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估孕妇产前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TP)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4 130例孕妇产前血清4项感染性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为5.47%,抗-HCV阳性率为0.15%,抗-TP阳性率为0.48%,抗-HIV阳性率为0.07%.结论 开展孕妇产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并将其作为常规检测项目,可以掌握孕妇感染情况,对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母婴垂直传播、降低新生儿传染病发生率、促进优生优育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结果与HBV-DN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以及两者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来本院就诊的54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的拷贝数,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物(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的定量检测结果与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之间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分别为r2=0.016、P=0.716;r2=0.049、P=0.251;r2=0.588、P=0.000;r2=0.487、P=0.000;r2=0.092、P=0.032。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HBeAg与HBV-DNA载量存在正相关,Anti-HBe与HBV-DNA含量存在负相关。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与HBV-DNA检测需联合应用才能作出更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全民的身体素质,对家庭、社会均构成一定的危害:为进一步了解乙型肝炎的流行趋势、健康感染比率,彻底切断感染途径,我们在2001—2002年间对22510例婚前适龄青年进行了HBV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标志物与ALT之间的关系,我们对门诊18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检测血清HBV标志物(HBVm)HBVDNA及ALT,分析其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370-3371
目的对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依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观察组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研究组应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分析三种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评价不同方法学检测的有效性。结果不同检测方法测定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灵敏度不相同,研究组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灵敏度、精密度较高,与其它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测乙型肝炎中,不同方法学检测血清标志物在灵敏度与精密度方面存在差异性,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灵敏度高、检出精密度高,可将其作为临床检测乙型肝炎阳性的最优选择,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爱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2010例孕妇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3.63%和0.20%,梅毒螺旋体感染率为0.59%,爱滋病病毒未检出。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是主要威胁孕妇健康的病原体,应加强预防接种的覆盖面。丙型肝炎病毒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率较低,未检测到爱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前S1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9018例血清标本的血清标志物与前S1抗原检测,观察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诊断与治疗中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前S1抗原,并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的前S1抗原阳性率加以比较与分析。结果在9018例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866例,占总例数9.60%,大三阳模式的前S1抗原检测阳性率达87.55%,小三阳模式的前S1抗原检测阳性率为64.24%,其他模式也有不同前S1抗原检出率。结论前S1抗原检测比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更敏感,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复制以及治疗和预后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提高孕妇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及改变对检测或干预治疗态度的效果.方法 采用与规模大小成比例(PPS)的两阶段分层抽样法选择了1000例在我院产检的孕妇.将2005年3~9月抽选的500例孕妇设为对照组,2006年6月至2007年8月抽选的500例孕妇设为观察组,并对其采取孕妇学校集体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个别指导等形式进行规范、系统的健康教育.通过自制问卷分别对两组孕妇就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知识、对隐匿性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及干预治疗的态度两方面进行调查.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孕妇在相关知识、态度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康教育的效果与被教育者的职业、文化程度密切相关,而与被教育者的年龄无关.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孕妇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知识水平;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检测及干预治疗;是控制我国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与酶联免疫法(ELISA)同时检测845例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标志物,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经配对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RFIA检测的线性范围更广,能检测出更多的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结论 TRFIA法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具有可定量、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临床可根据定量检测结果进行疗效判断和选择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孕妇丙型、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及探讨浙医大附属妇产科医院(杭州310006)黄雅萍本文对孕妇血清用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抗体,以了解本地区孕妇HCV和HEV感染状况及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H...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法定乙类传染病。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增强对乙型肝炎的防范意识,将619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来本院早期孕期检查的妇女的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情况.方法 对2005年1~12月,来本院门诊妇产科作早期孕期检查的妇女进行7项检测,即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 2抗体),梅毒螺旋体进行统计.结果 HBsAg阳性率为7.63%,梅毒感染率为10.17%,抗-HIV抗体阳性率为0.结论 为了发现妊娠早期妇女感染乙肝、梅毒、艾滋病情况,以便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健康新生儿的出生率,对早期孕妇进行产前7项检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临床上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主要有两类,血清标志物检测和病毒核酸的检测。由于HBV—DNA能直接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故HBV—DNA定量检测已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作者采用荧光定量PCR对866例临床血清标本进行血清HBV—DNA及血清免疫学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MEIA与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许多发展中国家约50%肝硬化患者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癌患者90%左右也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两对半)的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和监测以及治疗效果跟踪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 3种试剂 [酶免法(EIA)、时间分辨荧光法 (TrF)、微粒子酶免疫分析 (MEIA) ]对乙型肝炎初诊疑似患者血清进行 5项标志物检测。结果 TrF试剂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的相对灵敏度、相对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均优于EIA试剂 ;TrF试剂的最低可检测稀释度与MEIA试剂基本相同。结论 与EIA试剂相比 ,TrF试剂在乙型肝炎 5项血清学指标临床检测中具有相对灵敏度、相对特异性和检测灵敏度较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岚  沈立松 《检验医学》2004,19(6):535-537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3种试剂[酶免法(EIA)、时间分辨荧光法(TrF)、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对乙型肝炎初诊疑似患者血清进行5项标志物检测。结果TrF试剂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的相对灵敏度、相对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均优于EIA试剂;TrF试剂的最低可检测稀释度与MEIA试剂基本相同。结论与EIA试剂相比,TrF试剂在乙型肝炎5项血清学指标临床检测中具有相对灵敏度、相对特异性和检测灵敏度较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聚合酶链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HBV-DNA含量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HBV-DNA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原、抗体的含量.结果 HBV感染者血清中的HBV-DNA的含量处于中、高水平尤以慢性患者中明显.AH组与CH组相比(P<0.01).e系统转换后.并不能说明HBV停止复制.乙肝大三阳组HBV-DNA的含量明显高于乙肝小三阳组HBV-DNA的含量(P<0.01).乙肝"窗口期"组仍有66.7%的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结论 采用PCR基因检测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HBV-DNA含量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病情判断,更有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对人类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我国又是高发区,患乙型肝炎的比例很高。目前稍有规模的医院都在开展检测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主要包括五项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HBV DNA检测结果及其同HBV标志物相互关系。方法采用F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50例不同的肝病患者进行HBV DNA定量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急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检出率分别为急性乙型肝炎79.4%、肝硬化81.8%、肝癌80.0%慢性乙型肝炎54.7%。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阳性模式者,HBV DNA阳性检出率及体内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模式;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体内HBV DN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PCR法定量检测HBV DNA可真实反映病毒感染和复制状态,对乙型肝炎的早期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和新药验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肌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对A组50名HBsAg(+)的孕妇于24、28、32、36周肌注200 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B组45名HBsAg(+)的孕妇未肌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脐血HBV标志物,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法比较两组孕妇各自在分娩前血清HBV DNA载量有无变化。结果A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载量降低(P<0.05),B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载量无显著变化。结论妊娠晚期孕妇肌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