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应对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后,跨国公司在我国大量申请专利以此来获得在中国市场上竞争优势。面对跨国公司的凌厉攻势,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全面告急。本文分析借鉴欧盟各国通过巴黎公约、TRIPS协定、马德里协定及其议定书、欧盟二级立法等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来实现一体化的知识产权制度,结合欧盟对我国企业滥用知识产权保护的实例,提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品牌文化与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的中国企业将是文化的企业,企业能否培育自己的文化并发挥作用,将决定其在未来的生存能力。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本土化战略、跨国经营战略,使我国企业不必走出国门,却在参与世界性的竞争。竞争的格局已从产品竞争、人才竞争开始走向文化竞争,企业文化力的竞争则集中体现在品牌竞争上。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中国企业将是文化的企业,企业能否培育自己的文化并发挥作用,将决定其在未来的生存能力.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本土化战略、跨国经营战略,使我国企业不必走出国门,却在参与世界性的竞争.竞争的格局已从产品竞争、人才竞争开始走向文化竞争,企业文化力的竞争则集中体现在品牌竞争上.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企业在品牌实力与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面对国外跨国公司与知名品牌大量进入我国市场,企业迫切需要加快全球化品牌经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4.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及我国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中数量限制的取消和关税的降低,许多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将知识产权用作保护本国市场的屏障和侵占他国市场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文章在阐述知识产权壁垒概念、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TR IPS协议的有关规定、发达国家的国内立法、国外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并主要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了我们国家和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跨国公司发展与中国经济大国的地位相比,表现为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特点,在国际上远未形成气候.通过研究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尝试构建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四面体结构模型,以此分析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的特点,认为培育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升制度创新能力,根本途径在于优化配置企业自身资源.  相似文献   

6.
魏剑 《中州学刊》2007,26(4):96-9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垄断态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应从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出发,将反垄断法与产业政策相结合,在鼓励规模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对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的约束,建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集中度调查评估制度以确定是否存在垄断,设置专门法律条款对跨国并购进行限制,对跨国公司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垄断或限制竞争行为加以必要的规范。  相似文献   

7.
刘刚  黄苏萍 《中州学刊》2008,3(3):60-64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竞争战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注重差别化战略逐步向注重成本领先战略转移,中国本土企业原本依靠成本领先战略所取得的竞争优势开始受到威胁,这对中国本土企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面对跨国公司在华竞争战略的变化,中国本土企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在成本领先方面积极防守;在差别化方面以攻为守;本土中小企业则以退为守,实施集中化战略.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在带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也在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我国《反垄断法》的出台虽然原则性地厘清了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之间的界限,并为在华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进行反垄断法规制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但所涉及条文简单、缺乏明确界定、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应继续完善《反垄断法》的相关条文或制订配套规定,统一执法机构和加强执法的力度,培养执法人才和创新执法方式,成立专门的反垄断法庭并建立知识产权滥用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江世银 《天府新论》2007,(6):F0003-F0003
知识产权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地区、企业之间竞争的制高点,在占领市场及保护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规划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使知识产权达到促使企业生存、发展并取得竞争有利地位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西南财经大学蒋南平教授、蒋大海教授和陶莉教授等合著的《中国知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后 ,凭借其强大的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与当地企业争夺市场。悬殊的竞争力量使跨国公司在竞争中往往抢占绝大比例的市场份额 ,甚至垄断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业。这不仅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而且严重威胁当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探讨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市场争夺策略 ,设计当地企业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毛蕴诗教授的新著,《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一书,1997年春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根据现实经济生活中国际经济技术环境的变化,和跨国公司战略反应的变化,在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战略竞争的实践和理论,特别是对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理论作出了科学的综合和积极的探索。一、在分析国际经济技术环境变化和跨国公司对环境变化反应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国公司战略竞争的概念,并进而跨国对企业战略竞争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作者具体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  相似文献   

12.
包蕾 《社会科学》2003,(10):51-56
随着加入WTO ,进一步开放国门 ,中国企业将真正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之中。但部分企业由于自身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欠缺 ,在与国外企业以及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将会处于劣势。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就是中国企业对商业秘密的认识不足 ,保护不力。商业秘密 ,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而且还可能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 ,在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 ,在竞争日益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 ,我们亟须重视和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竞争与共赢:中国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从价值观念、组织结构和战略选择上正在发生新的变迁与调整。通过全球整体战略布局和研发外向延伸以追求差异化优势,跨国公司将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并保持长期竞争优势;中国由于本身所具有的政治稳定、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而成为跨国公司重要的战略布点。中国民营企业应抓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整合资源、布置垂直一体化生产体系的历史机遇,嵌入跨国公司的生产链条,实现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管中国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水平差异很大,但由于各自都处于某一价值链环节上,并具有相对竞争优势,从而使两者存在合作与共生的可能与基础。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系列化现象日益明显。针对外资进入我国的新现象,我国应积极发展与跨国公司配套的产业,鼓励与跨国公司竞争的企业的发展,促使跨国公司的研发本土化,并积极探索并购方式引进外资,调整与外资政策相配合的外贸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境外投资主体以国有制为主和以政府控制为主。这种以“二主”为特征的体制是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极不相符甚至相互排斥的。重建中国境外投资主体的产权基础 ,目前需抓紧的是建立和发展以国有股权为融合核心和以私有产权为融合核心的跨国公司 ,选择和发展以外国资本产权为纽带的跨国公司 ,并进一步完善中国境外投资企业的外部支撑体系。可以说重建中国境外投资主体 ,是中国企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又将经历的一次新的历史发展与选择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垄断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经济学认为“垄断”是能够带来极大效率损失的“怪物”。本文认为,垄断的实质是竞争的结果,也是企业创新的动力。结合跨国公司当前对华投资的实证分析结果,作者进一步论证了跨国公司的进入没有给中国带来传统意义上的垄断损失,而是加剧了竞争的强度,并带动了经济与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的垂直专业化生产贸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本文给出了垂直专业化的界定与测量方法 ,指出产生垂直专业化的四大原因 ,并就跨国公司垂直专业化的战略安排对东道国人才、资源、技术、产品、贸易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最后提出了中国企业相应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8.
入世之后 ,全球众多跨国公司自持优越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开始大规模地进军我国 ,试图垄断正在逐步加强知识产权立法的中国的各个行业。承认知识产权并不等于说对知识产权的使用可以不加限制和约束。知识产权的垄断性必须受到充分的关注 ,必须加强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相关立法以控制危害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博弈论引入到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技术互动的分析之中,构建了一个动态博弈模型,并得到两点启示,即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博弈的纳什均衡结果是跨国公司倾向于抑制技术溢出,而本土企业倾向于不寻求吸引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高,与跨国公司之间技术差距越小,越有利于吸收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但同时也有可能对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产生一定的竞争挤压效应。然后运用福建省的调查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上述结论,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际生产体系的变革使得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生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跨国公司组织生产的方式逐步从对外直接投资转向通过合同关系与其他的企业建立联系,形成了网络和半科层化的治理模式。在对国际生产体系变革进行价值链分析中发现,中国融入国际生产体系的最优路径是通过与东亚国家建立区域一体化生产体系。而具体的政策建议包括树立中国产品的品牌形象、建立国家创新系统、推行合理的产业政策以及完善竞争政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