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神经外科2002~2004年共收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8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男64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8.6岁,全部病人为外伤后0.5~4小时入院。颅脑CT确诊79例,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确诊3例。1.2临床表现典型表现外伤后剧烈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因病人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多少不同,临床表现各异。轻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重者可昏迷。绝大多数病例外伤后数小时内出现脑膜刺激征,以颈项强直最明显。少数病人外伤后早期可出现精神症状。1.3诊断根据外伤史,典型临床表现,结合颅脑CT…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腰穿与CT检查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判断静脉滴注甘油对缓解颅内压增高与钙通道阻滞剂对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采用腰穿脑脊液检查与头颅CT扫描检查;静脉滴注甘油,静脉滴注或口服尼莫通(尼莫地平).结果患者中,CT检查仍存在20.3%不能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应阳性结果,而腰穿则100.0%阳性(染血或黄变);上述治疗结果,提示能降低颅内高压和预防与缓解脑血管痉挛.结论近年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采用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有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是颅脑疾患常见并发症之一,有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Hemorrhage,缩写HIH)、脑动静脉畸形出血(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l Hemorrhage,缩写AVMH),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等,CT扫描易检出脑出血的存在,但区别其病因颇难,为提高CT鉴别诊断水平,以利于临床的诊治,我们收集了1982年10月至1985年10月的35例AVMH和1982年10月至1984年10月的HIH113例的CT检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查房(7月21日) 主任医师:请实习医师报告病历摘要。实习医师:患者,男,13岁。因溺水伴昏迷2小时于1985年7月20日急症入院。患者于2小时前在池溏洗澡,不慎溺水。被人打捞后面色口唇青紫,呼吸微弱、昏迷。当场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好转后而急转我院。查体:T35.5℃/,P160次/分,R30次/分,BP14.63/10.64 kPa(110/80mmHg)。浅昏迷状态。全身皮肤粘膜轻度紫绀,呼吸表浅节律不整。双瞳孔中度散大光反射迟钝,颈软,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对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治愈40例,好转15例,死亡5例,临床护理效果良好。结论采取针对性和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动脉瘤手术的效果,预防蛛网膜下再次出血,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脑出现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60例蛛网膜下腔脑出血病人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后分析、总结。结果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取得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结论积极配合医生对蛛网膜下腔脑出血病人进行救治,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防止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韩先锋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4164-4165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脚常见的疾病之一。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在文献上报道很少。本文通过30例CT影像片分析并与临床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①脑沟油刷状高密度改变;②侧裂池角底部点片状高密度阴影;③在小脑幕一侧或双侧"Y"状或彗星尾状高密度改变;④纵裂池增宽呈条带状高密度改变;⑤环池,四叠体池一侧或两侧断续状,条状高密度阴影。  相似文献   

8.
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文/蒋改苏前不久,一名38岁的中年男子,由家属用板车送到我院急诊室。家属代述他在路上突然不省人事,呕吐厉害。体检:患者处于嗜睡状态,血压21./13.9千帕,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项直硬,呈克氏征阳性,无偏瘫、失语等症,...  相似文献   

9.
(一)穿刺损伤时,血液不能马上和脑脊液充分混合,因此,先流出的脑脊液混血多,色红。后流出的脑脊液混血少,色淡,越流越淡,最后有时多澄清。观察时最好多用几支试管,每支试管放半毫升左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浅血管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血液不仅积聚在脑底部,也分布到大脑小脑的凸面产生临床症状。其临床护理主要有以下二方面: 一、预防再出血:1.绝对卧床休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及检查、床头抬高15°,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对于有复发患者应坚持卧床8周。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急性脑血管病之一,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据我国六城市调查,本病的患病率为31/10万,年发病率为1/10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临床征象是脑膜刺激症、剧烈头痛和血性脑脊液(即所谓原发三联症)。典型病人诊断不难。但在临床上每易因症状或体征不够典型而误诊。我院自1976年1月至1979年9月间收治的临床资料较完整的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中,有典型的原发三联症的只有12人,仅占35.3%。初诊时考虑到本病的只有11例,占32.3%。误诊为其他疾  相似文献   

13.
正55岁的张大爷,平时患有高血压病。这天晚上解大便时,突然感到剧烈的头痛,头部像要裂开一样,并伴有恶心、呕吐。家人急忙将他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那么什么是颅内动脉瘤?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何诊断和治疗呢?什么是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不是肿瘤,而是颅内动脉血管壁局部变薄后形成的囊性膨出,形象地说就好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H)14例患者,经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未发现动脉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H)14例患者,经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未发现动脉瘤。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35~66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颈抵抗(+),无意识障碍和明显定位体征。2.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4h内经CT扫描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出血部位主要位于中脑周围,以环池为主,有时向周边脑池扩展,出血量较少且较局限。脑血管造影:所有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3d内10例,其他在14d后,9例于…  相似文献   

16.
劳动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劳动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蛛网膜下腔?脑和脊髓的表面均有三层膜包着,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脊)膜、蛛网膜和软脑(脊)膜。硬脑膜紧贴颅骨,软脑膜紧贴在脑和脊髓上,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有一层间隙,叫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脑脊液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两个作用,它能营养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并运走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另一方面由于脑和脊髓浸泡在脑脊液中,因而脑脊液有防止和减轻  相似文献   

18.
林楚 《医药与保健》2007,15(7):11-12
今年55岁的张大爷,平时患有高血压病。这天晚上解大便时,突然感到剧烈的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家人急忙把他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人类健康危害的严重疾病。动脉瘤性状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属于临床研究治疗的重点。我国传统医学对其病因病机具备深入理解。伴随临床医疗设备的逐步完善,检查手段多样化发展,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手段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具备较高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脑表面覆盖着软脑膜,在软脑膜外依次有蛛网膜和硬脑膜,在软脑膜和蛛网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发生在这个部位的出血被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后者50%~75%为各种脑动脉破裂出血,其次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