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漆树解剖学的研究——1.各类器官的内部结构(续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三、叶的结构漆树的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其叶片和叶柄的结构如下: (一)叶片的结构漆树的叶为异面型叶。其结构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构成。(图13)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都由一层表皮细胞构成。上表皮细胞横切面呈长方形,排列较整齐,外壁具明显的角质层,无气孔。  相似文献   

2.
漆树各类器官的形态解剖研究——1.漆花形态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正> 为了尽快搞清全国漆树品种,选出优良品种以利推广发展,更深入细致地对漆树各类器官的形态解剖特征作系统地比较研究,从而找出若干指标,为区分漆树品种提供客观的依据,是非常急需的。近年来,在参加漆树品种及良种选育等调查研究过程中,曾收集和积累了一些材料,现先将漆花形态研究的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3.
1.不同漆树品种的果实其外形、结构基本一致。2.不同品种漆树的果实,果核长与宽、长与厚的比值不同,可考虑把漆果作为漆树品种二、三级分类的依据之一。3.本文认为关于漆树果实“呈肾形或椭圆形,不偏斜”以及“中果皮和内果皮结合”的提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为漆树解剖学系统研究的第三篇报道。叙述其茎尖的结构、初生结构的分化,以及次生结构的形成过程。关于漆树茎的一般结构过去已有报道,但漆树茎的组织分化方面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我们对漆树茎的发育解剖学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秦至清代漆树地理分布的史料考证(前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关于我国古代漆树地理、气候变迁,拙作《中国原始社会末期至战国时期漆树地理分布》已有论述,本文仅就接触到的文献资料研讨我国秦至清代的漆树地理分布。一、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 《括地志》中记有:胡亥将运南山之漆而开此(漆)渠。这里所谓南山,指今陕西长安县南的秦岭。清代人编的《长安县志》也有类似记载,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为漆树解剖学系统研究的第二篇报道,叙述根尖的结构、初生结构的分化以及次生结构的形成过程。材料及方法研究材料1981年采自陕西省平利县胜利公社。以漆树农家品种红皮高八尺为主,并以其它农家品种作对比。材料以FAA溶液固定,石蜡法制片,连续切片厚度为10微米,铁矾——苏木精染色,桔红G纯酒精溶液复染,并以番红——固绿双重染色对比。  相似文献   

7.
漆树染色体观察——5.三倍体漆树起源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现有自然三倍体漆树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三倍体漆树的起源进行了研究。证明三倍体漆树为同源三倍体。根据推断,它的形成可能是由未减数的(或减数后又自然倍加的)二倍性配子与单倍性配子结合产生三倍体种子,而后发育为三倍体植株;或由二倍种子中的胚乳(三倍性)发育成三倍体植株。这些自然突变的个别三倍体植株,具有某些优良性状而被漆农选中,长期进行埋根的无性繁殖而得以繁衍下来。  相似文献   

8.
9.
黄荆柴1 品种名称 :黄荆柴。RhusvernicifluaStokes.cvHuangjingchai清·嘉庆八年《袁州府志》和清同治十年《宜春县志》记载称“袁漆” ,现地方名黄荆柴是一个总称 ,有的称大叶黄荆柴 ,有的称小叶黄荆柴 ,有的叫矮脚黄。2 产地与分布 :产地 ;宜春市。分布 :宜春、萍乡、万载。海拔 1 0 0~ 80 0米的低山、山谷和丘陵地区。3 主要形态特征 :小乔木 ,成龄树 6~ 8米 ,树冠钟形。分枝较低 ,枝下高 0 .8~ 1 .8米 ,近轮生 .每轮 3~ 5枝 ,一年生枝灰白色 ,疏被淡黄色茸毛 ,皮孔椭园形 ,树皮呈灰白色 ,…  相似文献   

10.
<正> 为害漆树的枝干害虫主要有:天牛类、小蠹类、蚧类、叶蝉类和蚜等。分述如下:(一)天牛类在漆树枝干上寄生为害的天牛种类较多,初步收集的有:坡翅柳天牛 Pterolophiarigida Bates、四点象天牛 Mesosa myops Dalman、瘤胸簇天牛 Aristobia hispidaSaunders、黄纹小筒天牛 Phytoecia Comes Bates、双带粒翅天牛 Lamiomimus gottscheiKolbe、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 F(?)rster、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ipe-  相似文献   

11.
漆树漆汁道的形态学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漆树(Rhus verniciflua Stokes)的漆汁道是分泌贮存生漆的场所,与割漆技术的改进,生漆的产量和质量关系密切。七十年代以来国内有关单位十分重视漆树的研究,但对漆树树皮内漆汁道的形态结构看法不一。近几年我们做了部分工作,现简要报道如下。研究用树皮主要采自贵州14个农家品种,并参考了国内生漆主产省标本、图片和资料。取用了不同树龄的胸径或主干树皮。鲜皮用FAA同定,石蜡法制片,整块树皮以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钾、甘油、水合氯醛混合透明,再以双氧水、草酸退色,甘油再透明临时封藏供观测摄影。  相似文献   

12.
<正> 主要害虫有漆树叶甲、折带黄毒蛾、小蓑蛾、樗蚕、缀叶丛螟、金裳凤蝶等。 (一)漆树叶甲 Podontia lutea Olivier又叫漆树金花虫。是漆树叶片。的主要害虫之一。分布于陕西、湖南、四川、浙江、江西、贵州、云南、广东、广西、台湾等省。成、幼虫均能为害,严重时能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主脉,对树木生长和生漆产量都有很大影响。形态特征(图6) 成虫:雌虫体长16~18毫米,雄虫13~15毫米;均为椭圆形,枵黄色,有金属光泽;触角11节,丝状,基部2~3节黄色,其余各节黑色;复眼黑色;前胸背板具点刻;  相似文献   

13.
大红袍1 品种名称 :大红袍 (Rhusverniciflua .Stokes.cv .Dahongpao.)地方名 :大红袍。2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 ,树高 8~ 12米。树冠钟形 ,枝下高 2米左右 ,枝轮生 ,第一层分支 4个以上 ,一般为 6~ 7个 ,小枝粗壮。树皮厚10~ 13毫米 ,灰褐色 ,布满红色皮孔 ,6年生后 ,呈纵向开裂 ,随着树龄的增加树皮裂纹增大加深 ,裂纹增多。裂纹、新稍、芽、嫩叶均紫红色 ,“大红袍”由此得名。奇数羽状复叶 ,复叶长 37~ 5 2厘米 ,宽 2 0~ 2 9厘米。小叶数 9~ 13片 ,多为 11片 ,小叶阔椭园形 ,大而肥厚 ,长 8~ 12厘…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品种名称薄叶漆(地方名:丽江县叫紫泊,纳西语团叶的意思;碧江县叫碧乃金,傈僳族语表示产地及叶呈墨绿色的漆树)。二、产地与分布产地:丽江、中旬、维西、德钦、兰坪、碧江、福贡、贡山、泸水等县均有。分布:上述县海拔2100至3500米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5.
漆树染色体观察——1.花粉母细胞的取材及染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给漆树的品种分类、良种选育提供细胞学依据,我们自1981年起,对漆树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行了观察,同时,对减数分裂的取材时机和染色方法进行了探索,现将结果报道于后。一、取材。材料采自本园引种栽培漆树(Rhus verniciflua Stokes)的4个品种:火焰子、大红袍、高八尺、贵州树。 (一)减数分裂的日期。在我园栽培条件下,5种材料的减数分裂均出现在5月1日  相似文献   

16.
<正> 利用比较解剖学研究漆树各品种树皮的解剖特征,对漆树树皮结构与生漆产量,采割方式,漆树分类和良种选育的相关性,以及发展生产可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贵州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漆树生长。产漆量曾居全国首位,“毕节生  相似文献   

17.
<正> 漆酚是生漆的主要成份之一。漆酚的总量以及各种漆酚异构体的含量都是鉴定生漆质量的重要标准。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实践中,不仅总结和积累了许多检验生漆质量的宝贵经验,而且,发现了生漆的质量由于产地、土质、品种的不同也有差别。比如“阴山漆灰白带青,阳山漆一般黄亮”等等。为了用科学的方法探明生漆质量与漆  相似文献   

18.
<正> 用前文中同样的方法,我们研究了竹溪县1981年另一批具有代表性单株漆样23份。测定前,这批漆样的贮存期已达25个月,而前文漆样的贮存期只有5个月。每份漆样半斤左右,室温贮存于罐头玻璃瓶中,在测定前的贮存期间漆液从未搅动过。经过测定,我们发现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生漆中的漆酚聚合变质,导致折光法测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找出生漆质量与漆树生长条件的关系以指导生产,1982年我们在竹溪县选割了具有代表性的单株漆样36份,分析了漆液的组成,发现生漆质量与生长条件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于后(表1~5)。  相似文献   

20.
作者测定了几个漆树品种的光合特性,并比较了他们在光合强度、CO_2补偿点、R_uBP 羧化酶活性上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产漆量高的品种 R_uBP 羧化酶活性、光合强度均较高,CO_2补偿点较低。这些特性可以作为漆树品种选优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