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理解和运用「こと」与「もの」、「の」感到困难时如果能把这三者独立起来再细化认识会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2.
「謙譲語Ⅱ」的性质更接近于「敬体」的性质,应把「謙譲語Ⅱ」和「丁寧語」作为「文体」来考察,当做敬体形式来处理。同时,将「謙譲語Ⅰ」归为「素材敬語」,这样就可以解决「謙譲語Ⅰ」和「謙譲語Ⅱ」难以区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日语的学习和研究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近义词,通过分析「かなしい」和「さびしい」不可互换的例句来探究「かなしい」和「さびしい」在意义上的区别。同时,再通过分析「かなしい」和「さびしい」可以互换的例句来研究同一个句子在使用「かなしい」时和使用「さびしい」时其意思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しだ」和「しな」这两个词在日语中都有表示时?时候的意思。通过对这两个词的考察和分析,得知「しだ」是日本古代奈良时期使用的词;「しな」是从近世的江户时代开始使用的词。「しだ」是「しな」的古语形式;「しな」是「しだ」的转音。这是由于发生了辅音相通的音韵交替现象,「しだ」才转变成了「しな」。  相似文献   

5.
在哲学的百花园中,日本茶道是乱世之中诞生的一枝典雅芳香的花朵。村田珠光创立的草庵茶,其茶道精神为「寂び」与「侘び」。「寂び」与「侘び」吸收了禅宗"空""无"的哲学成分,是在"茶禅一味"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是长久以来,学界将「侘び」误认为「佗び」且忽视了「寂び」与「侘び」为何并立。千利休提炼出"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充实了茶道哲学的内涵。"和""敬"吸收了儒家的中心思想,"清""寂"是对「寂び」与「侘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语词汇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和語」、「漢語」、「外来語」和「混種語」四种。颜色词是根据概念意义划分出来的词类,主要用来描写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色彩。本文对日语颜色词进行「語種」的调查,分析了日语颜色词各「語種」的构成比率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以前项动词为及物动词的日语复合动词「V+切る」为研究对象,分析复合动词的前后项动词的语义特征,探讨各语义之间的关系,考察复合动词「V+切る」从词汇复合动词向语法复合动词演变的语法化过程,归纳出在前项动词为及物动词时复合动词「V+切る」的语义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ば」、「と」、「たら」、「なら」四个接续助词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进一步阐述它们在日语语言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马中锡《中山狼传》有「脱有祸,固所不辞也」的句子,其中「脱」字一般注本多作「假设」讲。我以为:「脱」字本身并无「假设」义,当是「倘或」的合音词。《说文·肉部》:「脱,消肉臞也。」段玉裁注:「消肉之臞,臞之甚者也。今俗语谓瘦太甚者日脱形,言其形象如解蜕也,此义少有用者。今俗用为分散,遗失之义。」这说明它的本义和假借用法都没有「假设」的意思。看来纯粹是声音关系。「倘或」二字急读就是「脱」。《吴子·励士》:「脱其不胜,取笑于诸侯,失权于天下矣。」《后汉书·李通传》:「事既未然,脱可免祸。」《北堂书钞》七十三引谢承《后汉书》:「袁史则故御史珍之孙,何为苛罚?脱有  相似文献   

10.
复合动词「~込む」中的「込む」可以表达多种语义.本文以《明镜国语辞典》、《大辞林》和《新明解国语辞典》中对结尾词「込む」的意义解释为依据,结合例句,一一考察「~込む」型的复合动词,对所有的「~込む」型的复合动词按结尾词「~込む」表达的意义进行分类,并对同一类的「~込む」型的复合动词的进行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考原一、官史中的岳飞和家传中的岳飞二、「南渡四将传」和「南渡十将传」三、「鄂王行实编年」和「四将传」中岳飞传的源流关系四、「四将传」中的岳飞传和宋史岳飞、张宪、牛皋,杨再兴四传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2.
「シ」形和「シテ」形是日语语言学习者普遍感到困难 ,且容易忽视的问题 ,而有些教科书往往无视了二者在使用上的严格区别。本文归纳了几点「シ」形和「シテ」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一、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概念 1.「お国言葉」方言,土语 这是一种能够分辨出说话人是来自日本哪个地区的一种地区性语言,跟 「方言」表示的意义接近.不过「方言」是与「標準語」、「共通語」等同一级别并且意义对立的概念,是只能在特定区域使用的社会价值不高的语言.而与之相对的「お国言葉 」则是没有相对应的意义对立的概念,而且也没有那种社会价值不高的感觉.「お国言葉 」不仅在语音方面,文法、词汇等也包含在内的较全面的概念.所谓「お国言葉」的「国」是日本大名时代的「国家」的意思.另外,「お国言葉 」还在向外国人询问对方本国语言时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日语假名「す」、「す」类常用动词的家族相似性以及原始词根词「す」的模糊语义进行了剖析,发现假名「す」就是「す」类常用动词中承载共同模糊语义的重要部分。尽管「す」类常用动词所表达的意义千差万别,但都与编结、空隙、流过、打捞、澄清有关。确认编结、空隙、流过、打捞、澄清就是本类动词的共同语义特征,并由此推断出所有的「す」类常用动词处在一个模糊的范畴中,由一个复杂的、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系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从共时的角度考察日语中由「あいだに」和「うちに」构成的时间复句的用法.考察结果显示,「あいだに」和「うちに」均表示一定的时间范围,多数情况下可以互换,但二者存在情感色彩上的差异.「あいだに」仅用于客观陈述主句谓语的时间范围;而「うちに」在表达时间关系的同时还可以表示前后项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伴有说话者主观的紧迫感或意外感的语气.「うちに」这些用法来自「うち」所具有的[对立性]这一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以「ハガ」和「ノダ」为例,国内出版的具有代表性且影响面较大的两种教材中存在着语法知识体系不够完善、语法习得方法论不甚科学之处.这可能是影响国内初中级日语学习者掌握「ハガ」和「ノダ」用法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古漠語中,有两大类型句子里的「为」字自清朝以来被許多学者誤認为是語气词:一种是「何以……为」类型句子里的,另一种是「无以……为」类型句子里的。其实这些「为」字都是动詞。为了說明「为」是动詞,我們先列出这两大类型的例句,然后再加以分析、論證。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主题]和[主语]这两个词,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很多讲授者在回答这两个词的区分问题时,都会以「は」和「が」的区分作为分析的论点。「は」是表示主题,而「が」则表示主语。表面上看已经解决了关于主题和主语的区分,但实不则然。本文将从汉日互译的角度出发,基于「は」和「が」的基本含义之上,分析[主题]和[主语]的汉日对照。  相似文献   

19.
以认知语义学的核心含义图式论为指导,以复合动词「打ち~」为研究对象,在单纯动词「打つ」的核心含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可以构建「打ち~」复合动词的A、B、C、D4类意象图式。当「打ち~」属于A类、B类时,认知焦点为共通要素“对象物的位置、性状变化”,「打ち」具有实际语义。不同之处是A类复合动词的力和对象物的位置、性状都是具象的、物理性的,而B类复合动词的力和对象物的位置、性状都是抽象的、非物理性的。当「打ち~」属于C类时,认知焦点为共通要素“力的施与”,「打ち」起使复合动词的语感更加生动的作用。当「打ち~」属于D类时,认知焦点由“力的施与”转向“某个动作”这一共通要素。此时,「打ち」只是构词成分。认知焦点不同,复合动词「打ち~」中「打ち」的虚实程度也不同。焦点从主体到对象物再到力的变化过程,体现了「打ち」的语义由实到虚的变化过程,具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20.
日语中的「べきだ」、「はずだ」、「わけだ」有时都可译成汉语的应该、应当、理应等,但在日语表达中三者并不相同。以「べきだ」「はずだ」「わけだ」各自的使用特征及它们的使用区别为中心,结合汉语的应该、应当等进行对比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