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输气站场工程中,输气站场支管盲端引起的振动常被忽视,但在压力和流量波动较大的输气站场,支管盲端引起振动非常明显,一般通过事后调整管道布置来避免运行中出现的振动问题。设计人员常根据经验筛选出易出现振动的工艺管道做动态模拟和防振动设计,一般工艺管道仅做静态设计。采用英国能源研究所指南提出的支管盲端振动失效概率计算方法,对国内某输气站场内管道系统中的支管盲端进行分析计算,调整不合理的管道布置,有效规避了生产运营阶段出现的盲端振动。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支管盲端振动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可用来检验管道布置中支管盲端的合理性,并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盲支管对顺序输送管道混油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松  赵会军  王树立  张娟 《石油机械》2006,34(11):14-16,29
为分析研究顺序输送管道的混油问题,建立了有盲支管的顺序输送管道的物理-数学模型。利用PHOENICS软件对混油段通过盲支管管段时的体积分数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实际算例给出混油段体积分数变化的图像和曲线。通过对有、无盲支管混油段体积分数的对比分析,得出盲支管对顺序输送管道混油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研究中间泵站、转油(分输)站对顺序输送管道混油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Y型管节点应力集中系数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有限元计算了位于渤海湾的BZ-28单点停泊系统导管架Y型管节点在轴向力,平面内弯矩以及平面外弯矩作用下的热点应力集中系数以及支管和弦管应力集中系数的分布,并将结果与常用的参数公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在管道连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连接管道是一项全新的连接技术,为解决中小口径管道的连接问题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带有内涂层的管道工程、焊缝应力腐蚀严重的管道工程和要求无明火连接的管道工程。文中详细介绍了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的材料性能、主要特点及优越性,论述了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连接管道的基本原理、操作规程、施工特点、工程应用及可靠性评价。总之,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连接管道技术在工程上具有高度适应性,尤其适合于野外恶劣环境条件下施工,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值得大力提倡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西气东输二线输气管道在湿地中的敷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天然气长输管道穿越河流和湿地时,受浮力、水流等影响,易造成管道上抬、水平推移、悬空和振动,甚至管线因产生巨大应力而断裂。因此,要保证天然气长输管道长期安全运行,管线稳管措施非常重要。以西气东输二线输气管道工程湿地敷设为例,阐述了有关稳管措施的设计及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对处于设计中的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干线东段管道在穿越湿地时的稳管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下穿越管道敷设后,管道可能受浮力作用而漂浮,造成管段上抬、悬空或振动,从而使管道产生局部应力破坏,因此,保证管道稳定已成为管道水下施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基于管重与浮力的关系,文章研究了管道浮力平衡压袋稳管技术,具体介绍了平衡压袋材料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技术要点。该稳管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成本低、操作方便、不损伤管道防腐层等优点,可为从事管道工程的科研、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支干线长输管道是指连接国家级天然气输气干线和城市管网之间的区域性天然气长输管道,负责某一个省或一片区域的天然气供给,是天然气输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了天然气支干线长输管道在管径、压力、能源安全及经济性上的特点,提出了天然气支干线长输管道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阴极保护、路由选择、与高压电线和高速公路交叉并行等方面的典型安全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针对串级间管道综合支管装配管有70余种共900多件的组装难题,为保证串级间管道综合支管装配管的制造质量,提高装配管的生产效率,设计了具有通用性的组装模具。介绍了装配管组装模具的原理、结构、性能及制造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役石油化工设备以及管道带补强板安放式接管角接接头(支管连接接头)常规无损检测方法难以实施的现状,对此类焊接接头进行了相控阵超声检测仿真工艺分析研究,并将制定出的检测工艺在模拟试块上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检测效果良好。该工艺为带补强板安放式接管角接接头的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拔制三通管     
林伟忠 《广石化科技》1998,(3):19-21,34
本文介绍采用新式拔制三通管法,使用特定的设备及工具,在石油化工管道及设备连接支管,实际证明该法比旧式的锻制三通或焊接三通法具有省时,施工方便,效率高,质量保证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在对储层进行压裂改造中,由于频繁起下管柱,使试油周期延长,对测试层造成二次污染,降低了测试资料准确性,影响了试油效果.针对以上问题,开发了射孔、测试、压裂与水力泵快速返排求产一体化联作工艺,并在霍20井进行了成功实施.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施工周期短,是一套完整高效有利于保护油气层、准确获取地层真实产能的新工艺、新技术,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During his visit to Central Asian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in September and October 2013,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proposed major initiatives to make joint efforts to build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SREB)" an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MSR)".With the historical imprint of the Silk Road and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cooper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相似文献   

13.
石油和天然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决定了油气储运工作的重要性。本文论述了做好油气储运工作首要要做好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同时也要避免储运过程中的隐患。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回顾了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督监理技术服务分公司在科研项目进展、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介绍了该公司在建立并完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经验。文章认为,公司制度和政策向创新者及科研工作者的倾斜,是公司科研水平提升与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油气藏的滚动勘探开发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任东 《断块油气田》1996,3(5):33-36,43
中国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在多次地质运动作用下,地质构造下分复杂,形成了多元复合成烃,多期运聚平衡,多套油层系,多种成藏类型的复杂断块和复式油气区。  相似文献   

16.
17.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沉积学创新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梳理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对沉积储集层研究的需求,并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近年来,中国沉积学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建立跨重大构造期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新模式,扩展了油气勘探领域;深水沉积砂体分布规律的新认识促使深水—超深水区与湖盆中心持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深层—超深层储集层发育机理的新认识拓展油气勘探开发深度;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模式与非常规储集层研究新进展,促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多尺度开发地质建模有效预测剩余油分布。沉积储集层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为沉积学理论发展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未来沉积学研究中,应发展传统沉积学、创新细粒沉积学和非常规储集层地质学,为沉积原型盆地恢复、富有机质页岩富集区评价、有利储集层预测和有利目标区优选提供依据,推动沉积学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Spices and herbs can contain toxin-producing bacteria and moulds, which can cause health problems for consumers and contribute to food spoilage and shelf-life reduction. The aims of the present work were (i) to determine the occurence and levels of B. cereus and moulds; (ii) to charactize the incidence and diversity of B. cereus emetic toxin (ces, CER), and diarrhoeal toxin-encoding genes (entFM, nheA, hblC, cytK) and toxigenic potential of Hbl toxin-producing B. cereus strains. Black ground pepper samples showed the most contamination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B. cereus 2.49 log10 CFU/g. Moreover, cumin contained the most prominent mould concentration level of 3.6 log10 CFU/g. The most common moulds were Aspergillus and Penicillium spp. Compared to packaging type, all products acquired from the local market, except curry for B. cereus, exchibite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B. cereus and moulds. Four genes were identified – 96% of B. cereus strains contained entFM, 94% nheA, 56% hblC, 42% cytK. None of the samples contained emetic toxin-encoding genes (ces, CER). Toxigenic potential of Hbl toxin was found in 72% of B. cereus strains. Different temperature, moisture levels and hygiene practices were observed at places of sale in local markets thus facilitating conta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ulds. Moreover, the presence of B. cereus and its ability to produce toxins in spices and herbs, may suggest the need to establish microbiological criteria for mould and spore-forming bacteria in spices and herbs.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些技术评审专家、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科技查新定位及认识的差异,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就石油企业科技查新特点,明确提出了科技查新工作的定位及发展方向,即查新机构应重点加强查新规范化标准建设,主要包括规范创新点表述方式、建立查新结论评价标准、检索词标注规范、科学技术要点表述规范,以及不同创新方式论证规范等。这对于有关各方达成共识、充分发挥科技查新在科技管理环节中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提升石油企业科技查新工作质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