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谈李东垣“阴火”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李东垣阴火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氏创脾胃内伤学说而居“补土派”鼻祖。其“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独具见地,治疗脾胃内伤诸病,主用益气升阳,结合苦寒泻火的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然而,后世医家只重视脾胃虚弱的一面,临证多效以甘温益气,而对其阴火理论有所忽略,以致温燥时弊盛行。笔者认为,脾胃虚弱和阴火炽盛是东垣脾胃内伤理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李东垣《脾胃论》为据,探讨李东垣提出的阴火及其理论。认为阴火是在脾胃气虚及其他内伤因素影响下导致心、肝、脾、肾、心包络所产生的内火;而已生成的阴火亦会反过来去乘脾胃,从而产生“气虚生大热”等一系列病变;治疗阴火当以补脾胃升阳气为本,兼用甘寒泻火为标;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及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本文对东垣阴火理论的探讨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东垣首提阴火理论,历来各位医家对其理解却有所不同。从阴火的含义、产生机理、证治诸方面对李东垣的阴火理论作了粗浅的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川川 《河南中医》2014,34(2):226-227
"阴火"就是从"阴"中来的火。阴、阳是相对的概念。从表里来说表为阳,里为阴,表气不通,如有里气不足则陷入里,郁而化热;从三焦来说,上焦为阳,中下焦为阴,上焦气不通陷入中焦,甚至下焦,郁而化热。中焦气或湿浊也会陷入下焦,郁而化热;从营卫来说,卫为阳,营为阴,卫陷内积于营分,郁而化热。  相似文献   

6.
李东垣阴火论为临床治疗内伤热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其对"阴火"论述虽欠明确,然而瑕不掩瑜。李东垣通过复杂现象看清本质,用扶正以祛邪之法,处处顾护病家的胃气,实在是树立了"治病必求于本"的典范,有力地说明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李东垣认为"阴火"是与"元气"相对立的,由于脾胃虚弱导致元气化源不足,其运行的道路被"阴火"所占,致使元气而为不能升腾运用,水谷精微不得敷布,使脏腑无所禀受而导致人体发生疾病。"阴火"之治,以轻清甘辛之品补脾胃复阳气升浮为本,使元气得以充养并归于本位,酌情从权以苦寒之药泻火,余脏受病,则同时对症加减,使机体归复于常。  相似文献   

8.
李东垣阴火理论与消渴病治疗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步满  吴深涛 《河北中医》2007,29(5):451-453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学术上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学说。他提出“阴火”病机理论,首创“甘温除热”治疗法则,遣方用药均以“升发脾胃阳气而泻阴火”为基本原则,愈病无数,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近读《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医籍,对书中所述之阴火理  相似文献   

9.
阴火是李东垣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综前贤之论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理论概念,历代医家多有阐述,观点不一.笔者认为,阴火是以脾虚为主、火热症状为次的综合症候群.它不同于阳火和阴虚火旺.  相似文献   

10.
李东垣"阴火理论"浅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元四大家中的李东垣,突破性创见颇多,其中以阴火理论素受争议.本文联系前人对阴火理论的理解,试从概念、病机及治法方面探讨李东垣的阴火理论.认为阴火乃是由于饮食劳倦、情志内伤,脾胃虚损所产生的内生虚火.其病机在于脾胃虚损,不能滋养元气,元气虚衰而心火独亢,心火为君火,心不主令;相火代之,致肝火亦亢盛,肝火又可横逆犯脾胃,使元气愈虚,火愈旺,火愈旺,而元气愈虚的恶果,深究其根在于脾胃虚损.治法方面除甘温除热外,尚有甘寒泻火,以补李东垣脾胃理论之不足.  相似文献   

11.
经方因其配伍严谨、用药精专,被后世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千百年来,历经临床实践检验,疗效卓著,备受医家厚爱。笔者在临床中灵活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治疗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取得了良好疗效,现略举数例,以飨读者。1旋覆代赭汤治疗化疗顽固性呃逆病案李某,男,55岁。2011年6月12日初诊。因"肺癌化疗后,呃逆频作20余天"就诊。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李东垣所述阴火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特点。认为饮食、劳役、七情因素导致脾气虚弱,清阳下陷,变为湿浊而郁遏下焦,湿浊引动相火,导致阴火上冲。脾胃气虚为本,阴火冲扰上、中、下三焦为标。阴火上扰胃脘、心、肺、体表肌腠等部位,演化为相应部位本虚标实的火热邪气而损伤元气。治疗以甘温益气、升阳治本为主,兼滋阴降火,佐用清热利湿之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其对后世的影响,独树一帜,无可非议。而李东垣先生之"阴火"却成为后世理解其思想的最大障碍,后世有非议者,有赞成者,可对阴火的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笔者通过对李东垣亲作之《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等著作的仔细研读,认为李东垣所论阴火即相火也,阴火相火同一根源——肾间命门。阴火概念的提出是后世相火的前驱,不仅成就了其以重脾胃思想为主的补土派,而且对内伤虚损病的治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东垣“阴火”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慧 《河南中医》2009,29(6):534-535
李东垣在其著作中对其创立的阴火理论解释模糊,后世争议较大。本文着重对"阴火"被误认为是"中焦郁火"和"心火"进行辨析,并提出"阴火"是否本就存在于人体的疑问。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认为李东垣的"阴火"说,只是脾胃虚衰、元气不足之发热的解释工具。根据李东垣的著述是难以厘清"阴火"与各种火的关系的。李东垣的贡献在于中气不足而生寒热的发现以及有效治疗方法的提出。并指出在甘温除热法中并不忌用苦寒之品。《内外伤辨惑论》的"内外伤十三辨"所辨之证,有不少与临证不相合。  相似文献   

16.
针灸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艾灸,穴位注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毒副反应的不同作用。方法 将63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3组,艾灸组(23例),穴注组(22例),对照组(18例),在化疗过程中,分别应用艾条灸,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常规西药,观察白细胞总数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艾灸组,穴注组均可提高白细胞总数及免疫球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P<0.01),在提高白细胞总数方面,穴注组优于艾灸组(P<0.05),结论 艾灸,穴位注射可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在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方面,不同针灸方法具有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阴火”致病理论是李东垣提出并运用于临床阐释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重要理论学说。其产生机制与五脏失调密切相关。李氏重视脾胃与元气,依据五行子母关系独创“升阳散火”治法以及特色组方用药对消渴病治疗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意义深远。本文就阴火理论对李东垣对消渴病的治疗思路进行剖析,并通过对消渴病机的梳理,探讨脾胃与气、火及他脏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期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李东垣"阴火"学说的理论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垣提出的“阴火论”渊源于《黄帝内经》,其病理基础主要是脾胃气虚、诸病乃生;脾胃气虚、阴火内生;谷气下流、阴火上乘,临证要掌握阴火证的特点,透过发热假象,抓住脾胃气虚的本质,治疗当以辛甘温之剂,升阳气,降阴火。  相似文献   

19.
关于李东垣的“阴火学说”理论历来有不同解释,尤其是对阴火病机的认识不够全面。通过深究东垣原著,认为东垣“阴火”病机可分为九种:元气不足,气火失调;脾胃受损,升降失常;肾失滋养,阴火由生;肝经受病,阴火上壅;内蕴湿热,蕴而化火;脾气郁结,郁而化火;阴血不足,阴火炽盛;阳气不足,致生阴火;脾胃内伤,外邪侵入。  相似文献   

20.
基于李东垣“阴火理论”可探知,脾胃亏虚,元气不足,阴火内生,上冲于心,即可发为心悸,治疗可以补脾胃、升清阳及泻阴火为要,予补中益气汤治疗,为临床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