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洼牦牛和犏牛乳蛋白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54头麦洼牦牛和19头犏牛乳蛋白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显示,牦牛和犏牛的α乳清蛋白均呈BB型.β乳球蛋白在犏牛中为AB型,在牦牛中A型β乳球蛋白(βLg)在凝胶上染色通常极弱.另外,在7头处于干乳期犏牛的乳腺分泌物中,有5头其A型βLg的电泳迁移率显著快于其它犏牛的A型βLg,而其B型βLg则慢于牦牛和其它犏牛的B型βLg.牦牛和犏牛的β酪蛋白以A1A1型为主,αs1酪蛋白以BB型为主.试验还观察到犏牛的A型αs1酪蛋白电泳迁移率快于牦牛的A型αs1酪蛋白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麦洼牦牛(包括半奶牦牛)、犏牛及黑白花奶牛乳中β-乳球蛋白(β-LG)遗传变异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β-LG在牦牛、半奶牦牛中BE型占优势,有少数EE型,没有发现A基因.犏牛中BE型占优势,有少数AB型.黑白花奶牛中AB型占优势有AA型,BB型、AB型,没有E基因.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牛乳中β-LG含量,在不同品种牛中存在总量和各基因型间的差异,各基因在不同牛种的表达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牦牛和犏牛乳中两种乳清蛋白的含量,采用C18柱建立了检测牦牛乳和犏牛乳中α-乳清蛋白(α-La)和β-乳球蛋白(β-Lg)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试验动物包括放牧全奶麦洼牦牛(n=40)、半奶麦洼牦牛(n=27)和犏牛(n=36),分别从其全乳中制备乳清后,用HPLC方法测定两种乳清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全奶牦牛、半奶牦牛和犏牛乳中α-La平均含量接近,约为0.86 mg/mL;β-Lg含量分别约为7.10 mg/mL、9.64 mg/mL和6.96 mg/mL,在半奶牦牛乳中含量极显著高于全奶牦牛乳和犏牛乳(P<0.01),而在全奶牦牛乳和犏牛乳中的含量接近.β-Lg的色谱图为单峰或双峰,未见明确规律.进一步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牦牛乳和犏牛乳中β-Lg进行基因分型,表明牦牛中均为EE型,犏牛中为AE和BE型,BE型频率为0.694 4.HPLC可以分析牦牛和犏牛乳中α-La和β-Lg含量,但无法对β-Lg进行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对四川的牦牛、奶牛和水牛的血清蛋白进行分离测定,用CDS—200型计算机控光密度仪,以波长600nm扫描,并进行比较和初中分析。测得41头牦牛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白蛋白39.93±3.70、α_1—球蛋白14.43±1.29、α_2—球蛋白13.51±1.17、β—球蛋白7.49±1.35、γ—球蛋白24.66±2.70;黑白花奶牛61头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白蛋白38.38±2.62、α_1—球蛋白12.14±0.76、α_2—球蛋白11.7±0.66、β—球蛋白16.25±0.48,γ—球蛋白21.51±1.80;德昌水牛90头(其中公18头、母72头)相对百分含量为白蛋白30.76±2.85、α_1—球蛋白24.25±1.04、α_2—球蛋白11.97±0.62、β—球蛋白17.07±0.96、γ—球蛋白15.93±1.08。  相似文献   

5.
麦洼牦牛和犏牛乳中特异乳酸脱氢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了麦洼牦牛和犏牛脱脂乳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并用比色法测定其活力.结果显示,除部分初乳样品中LDH可见到3~4条区带外,其余乳样LDH仅分离出一条LDH1区带,并且其中有少数牦牛和犏牛乳中的LDH1为快带,命名为FLDH1.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也证实了该快带的存在.初乳中LDH活力以分娩当天最高,牦牛乳中LDH活力高于犏牛.乳中特异的LDH1有可能作为牦牛及其杂交后代一个重要的生化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取青海省1.5岁左右牦牛(♂)、犏牛(♂)和黄牛(♂)各3头,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肉中的肌苷、肌苷酸和硫胺素进行测定,采用高氯酸滴定法测定其肉中谷氨酸钠的含量,并对牦牛、犏牛和黄牛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犏牛的体重和体高明显优于同龄牦牛(P〈0.05),而且犏牛的体长与牦牛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犏牛和黄牛的胸围都与同龄牦牛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犏牛的头重明显高于同龄牦牛(P〈0.01);犏牛的皮重、前二蹄重、后二蹄重、胴体重和胴体肉重明显优于同龄牦牛(P〈0.05);犏牛和黄牛的胴体骨重都与同龄牦牛具有显著差异(P〈0.05);三个品种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无显著差异(P〉0.05);黄牛的骨肉比明显高于同龄犏牛(P〈0.05)。③牦牛肉中肌苷含量最高,其含量明显高于同龄黄牛(P〈0.05);肌苷酸的含量在三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犏牛肉硫胺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同龄黄牛(P〈0.05);黄牛和犏牛肉谷氨酸钠的含量显著高于同龄牦牛(P〈0.05)。  相似文献   

7.
普通牛与牦牛种间杂交,繁殖具有杂种优势的犏牛,是牦牛生产中能在较短时期内获得较多乳、肉产品,提高饲牧经济效益的一项增产措施。早在商周时代,我国西部古羌人已采用黄牛与牦牛的种间杂交,繁殖和利用其种间一代杂种——犏牛。犏牛的外形间于父母亲本之间,而偏向于母本,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和  相似文献   

8.
采用3种测定方法分析野牦牛、家牦牛和犏牛血清蛋白质的各组分含量、分子量及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比较其异同点,结果发现:野、家牦牛具有基本相似的血清蛋白质组成,而γ-球蛋白占总球蛋白的比值、个别蛋白带分子量和氨基酸组成含量等方面有某些显著的差异,表明青海牦牛血清蛋白质发生了不同于野牦牛的遗传变异,在牦牛品种培育中利用两个参数(γ-球蛋白占总球蛋白的比值和血清中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值)作为选种标志有定向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绵羊β-乳球蛋白基因调控区DNA序列设计了两个引物,以绵羊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技术扩增,得约900hP的DNA片段插入到pUC18质粒的XbaI/KpnI位点之间.PCR产物的克隆经双酶切、PCR检测和序列分析证明是绵羊β-乳球蛋白基因的调控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克隆片段与绵羊β-乳球蛋白基因相应DNA序列相比有很高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为指导异源基因的表达和进一步利用乳腺特异表达的转基因动物生产医用蛋白提供了有效的调控序列.  相似文献   

10.
采用Bradford比色法测定西藏嘉黎、亚东两地区牦牛血清总蛋白含量,通过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其血清蛋白各组成,并以CDS200型计算机控光密度仪进行扫描.测得49头嘉黎牦牛的血清总蛋白含量为6.28±0.34g/100ml血清,其中各组成的百分含量分别是:白蛋白45.59±0.92,α1球蛋白17.06±0.40,α2球蛋白8.97±0.68,β球蛋白10.51±0.50,γ球蛋白17.75±0.70,清球蛋白比值(A/G)为0.84±0.02;36头亚东牦牛的血清总蛋白含量为6.45±0.20g/100ml血清,其中各组成的百分含量分别是:白蛋白46.66±1.10,α1球蛋白17.48±1.02,α2球蛋白8.85±0.66,β球蛋白9.63±0.74,γ球蛋白17.42±0.98,清球蛋白比值(A/G)为0.88±0.04.经t检验分析,两地区牦牛血清蛋白组成中只有β球蛋白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山谷型藏山羊建昌黑山羊安哥拉山羊乳生化遗传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分析山谷型藏山羊、建昌黑山羊、安哥拉山羊乳中的LDH、as-CN、β-CN、β-lg、SA等基因座,结果表明,三品种的LDH、as-CN、β-CN、β-lg有多态,SA无多态.其中乳LDH为1~3条带,有A、B、C三种表型.as-CN有AA、AB、BB三种表型,由A基因和B基因控制.β-CN和β-lg多为杂合的AB型,其它的电泳表型极少.乳SA为单态,定为AA型.运用乳蛋白基因座计算三个品种的基因杂合度,表明山谷型藏山羊及建昌黑山羊乳蛋白基因座的杂合度大于安哥拉山羊.计算三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表明山谷型藏山羊与建昌黑山羊的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安哥拉山羊与山谷型藏山羊及建昌黑山羊的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远.  相似文献   

12.
犏牛脑包虫手术摘除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犏牛和牦牛同群混牧时,犏牛脑包虫的发生比牦牛更为常见。治愈犏牛脑包虫的理想方法是手术摘除法,而许多因素可影响手术的成功率。研究表明:采用综合定位法确定手术部位及犏牛一岁后再施行手术摘除脑包虫,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用PCR法构建乳腺特异性表达非乳蛋白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PCR法分别从绵羊和人血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的绵羊β-乳球蛋白基因(BLG)5'端调控区898bp的片段和人骨髓单核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4基因(hCD14)成熟肽1245bp的片段连接。连接片段插入pUC19 EcoRI-KpnI位点,构建成pBLG-hCD14质粒。该质粒经KpnI及CcoRI-HindⅢ酶切、PCR法扩增BLG和hCD14分析后,进一步用^32P-BLG探针杂交确证。用Ec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牦牛科学的发展现状,指出牦牛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犏牛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和牦牛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是今后牦牛科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对山羊乳中αs-酪蛋白、β-酪蛋白、β-乳球蛋白等基因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作了系统地论述,同时,阐述了山羊乳蛋白遗传多样性作为遗传标记,在山羊起源、进化、亲缘关系、经济形状、生产性能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山羊乳蛋白与疾病关系等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凝胶电泳方法分离牦牛乳上皮粘蛋白MUC1,通过比较乳MUC1的多态性发现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牦牛和西藏牦牛共5个牦牛群427头泌乳牦牛乳MUC1存在9种MUC1类型,蛋白质分子质量范围为163—208ku,普遍大于普通乳牛;群体遗传变异分析表明牦牛乳MUC1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存在品种间差异,基因杂合度较大,根据乳MUC1基因频率可将5个牦牛品种明显地聚为两类,提示牦牛乳MUC1存在地方类群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牦牛科学的发展现状,指出牦牛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犏牛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和牦牛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是今后牦牛科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 应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 对牦牛和犏牛的睾丸组织中差异蛋白质进行分离和鉴定; 对获得的22个差异表达点进行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搜索, 获得了19个蛋白质, 其中有3种分子伴侣可能与犏牛雄性不育有关; 研究结果表明, 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蛋白, 并可利用双向凝胶电泳进行分离, 为进一步分析犏牛雄性不育的原因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9.
牦牛乳蛋白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AGE和SDS-PAGE分析牦牛乳清蛋白、酪蛋白多态性,结果表明:牦牛酪蛋白PAGE呈现出κ-CN、β-CN和υs1-CN三条带型;乳清蛋白PAGE呈现LF、SA、Ig-L和β-Lg四条带型;乳清蛋白SDS-PAGE呈现υ-La、β-Lg、Ig-L、Ig-H、SA和LF六条带型。以上电泳分析均未发现乳蛋白各基因座多态性。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应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对牦牛和犏牛的睾丸组织中差异蛋白质进行分离和鉴定;对获得的22个差异表达点进行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搜索,获得了19个蛋白质,其中有3种分子伴侣可能与犏牛雄性不育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蛋白,并可利用双向凝胶电泳进行分离,为进一步分析犏牛雄性不育的原因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