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节食疗法结合山楂消脂胶囊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节食疗法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山楂消脂胶囊治疗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体重、肥胖度以及体质指数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脂含量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体脂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内脏脂肪含量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研究组患者内脏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在节食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山楂消脂胶囊进行治疗,一方面能够改善体重、肥度等相关指标,另一方面能够降低体脂含量以及内脏脂肪含量,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脂质特别是甘油三脂过多堆积。正常人肝的总脂量占肝重量的 5 % ,若肝内总脂量超过肝重量的 5 % ,即称为脂肪肝。无论脂肪肝的病因如何 ,其中 2 5 %可发展为肝纤维化 ,1 5 %~ 8%可发展为肝硬变[1] 。因此 ,积极防治脂肪肝对阻止纤维化、肝硬变的发生发展以及改善预后十分重要。1 病因①营养过度 ;②长期酗酒、酒精中毒 ;③营养不良 ;④肥胖症 ;⑤长期大量应用皮质激素 ;⑥某些药物和毒物中毒 ;⑦糖尿病、结核、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溃疡病及慢性…  相似文献   

3.
清脂肝三联针穴位注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清脂肝三联针穴位注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穴位组30例用清脂肝三联针 (复方丹参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板兰根注射液 )穴位注射。对照组20例不使用清脂肝三联针穴位注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脂康、葵花牌护肝片、维生素E等治疗。结果 :穴位组治愈24例 ,有效5例 ,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8例、无效7例。穴位组治愈率80 %、总有效率96.7 %,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25 %、总有效率65 %,P<0.01。两组患者经过4个月治疗后 ,穴位组血清ALT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 ,两组患者血清TC治疗后有明显下降 (P<0.05)血清TG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脂肪肝治疗后B超检查变化比较 ,穴位组脂肪肝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结论 :清脂肝三联针穴位注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 ,且明显优于单用祛脂保肝等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如今,脂肪肝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脂肪肝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脂肪肝如果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正常人的肝内总脂肪量约占肝重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含量可达40%-50%。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体成分特点及血脂水平,探讨体成分、血脂水平与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11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3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得患者体成分包括蛋白质、无机盐、体脂肪、肌肉量、去脂体重、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肥胖程度、身体细胞量、骨矿物质含量等;同时测定患者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应用超声检查确定脂肪肝情况,并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体成分、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肥胖程度、身体细胞量均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且脂肪肝严重程度与体质指数、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肥胖程度、血甘油三酯水平等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体质指数、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肥胖程度、血甘油三酯升高明显的患者,要警惕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体重指数、血甘油三酯水平是2型糖尿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合并中药对大鼠脂肪肝治疗作用的体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壳聚糖合并中药对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小剂量四氯化碳合并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给予壳聚糖合并中药治疗,通过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及立体定量的体视学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肝脂变的严重程度,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增加;治疗组大鼠肝脏TG、TC含量显著降低,肝细胞脂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壳聚糖合并中药可明显降低肝脂肪含量,对脂肪肝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5脂肪肝 脂肪肝可由多种原因造成。如:肥胖、过量饮酒、慢性肝病、糖尿病及药物中毒等。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正常肝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5%,脂肪肝时脂肪含量可高达50%左右。大部分脂肪肝为弥漫型脂肪浸润,少部分为叶段型、团块型或在弥漫型中残存小片或小块正常肝组织的不均匀脂肪浸润。脂肪肝临床表现与病变轻重相关,轻者无症状,较重者有肝大、肝区痛及肝功损害,严重者可演变为肝硬化。部分患者在针对病因治疗后,脂肪肝能逆转。  相似文献   

8.
减肥药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予昭  黄仲义 《中国药房》2000,11(4):168-169
肥胖症是一组常见的、古老的代谢症群。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因体脂增加使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大于24者称为肥胖症。如无明显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具有明确病因者称继发性肥胖症[1]。单纯性肥胖是肥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不但影响美观,而且是多种严重危害健康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某些癌症)的危险因子,对它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当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对治疗肥胖无效,其BMI仍大于30kg/m2或BMI>27kg/m2并伴有…  相似文献   

9.
脂肪肝的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脏中的过度沉积 :含量超过总重量的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 ,其中肝纤维化发生率高达 2 5 % ,约 1.5 %~ 8.0 %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2 ] 。因此 ,脂肪肝的诊断治疗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1 病因及发病机制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常见病因 :(1)酒精性脂肪肝 :为长期过量饮酒引起 ;(2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为过度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引起内分泌障碍 ,使用激素类 (如雌激素、皮质类固醇 )药物 ,以及经常接触有毒化学物质 (如CCl4 、氯仿…  相似文献   

10.
药物性肝损害6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65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 总结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 结果 肝损害发生于用药后1周内2例(3.1%),1~4周内的22例(33.8%),>4周37例(56.9%),未记录者4例. 抗结核药39.5%,中草药12.5%,抗感染药9.9%,胃药5.3%,皮肤科药物8.9%,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抗痛风药物8.5%,治疗骨关节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药物3.3%等. HBsAg阳性者及HBV DNA含量高者更易发生重症药物性肝炎(P<0.05). 人工肝支持治疗重症药物性肝炎,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6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化检查与病毒性肝炎相似,34例曾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经过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病情痊愈者31例,好转者29例,未愈者2例,病死3例. 结论 影响药物性肝炎的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并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乙型肝炎病毒含量等. 肝损害多发生于用药4周后,可能与发病隐匿、发现较晚有关,但也提示既往经典诊断标准可能有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1.
体重指数(BMI)是判断肥胖程度的通用方法之一。肥胖症是多种严重危害健康状况诸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症等的危险因素,也是脂肪肝发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正常的肝脏含脂肪约在4%,当肝内脂肪含量大量增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颗粒时称为脂肪肝[1]。超声对脂肪肝的诊断准确率高,且简单、快捷、对身体无伤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摄入热量过剩,运动不足,造成肥胖和脂肪肝发病率逐年上升。为探讨BMI与脂肪肝的关系,按照全国统一的调查方案,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石家庄市健康体检人群13249例,并将体检人群结果建立数据库,对相关数据应用描述法、偏向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脂肪肝是多种因素造成肝脏脂肪代谢障碍,使脂类在肝内蓄积超过肝重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脂肪化达40%所致。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根据肝脏B超声像图的变化可为临床药物疗效提供依据。在脂肪肝的治疗中,药物很多,笔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脂肪肝,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合并中药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壳聚糖合并中药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小剂量四氯化碳合并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给予壳聚糖合并中药治疗,以肝脏的脂质含量及组织形态学变化为衡量标准。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四氯化碳合并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明显的脂肪变性,表现为肝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显著增加,病理检查显示;肝细胞肿胀,内部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壳聚糖加中药治疗组大鼠肝脏TG,TC,FFA含量显著降低。肝细胞脂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壳聚糖合并中药可明显降低肝脂肪含量,对脂肪肝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丹红脂肝清胶囊对复合因素所致的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在小剂量四氯化碳致肝损伤的基础上,合并应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于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药物,以血清及肝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及肝脏游离脂肪酸(freefatty acids,FFA)含量为衡量标准,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大鼠脂肪肝模型组相比较,丹红脂肝清胶囊高剂量组(0.4 g.kg-1)血清TC、肝脏TG有显著降低(P<0.05);丹红脂肝清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1、0.2、0.4 g.kg-1)血清TG、肝脏FFA含量有显著降低(P<0.01,P<0.05);丹红脂肝清胶囊中、高剂量组(0.20、.4 g.kg-1)肝脏TC、血清MDA有显著降低(P<0.01,P<0.05);丹红脂肝清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1、0.2、0.4 g.kg-1)血清SOD有显著升高(P<0.01,P<0.05)。丹红脂肝清胶囊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病理形态学改变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丹红脂肝清胶囊对复合因素引起的脂肪肝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重度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玉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25-142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发生于无明显饮酒的常见慢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研究证实,肥胖、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形成的危险因素,其中肥胖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重度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6.
近年由于肥胖引起的肝脏损害受到人们重视。肥胖所致的肝损害是脂肪肝。最近在学校和工场所进行的肝功能团体检查,其结果令人瞩目。在这些检查中转氨酶升高者的半数是因肥胖引起的脂肪肝,其次是酒精性肝病,慢性病毒性肝炎只不过是少数。 肥胖所致的脂肪肝的临床特征是GPT升高,GPT值常在100单位以下变动。胆碱脂酶、中性脂肪、胆固醇等也往往显示高值。  相似文献   

17.
肝脂片对大鼠脂肪肝形成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肝脂片对大鼠脂肪肝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肝脂片,以肝脏的脂质含量、脂变程度为衡量指标,观察其预防和治疗效果.结果:肝脂片能使脂肪肝大鼠的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SOD活力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减少,肝细胞的脂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肝脂片对大鼠脂肪肝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鸡骨草对SD大鼠血脂及肝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来研究鸡骨草降血脂和抗脂肪肝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鸡骨草高剂量组(20g/kg)、鸡骨草低剂量组(10g/kg),每天对模型组、鸡骨草高、低剂量组灌胃高脂肪乳剂以建立高血脂模型,同时每天用鸡骨草煎煮液对鸡骨草高、低剂量组实施灌胃。21d后抽血并处死大鼠取出肝脏,测定大鼠血脂、肝脂和肝匀浆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鸡骨草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和肝中TC、TG、MDA的含量,明显增高血HDL、Apo-A的含量,但低剂量组不明显。结论鸡骨草能降低高脂模型大鼠血脂和肝脂水平,具有一定降血脂、抗脂肪肝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肥胖症的血脂异常与脂肪肝、肝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1例6-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和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并行B超检查,筛选25例同龄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肥胖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肥胖并发脂肪肝组血TG水平明显高于无脂肪肝组(P<0.01),B超检查显示肥胖组脂肪肝发生率占23%,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脂质代谢存在明显紊乱,并发脂肪肝较为常见,应积极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20.
儿童肥胖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成为影响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问题。近年来研究显示,脂肪因子在肥胖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从瘦素、脂联素、抵抗素三种脂肪因子来阐述其与肥胖的关系。肥胖儿童的血清瘦素水平较正常人高;脂联素,一种负性脂肪因子,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在肥胖儿童中水平降低;抵抗素现在研究没有确切结论,主要是肥胖儿童中抵抗素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