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沉积相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北缘结绿素—红山地区侏罗系广泛分布,出露良好。在各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地层学和岩石学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定性及定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出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结绿素—红山地区下、中、上侏罗统的各类单因素图件和沉积相图。前人在柴达木盆地沉积相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都是定性的,其沉积相的确定缺乏定量依据。本次编制的沉积相图是定量化的,即每个沉积相带的划分都有其确切的单因素数据,这种定量的沉积相研究方法在柴达木盆地尚属首次应用。结绿素—红山地区侏罗系主要发育有4种类型的沉积相,包括辫状河、干湖、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其中辫状河可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上游和辫状河下游。研究结果表明早、中侏罗世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晚侏罗世发育辫状河—干湖沉积体系。柴达木盆地北缘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湖泊沉积到晚侏罗世的湖泊消失,代之以辫状河沉积的两大沉积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欧成华  董兆雄 《地质论评》2010,56(5):653-663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咸水泉地区渐新统—中新统地层虽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至今未获突破,沉积相分布特征及规律研究不够深入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区域地质背景、野外地质剖面、岩芯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分析该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和中新统上干柴构组岩石类型和颜色、沉积构造、古生物等相标志,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等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通过编制单井、剖面和平面沉积相分布图,揭示了沉积相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及规律并建立了沉积相模式。结果表明,沿山呈带状分布的各类滩坝和河道沉积砂体是下一步深入勘探寻求突破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改则盆地地处青藏高原羌塘地层区,研究程度较低。通过对西藏改则盆地新近系康托组沉积特征和沉积岩相的详细研究,共划分出3类沉积相:扇三角洲相、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整体表现为自下向上沉积物粒度由粗到细、水深逐渐增大的退积序列。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及古流向分析认为,改则盆地渐新世—中新世的沉积演化可大致分为2个阶段:盆地初始裂陷阶段和盆地稳定沉积阶段。康托组剖面沉积相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改则盆地渐新世—中新世的沉积演化。  相似文献   

4.
豫西地区中元古界蓟县系分布较广泛,剖面完整,是华北地台蓟县系出露最好的地区之一。在研究和分析121个露头剖面的岩性、沉积构造及组合特征等各种定性及定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 编制出豫西地区中元古代蓟县纪早期、中期和晚期的各类单因素图件和沉积相图。这种定量的沉积相研究方法在豫西地区还是首次应用。在蓟县纪早期,豫西地区主要是无障壁海岸相和浅海相,其中在卢氏-栾川地区主要为障壁海岸相。蓟县纪中期的沉积相与早期相似,但在卢氏-栾川地区由障壁海岸相演变为碳酸盐岩局限台地相。蓟县纪晚期的沉积相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嵩山-箕山地区由古陆演变为河口湾相,确山地区为障壁海岸相,卢氏-栾川地区的碳酸盐岩局限台地相和其他地区的滨海相变化不大。从蓟县纪早期到蓟县纪晚期是一个海域范围逐渐扩大的海侵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岩芯以及测井、地震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的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始新世晚期岩相古地理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始新世晚期冲积扇、辫状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5类沉积相和10类沉积亚相。利用钻井中氯盐含量对始新世晚期柴西地区古咸水湖的分布范围、咸化程度进行重点分析研究,对咸水湖亚相进行了定量表达,对柴达木盆地盐类矿产勘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江汉盆地马王庙地区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沉积相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沉积层序和测井相等的综合分析表明,江汉盆地马王庙地区古近 系新沟嘴组下段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滨浅湖和膏盐湖等亚 相类型。在沉积相类型识别的基础上,根据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马王庙地区新沟嘴组下段各 油组地层等厚图、砂岩等厚图、砂地比等值线图和典型单井优势相投影图等单因素图件。综合分析各单因素图, 绘制了马王庙地区新沟嘴组下段Ⅰ、Ⅱ和Ⅲ共3个油组的沉积相图,并探讨了其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和演化规 律:古近纪新沟嘴组下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的物源来自北东和北西方向,并分别向南西和南东方向展布,依次 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亚相,其中以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微相最为发育;两 支三角洲砂体周围为滨浅湖沉积。自Ⅲ油组到Ⅱ、Ⅰ油组沉积时期,研究区水体经历了由浅变深再变浅的过程; Ⅲ油组和Ⅱ油组沉积时期,三角洲砂体分布面积广,储集层发育较好。  相似文献   

7.

完整的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天然露头比较少见,一般利用钻井、地震或探地雷达等方法间接开展沉积特征研究。研究区出露地层完整连续,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发育典型的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为了精细研究交汇相的沉积特征,通过对露头剖面的观察、取样及粒度分析等,描述了扇—湖交汇沉积的典型特征,探讨了其地质控制因素。研究表明:1)该剖面可分为“下、中、上”3层结构,下层主要由粗碎屑的砾岩、砂砾岩组成,分选、磨圆较差;中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由含砾砂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组成;上层由红色或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组成。2)下层发育漫流沉积、河道充填沉积,为冲积扇扇中和扇缘亚相;中层粗-细岩性频繁交互沉积,为扇—湖交汇带;上层粒度细且发育大量的浪成波痕,为滨湖沉积。3)该露头剖面扇—湖交汇过程总共有5期,沉积厚度约6 m,主要受造山运动和古气候条件共同控制。研究成果对准噶尔盆地周缘自二叠纪以来广泛发育的冲积扇—湖泊沉积环境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地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本文是《塔里木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一文的延续。塔里木地区是以当今的塔里木盆地为主体并包括其周边山地的广大地区,北至中天山,南至西昆仑山,西至我国国界,东至阿尔金山,面积逾100万km2 。在98个露头剖面和钻井剖面的各种单因素定量及定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出了塔里木地区奥陶系下奥陶统两河口阶和红花园阶、中奥陶统大湾阶和牯牛潭阶、上奥陶统庙坡阶、上奥陶统宝塔阶、上奥陶统临湘阶和五峰阶5个作图单位的各种单因素图,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了相应的5个地质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这些岩相古地理图的最主要特征是定量,即每个古地理单元的划分和确定都有确切的定量资料及定量单因素图为依据。这种定量的岩相古地理图在塔里木地区还是首次出现。在早奥陶世两河口期和红花园期,塔里木地区主要是碳酸盐台地,其中散布着各种滩。其北部为南天山盆地,东部为塔东盆地,南部为西昆仑台地,其东侧为东昆仑台地和柴达木台地。无陆地和云坪,盆地面积相当大。这与该地区寒武纪的岩相古地理格局大不相同。这表明早奥陶世的海进比寒武纪的更甚了。中奥陶世大湾期和牯牛潭期的岩相古地理面貌与两河口期和红花园期的相似,但南天山盆地西部扩大了,从而形成了柯坪盆地。这是一个重要变化。庙坡期的古地理面貌与大湾期和牯牛潭期的相似,但滩少了,这标志着海进又发展了且可能到达了盛期。至宝塔期,在塔里木台地的东南部,碎屑岩发育,这是塔里木碳酸盐台地向碎屑岩台地变化的预兆,是海退的标志。到晚奥陶世的临湘期和五峰期,塔里木台地基本上变成了1个碎屑岩台地。这是一个重大变化。这标志着塔里木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海进海退旋回的终结。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塔里木地区是以当今的塔里木盆地为主体并包括其周边山地的广大地区,北至中天山,南至西昆仑山,西至我国国界,东至阿尔金山,面积逾100万km2。在39个露头剖面和钻井剖面的各种单因素定量及定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出了塔里木地区寒武系下、中、上统的各种单因素图及相应的寒武纪早、中、晚世的岩相古地理图。这些岩相古地理图最主要的特征是定量,即每个古地理单位的划分和确定都有确切的定量资料与定量的单因素图。这种定量的岩相古地理图在塔里木地区还是首次出现。在早寒武世,塔里木地区是一个碳酸盐岩台地,其中散布着准滩、云坪和膏盐湖。其北侧和东北侧是南天山和塔东硅岩石灰岩泥岩盆地。其南侧是昆仑台地,其中有2个小陆地。其东南侧有阿尔金陆。中寒武世和晚寒武世的岩相古地理格局与早寒武世相似,但陆地面积逐渐缩小,盆地面积逐渐扩大,塔里木碳酸盐岩台地变化不大。从早寒武世到晚寒武世是一个逐渐的海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晚古生代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沉积学、地层学、板块构造学等学科理论,分析了临清坳陷晚古生代沉积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总结出其盆地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临清坳陷晚古生代沉积类型主要包括障壁—潟湖沉积、潮坪沉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及曲流河—湖泊沉积。编制5张岩相古地理图,分析发现:本溪期以潮坪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为主;太原期以碳酸盐岩台地相、障壁—潟湖相以及潮坪相沉积为主;山西期以河控浅水三角洲相沉积为主;下石盒子期主要是曲流河道和泛滥平原沉积为主;上石盒子期主要以曲流河与湖泊沉积为主。研究区盆地演化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的本溪期与太原期,主要是陆表海充填沉积阶段;第2阶段为过渡环境沉积充填阶段,即二叠世山西期;第3阶段为陆相环境沉积阶段,包括上石盒子和下石盒子期。  相似文献   

11.
12.
中扬子地区早三叠世大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扬子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主要由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做出了岩相古地理图1幅。在早三叠世大冶期,整个中扬子海域具“六分”特征、即自北而南依次为北部碳酸盐盆地、北部碳酸盐斜坡、浅水碳酸盐台地、南部碳酸盐斜坡、南部碳酸盐盆地、东南部碎屑滨海。在该时期内,从早到晚,沉积水体不断变浅,至末期,海域普遍抬升而变为碳酸盐台地。  相似文献   

13.
中扬子地区早三叠世嘉陵江期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志华  冯增昭 《地质科学》1998,33(2):180-186
在中扬子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岩石类型丰富多样,碳酸盐岩、碎屑岩和蒸发岩均有。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做出了单因素基础图件5幅及岩相古地理图1幅。在早三叠世嘉陵江期,整个中扬子海域具“四分”特征,即自北而南依次为北缘碳酸盐开阔台地、北部蒸发盐-碳酸盐台地、中央碳酸盐局限台地、南部三角洲。在该时期内,从早到晚,沉积水体曾经历了两次大的海侵、海退,且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14.
天生桥地区为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县的重要矿区之一,在二叠世吴家坪阶早期,岩相古地理格局及微地形变化成为控制该地区形成沉积型铝土矿的主要因素。在野外露头、探槽和钻孔岩芯剖面资料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晚二叠世吴家坪阶早期主要岩石类型及沉积特征的系统研究,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绘制岩相古地理图。本文认为该时期天生桥地区总体处于泥质低能海岸的古地理背景,沉积相包括海岸相和局限浅海相,可细分为沼泽、潮坪、局限浅海上部、局限浅海下部亚相及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微相。特别是,本次研究新增加了隆起与泻湖两个微相。潮下带、泻湖和局限浅海上部为铝土矿沉积的最有利环境,可考虑将其列入文山天生桥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早期沉积型铝土矿成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施振生  周天琪  郭伟  梁萍萍  程峰 《沉积学报》2022,40(6):1728-1744
海相页岩古地理编图和深水陆棚亚相微相细分一直是细粒沉积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川南泸州地区五峰组—14小层为编图单元,通过页岩编图关键单因素的选取和典型钻井矿物组分测井数据的统计分析,编制了关键单因素图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深水陆棚亚相各微相划分标准的确定及多因素图件综合分析,编制了海相页岩定量古地理图。结果表明:1)海相页岩定量古地理编图的关键单因素是地层厚度(m)、碳酸盐矿物含量(%)、石英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其中,地层厚度(m)反映了该地层单元在区域上的分布范围、厚度变化及沉积时期的大地构造背景;碳酸盐矿物含量(%)及分布能够反映古水深,水深越浅,碳酸盐矿物含量(%)越高;石英含量(%)及分布主要受古水深控制,水深越大,石英含量越高;黏土矿物含量(%)和分布可以反映古物源方向,黏土矿物含量越高,受陆源碎屑影响越大。2)依据海相页岩的碳酸盐矿物含量(%)、石英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深水陆棚亚相可划分出深水斜坡、深水洼地、重力流沉积和深水平原4种沉积微相。其中,深水斜坡碳酸盐含量最高(15%~20%),深水洼地石英含量最高(>55%),重力流沉积黏土矿物含量最高(>40%),深水平原各矿物含量介于其他微相之间。3)五峰组—14小层发育时期,川南泸州地区发育深水斜坡、重力流沉积、深水洼地和深水平原4种沉积微相,整体呈“3高1洼1复合体”的分布格局,其中,深水斜坡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和东北部,重力流沉积发育于研究区东南部,深水洼地发育于研究区中部,其他地区发育深水平原。沉积微相分布是该时期古地形及古构造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下扬子地区中、下三叠统青龙群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扬子地区青龙群分殷坑组、龙山组、扁担山组和马鞍山组,前三组属下三叠统,后一组属中三叠统。主要由碳酸盐岩、碎屑岩及蒸发岩组成。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做出了殷坑期、和龙山期、扁担山期和东马鞍山期的岩相古地理图4幅。殷坑期的下扬子海具“四分”特征,即自南而北依次为浅水碎屑岩台地、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深水斜坡和深水盆地。和龙山期的古地理面貌与殷坑期大体相同。扁担山期的“四分”特征己不明显,浅水碳酸盐岩台地及浅滩发育。东马鞍山期的下扬子海全为浅水环境、潮坪及泻湖发育。从殷坑期到东马鞍山期,呈现出一个明显的海退序列。  相似文献   

17.
应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对河南省中寒武世以期为单位编制岩相古地理图,探讨海陆分布状况及其演化规律。在毛庄期,华北台地西南部有熊耳陆,台地呈现为泥坪和坪间局限海。泥坪为豫鲁皖泥坪,局限海为晋豫局限海东南部,其中散布有1个准滩、2个雏滩。徐庄期熊耳陆变化不大,华北台地发生分化。豫鲁皖泥坪范围缩小为狭长的晋豫皖泥坪,晋豫局限海向东南扩展成为豫鲁皖局限海,其中分布有3个准滩和5个雏滩。熊耳陆西侧则成为豫陕局限海,发育1个雏滩。到张夏期,熊耳陆逐渐缩小,华北台地泥坪几乎消失,全部变为华北陆表海,为广阔的碳酸盐岩台地,鲕粒滩广布,共发育8个滩、2个准滩、3个雏滩。从毛庄期到张夏期,熊耳陆由扩大变缩小,华北台地泥坪面积逐渐萎缩,而局限海由西北向东南、再向西、向南逐渐扩展,最终占领全部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