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纳米硫酸钡粒子超重力法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超重力法进行了纳米硫酸钡粒子制备研究,考察了超重力制备纳米粒子的影响因素,并对产品进行了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该法可以制备出粒径小,分布窄的纳米硫酸钡粒子。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反应器技术对硫酸钠和氯化钡为原料制备纳米硫酸钡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物浓度、流量、反应温度对产品颗粒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浓度增加,随着流量增大,随着反应温度的降低,制得的硫酸钡粒子粒径减小.当温度低于60℃时,平均粒径随反应温度的变化缓慢;当反应物浓度为0.9 mol/L、流量为10 L/h、室温条件下制备硫酸钡颗粒平均粒径为32 nm,且粒度分布窄,纳米硫酸钡颗粒的形貌为椭球状.釜式搅拌反应器制得的硫酸钡粒径明显比用微反应器制得的硫酸钡大5~7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微反应器制备纳米级硫酸钡的方法,混合是化工过程中的重要单元,混合效果直接影响后续过程效率。微混合器是微化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常规混合器相比,微混合技术可实现流体间的快速、均匀混合,具有常规混合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撞击流微反应器,采用硫酸钾和氯化钡的反应,进行了硫酸钡的制备研究。  相似文献   

4.
纳米硫酸钡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级硫酸钡具有高比表面、高活性、分散性能好等特殊性能,在塑料、高档油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目前普通硫酸钡及纳米硫酸钡的制备工艺,并对比地介绍了普通硫酸钡和纳米硫酸钡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永辉 《河北化工》2014,(11):11-12,16
研究了超声波法制备纳米硫酸钡,考察了反应物浓度、超声功率、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并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TEM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当超声功率比为40%、反应物浓度为0.25 mol/L、超声反应15 min时,超声反应温度30℃为最佳条件,硫酸钡粒径最小。  相似文献   

6.
纳米氧化镍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六水硝酸镍和氨水为原料,采用配位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镍。探讨了制备条件对氧化镍前驱体产率和纳米氧化镍平均粒径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镍离子浓度为0.8 mol/L,反应物配比[n(氨水)/n(硝酸镍)]为3∶1,沉淀反应温度为80 ℃,反应时间为90 min,焙烧温度为400 ℃,焙烧时间为1 h。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方法对产品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实验制得的氧化镍纳米晶属标准面心立方晶系结构,晶粒呈球形,平均粒径约为12 nm。  相似文献   

7.
通过原硅酸四乙酯的水解和缩合,并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制得了纳米二氧化硅(平均粒径60-100nm)。讨论了SiO2的形成机理和CTAB的作用机理。并采用FTIR,XRD和TEM表征了纳米二氧化硅。  相似文献   

8.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通过原硅酸四乙酯的水解和缩合,并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制得了纳米二氧化硅(平均粒径60-100nm)。讨论了SiO2的形成机理和CTAB的作用机理,并采用FTIR、XRD和TEM表征了纳米二氧化硅。  相似文献   

9.
纳米氧化镍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尿素、NiCl2·6H2O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前驱体Ni(OH)2,再经高温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镍。用TG DTA热分析、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观察(SEM)等测量方法对氧化镍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纳米氧化镍颗粒的晶体结构、粒径和形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万谦  陈浩  肖国光 《江西化工》2008,(2):117-119
以正硅酸乙酯(TEOS)、结晶氯化铝(AlCl3,·6H2O)为主要原料制备纳米莫来石前驱体溶胶,然后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处理(SCDF)技术制备了Al2O3-SiO2体系纳米超细粉体,经1100℃热处理后全部转化为针状纳米莫来石。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物理吸附仪等仪器对纳米莫来石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油田中常用硫酸盐防垢剂的分子结构,设计了一种三元共聚物防垢剂THF。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和丙烯酸甲酯(MAC)为单体,双氧水(H202)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水溶液聚合,制得共聚物防垢剂。分析了不同合成条件对防垢性能的影响,评价了防垢剂对硫酸钡的防垢效果。结果表明,作为油田水处理剂,该防垢剂产品对硫酸钡垢有一定的防垢能力。在MA:AA:MAC为1:0.4:0.6,引发剂双氧水用量为单体的12%,单体浓度为30%,80℃下反应3h所得的共聚物防垢效果较好。防垢剂THF对抗成垢离子溶液温度、pH值、成垢时间的能力较强,并且在成垢离子较多的条件下有较强的阻垢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晶粒尺寸降到纳米量级时,材料会体现出许多有用性能,因此制备形貌规整,单分散性适于纳米自组装的铁电纳米晶成为研究重点。在总结铁电纳米晶制备与改性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了Glycothermal法制备Bax Sr1-x Ti O3纳米晶,并对产物进行测试与表征。  相似文献   

13.
以水为溶剂,以硼酸和正硅酸甲酯为主要原料,合成SiBO前驱体凝胶,通过1200~1600 ℃高温氮化、粉磨工艺制备出SiBON纳米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粒径分析等现代测试手段研究了Si-B-O-N纳米粉体的化学键结构、形貌特征和元素分布.研究表明,SiBON纳米粉体含有部分晶态SiO2和BN,其余为非晶态,且粉体结构含有B-N、B-O、B-O-B、O-Si-O、B-N-Si等键,并含有少量的Si-O-Si键.  相似文献   

14.
钝感纳米RDX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HLG-50型粉碎机大批量制备了纳米RDX,通过共沸分散体系和普通液体体系分别对RDX浆料进行干燥.用TEM、SEM、IR、Raman spectra、XRD以及ICP-AES对干燥后纳米RDX颗粒的大小、形貌及杂质含量进行了表征,测试了纳米RDX的摩擦、撞击和冲击波感度.结果表明,在共沸分散体系中干燥后的RDX颗粒大多在50 nm以下,呈类球形,而普通液体体系干燥后的RDX颗粒团聚长大明显.与原料相比,纳米RDX的纯度很高,并且其机械感度降低明显,尤其是撞击感度和冲击波感度,分别降低46.3%和44.8%.  相似文献   

15.
钙钛锆石-钡硼硅酸盐玻璃陶瓷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热处理工艺制备了Si O2–B2O3–Ba O–Na2O–Ca O–Zr O2–Ti O2体系钙钛锆石基钡硼硅酸盐玻璃陶瓷,研究了Ca O、Ti O2、Zr O2(记为CTZ,摩尔比为2:2:1)含量对玻璃陶瓷相结构、显微结构的影响,采用产品一致性测试法(PCT)测试了玻璃陶瓷样品的抗浸出性能。结果表明:样品的玻璃转变温度为615~650℃且随着CTZ含量增加而升高。CTZ含量为35%的样品和CTZ含量为45%的样品分别在900和850℃附近出现了明显的放热峰。当CTZ含量≥30%时,钙钛锆石晶相开始析出;CTZ含量为45%时,样品中出现大量均匀分布的柱状钙钛锆石晶相;CTZ含量达55%时,样品致密性较差,除钙钛锆石晶相外还有榍石和二氧化硅晶相析出。PCT测试表明:CTZ含量为45%的样品具有较好的抗浸出性能,B和Na在42 d后的归一化质量损失约为0.1 g/m2,Si和Ca约为0.01 g/m2,与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处于同一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盐硝分离过程中联产纳米硫酸钡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引入分散剂或悬浮剂的条件下,BaC l2浓度、反应温度、水洗温度、搅拌速率以及N aC l浓度对硫酸钡粒度的影响,得到了制备粒度小、粒径分布窄的纳米硫酸钡的适宜操作条件,制备出符合国标GB/T 2899∶1996要求的纳米硫酸钡。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TEM、XRD、BET、粒度、白度等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引入其他分散剂,在脱硝卤水环境中,可以制备出粒径在100nm以下的硫酸钡颗粒。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Ni-SiC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流程和其中各环节的技术要点,并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所制备的纳米复合镀层的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优选的镀液配方和工艺参数组合,制备出结构紧致、性能优良的Ni-SiC纳米复合镀层。与Ni-SiC微米复合镀层相比,纳米复合镀层的相结构有所不同,出现(311)和(222)两个新晶面且在(111)和(200)晶面均呈现出择优取向,同时显微硬度和耐磨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几种粉末涂料用硫酸钡的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具有优良性能的超细硫酸钡的制备及表面改性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Ferroelectric photoactive suspensions for stereolithography have been developed by dispersing a high volume fraction of barium titanate powder in hexanediol diacrylate (HDDA) with the aid of effective photoinitiators and dispersants. Rheological properties showed a shear thinning behavior and a low viscosity at a shear rate adequate for the recoating process. The barium titanate–HDDA suspension showed poor curing behavior due to the large refractive index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eramic and the resin. The coarse barium titanate–HDDA suspension showed a smaller surface reflectance and a larger cure depth than the fine barium titanate–HDDA suspen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