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目前危害全球的传染性疾病,造成约1亿人感染和200万人死亡.在缺乏有效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疫苗成为全球防控新冠病毒的重要方法,在我国已经有超过1 000万人注射了灭活疫苗.从疫苗的研发机制、研发进展和潜在的不良反应3个方面,系统综述新型冠状病毒的灭活疫苗、减毒疫苗、亚单位疫苗、RNA疫苗、DNA疫苗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疫苗增强性风险进行探讨,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整理国内外关于病毒类疫苗与疫苗增强性疾病的研究成果,关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潜在的安全性问题。结果与结论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蔓延全球,由于目前尚无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治疗药物,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己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疫苗增强性疾病是疫苗研发和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疫苗增强性疾病风险成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和使用中认真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于2019年在武汉被发现。由于疫情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此次疫情得到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将防控疫情发展当做当前头等大事。本文从对冠状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发展的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疫苗预防、治疗药物应用和治疗药物研发等进行综述评价。聚焦新型冠状病毒及疫情的发展、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和加强重大疫情管理, 作者基于有关认识提出有关强化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守正创新和加强科学开发和应用的基础研究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发的肺炎(COVID-19)疫情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对外交往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致死率较高,尚无有效疫苗和药物来防治,因此针对该病毒的疫苗与药物研发显得尤为迫切。主要围绕COVID-19的病毒来源、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和防控治疗措施,以及目前抗COVID-19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仍然在全球流行。对于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有禁忌证的人群和无法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产生充足免疫反应的人群来说仍有大量预防用药需求未得到满足。本文围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抗体类、小分子类预防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为目前唯一获批的具有暴露前预防作用的药物,evusheld对于奥密克戎的某些变种(XBB、XBB. 1.5、BQ. 1和BQ. 1.1)可能无效。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不断变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药物研发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的反复感染仍威胁着全球公众健康。研究人员依然致力于从疫苗、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和中和抗体等多方面开展研究,为新型冠状病毒各类变异株的感染寻找更为有效的预防、治疗手段。其中,中和抗体具有作用机制明确、安全性高、便于大规模生产等优势,是极具潜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药物之一,国内外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的研发项目发展迅速,本文简要介绍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研究现状,重点结合审评实践,提出对于此类品种药学评价的特殊考虑,以期促进国内同类产品尽快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2019年末,在中国出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疾病,疫情的发展引起世界关注。中国举国上下一直将防控疫情、保卫人民生命安全作为全党全国的第一要务。对病毒性疾病预防用疫苗和治疗用药物是重要组成部分,认识这类药物的研发难点,才有利于抗病毒药物研发。综述对SARS-CoV-2的认识、反映中国科学家对新冠病毒肺炎的基础研究贡献,探讨符合国家和国际技术规范的抗病毒药物研发策略、药物的筛选和研发及成药性评价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陆磊  吴琪  王峰 《药学进展》2023,(7):484-488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是近3年来全球范围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产首款靶向3C样蛋白酶的抗新冠病毒创新药先诺欣?(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的获批上市,为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用药选择。简介先诺欣?的研发与新药申请历程及相关经验,旨在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需药物的研发及注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新冠肺炎致病菌2019-nCoV,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MERS-Co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为代表的冠状病毒成为最近重大公共卫生关注焦点。研发更好的防控措施需要更好地认识冠状病毒,尤其是其基因组和复制分子生物学。方法文献综述和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全球14673篇相关文章,美国NCBI有40个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有33个冠状病毒相关转录组数据。结论冠状病毒基因组具有独特的性质,复制特点,不少病毒蛋白具有多功能,包括与宿主相互作用,影响宿主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如泛素化和去泛素化,调控宿主免疫病理。这些为疫苗、诊断和药物等新防控措施研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刚  雷灿 《药学进展》2020,(2):159-I0004
2019年底,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发热性呼吸道疾病(COVID-19)在武汉暴发,并迅速波及全国。冠状病毒在21世纪已经3次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随着疫情的加剧,中国乃至全球人民均期待临床疗效明确的药物出现,缓解危机。瑞德西韦的同情用药,为患者带来了一线曙光。综述瑞德西韦以及全球抗冠状病毒研发管线中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助力该类药物的全球研发,早日为人类建起防护墙。  相似文献   

11.
The enormous progress biotechnology, bioinformatics and nanotechnology made in recent years provides opportunities and scientific framework for development of biomedicine and constitutes a paradigm shift in pharmaceutical R&D and drug innovation. By analyzing the data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at R&D level over the past decades, developmental tendency and R&D patterns were summarized. We found that a growing number of biologics in the pipeline of pharma companies with successful products already in the market though, small molecular entities have primarily dominated drug innovation. Additionally, small/medium size companies will continue to play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molecule drugs and biologics in a multi-channel integrated process. More importantly, modern and effective R&D strategies in biomedicine development to predict and evaluate efficacy and/or safety of 21st century therapeutics are urgently needed. To face new challenges,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in terms of molecular targeted medicine, generic drugs, new drug delivery system and protein-based drugs. Under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s,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mode and policy related to drug innovation in China were deeply discussed as well.KEY WORDS: Bioeconomy, Biomedicine, Drug development,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models  相似文献   

12.
《药学学报(英文版)》2022,12(12):4365-4377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China has introduced significant changes to drug regulations through regulatory innovations to accelerate drug review and approvals, keeping in line with the rapidly growing scientific innovation in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In this study, we outlined the revolution of drug regulation in China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te Drug Administration in 1998. More particularly, we performe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newly approved anticancer drugs in China from the year 2005 to May 2021, as a powerful illustration of how the revolution has changed the drug R&D landscape. Innovative drug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boomed, benefiting in particular from pro-innovation policies as well as expedited program designations by the authority. We fou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both imported and domestic new anticancer drugs from 2005 to 2021, with the emergence of drugs with novel mechanisms of action, including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nd cell therapy products. Drug lag has also been dramatically shortened by more than 70% for imported drugs in years 2016–2020 compared to years 2006–2010. Furthermore, we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potential approaches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science-based and clinical value-based regulatory and R&D drug ecosystem in China. This review provides evidence of significant impacts of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on drug R&D and suggests that the constantly adapting regulatory ecosystem will speed up drug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3.
摘要:从宏观视角来看, 面对疾病的全球化问题,全球传染病治疗药物 (包括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和其他传染病药物)是很有需求的研究开发领域。21世纪的全球卫生格局需要采取有效的全球行动。近10多年一些新药陆续上市,全球卫生时代变得更加多元化,组织关键行动者尽力对有限项目和投资问题进行协调。美国在21世纪初制定的一些优先发展抗感染药的政策指引下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回顾分析了2011-2020年美国批准上市的抗感染药物:新型抗病毒药物、抗寄生虫药物、抗疟药物和新型抗菌药物,还就其发展情况,从重视抗感染药物耐药和滥用问题,重视抗病毒药物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抗感染新药成为“神药”有难度和受到资本迎新新抗生物研究乏力,保证药物供应有难度等四方面做了简要分析讨论。希望本文能对新的抗感染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佟笑  何燕钰  陈玉文 《中国药事》2017,31(12):1434-1439
目的:为进行新药研发的医药科研人员、相关管理人员、医药高等院校研究人员提供新药研发资料,以期更好地指导新药研发,降低研发风险。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了近15年公开发表的有关新药研发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结果:将风险管理理论与新药研发相结合,已成为医药研发相关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新药研发风险类型的研究,降低和规避新药研发风险的研究,新药研发风险评估和研发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及针对新药研发某一特定风险的研究等。结论:我国对新药研发风险及风险的管理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从总体看还仅仅表现在意识层面,相关研究成果较为笼统、分散,水平有待提高;这种情况在中药新药研究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专门针对中药新药研发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不仅数量少,且研究层次也不够系统和深入。  相似文献   

15.
自首次报道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迅速在全球传播。2019-nCoV感染可引起严重肺炎,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尚无特效药物。2019-nCoV刺突蛋白及其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结构已获得解析,为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基础。通过人外周血单B细胞抗体筛选技术及其他抗体筛选技术,已获得多种针对2019-nCoV的中和抗体。抗体药物的开发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此文简要综述抗2019-nCoV抗体类药物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6.
海鞘作为海洋药物的重要源泉,从中分离的8%的活性化合物被认为源自其共附生微生物。近年来,海鞘微生物来源次级代谢产物因其新颖的化学结构和显著活性而逐渐受到关注,在海洋药物研发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1994~2022年初报道的150个新的海鞘微生物天然产物的来源、化学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结构类型主要包括聚酮类、生物碱类、萜类和肽类等,并展望了海鞘微生物天然产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国创业板制药企业的药物研发现状与成果。方法选择创业板制药企业中年度营业收入达10亿元的20家企业,从研发投入、专利产出、1类新药产出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现状4个角度分析其药物研发现状与成果。结果在纳入分析的20家企业中,40%研发投入金额不足1亿元,45%研发强度不到5%;19家企业获得了专利授权,但仅8家企业有专利获得了不少于3个国家的授权;仅半数企业有1类新药产出,大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过去10年内仅有1个1类新药获批上市;7家企业共计21个仿制药处于一致性评价审评中,仅1个产品通过了一致性评价;26项获得不少于3个国家授权的专利和23个在研或上市的1类新药中,分别有15项(57.69%)和9个(39.13%)来自贝达药业。结论我国创业板制药企业大多创新投入少,近半数企业研发强度较低,具有高潜在市场价值的专利储备较少,技术含量高的1类新药较缺乏,一致性评价成果也不足,总体研发实力较弱。虽整体创新实力不足,但也有个别企业创新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分析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各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77例抗感染静脉滴注引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7例不良事件涉及药物55个品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涉及单次给药剂量过大、药物浓度过高、滴注速度过快、配伍不合理、患者既往药物过敏史不详等;发生不良事件最短时间为5 min,而31~40 min有45例(58.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 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时应严格按照药品的说明书给药,加强药学监护,针对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创新药物转化研究中ADME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Y  Hong L  Yu LS  Jiang HD  Chen JZ  Meng Q  Chen SQ  Zeng S 《药学学报》2011,46(1):19-29
新药研发是一复杂的庞大系统工程, 所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 研究周期长。而转化研究有助于构建创新药物的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疗效评价直至新药制造和临床应用的系统研发链, 顺畅基础医学和生物学与创新药物研发、临床医学之间的信息和研究关联, 缩短创新药物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研发周期。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过程中, 化合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ADME) 是其成药性的重要指标。化合物ADME/T性质在创新药物转化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贯穿研发过程。因此, 在药物设计及新药开发早期就开展药物代谢研究, 有利于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 降低新药开发的成本, 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