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不同诊断标准下,贵阳市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四种诊断标准间的一致性,并探讨2009年国际多学会联合声明(JIS)标准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9至2010年贵阳市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研究数据.分别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三次报告(ATPⅢ)、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及2009年JIS的MS标准,分析贵阳市社区居民总体及不同性别MS的患病率,并使用k值比较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贵阳市社区20岁及以上成人共1 512人(男性634人,女性878人)中,MS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7%(CDS标准)、29.1%(IDF标准)、40.3%(ATPⅢ标准)和43.6% (JIS标准).IDF标准下女性MS患病率高于男性(31.0%比26.2%,P<0.01),而JIS标准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45.1%比38.8%,P<0.01).ATPⅢ标准和JIS标准的诊断一致性最好(k=0.94,P<0.05),其次为IDF标准与ATPⅢ标准k值为0.78(P<0.05).结论 不同的诊断标准下,贵阳市成人MS的患病率均较高,JIS标准与ATPⅢ标准的诊断一致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不同诊断标准下黑龙江省成人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并比较其一致性.方法 采取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对黑龙江2875名20~74岁的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诊断标准、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诊断标准计算MS的患病率,并进行结果比较和一致性检验.结果 根据ATP Ⅲ、IDF、CDS这3种诊断标准,黑龙江省成人MS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4.47%、21.92%和18.73%.ATP Ⅲ与CDS诊断标准判断MS患病率的一致性最好,符合率为87.58%;其次为ATP Ⅲ与IDF,符合率为84.97%;而CDS与IDF的符合率为82.50%.结论 黑龙江地区成人MS患病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3种MS诊断标准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代谢综合征(MS)的CDS(2004)、IDF(2005)、ATPⅢ(2005)三个诊断标准在社区人群中的应用并评价它们诊断的一致性.方法 分别计算三种标准的MS患病率及MS各组分的检出率,使用Kappa值比较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三种标准的MS患病率不同.CDS(2004) 标准中肥胖的检出率、IDF(2005)和ATPⅢ(2005)高血压的检出率最高.CDS(2004)与IDF(2005)、CDS(2004) 与ATPⅢ(2005) 和IDF(2005) 与ATPⅢ(2005) 诊断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是0.65、0.64和0.78,其中女性的CDS(2004)与IDF(2005)诊断一致性最高.结论 三种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病率、诊断一致性均不同;IDF(2005)和ATPⅢ(2005)标准使用腰围以及相应的截断值判断肥胖对中国人的适用性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3种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在北京某镇中年农民人群中应用的差异。方法于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周边抽取40~65岁的中年农民632例为研究对象,男性258例,女性374例,平均年龄(54.5±10.4)岁。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经美国心脏协会(AHA)修订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Ⅲ)3种诊断标准诊断入选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并比较三种标准的符合率。结果 CDS与IDF、NCEP-ATPⅢ诊断的患者,分别有72.3%和88.4%患者相一致,CDS与NCEP-ATPⅢ的诊断符合率较高,Kappa系数为0.887,采用配对χ2检验,显示两种诊断标准诊断M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S与IDF的诊断符合率略低,Kappa系数为0.725,采用配对χ2检验显示两种诊断标准下M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种标准在代谢综合征的诊断结果上存在差异,CDS与NCEP-ATPIII的诊断符合率较高,CDS与IDF的诊断符合率略低。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3种诊断标准在北京城区社区老年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3种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在社区老年人中应用的差异. 方法 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经美国心脏协会(AHA)修订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Ⅲ*)3种诊断标准,调查社区773例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并比较3种标准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 应用CDS、IDF及ATPHⅢ*诊断标准,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32.5%(251/773)、53.4%(413/773)、47.2%(365/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73.10,P<0.01),3种诊断标准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分别为34.7%(169/487)与28.7%(82/286),x2=2.99,P>0.05;57.3%(284/487)与45.1%(129/286),x2=12.64,P<0.01;53.0%(258/487)与37.4%(107/286),x2=17.52,P<0.01.IDF与ATPⅢ*诊断标准的诊断符合率为88.6%(Kappa=0.773,P<0.01),CDS与ATPⅢ*及IDF诊断标准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7%和73.7%. 结论 IDF与ATPⅢ*诊断标准的诊断符合率的一致性较高,CDS与IDF及ATPⅢ*诊断标准的诊断符合率的一致性均低于IDF与ATPⅢ*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新疆汉族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比较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年人治疗方案第三次报告(ATPⅢ)、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MS诊断标准在汉族人群中应用的差异。方法对新疆地区2656例汉族30~80岁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3种诊断标准分别计算MS患病率,分析不同诊断标准下MS异常组份及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情况,比较3种诊断标准在汉族人群中的一致性。结果 3种诊断标准患病率(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7.03%(27.18%)、22.40%(20.39%)和16.04%(16.02%)。3种标准对MS患者3个以上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率分别为98.64%、97.9%和92.81%。3种诊断标准在汉人群中应用的一致性两两比较,ATPⅢ标准与IDF标准的一致性较好(一致率为0.9026,Youden指数为0.7928,Kappa值为0.7801),CDS标准与另外两种标准(ATPⅢ和IDF)的一致性不高。结论 3种MS诊断标准在新疆汉族人群中应用时,获得的患病率、危险组分聚集情况和一致性差异较大,IDF标准检出率最高,ATPⅢ标准对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最高,且两者一致性较好,优于CDS标准。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职业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整体职业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特点。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市海淀区科研院所20岁以上人群共15387名。分别采用2002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和中华糖尿病学会(CDS)关于MS的诊断标准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按照NCEP—ATPⅢ及CDS标准,该人群中MS未经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9.9%和8.7%;经标化后患病率为7.5%和6.5%。男女标化患病率为7.6%,7.6%和7.7%,5.1%、两性的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长的特点。MS表现以脂代谢紊乱为主。结论本组人群MS经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7.5%(ATPⅢ)和6.5%(CDS)。北京地区MS患病情况应引起重视与干预。体重增加、体脂堆积为北京地区MS的成年人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省和江苏省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07-2008年全国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广东省和江苏省的数据(6614例);分别计算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标准、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三次报告(ATPⅢ)标准、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和国际多学会联合声明(JIS)标准下MS的年龄、性别标化患病率;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的危险因素.结果 MS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7.88%(CDS标准)、28.50%(ATPⅢ标准)、21.99%(IDF标准)和31.50%(JIS标准).ATPⅢ和IDF标准下女性MS患病率高于男性(分别为30.63%比26.45%,P< 0.01;26.04%比17.91%,P<0.01),而CDS标准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9.87%比15.94%,P< 0.01);城乡间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17.63%比18.14%).ATPⅢ标准和JIS标准的一致性最好(κ=0.95,P< 0.01). MS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高血压家族史、肥胖家族史、饮酒和不控制饮食.结论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广东、江苏)成年居民MS患病率高,且不同诊断标准下存在较大差异;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依据我国成人体重判定行业标准,评价现行代谢综合征(MS)3种诊断标准在合肥市中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合肥市某社区内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诊断标准、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诊断标准和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3次报告(NCEP-ATPⅢ)分别计算MS的患病率,依据我国成人体重判定行业标准,修订现行CDS标准作为参考标准,评价上述3种标准及修订后的IDF和ATPⅢ在实际疾病筛查中的意义。结果:共调查2 860名居民,男1 093名(占38.22%),女1 767名(占61.78%),平均年龄(56.38±10.8)岁。按照CDS、IDF、ATPⅢ和参考标准,调查对象MS患病率分别为23.39%、34.55%、37.20%和26.71%,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2.18%、33.73%、36.28%和25.33%。CDS与参考标准诊断时,男女间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60~69岁年龄段MS患病率最高。IDF与ATPⅢ标准诊断时,50~59岁年龄段MS患病率最高,女性MS患病率高于男性。相同年龄段、相同性别人群均表现出CDS标准诊断MS患病率最低,ATPⅢ标准诊断MS患病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照参考标准,现行CDS、IDF和ATPⅢ的灵敏度分别为87.57%、80.10%和84.29%,特异度分别为100.00%、82.06%和79.9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61.94%和60.53%。修订后的IDF和ATPⅢ标准MS患病率分别为27.31%和32.76%,特异度分别为88.31%和84.4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63%和65.10%。结论:调查对象MS患病率较高,现行3种诊断标准中CDS标准诊断MS患病率最低,ATPⅢ标准诊断最高,参照成人体重判定修订现行标准,可提高CDS标准下MS患病率、IDF和ATPⅢ标准诊断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在实际筛查工作中应结合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和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3种代谢综合征(MS)定义在上海地区老年糖尿病人群中的适用性及异同。方法选择华山医院老年糖尿病患者896例,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血压、身高、腰围、体重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分析3种定义标准诊断的MS患病率及其诊断一致性。以及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1)WHO、ATPⅢ、IDF定义诊断的MS患病率分别为70.6%、56.1%和50.8%;ATPⅢ定义诊断出的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低于其他2种定义;IDF定义诊断的MS组体重指数和腰围水平高于其他2种定义,ATPⅢ定义诊断的MS组HDL-C水平低于其他2种定义;(2)3种MS定义总体诊断符合率为65.7%,IDF与WHO定义的诊断符合率为70.8%,IDF与ATPⅢ定义的诊断符合率为70.1%;(3)IDF定义的MS组冠心病和脑梗死患病率高于其他2种定义。结论IDF诊断标准可能更适合本组老年糖尿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WHO(199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NCEP-ATPⅢ,2001年)的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2004年)制定的MS诊断标准在我国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人群中应用的异同.方法 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399例进行MS诊断相关指标测定,按年龄分为老年组259例和非老年组1140例,计算不同标准的MS诊断率,比较两组结果的异同.结果 (1)MS患病率以WHO诊断标准检出率最高(68.0%),NCEP-ATPⅢ标准次之(54.8%),CDS标准(47.9%)与IDF标准(46.7%)相近,NCEP-ATPUI标准、WHO诊断标准、IDF标准与CDS标准诊断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NCEP-ATPⅢ标准与CDS标准诊断符合率较高,WHO、IDF标准稍差.结论 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WHO标准诊断MS阳性率最高,NCEP标准与CDS标准一致性最高,WHO诊断标准可能更适合本组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诊断标准下上海市奉贤东区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并比较其一致性。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奉贤东区灯民村、洪南村及海港开发区30岁以上居民2107人列入本次分析。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诊断标准和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诊断标准计算MS的患病率,并进行比较和一致性检验。结果:根据WHO、CDS、IDF这3种诊断标准,MS的患病率分别为10.20%、16.66%和27.20%。WHO与CDS诊断标准判断MS患病率的一致性最好,符合率为91.69%;其次为CDS与IDF,符合率为81.78%;而WHO与IDF符合率为77.60%。结论:上海市奉贤东区30岁以上人群MS患病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3种MS诊断标准存在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We estimated the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using the definitions propo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and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nd 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revised ATP III), and compared the 2 definitions in the Chinese adult population. METHODS: We conducted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mong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15,838 Chinese adults ages 35 to 74 years in 2000 to 2001. Waist girth,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levels of HDL-cholesterol, triglycerides, and glucose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standard methods. RESULTS: The overall age-standardized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by the IDF and revised-ATP III definitions was 16.5% and 23.3%,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agreement of being classified as having or not having the metabolic syndrome was 93.2% for the 2 definitions, with a Kappa coefficient of 0.80. The prevalen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age and was higher in women than in men by both definitions (23.3% vs 10.0% for IDF and 29.1% vs 17.7% for revised ATP III). Compared with men, women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revalence of central obesity (37.6% vs 16.0%) and reduced HDL-cholesterol (46.5% vs 21.9%), whereas men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revalence of raised blood pressure (44.2% vs 38.0%) compared with women. CONCLUSIONS: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s very common in China regardless of the definition use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should become a public health priority to reduce the CVD-related burde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疗案第三次报告(ATPⅢ)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2004年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JCDCG)2007年建议的代谢综合征(MS)工作定义中不同的肥胖标准在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人群中应用的差异及与肥胖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715个2型糖尿病家系中有完整血压、血脂及血糖资料的2 372名一级亲成员.分别用ATeⅢ、IDF、CDS和JCDCG定义诊断MS及肥胖.结果 (1)四种定义诊断的一级亲MS患病率分别为45.40%、38.74%、25.08%和39.29%,按ATPⅢ、IDF定义诊断时,女性MS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均P<0.01);(2)除CDS定义在女性中最常见的组合是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血糖外,其余定义下MS的常见异常组合均表现为四种代谢异常同时存在;(3)四种定义诊断的一级亲中具备肥胖组分的比例分别为58.18%、58.18%、33.90%和42.96%;肥胖患者中分别有66.59%、66.59%、54.85%和68.99%伴有MS;(4)应用ATPⅢ/IDF以及JCDCG定义中腹型肥胖的诊断切割点,分别有28.58%及16.78%个体表现为体重指数(BMI)<25 kg/m2,但已旱腹型肥胖,其中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38.90% vs 15.02%,21.01% vs 11.22%,均P<0.01).结论 (1)MS及肥胖的发病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人群是其高危人群;(2)采用腰围作为MS中肥胖组分的判别指标,较BMI可能更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和防治MS.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and metabolic syndrome (MS) in subjects who underwent a routine health checkup. We intended to establish a clinical association between NAFLD and MS as well as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S based on the definitions set forth by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the US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 (2001) (NCEP/ATP‐III)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Study Group of 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CDS). METHODS: Weight, height, waist circumference, hip circumference, percentage of body fat, blood pressure and ultrasound of liver were performed on subjects undergoing routine health checkup. Serum triglyceride, total cholesterol,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level were measured. RESULTS: A total of 2394 subjec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analysis and 437 had NAFLD. The prevalence of MS in the whole sample according to IDF, NCEP/ATP‐III and CDS definitions was 11.11%, 8.48% and 5.30%, respectively. The total degree of agreement between IDF, NCEP/ATP‐III and CDS definition was 87.76%. The prevalence of MS in NAFLD subject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non‐NAFLD subjects. The prevalence of NAFLD in MS subjects is also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non‐MS subjects.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MS varied depending on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used. NAFLD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MS, although it remains unknown whether NAFLD is a cause or effect of M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与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 CCVD)患病的关系.方法 于2009年在北京城区、近郊区平原和远郊山区对5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进行调查和检查,共1458名中老年人完成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分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 NCEP-ATPⅢ)修订定义、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定义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定义计算MS患病率,分析MS患病与CCVD患病的关系.结果 无论采用何种定义,MS患者CCVD、脑卒中、冠心病患病危险均明显高于非MS者,WHO定义、NCEP-ATPⅢ修订定义、IDF定义和CDS定义的MS者CCVD危险均明显增加,其中WHO定义和CDS定义的MS与CCVD患病的关联程度最高,这2种定义的MS患者CCVD患病的危险分别是非MS者的2.14倍(OR=2.14,95%CI:1.59~2.87)和1.91倍(OR=1.91,95%CI:1.43~2.55),而NCEP-ATPⅢ修订定义和IDF定义的MS患者CCVD患病的危险分别是非MS者的1.68倍(OR=1.68,95%CI:1.32~2.15)和1.64倍(OR=1.64,95%CI:1.26~2.13).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年龄、性别、地区、吸烟和饮酒史后,上述4种定义所计算的OR值分别是1.91、1.88、1.67、1.80.分别分析上述4种MS定义与脑卒中和冠心病患病的危险,结果依然显示WHO定义和CDS定义的MS与这2种疾病的关联程度最高.结论 采用WHO定义和CDS定义的MS是反映5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CCVD患病危险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比较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标准、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JCDCG)标准和2009年国际联合暂定声明(JIS)标准在广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中应用的差异。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6个监测县(区、市)18岁及以上居民中的3591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采用CDS(2004)、JCDCG(2007)和JIS(2009)标准计算的MS患病率(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1%(19.0%,756例)、28.6%(25.4%,1026例)和44.5%(40.6%,1599例);3种标准诊断为MS者中存在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聚集的比例分别为97.5%(737例)、98.4%(1010例)和100.0%(1599例);CDS与JIS、JCDCG与JIS、JCDCG与CDS两两问的一致率(Kappa值)分别为74.8%(0.46,2688例)、82.1%(0.63,2950例)和87.8%(0.68,3153例)。以JIS为参照标准,绘制ROC曲线,CDS的曲线下面积为0.719,JCDCG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结论广东省18岁及以上居民MS患病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建议加强MS高危人群的综合防治力度。三种MS诊断标准中,JIS标准诊断MS的患病率、灵敏度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