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及影响因素自设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3.35±6.13)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焦虑发生率为58.33%。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包括学历;担心手术人员的经验;担心住院费用;担心年纪大,对手术的耐受差等。结论应重视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状况,加强宣教与沟通,减轻老年患者的焦虑状况,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焦虑状况对疾病治疗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09年7月~2009年12月于我科行心脏介入治疗8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全面、整体的心理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介入治疗前,实验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介入治疗后,实验组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和介入治疗前自身水平(P<0.01).结论 及时、有效、详细的做好介入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护理可明显减低患者焦虑水平,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患者的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以促进手术成功和康复;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随机抽取的64例拟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状态调查分析,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手术前都有焦虑、紧张、恐惧心理,经采用心理宣教、心理护理后患者以上不良心理状况明显好转,处于接受手术的较好心理状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了术前、中、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患者的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有较满意的效果对手术的成功和手术效果的巩固起到良好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6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非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1周,研究组非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和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和系统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介入治疗前1~2d及介入治疗后2~3d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前SAS和SD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护理干预后SAS和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存在抑郁、焦虑心理,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冠心病行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焦虑情况,术后复发率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心理焦虑情况、术后复发率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冠心病介入手术的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综合放松训练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为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将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除采用常规护理外,还要接受综合放松训练,分别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主观感受调查表观察2组患者从手术前到手术后7 d焦虑状态的变化以及患者对训练的主观感受.结果 2组患者的特质焦虑水平变化趋势相同 而状态焦虑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异.实验组患者对综合放松训练的主观感受良好.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从手术前到术后24 h的心理应激水平较高 综合放松训练可以明显地降低患者的状态焦虑水平 患者认为该训练简单易行,放松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综合放松训练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为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将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除采用常规护理外,还要接受综合放松训练,分别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主观感受调查表观察2组患者从手术前到手术后7 d焦虑状态的变化以及患者对训练的主观感受.结果 2组患者的特质焦虑水平变化趋势相同;而状态焦虑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异.实验组患者对综合放松训练的主观感受良好.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从手术前到术后24 h的心理应激水平较高;综合放松训练可以明显地降低患者的状态焦虑水平;患者认为该训练简单易行,放松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和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和系统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介入治疗前1—2d及介入治疗后2—3d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前SAS和SD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护理干预后SAS和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存在抑郁、焦虑心理,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焦虑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影响.方法 将78例住院需要冠脉介入治疗伴焦虑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干预组在常规术前护理及临床一般沟通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及临床一般沟通.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好转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沟通方法能有效减轻术前病人的焦虑,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患者安全度过了待手术期,保证了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前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把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手术前后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前SAS和SDS得分均高于划界分(45分),但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抑郁焦虑,并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的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34例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前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把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手术前后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 两组干预前SAS和SDS得分均高于划界分(45分),但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抑郁焦虑,并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的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及并发症、负性效应发生率与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负性效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服务过程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爱霞  刘一苇 《护理学报》2009,16(12):70-71
目的 探讨对肾囊肿择期超声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对70例肾囊肿择期住院的患者在预约住院时进行评定,给予心理干预后在手术当日展再次评定.结果 患者在预约住院时焦虑评分高于常模(p<0.01),手术当日晨焦虑评分与常模接近(P>0.05).结论 对肾囊肿择期超声介入治疗的患者,辅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使之更好地接受并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冠心病(CHD)者达1200万人,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4[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2,3]。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具有创伤性,绝大多数患者缺乏对此项技术的了解,普遍存在一定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感,而护理干预,可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焦虑,加强术中、术后的配合,可促进患者的康复。2004年4月-2005年4月,我们对50例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4月-2005年4月在本科住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100例…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可确保血运重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有效改善预后。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和专业的健康教育是顺利配合介入手术的关键。介入治疗前,要了解患者病情,开展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思想顾虑,鼓励患者愉快地接受介入治疗和心理护理。2009—10—2010-01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共260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出院宣教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强化出院宣教组(41例)和一般宣教组(41例),比较两组病人出院1年后药物顺应性、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结果:90%以上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掌握出院后的应急措施、药物、日常生活和饮食等方面的知识。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使冠心病病人减少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再次入院及再次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择期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翠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575-2576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的焦虑情绪。方法对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承钢分院老年病科住院的160例择期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被告知择期手术的第1天和术前1 d采用汉密顿(HAMA)焦虑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两组在被告知择期手术的第1天,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1 d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择期介入的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严重,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改善其负性情绪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53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5~11月的2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将2013年12月~2014年4月的2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进护理方法,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恢复、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恢复、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程心理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老年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102例,实行全程心理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焦虑状况。结果老年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接受心理护理手术后焦虑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2,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实行全程心理护理可缓解焦虑情绪,提高介入手术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