5-嗅-2-脱氧尿嘧啶和Nestin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 结果:④正常组前脑室管膜下区含有少量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室管膜下区背外侧角,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较浅。②损伤组损伤侧前脑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显著增加。损伤后第1天,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变化不明显。第3天,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开始增加。第5天,内侧壁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显著增加,细胞排列密集,层数增加,细胞核染色加深。第10天,背外侧角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显著增加,细胞核大小不均、深染。从损伤后第13天起,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到第30天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的情况与正常组相同。损伤对侧的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只有少量的增加。③从损伤后第10天起,在前脑损伤侧室管膜下区背外侧角外上方的胼胝体中可见一些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显示为5-嗅-2-脱氧尿嘧啶和Nestin染色阳性,5-嗅-2-脱氧尿嘧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阴性。损伤后第15天,在前脑和损伤平面之间的冠状切面上.背外侧角外上方的胼胝体中仍见一些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损伤后第20天,在损伤切面上,在室管膜下区上方靠近损伤区的胼胝体中可见一些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细胞核呈梭形,长轴与横行的胼胝体纤维一致,并已有部分细胞进入损伤区。④损伤对照组损伤后各时间点损伤区、室管膜下区背外侧角及外侧壁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的变化与损伤组基本相同,但室管膜下区内侧壁未见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增加的改变。 结论:穹窿海马伞损伤诱导室管膜下区神经前体细胞大量增殖,增殖细胞沿胼胝体向损伤区迁移,可能参与脑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英文名为:Buflomedil Hydrochloride Lnjection;化学名为4-(1-吡咯烷基)-1-(2,4,6-三甲氧基苯基)-1-丁酮酸盐。  相似文献   

3.
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英文名为:Buflomedil Hydrochloride Injection化学名为4-(1-吡咯烷基)-1-(2,4,6-三甲氧基苯基)-1-丁酮酸盐。  相似文献   

4.
老年带状疱疹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是常见的皮肤疾病,中老年患病率较高,且具有临床的特殊性。5年来共收治老年带状疱疹患者2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2001年4月-2006年5月,共收治27例带状疱疹患者,男21例,女6例;年龄67-93岁,平均77岁;67-74岁7例,75-84岁9例,85-92岁11例;春季(3-5月)发病5例,夏季(6-8月)发病6例,秋季(9-11月)发病7例,冬季(12月-次年2月)发病9例。  相似文献   

5.
陈旧性输卵管间质妊娠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历摘要 女,19岁。因恶心、呕吐伴腹痛,于2005-07-21T12:40时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06-17,停经后无早孕反应,于2005-07-18在外院因恶心、呕吐为主诉就诊,因其母代诉无性生活史,故未考虑早孕。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3-01-2005-12收治高原肺水肿56例,经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54例,女2例,年龄25-40(平均31.5)岁,均为初入高原发病。海拔2800-4000m发病18例,海拔4000-5000m发病36例,平均住院7.5d,均治愈。  相似文献   

7.
参附脱毒胶囊治疗阿片类急性戒断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中药参附脱毒胶囊(Shenfutuodu capsule)治疗阿片类物质依赖急性戒断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5年),EMBASE(1974~2005年),Cochrane图书馆光盘2005年第1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Web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Web版),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CMAC)和日本《医学中央雄菇》,并辅以手工检索。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关参附脱毒胶囊的文献12篇,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仅3篇,共293例。3个研究均比较了参附脱毒胶囊和可乐定治疗期间的戒断症状评分,第5天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14,95%CI(-6.28,-0.01)];第0~4天及第6~10天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WMD(95%CI)分另0为58.45(53.88,63.02),-1.15(-5.69,3.40),-0.42(-4.55,3.70),-0.77(-4.37,2.84),-1.54(-4.78,1.69),-1.76(-4.25,0.74),-1.74(-3.89,0.41),-1.24(-3.28,0.80),-0.52(-1.96,0.92),-0.27(-1.64,1.11)。参附脱毒胶囊组与可乐定组第3天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值为1.52(0.79,2.95)。治疗后各组HAMA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第0天、第5天和第10天的HAMA量表评分的WMD(95%CI)分别为-0.55(-3.74,2.64),0.34(-2.02,2.70),0.63(-0.21,1.47)。两组头晕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RR(95%CI)为0.73(0.62,0.87)。但两组口干、思睡和视物模糊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RR(95%CI)分别为1.11(0.95,1.29),0.99(0.82,1.21)和0.92(0.70,1.19)。第2天时两组不良反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26,95%CI(-2.40,-0.12)]。第1天、第3~10天两组不良反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WMD(95%CI)分别为-0.55(-1.48,0.38),-0.63(-1.67,0.42),-0.84(-1.77,0.09),-0.29(-1,09,0,51),0.15(-0.52,0.81),0.22(-0.22,0.67),0.09(-0.25,0,44),0.03(-0.21,0.27),-0.03(-0.33,0.26)。结论根据现有证据,参附脱毒胶囊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急性脱毒药物,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氟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是由日本杏林制药株式会社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喹诺酮类合成抗菌剂。化学名为1-环丙基-6-氟-7-(3-甲基-1-哌嗪)-8-甲氧基-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分子式为C19H22FN3O4。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尤其对革兰阳性球菌抗菌活性优于司帕沙星和环丙沙星。由于其8位上甲氧基的引入,不仅增强对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的抗菌作用,同时电降低了光毒性。经过近几年国内外的多项临床研究已显示该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1999-01-2006—02小脑出血50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8-84(平均61)岁。其中38-39岁1例,40-49岁5例,50-59岁12例,60~69岁24例,70-84岁8例。既往高血压病史33例,既往曾有脑血管病史12例,糖尿病史3例,冠心病3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的结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在神经元分化及轴突再生和突触可塑性过程中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有关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及其神经损伤修复、神经元再生等的文章,检索词“beta-1,4-galactosyltransferase,nerv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以及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神经系统,神经元”,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汉语。文章发表时间不限。资料选择:对所获得文献进行筛选,选取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献,查找下载全文。纳入标准:④有关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家族结构、分布等的研究原著;②有关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原著,主要为其在神经元再生、分化等作用。资料提炼:检索到相关文献42篇,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选入18篇。有关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家族结构、分布等的研究原著5篇;有关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原著13篇,其中有关β-l,4-半乳糖基转移酶在神经分化、轴突再生、可塑性形成中的作用9篇,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在精卵结合中的作用2篇,与肿瘤转移相关2篇。资料综合:日前已克隆出7种具有β-1,4-半乳糖基转移活性的酶,它们构成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家族。近年来对此酶家族各成员的研究表明,其结构、催化功能、表达分布均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决定了其生物学功能的不同,目前对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1的研究较为深入。研究发现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1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其在神经突触生长、神经元移等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提示它可能对于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康复有重要影响。此外,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1在精卵结合、肿瘤转移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结论: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家族在生命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多种作用,其对于神经元分化及轴突再生和突触可塑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可能成为神经损伤后新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类固醇激素肩关节注射对偏瘫肩痛(HSP)患者的康复效果,为HSP康复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从建库至2020年7月发表的有关类固醇激素与空白/安慰剂肩关节注射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SE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其中英语文献5篇,中文文献4篇,共416人。与空白/安慰剂相比,类固醇激素肩关节注射可以显著降低HSP患者的疼痛[SMD=0.93,95%CI(0.71,1.14),Z=8.46,P<0.01],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MD=-0.42,95%CI(-0.65,-0.20),Z=3.71,P=0.0002]和上肢运动功能[SMD=-1.02,95%CI(-1.68,-0.36),Z=3.02,P=0.003],提高肩关节前屈[MD=-15.41,95%CI(-23.30,-7.52),Z=3.83,P=0.0001]、外展[MD=-12.16,95%CI(-15.67,-8.65),Z=6.79,P<0.01]、外旋[MD=-8.47,95%CI(-9.94,-7.00),Z=11.30,P<0.01]和内旋ROM[MD=-2.95,95%CI(-4.57,-1.32),Z=3.56,P=0.0004]。结论:类固醇激素肩关节注射能安全、有效地促进降低HSP患者疼痛,促进上肢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2.
对葡萄胎误诊宫颈妊娠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27岁,G1P1。2001-07足月自然顺娩一活婴。因停经76d,持续阴道流血1个月,阴道肉眼组织排出1次,于2002-11-29人院。末次月经:2002-09-14停经后无早孕反应,2002-10-31阴道流血较月经量多,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翻1例     
1病例报告 患30岁,因停经39^-1周、规律性腹痛伴阴道流水4h于2004-01-29T07:00急诊入院。孕妇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3-04-28,预产期2004-02-05,停经早期否认头晕、恶心、呕吐等反应,否认毒物、药物、放射线等接触史,孕期自觉有胎动,孕期定期行产前检查,无异常。于2004-01-24行B超检查提示:胎盘位于子宫底部,胎儿及羊水量均正常。  相似文献   

14.
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IR-BLs)是一类不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β-内酰胺酶,主要来自TEM型,故又称为耐酶抑制剂TEM(IRT),其特点是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及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但对窄谱头孢菌素、氧亚氨基头孢菌素和7-α-甲氧基头孢菌素敏感,这类酶不属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值得注意的是,TEM-50、-68、-89、-109、-121、-125型酶不仅具有ESBLs的耐药特征,而且具有IRT耐酶抑制剂的特征,这种复杂的TEM变异体(CMT)的出现,不仅对实验室检测是一个挑战,而且也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在口腔护理教学中,主要按照“目的-评估-准备-实施-评价-注意事项”的授课顺序给学生演示、讲解,特别注意教学中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经教学实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双侧卵巢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女,34岁。因发现盆腔包块55d,下腹疼痛12d,于2006-02-28入院。患者2006-01-03因痛经,在本院B超检查发现盆腔混合性包块,约4.5cm×3.6cm,边界清楚。经后腹痛缓解。2006-02-16下腹正中持续性疼痛,伴腰骶部胀痛、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7.
返乡农民工心理健康与生活满意感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衔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74-176
背景:了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感,以期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目的:分析返乡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为有效干预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感提供可靠的依据。设计:抽样调查。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对象:调查于2005-02以个别测试方式在中国15个省市自治区进行随机抽取300名春节期间返乡的农民工为调查对象。方法:运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生活满意感量表进行个别测试;做答前给予指导语,农民工根据最近一周内的自我感觉答题,独立完成,当场收卷。结果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90项症状自评量表如有:个以上项目未答或总分低于95分的问卷视为无效而不进行分析,生活满意感量表如有4题以上选择“既不同意也不反对”的问卷视为无效而不进行分析。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后运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生活满意感量表之间各项因子的相关用积差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结果: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75份问卷,回收率91.67%,最终有24:名有效被试进入结果分析。男性118名,女性127名;年龄16~52岁,平蔓年龄26.09岁。返乡农民工的生活满意感总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因子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167-0.168,-0.208,-0.214,-0.139,-0.126,-0.200,P〈0.05-0.001)。生活接近理想因子分与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及各因子分不存在明显相关。生活条件好因子分与人际敏感、抑郁因子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136-0.143,P〈0.05);生活满意因子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阳性项目数以及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分存在显著负相鬟(r=-0.168,-0.148,-0.184,-0.214,-0.181,-0.162,-0.168,P〈0.05-0.01);得到重要东西因子分与人际敏感、抑郁、偏执等因子分存在显者负相关(r=-0.167,-0.128,-0.184,P〈0.05-0.01);肯定人生道路因亍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其各因子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221,-0、175,-0.143,-0.179,-0.225,-0、273,-0.174,-0.176,-0.157.-0.246,-0.165.P〈0.05~0.001)。结论:返乡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满意感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新旧复苏方法变更要点中指出,新生儿初步复苏的5步骤由保暖-体位-擦干-吸引-刺激变更为保暖-体位-吸引-擦干-刺激,这种调整,对争取复苏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临床工作中,我们对调整后的初步复苏步骤进行了再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初步复苏的效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炎琥宁与维生素B6存在配伍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炎琥宁是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化学名称为:14-脱羟-11、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3,19-二琥珀酸半酯钾钠盐,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或块状物。维生素B6为临床常用的辅助治疗药物,多用于呕吐、腹泻及其他维生素B6缺乏症的治疗,其化学名称为6-甲基-5-羟基-3,4-吡啶二甲醇盐酸盐,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微酸性,味酸苦。我科2002年4月用炎琥宁静滴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取得明显的疗效。然而在临床联用炎琥宁与维生素B6时发现1例液体混浊,因常用配伍禁忌表中未列入炎琥宁,为证实炎琥宁与维生素B6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我们进行了相关实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钙剂联合巴氯芬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我们应用钙剂联合巴氯芬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对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1-07~2005-07我科收治顽同性呃逆的患者80例:其中2001-07~2003-0940例为对照组,采用山茛菪碱(654-2)注射液治疗,男28例,女12例,年龄43~85岁,中位年龄68岁;2003-09~2005-0740例为治疗组,采用钙剂联合巴氯芬治疗,男26例,女14例,年龄45-88岁,中位年龄69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