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珂 《南方建筑》2014,(6):70-75
文章提出绿色建筑设计应建构整体思维,以绿色人文策略作为绿色科技手段的补充。首先拓宽绿色产业的认识范畴和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其次建构从意识宣传、行为引导到运营管理等贯穿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整体思维,并形成系统的具有低技术和软设计特点的绿色建筑设计人文策略;最后以笔者参与改造和新建的两个工程项目的实践为例,具体论述绿色建筑设计中人文策略的低技术手段和软设计方法的运用,阐明应围绕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进行从意识到方式最后落实于行动的多向度多层面的设计,创造绿色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5,(9)
厂前区的设计在整体的建筑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在越来越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工业园区的厂前区不仅是企业形象的一个展示窗口,而且是塑造工作环境的展现平台。从厂前区的规划设计中,可以体现出在一个建筑单体里对于建筑整体、人文、绿色等特色的强调和体现,体现出设计园区把景观设计作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本文将从工业园区厂前区建设工程的概况入手,研究和探讨工业园区产前区建设的规划设计,探寻厂前区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正由《城市开发》杂志主办的"2015-2016(首批)中国房地产最具气质楼盘"第一期评选活动中,苏宁置业开发的总部办公园区颇具人气。苏宁总部办公园区以60万平方米的体量,NBBJ国际一流的建筑设计,极具现代感的建筑形态,围绕绿色生态环绕、人文技术融合的理念,着力营造协同开放、创意创新的互联网氛围,打造绿色总部、科技总部、人文总部园区。园区既是面向全球的产业研发中心、供应链整合中心、云商概念店展示中心、数据集成控制中心、未来居家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16,(6)
详细介绍了巴黎市中心居诺街7号积极能源社会住宅的相关背景、建设过程、使用情况和影响意义,并对其绿色人文策略框架下的设计特点进行了深入评析。由此引发对于我国绿色建筑概念的再思考和新阐释,提出应注重绿色建筑设计的整体思维,主张绿色建筑科技与绿色人文策略并行发展,以最大化地实现绿色建筑的实效性和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高层住宅建筑的大量建设,其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及使用时对环境的负荷是巨大的。本论文以国内外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对绿色建筑的评估指标为范畴,研究在我国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结构选型,并通过集成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绿色建筑平面、结构选型、低能耗围护结构配置等因素,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铁马产业园项目整体规划设计的分析,研究现代工业建筑发展趋势,以满足工艺流程为基础,以整体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为引领,关注整体园区的开放性,与城市产生良好对话,关注人性化空间的塑造,关注园区生态系统的形成,探索新型工业建筑形式,将园区打造成开放、先进的新型工业产业园。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的绿色建筑设计在传统的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中存在绿色建筑设计指导滞后、设计人员缺乏有效协作且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等问题,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为基础,引进"整体设计方法"的理念,结合绿色建筑咨询项目经验,对绿色建筑设计流程进行了探究,以期可以在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中,实现绿色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自然融合,使绿色建筑回归设计。  相似文献   

8.
绿色建筑理念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节能省地型建筑和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当今",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个综合了自然、文化与经济等多层面问题的复合概念。绿色建筑的人文理念是绿色建筑的灵魂。"以人为本,诗意安居"是绿色建筑的核心人文理念,"以人为本"就是将人作为绿色建筑的根本出发点和归结点,"诗意安居"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理想化的审美境界,自然是绿色建筑所要追寻和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通过深圳市科技生态园项目绿色实践,探索大型城市园区类项目在绿色设计方法、技术体系和设计管理方面的突破和创新。项目以系统观的"平衡规划"为理论基础,以"垂直城市,立体分层"为核心规划思想,以"生态诊断+专项规划+本体技术"新的绿色园区设计流程指导,并创新集成协同的管理方法在绿色园区的设计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1场地布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是国家一类研究所,其科技展示中心建于合肥市高新区三十八所科技园内。园区自整体规划开始到单体建筑的完成,经历了15年的"营造"。"营造"将园区作为结构化的整体,视园区自身的所有改变都是系统关联要素的更新。而科技展示中心单体的置入,接近一种在整体场地环境之中的场景建构,是对于微小建筑体量的地域化设计,以"微空间"的设计来诠释"徽空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许仁华 《华中建筑》2010,28(8):107-111
作为未来赣州市章江新区的城市绿心、重要城市开放空间,章江新区中央生态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直接影响着该城市的区域发展。该文在充分尊重新区历史文化、满足城市蓄洪排涝功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自然、生态、富有人文气息"为核心设计理念,传承和弘扬赣州地域文化,将中央公园打造成为章江新区的生态绿肺、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客厅。  相似文献   

12.
自然式山水人文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传统园林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代表,是人文情怀的自然造化,是尊重自然、模拟自然的典范;它对现代造园手法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园冶》则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我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也是世界造园学上最早的名著,对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学习的范本。文章以对《园冶》这部经典理论著述的再认知为脉络,以笔者主持的市政大型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实践为实例佐证,总结了在时代背景下,传统自然式山水人文园林造景手法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园林设计“以人为本”的社会宗旨,表达了“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意境诉求。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应遵循因地制宜、整体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区的特色,有效达到美化城市、体现人文和改善生态的目的。本文以长乐市新区城市公园为例,分析绿地景观总体规划布局及分区设计,探究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陈明  杨超  戴菲 《中国园林》2023,39(10):104
城市公园绿地具有较大的生态功能,尤其对PM2.5 的消减作用显著,然而当前研究缺乏对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及 周围环境的考量。以武汉市10个公园绿地为对象,通过实地 测量PM2.5数据,从绿地的总体特征、绿色空间格局、周围 建成环境3个方面定量分析它们对PM2.5消减的影响。结果表 明:1)公园绿地规模与PM2.5消减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绿化 覆盖率具有潜在影响;2)公园绿地的绿色空间格局方面,核 心、分支越多的绿地,其PM2.5消减量越少,其中核心的贡献 度更高;3)公园绿地周围建成环境方面,最高建筑指数、建筑 密度、平均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密度在5个缓冲区中发挥着对 PM2.5消减的相似作用,且对PM2.5的贡献度依次递减,尤其 需注重300m范围内这4项指标的管控。从改善大气颗粒物污 染的角度,为公园绿地自身的空间格局及周围建成环境的优化 调控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孝感市槐荫公园、董永公园、后湖公园为例,从公园绿地率、空间结构、功能形式、园路及水体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孝感市公园绿地的特色和特征,为创建环境优美、体现城市特色的公园提供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上海浦东三林片区景观功能提升的重要工程,长青公园的整体改造项目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尊重三林传统文化、建设和谐邻里社区、提升公共绿地品质的大前提下,提炼传统民俗文化元素,向公众展示一个现代的、人文的、和谐的社区公园新形象,是公园改造设计的初衷。作为对原有长青公园的改造与升级,设计方案探索实践了“邻里中心”设计理念,在原有公园格局的基础上,从多种功能视角出发,运用多种设计手法,创建了一个充满人文文化底蕴、宜居的社区生活配套公园。  相似文献   

17.
张颖  黄婷婷  胡骞  朱建宁 《中国园林》2022,38(3):106-111
社区公园是利用率最高的城市绿地类型之一,其生物多样性水平与居民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作为生物迁移的踏脚石和城市生态网络的重要节点,其生物多样性水平的提升对整体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十分重要.以北京市4个小型社区公园为研究区域,以鸟类作为生物多样性指示类群,从公园生境结构和干扰控制两方面入手,探究基于鸟类多样性提升的社区公园空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持续增速,不可避免地对城市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不少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因发展过快,植被减少、水源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显现,这使城市景观公园建设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重视。景观发展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在保障城市健康发展的同时带来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正因如此,建阳市政府果断加大控规建设力度,提出发展"滨溪公园"的景观规划理念,并通过冠榕公司组织、推动设计工作,强调滨溪生态公共景观建设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平衡,致力于建成绿意盎然、百草丰茂、绿波魅影的生态山水城。  相似文献   

19.
朱敬  赵锡京 《中国园林》2007,23(2):40-44
介绍了北二环城市公园的建设过程,试图通过记述公园的设计方法、施工心得、使用状况,探索城市中心区古都风貌保护与大型集中绿地建设的关系,通过系统、有序地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集中绿地,达到整体性保护古都历史文化遗产、塑造历史文化区域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符晨洁 《中外建筑》2012,(7):100-102
公园儿童游戏场已成为城市儿童游戏的重要场所。其设计不应简单堆砌成品游戏设施,而应注重精心构建自然环境中绿化、地形、水和松散地表物等多样化元素。这些元素能为儿童游戏提供创造性的方式、工具和素材,从而营造充满趣味和灵感的游戏空间,激发儿童与自然更多的互动。河北燕郊植物园项目景观设计秉承“放飞心灵的绿洲”的整体设计理念,在儿童活动区的设计过程中对人与自然互动的游戏场设计理念进行了探索,在地形设计、空间划分、游戏设计和绿化配植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