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油工业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及其制造方法,可显著降低采油成本。抽油杆由杆体和杆接头组成,杆体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两端连接杆接头,或者将杆接头也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直接加工在杆体上,与杆体成为一体。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杆体与采用金属材料的杆接头连接时,可采用粘接的方法:将杆体的杆头加热,温度在80℃—200℃之间,然后用一定量的树脂胶或其他强力胶充入杆接头的锥形面内腔,将杆体的杆头旋转插入杆接头的锥形面内腔中,保持压力10min到40min。专利申请号:99120420;公开号:1258805  相似文献   

2.
本发明的耐高温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抽油杆,其抽油杆体用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酚醛树脂为基体材料,采用拉挤成型工艺制造,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耐腐蚀,抗疲劳,耐温150℃以上,抽油杆杆体为扁圆状柔性连续式,运输安装方便,应用节省能源,特别适用于深井和超深井采油。  相似文献   

3.
柔性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及其接头通过技术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0月28日,山东省科技厅在济南组织召开了“柔性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及其接头”技术鉴定会,全国石油行业及材料行业专家对山东大学山东省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碳纤维抽油杆进行了认真评定,专家一致通过如下鉴定意见: 1提供技术资料齐全,测试数据可靠,符合技术鉴定要求。 2研究的柔性碳纤维抽油杆与普通钢制抽油杆和玻璃钢抽油杆相比,具有更高的比强度与比模量,更高的疲劳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同时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所研制的产品由于具有柔性及长度的连续性,省去中间接头,混合抽油杆柱质…  相似文献   

4.
专利文摘     
碳纤维线圈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将经热分解而生成固态碳的原料气体和促进该原料气体热分解的催化剂气体放在反应容器中进行加热,从而制造碳纤维线圈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在反应容器内的规定位置放置固体催化剂,向反应容器内供给原料气体和催化剂气体。为从原料气体生成碳纤维线圈而对反应容器内部加热。在加热时,在反应容器中不会形成因为加热而产生的电磁场。专利申请号:99800179;公开号:1256725(日本)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油工业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及其制造方法,可显著降低采油成本。抽油…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灯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适用于电暖器的碳纤维灯管,包括石英管及引出线,其石英管内设置有作为发热主体的碳纤维短丝布条,两端与镍铬丝弹性电联接。镍络丝的外端依次设置有过渡钼片、瓷接头及钨杆。本实用新型以碳纤维短丝布条作为灯管发热主体,具有发热快,升温高,灯管发热时不刺眼,电热转换高达90%以上;在发热时能辐射出8~15μm波长的红外线,远红外辐射率可达68%以上,并具有自恒温作用,对人体有着良好的保健和理疗作用,在同等到条件下节能约50%,且无污染,使用寿命不低于1万h。  相似文献   

6.
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抽油杆的外形呈带状,横截面为矩形(通常的尺寸为Φ32mm*3.2mm),长度可达5000m以上,中间没有接箍,仅两端各有一个钢接头,可缠绕到直径为1m、宽为0.8m的滚筒上。它具有密度小、弹性较好、耐腐蚀、抗疲劳性能好、活塞效应小、起下作业速度快等优点。针对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所辖纯化、大芦湖、小营等低渗油田的机采开发现状,结合碳纤维连续抽油杆的技术特性,在10口油井试验了碳纤维连续抽油杆工艺,抽油机悬点负荷平均下降47.5%,电机电流平均减少34%,当年累计增油2750吨,达到了增产、节电、延长检泵周期、降低采油成本的目的。它扩大了有杆泵抽油系统的应用范围,可用于高含水油井、深井、超深井和腐蚀井的原油开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中国玻璃钢工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玻璃钢工业肇始于60年前的美国,我国于1958年起步。玻璃钢是个小行业,1999年全世界产量仅580万t,但它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1 玻璃钢溯源与国外发展沿革   玻璃钢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俗称。1940年,美国一家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不小心将加有催化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倾倒在玻璃布上,第二天发现固化后的这种复合材料强度很高,玻璃钢遂应运而生。二次大战期间,美国以手工接触成型与抽真空固化工艺,制造了飞机雷达罩与副油箱;利用胶接技术制作了玻璃钢夹芯结构的飞机机翼;1942年第一艘玻璃钢渔船问世;玻璃钢管试制成功并投入使用(据悉至今仍在使用)。    战后,1946年发明了以纤维缠绕法生产压力容器的方法。1949年预混料DMC(BMC)模压玻璃钢面市。1950年真空袋与压力袋成型工艺研究成功;手糊环氧玻璃钢直升机旋翼面市。1951~1960年发展了布带缠绕高硅氧/酚醛耐烧蚀玻璃钢,生产导弹头锥;拉挤产品问世。1965年起开展碳纤维、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即所谓先进复合材料研究,采用环氧或双马树脂等为基体。    50年代末,前苏联即成功开发了酚醛/玻纤单向带及预混料工艺,用于炮弹引信体等军品及化工器材的生产。加加林是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表明前苏联耐烧蚀玻璃钢早已取得高水平的成就。德国在1961年率先开发片状模塑料(SMC)及其模压技术。1963年玻璃钢波形瓦开始机械化生产,美、法、日先后有高生产率的连续生产线投产。1972年美国研究成功于法生产的热塑性片状模塑料。80年代开发了湿法生产的热塑性片状模塑料。瑞士、奥地利离心法成型玻璃钢管得到发展;意大利工业化纤维缠绕玻璃钢管生产线技术成熟,产品大量使用于石化、轻工、灌溉、给排水、轮船等领域。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玻璃钢/复合材料方面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日益发展,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高强高模量碳纤维、双马树脂、多轴经编织物、缝编毡及复合毡、新型添加剂;多轴高精度微机控制纤微缠绕机、机器人SMC模压生产线、高生产率纤维缠绕玻璃钢管道自动生产线;将聚丙烯酸酯板加热后真空吸塑成壳体、背覆以玻璃钢的“雅克力”浴缸、汽车用CNG(压缩天然气)瓶等。全世界迄今已形成了从原辅材料、成型工艺、技术装备、制品生产及相关性能检测等较系统完整的工业体系格局,标准化工作日臻完善,正向传统材料挑战,日益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远红外电热管采用柔性的耐高温纤维编织绳作为支承基体,其表面编织或缠绕碳纤维丝,两端的密绕螺圈与碳纤维丝层面紧贴,其外端与电极相连接,密封管内有毡圈。由于支承基体是柔性绳,电热管可制成应用所需的各种异形体;选用柔性绳长度和直径,纤维丝缠绕密度和编织的股数及每股的支数即可满足不同发热量的要求;密绕的螺圈等连接件保证了碳纤维丝的电路连接可靠;  相似文献   

9.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流动性和集束性的短碳纤维,及碳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制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是赋予浆纱剂的短碳纤维集合体,该集合体的构成单位短纤维束片的纤维长方向上每单位长度的平均质量为1.7-4mg/mm,而且,该纤维长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质量分布变动率为30%-60% 专利申请号:98102484;公开号:1213025(日本)  相似文献   

10.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流动性和集束性的短碳纤维,及碳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制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是付与浆纱剂的短碳纤维集合体,该集合体的构成单位短纤维束片的纤维长度方向上每单位长度的平均质量为1.7—4mg/mm,而且,该纤维长度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质量分布变动率为30%—60%。专利申请号:98102484;公开号:121 3025(日本)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同种上浆剂对不同纺丝工艺国产T700级碳纤维进行上浆,测试分析了不同纺丝工艺碳纤维的表观性能、接触角、展纱性、毛丝量及硬挺度,并对两种纺丝工艺碳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干喷湿纺碳纤维的表面光滑,截面形状基本为圆形,湿纺碳纤维的表面有沟槽,截面形状大部分为近圆形或椭圆形,少量为腰形;干喷湿纺碳纤维在耐磨性、集束性和硬挺度方面均优于湿纺碳纤维,而湿纺碳纤维的展纱性及浸润性优于干喷湿纺碳纤维;干喷湿纺碳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比湿纺碳纤维的高12%,干喷湿纺碳纤维制备的NOL环的拉伸强度及强度转化率也高于湿纺碳纤维的。  相似文献   

12.
臭氧处理对碳纤维表面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碳纤维经臭氧(O3)氧化处理后表面元素组成及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结果发现,O3表面处理主要增加了碳纤维表面上的羟基或醚基官能团;研究了表面O3氧化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经O3氧化处理后明显改善了碳纤维与环氧树脂间的界面粘结,其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严禁以碳钢气瓶灌充SF6《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表1、表2以及第7条件规定:气瓶主全材料,必须采用镇静钢,高压气瓶必须采用合金钢或优质碳素钢。气瓶主体材料的碳、硫、磷、铜的含量及伸长率,冲击韧性,不能低于表2的要求,同时,还必须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各项规...  相似文献   

14.
双碳背景下,为实现净零排放,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风能的大规模利用已是全球共识,特别是随着发电成本的降低及节能减排需求的提升,全球风能发电行业发展迅猛。随着风电叶片长度的不断增加,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其轻质高强、可设计性及低成本等优势,成为风电行业不可替代的主要原材料。本文回顾了全球风电市场及风电叶片的成型工艺和材料,重点阐述了维斯塔斯风电叶片主梁的革命性创新设计成果-拉挤碳板叠层灌注工艺,碳板主梁提高了叶片强度,降低了叶片质量,并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极大地促进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风电叶片上的应用;展望了风电叶片的发展趋势,随着风电行业迎来更大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颚式书画装裱机,它是由机体、加热装置、操作控制装置组成,机体主要由颚式臂与底座板连接,连接轴将机体及连接杆连接,加热装置与连接杆连接;操作控制装置与连接杆及颚式臂上臂相连;它的特征是颚式臂的下臂与上臂之间衔接处有一开口圆,其加热板采用碳纤维的,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控制装置可采用手动、半自动和自动的,结构简单,操作省力、方便,裱件质量好,节约能源,最主要的是可以装裱不同大小的书画裱件。 专利申请号:98238101;公开号:2330529  相似文献   

16.
本发明的碳纤维表面处理方法是将碳纤维表面浸润一层由涂层有机物质和有机溶剂配制的涂层溶液,然后进行溶剂干燥,将挥发溶剂后的涂层纤维在100—1 000℃下气相氧化10s—10min。本发明采用液相涂层和气相氧化相结合的方法对碳纤维的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使工艺过程大为简化、操作方便、无污染。改性处理后的碳纤维自身强度及复合材料的层问剪切强度(ILSS)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专利申请号:961 02154;公开号:1157354  相似文献   

17.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碳纤维表面处理装置,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表面处理炉,在表面处理炉内横向布置有紫外光反射板、紫外灯及气体分布管,气体分布管与炉体外的臭氧发生器连接,处理炉外有导电辊,导电辊与电流脉冲发生器连接。该处理装置可与快速运行的的碳纤维生产线连接,操作安全且节省能源。采用二次臭氧发生方法,使处理炉内的臭氧含量更高,表面处理效果更好,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及其它性能均有较大提高。专利申请号:94220917;公开号:2214421  相似文献   

18.
开合模装置     
《橡塑技术与装备》2005,31(2):65-65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1种开合模装置.其主要包含1个固定下座。其周边设有数支系杆;1个上座,设于该数支系杆顶端;第1活动模座.由固定于上座的移模缸控制其于数支系杆上移动;第2活动模座。由油压系统所支持。该开合模还包含闭锁装置,该闭锁装置包含:1对设于第1活动模座上的挡牌.1对设于上座并对应挡牌位置的穿孔,以及1对位于挡牌及上座穿孔之间可往复移动的闭锁块。  相似文献   

19.
在油田井下作业施工中,做好油井防喷是施工安全的关键。即便在低压区块,由于管杆结垢、结腊,油杆断脱、卡泵等原因,不能进行压井或循环不能彻底,或高油气比的井筒,在起下抽油杆作业时必须安装抽油杆防喷装置。目前,国内各油田上无统一的抽油杆防喷装置,各设备生产厂家或油田用户研制的抽油杆防喷器存在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成本高、体积大,从而增大操作劳动强度、关井不迅速及关井后不方便进行洗压井等后续作业等缺点。通过对比国内油田各单位现场使用的抽油杆防喷器,优化并研制了内嵌式抽油杆防喷器,该装置具有安装方便快捷、体积小、重量轻,能够大大地降低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同时具有抗高压性能,而且安装封井后还可以进行放压和洗压井,有利于井喷后下一步工作的展开。目前吐哈油田已经全面推开,通过近两年来,从未发生过井涌、井喷险情,从而做到了本质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1概论《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表1、表2以及第7条规定:气瓶主全材料,必须采用镇静钢,高压气瓶必须采用合金钢或优质碳素钢。气瓶主体材料的碳、硫、磷、铜的含量及伸长率,冲击韧性,不能低于表2的要求,同时,还必须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各项规定。摘其表1中有关部分:注:(1)te—临界温度℃;Pr—饱和蒸汽压(kg/cm2)(2)设计压力为10kg/cm2的气瓶,除考虑强度设计外,必要时还应对刚度进行校核。上述规定对于仅仅压缩、冷凝液化之气体是适用的,但对于SF6这类液化气体,就不适合,因为SF6这类液化气体,不仅仅是液化充入气瓶,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