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洪小春 《华中建筑》2023,(11):48-53
为改善现阶段城市高密度区域地下公共空间成片开发但整体环境不佳的现状,参照城市设计理论框架提出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思路。首先,明确了随着城市设计发展和城市高密度区域空间立体开发催生的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现实需求和总体思路;其次,从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要素构成、尺度与主体、特征与模式、研究思路与框架等4个方面全面系统论述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思路;最后,总结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研究特色,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以沿海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空间形态的城市公共空间,通过现场测试、问卷调查和数值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地域性气候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和舒适度的影响特征,探讨了响应地域性气候特点的沿海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8)
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的功能为灯光装置设计提供了理想的创作环境,同时,灯光装置作品所表达的地域特色、城市文化从艺术的角度展现出城市的风貌,增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性和吸引力,加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美感。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寒地城市不利的自然气候条件,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状况进行了深入剖析,从空间形态、环境肌理及景观小品等方面提出了有效改善寒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城市公共空间如何来满足居民生活、交往、认知、文化等广泛需要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涉及的概念、理论及有关设计创作手法作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针对体验式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分别阐述了感官体验、行为体验、情感体验及叙事体验四种不同的体验式设计方法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以指导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工作中场所感的营造。  相似文献   

7.
《建筑知识》2014,(9):19-19
健康空间是基于场所理论的城市设计内容,涉及社区活动,场所猎奇,意在通过环境激励和促进人们进行有利于健康活动的发生。让市民尽可能多的增加日常活动和锻炼。通过分析长春市城市公共健康空间现状,以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托,以健康为核心设计长春市城市公共空间,制订符合长春市公共健康空间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居民对城市住宅公共环境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加强当前我国城市住宅公共空间状态研究的力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公共空间优化和改进措施,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生活需求的住宅公共空间.论文介绍了城市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现状,并就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环境品质的体现界面,是城市发展水平的反馈,对居民生活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发达国家的宜居城市在人性化和精细化设计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阐述了城市公共空间精细化设计全要素构架,提出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提升的4大切入点和5大施力点,对城市步行空间、街道绿地空间、建筑退界空间与无障碍楼层空间的全要素进行集成,阐明针对安全、文化、人性化、智慧、绿色5大要素提升的系统策略与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说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营造的若干方面,并阐述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整体性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曾灿  何韶瑶  陈舒  彭桢  黄端 《中外建筑》2014,(11):105-108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重要一环,在设计中大多没有真正从人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出发,缺乏人文关怀。本文以城市公园的人性化设计为研究对象,以环境行为科学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的角度出发对长沙市烈士公园的人性化设计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升城市公园人性化的建议和方法,以便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人的心理需求的公共空间环境,赋予其人文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菲  朱逊  张安 《中国园林》2020,36(3):92
严寒城市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景观活力度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气候恶劣的冬季,差异性更加明显。差异的存在不仅会对市民使用公共空间进行活动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更会使整个城市的户外空间活力降低。为研究严寒城市中不同类型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度差异,从使用者角度对各景观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在已建立的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若干典型场所进行调研,对所得数据进行计算,按公共空间类型的不同分别建立3个基于公共空间类型的严寒城市景观活力评价模型,并对3个评价模型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若干设计导则。该研究成果可为严寒城市中不同类型公共空间设计高活力度景观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园设计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利波  曹荣林 《华中建筑》2008,26(7):128-131
城市公园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良好的设计使其成为城市重要的景观亮点,但是当前城市公园脱离实际的规划设计,不注重人性化需求,导致城市公园存在诸多的问题。该文通过对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来探讨塑造良好合理的城市公园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寻找南宁建设公园城市的基本思路,以人居环境三元论的理论框架为指导,发挥南宁"小水"资源丰富、沟渠通达的城市生态资源优势;以城市环境生态和风景旅游为引导,开展以山水城市为导向的城乡规划。提出了南宁公园城市的建设方略:保留水网水系,代替"填浜筑路",留出南宁生态廊道和更多的城市公共休闲、文化和商业空间,形成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的"网络化"。同时,探讨了南宁建设公园城市作为巨大的公共资本投入应如何构建和依托公共政策,探索出一套能让规划项目具有落地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的行动计划图径,构建一个多部门统筹管理、社会力量协调参与的开放平台,将公园城市建设的工作内容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15.
丁继军  杨小军 《山西建筑》2009,35(34):348-350
通过阐述纽约中央公园诞生的城市化背景及其主要问题,分析了中央公园的开创性设计理念和特点,进而引申到以城市公园的兴起为标志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阐明了开放的城市公园对构建现代城市空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任康丽 《华中建筑》2012,(7):117-120
对游乐园等待空间的设计进行分析,探讨游人在等待区域中所需要的实用性景观构成及景观细节的设计方法。对等待空间在游乐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意境、商业价值、生态环境的设计方法作了综合评价。从游乐园等待空间所引起的景观细节的思考将对城市公共环境及旅游区公共设施建设设计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园边界空间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晓海  李弘阳  谷康 《山西建筑》2012,38(28):215-217
以古典园林边界空间设计入手,归纳分析了古典园林边界空间设计手法,结合人们对于现代城市公园边界空间的景观需求,得出关于城市公园边界空间设计的新方法,并从意境和功能两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促进城市公园设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现今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过分的追求平面的几何化和图案化,这使得城市公共空间离大众的情感越来越远。随着人们群众需求的提高,他们也对城市公共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的“非人工化”设计,在烈士公园东大门设计实践中,整体设计并非盲目无序而是呈现出一种制约下的游离状态,散漫有机中不乏理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世博公园不仅是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核心公共空间,更是上海中心城区及沿黄浦江的一块结构型公园绿地。上海世博公园绿地要承载超高密度人流,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是关键。本文围绕构筑多模式的现代复合交通体系,在分析公园外部交通条件的基础上,对绿地内部道路交通系统的合理布局做了阐述,同时对集散空间、游船停泊系统、无障碍设计等交通设施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