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侧支血管生长的影响。 方法 28只成年SD大鼠,给予高脂饮食8周,建立结扎股动脉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侧支血管生长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单纯股动脉结扎组(L组)、高胆固醇血症+股动脉结扎组(HL组)和阿托伐他汀(0.3 mg·kg-1·14 d-1,腹腔注射)+高胆固醇血症+股动脉结扎组(AL组)。存活7 d后,采用血管造影,HE染色和共聚焦免疫荧光术,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情况下,阿托伐他汀应用对侧支血管生长的作用以及重要的促侧支血管生长分子在侧支血管表达模式的变化。 结果 与L组比较,HL组的侧支血管数目减少,侧支血管生长受到损害,表现为血管内膜过度增生,中膜明显增厚,导致血管腔狭窄,且血管壁细胞增殖和外膜炎症细胞减少;AL组应用了阿托伐他汀,侧支血管的生长较HL组明显改善,发育为管腔较大的侧支血管,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和外膜炎症细胞增多,侧支血管数目增加。其侧支血管数目,血管横截面积和免疫荧光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损害大鼠后肢侧支血管的生长;阿托伐他汀可促进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和外膜巨噬细胞的增多,从而改善和恢复侧支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52例高胆固醇血症伴骨质疏松患者分为3组,分别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A组,n=84)、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加依折麦布(B组,n=84)和中剂量阿托伐他汀(C组,n=84)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血胆固醇、骨合成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吸收代谢指标尿脱氧吡啶啉和尿肌酐比值(DPD/Cr)和骨密度(BMD)。结果失访7例,245例患者纳入统计,平均治疗周期(5.38±0.79)个月。C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降低,同时BGP增高、DPD/Cr降低,BMD增高。A组治疗后TC、LDL-C降低,BGP增高,但DPD/Cr和BMD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B组治疗后TC、LDL-C和BGP水平与中剂量他汀组无统计学差异,但与后者相比,前者DPD/Cr明显增高,而BMD明显降低。结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具有促进骨合成、抑制骨吸收和增加BMD的作用,原因可能与他汀剂量相关,而与胆固醇降低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皮脂肪酶(EL)在高血压血管重构中的的作用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应。方法用两肾一夹法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将21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肾性高血压组(RH)和阿托伐他汀组(ATV),术后4周末开始用阿托伐他汀30 mg/(kg.d)连续灌胃8周。检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光镜下观察血管结构,并计算胸主动脉中层壁厚与内径之比(MT/LD),免疫组化法检测EL与NF-κB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ELmRNA表达。结果RH组较Sham组SBP、MT/LD、ELmRNA及EL、NF-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降低(P<0.05)。ATV组较RH组MT/LD、ELmRNA及EL、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TC、LDL水平明显下降,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L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老年大鼠股动脉结扎加股动静脉吻合和单纯股动脉结扎的侧支血管生长模型探讨提高血流切应力对老年大鼠侧支血管生长的作用。 方法 老年SD大鼠(24月龄)30只,分为假手术组,结扎组和吻合组。结扎组大鼠行股动脉结扎手术,吻合组大鼠行股动脉结扎加股动静脉吻合手术。大鼠术后存活1周,每组5只大鼠取后肢带侧支血管的肌肉做冰冻切片用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eNOS,Ki67和MMP2的表达;另外5只使用明胶四氧化三铅进行血管造影再用X线拍照观察侧支血管的生长情况。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结扎组的大鼠后肢侧支血管数量增多(P<0.01),Ki67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1),eNOS的表达显著增强(P<0.001),MMP2的表达也有所增强(P<0.05)。吻合组与结扎组相比,大鼠的后肢侧支血管数量进一步增多(P<0.01),Ki67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eNOS的表达显著增强(P<0.001),MMP2的表达也明显增强(P<0.01)。 结论 提高血流切应力能促进老年大鼠缺血后肢侧支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简称实验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在冠脉介入治疗前后次日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血浆假血友病因子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用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 的含量.结果 与本组PCI术前比较,两组血浆vWF、ET-1表达水平在介入治疗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 < 0.05),血浆NO水平有所下降(P < 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浆vWF、ET-1表达水平在介入治疗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 < 0.05),血浆NO水平有所升高(P < 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周卿  陈书艳  林强  张琼  颜雪芸  王飞 《中国微循环》2007,11(5):289-292,34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梗大鼠心肌血管新生及心肌eNOS及Rho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急性心肌梗死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即小剂量阿托伐他汀(3 mg.kg-1.d-1)组、中剂量阿托伐他汀(12 mg.kg-1.d-1)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50 mg.kg-1.d-1)组、对照组,每组15只。每只给予连续灌胃2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周后处死动物,α-SMA及vWF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血管密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RhoA mRNA的表达。结果大剂量组α-SMA染色阳性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中剂量组vWF染色阳性微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有极显著差异(P<0.01)。中剂量组eNOS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RhoA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与剂量有关。eNOS、RhoA可能参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梗死心肌血管新生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及停服后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观察入选的55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58名健康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检测血清中NO,可溶性E 选择素(SE)及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含量的变化。将55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成两组:A组27例,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10 mg/d;B组28例,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20 mg/d。8周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停药1周后上述指标及血脂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可明显降低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SE和hs CRP水平(均P<0.01),明显提高NO水平(P<0.01),改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P<0.05或P<0.01);其中B组较A组上述改变更显著(P<0.05)。停药1周后两组TC和LDL C水平均较治疗8周时明显升高(P<0.05),但仍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或P<0.01);两组NO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明显下降,恢复至治疗前水平(P>0.05),两组SE和hs CRP均明显升高,也恢复至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对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较10 mg/d更能有效控制血脂水平,改善内皮功能和抑制炎症反应。而突然终止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在1周内完全逆转该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和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停药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是非胆固醇依赖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脂代谢的有效药物,通过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巨噬细胞的肝X受体(LXR)及其下游的一些目的基因的表达和胆固醇外流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LXR信号系统的作用。方法:分离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并转化为巨噬细胞。在阿托伐他汀的作用下,观察巨噬细胞的aopA-I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的变化和LXR以及其下游目的基因ABCA1、SREBP2、CETP、PLTP、apoE、MMP-9和MIP-1α的mRNA及蛋白LXRα、ABCA1、MMP-9和MIP-1α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上调LXRα、ABCA1、SREBP2、CETP、PLTP基因的表达,而下调MMP-9和MIP-1α基因的表达,同时增强aopA-I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结论:巨噬细胞在阿托伐他汀的作用下,胆固醇外流增强,这种效应与阿托伐他汀上调LXR及其下游的影响胆固醇代谢的目的基因有关,同时,也抑制一些炎症反应的基因的表达。提示他汀类药物的治疗作用,与其影响巨噬细胞LXR信号途径有关,从而影响泡沫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7例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降压效果,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质量前后TC、TG、HDL-C、LDL-C、hs-CRP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3月、6月后观察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其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月、6月后TC、TG、HDL-C、LDL-C和hs-CRP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LVEF(%)、LVP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出现乏力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腹胀1例,患者均能耐受,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临床疗效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和西立伐他汀对高胆固醇喂养兔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8只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高胆固醇对照(HC)组喂以1.5%的高胆固醇饲料共8周,普伐他汀加高胆固醇(P+HC)组和西立伐他汀加高胆固醇(C+HC)组均先喂以1.5%的高胆固醇饲料4周,之后P+HC组继续喂以1.5%的高胆固醇饲料加普伐他汀10 mg·kg-1·d-1 4周,C+HC组喂以1.5%的高胆固醇饲料加西立伐他汀0.3 mg·kg-1·d-14周,正常对照组(NC组)喂以普通饲料共8周。8周后于麻醉情况下取血测定血脂,并分离胸主动脉去除脂肪和结缔组织,切成4 mm长的血管环置浴槽中做离体灌流实验,分别观察对乙酰胆碱、硝酸甘油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剂量反应曲线。结果:HC组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NC组,P+HC组和C+HC组则显著低于HC组。HC组血管对乙酰胆碱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明显弱于NC组,且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高于NC组;而P+HC组和C+HC组这些反应接近NC组,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4组血管对硝酸甘油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相似。结论:普伐他汀和西立伐他汀均可预防高胆固醇喂养兔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缺血缺氧模型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对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I,LC3II的影响及其对自噬的调节作用。 方法 建立缺血缺氧细胞模型,利用western blot 检测HIF-1α siRNA的干预效果;利用CCK-8实验检测HIF-1α siRNA对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RT-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HIF-1α siRNA对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I,LC3II的影响。 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IF-1α siRNA可有效敲低模型心肌细胞中HIF-1α的表达;CCK-8实验结果显示,HIF-1α siRNA可降低缺血缺氧细胞模型中心肌细胞的活性;RT-qPCR与western blot结果均提示HIF-1α siRNA可降低模型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I,LC3II的表达,降低LC3II/LC3I的比率。 结论 HIF-1α siRNA敲低缺血缺氧细胞模型中的HIF-1α表达后,导致心肌细胞的活性进一步降低,细胞中Beclin1表达降低,LC3II/LC3I的比率降低,HIF-1α正调控缺血缺氧诱导的自噬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犬心脏侧支血管生长过程中外膜成纤维细胞的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应桂  蔡维君 《解剖学杂志》2005,28(4):408-409,421,F0004
目的:检测侧支血管生长过程中外膜中成纤维细胞是否活化。方法:左旋支慢性阻塞诱导冠状动脉侧支的生长。采用共聚焦免疫荧光术研究生长中侧支血管外膜中波形蛋白和层粘蛋白(FN)的表达变化;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生长中侧支血管外膜的成纤维细胞数目剧增,FN的表达明显上调,分别是正常血管外膜中的5倍和8.6倍;生长中侧支血管外膜的成纤维细胞含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结论:在侧支血管生长过程中外膜的成纤维细胞由静止状态变成活跃表型,成纤维细胞的激活对侧支血管的外向生长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和其机制。 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NF-κB活性;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肾组织NF-κB、纤粘蛋白(FN)的表达。 结果:糖尿病组PBMCs中NF-κB活性、肾小球中NF-κB和FN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明显抑制NF-κB活化,降低FN表达(P<0.05),减少24 h尿蛋白排泄(P<0.01),改善肾功能指标及肾组织病理学损害。 结论: NF-κB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具有明显防治作用,抑制NF-κB的活化和降低血脂可能是他汀类药物发挥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益母草碱对大鼠肠系膜动脉的力学效应及其机制。 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益母草碱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外10只做离体实验。益母草碱组给予益母草碱生理盐水悬浊液,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灌胃。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NO和血浆中ET-1含量,分离肠系膜三级动脉HE染色。用微血管测定系统观察益母草碱对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离体实验组肠系膜三级动脉环舒张效应,以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抑制剂(NS-2028)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硝苯地平孵育后益母草碱对动脉环的舒张效应。 结果 益母草碱灌胃组大鼠血清中NO和血浆中ET-1含量较对照组低,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效应,ET-1较NO降低的更快;HE染色显示益母草碱组血管壁较对照组薄,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效应。益母草碱对内皮完整的动脉环有直接舒张作用,对去内皮和L-NAME、NS-2028、硝苯地平孵育之后的动脉环舒张效应均明显减弱。 结论 益母草碱灌胃对大鼠肠系膜动脉具有保护作用,益母草碱对离体大鼠肠系膜动脉环具有浓度依赖性和内皮依赖性的舒张效应,这种舒张效应可能与NO-sGC-cGMP信号通路及L型钙离子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阿托伐他汀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IR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大鼠术后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kg-1·d-1)灌胃治疗,每天1次,连续3 d。利用线栓法制作脑IR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72 h,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检测梗死侧大脑半球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渗出量、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炎症因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p110γ(PI3K-p110γ)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B的渗出量及神经功能评分均增加(P0.01),同时occludin表达下降(P0.01),PI3Kp110γ表达增加(P0.01);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大鼠脑水肿程度减轻(P0.01),EB渗出量减少(P0.01),occludin表达增加(P0.01),PI3K-p110γ表达减少(P0.01),神经功能评分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脑IR损伤,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增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从而维持血脑屏障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用1种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观察其能否逆转高脂血症大鼠的内皮功能障碍。方法: 将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control),高脂血症组(HC,即溶剂对照组)及吡格列酮1.5 mg·kg-1·d-1组、3 mg·kg-1·d-1组、10 mg·kg-1·d-1组、20 mg·kg-1·d-1组(HC+PIO)。通过比较给予累积浓度的ACh(内皮依赖性舒血管物质)和酸化NaNO2(非内皮依赖性舒血管物质)后血管的舒张程度来反映血管内皮功能;使用MS2000生理信号记录分析系统记录的参数(包括±dp/dtmax)来判定心脏功能。结果: (1)高脂血症可以导致严重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给予10-9-10-5 mol/L累积浓度的ACh后,高脂血症组血管张力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血管最大舒张程度由99.78%±3.01%降低到50.51%±2.45%(P<0.01),而给予10-8-10-4 mol/L累积浓度的酸化NaNO2后,2组间的血管张力无明显差别(P>0.05);(2)吡格列酮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减轻高脂血症引起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失调,且10 mg·kg-1·d-1剂量组作用最明显;(3)吡格列酮在减轻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同时,也减轻了高脂血症大鼠心功能的损伤。结论: 吡格列酮可以直接减轻高脂血症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可能会有效预防随后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Th1/Th2偏离的影响及对EAM的治疗价值。方法: 6-8周雄性Lewis大鼠31只,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23只以猪心肌肌球蛋白免疫制成EAM模型,免疫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大剂量(10 mg·kg-1·d-1)组、小剂量(1 mg·kg-1·d-1)组和未治疗组,连续用药 21 d。第 21 d,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取心肌组织,观察大体及镜下炎症程度;ELISA检测血浆IL-2、IL-4、IL-10及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并以IFN-γ/IL-4比值作为Th1/Th2偏离方向指标。结果: 阿托伐他汀使EAM大鼠心室肥厚减轻,LVEDd降低,射血分数增加;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及炎症程度分级显著降低;Th1型细胞因子(IFN-γ, IL-2)水平降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IL-4, IL-10)升高。3组间TC、TG及HDL-C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阿托伐他汀使Th1/Th2平衡向Th1方向偏离,抑制EAM炎症反应。表明阿托伐他汀的免疫调节效应及在自身免疫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大鼠移植动脉慢性排斥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分为3组:异系移植对照组、异系移植治疗组和同系移植组,60 d后对移植动脉行病理组织学检测,观察移植动脉内膜增生程度;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移植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行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移植动脉组织NO的含量。结果: 异系移植治疗组血管内膜增厚程度(11.60%±2.40%)显著低于异系移植对照组(34.60%±6.40%,P<0.05),高于同系移植组(1.15%±0.65%,P<0.05);PCNA在异系移植治疗组(4.80%±0.80%)表达明显低于异系移植对照组(18.40%±1.80%,P<0.05),高于同系移植组(1.20%±0.40%,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大鼠移植动脉慢性排斥反应,PCNA基因表达的下调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抑制移植动脉慢性排斥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