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海的人口问题与粮食问题,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于振兴青海国民经济,对于大规模的开拓青海。不管怎样排列,都是两个比较重要的战略性的问题。人口与粮食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一定的人口数量条件下,人们需要消费一定的粮食,所以,人口与粮食就形成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2.
《统计》杂志1983年第2期刊登赵忠秀探索我国经济和人口增长关系的论文。论文以1964和1982年两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1964至1981年我国18年间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作者分三个阶段进行论述。第一阶段,即1964至1966年,作者认为,这是建国以来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关系比较协调的时期。这个阶段,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粮食和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6.8%、18.4%、8%和2.4%,四者增长速度的比例为  相似文献   

3.
粮食是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为人口提供食物。粮食又是经济的基础,它为工业提供原料,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来源。农业或粮食生产发展了,工业,商业、对外贸易,服务业和文教科学等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才能相继发展起来,农业生产的人口才能逐步向其他方面转移,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广东省地区内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都要十分重视人口粮食问题的解决。广东省人口的增长快于全国。1949年广东人口2782万,1988年5928万,增长113%,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地区人口增长对土地退化的驱动作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童玉芬 《人口研究》2006,30(3):56-60
文章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西北地区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系统和土地压力响应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人口的增长主要与耕地面积的扩展有较强相关性,与单位粮食亩产增加等变量指标的关系较弱。进一步分析发现,即便是在人口增长与耕地扩大的关系中,实际的耕地增长和粮食需求也远远大于实际人口增长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到在西北地区粮食生产和耕地面积扩大的过程中,人口增长并不如人们一般认为的那样大,人口增长对土地退化只能承担一部分责任,不构成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 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活动规律的要求,而且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所必需。由于人口和物质都以一定的数量而存在,因此,两种生产的比例关系,是指人的自身生产和物质生产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从相对量看,是指人口增长速度和物质生产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从绝对量看,是指人口增长数量和物质生产增长数量之间的关系。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包含内容很多,并且有许多专家已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目的是探讨描述物质生产适应人口生产增长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我国本世纪内的情况,说明我国粮食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均粮食水平之间保持适当比例关系的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6.
人口与粮食的关系,是人口地理学家经常讨论的课题。两百年前,资产阶级人口学家的鼻祖马尔萨斯曾以所谓的土地收益递减律为论据,断定:粮食永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贫穷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饥饿的阴影将始终伴随着人类。两百年来的历史事实,虽然再三地否定了这个臆造的结论,但人口与粮食这对命题却又一再被提出。持别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人口增长与粮食问题陈剑一、我国人口增长对粮食的压力人口与粮食的关系,实质上是粮食的供给与需求平衡的问题。一般认为,粮食需求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新增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二是现有人口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粮...  相似文献   

8.
人口死亡率研究一直是人口学家的传统的研究问题之一,经济与死亡率关系的研究更是人口死亡率研究中一个普遍关心的“热点”。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人口死亡率的现状及下降的程度,促使更多的西方人口学者投入到经济与人口死亡率的研究行列,形成了一个研究经济条件与人口死亡率下降关系的高潮。然而,有关经济与人口死亡率关系研究在我国人口学界尚不多见,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比较少。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1989年世界发展报告》的资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对经济和人口死亡率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人口与经济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运动中,经常交替出现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这在当前甘肃的反映是:人口增长过快,耕地面积锐减,粮食占有量的提高幅度滞后于人口和耕地的变化幅度,人粮地的矛盾越来越严峻。多方面的情况表明,研究甘肃这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关系区域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问题的提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下,一国一地区的人口承载能力客观上是有一定的合理限度或适度范围的。目前,国内关于人口承载量或承载力的研究正在从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上逐步引向深化。这方面最值得重视的是国家农业区划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承担完成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该项研究认为,从现状近期和中期人口需求与当地资源及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看,全国可分为三类地区:即富余地区、临界地区和超载地区。然而,仅从资源角度研究人口承载力及其与人口的关系不免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资源承载力相对富余的地区其经济承载力未必富余,而资源承载力相对不足地区经济承载力却有可能是相对富余的。事实上,仅从经济或资源角度出发研究问题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综合考  相似文献   

11.
过多的人口,是中国发展的一大压力。中国人口的多有两个特点,一是基数的绝对庞大,二是地域的绝对广大。所以,中国自己解决粮食供给,始终把发展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是符合实际的。解决粮食自给,主要是提高单位产量和改变食品结构,这是没有疑问的。另一方面,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人数必须大大减少。就目前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的实绩并没有什么可夸耀的。相反,它不过是生产力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优,经济效益不好的一种迫不得已。至于人口分布的调整,和解决粮食自给是互为因果或相辅相成的。这当然不是一…  相似文献   

12.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口、耕地、粮食变化趋势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肃省主要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目前其人口、耕地、粮食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系统分析了本州人口、耕地、粮食发展现状和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模型预测了其发展变化趋势 ,并提出了解决人口、耕地、粮食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于人口问题的关注,从根本上说是来自于对人口与经济关系的关心。在这个问题上的论述之多、争论之烈,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从古典西方经济学到现代西方经济学,许多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但最早对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还是人们熟知的马尔萨斯的人口经济模型。因此,本文拟从马尔萨斯时期开始,介绍国外不同时期各流派关于人口与经济关系的观点。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考察的只是宏观的人口与经济关系,而没有具体探讨诸如出生、死亡、迁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长和人口增长的比较分析,认为由于受耕地资源等因素的限制,粮食增长在经济增长中的短线地位,短时期难以改变,粮食增长的短线效应对人口增长的控制存在着客观的要求,从而回答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为什么仍需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5.
论21世纪上半叶浙江人口与粮食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人口与粮食供求关系的理论模型,运用现代统计方法以及灰色理论预测模型,对浙江人口与粮食供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在21世纪上半叶实现充分的粮食自给有较大的难度。结论:适度控制人口、保护耕地、加大农业科技进步和基本建设投资是21世纪上半叶浙江依靠本省的农业资源实现人口与粮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提供必要的政策和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口红利的研究综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人口红利的产生与定义人口红利学说是西方近年来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提出的新学说。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这一学说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国内学者对人口红利概念的定义多为一个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7.
<正> 人口与粮食问题,现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世界性问题。它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与地区分布不平衡同粮食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粮食生产发展较快,有的国家从粮食进口国变成粮食输出国。相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急剧增长,粮食生产虽有所增加,但仍落后于人口的增长。有些历史上粮食出口国,现在变成了粮食进口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半数以上的人口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甚至在美国也有1/3的人口感到食物不足。  相似文献   

18.
<正> 人口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经典作家以及现代诸多学者对此都有过很多论述。一般地讲,人们多肯定经济对人口的决定作用,人口对经济的反作用是怎样的,人口与经济的关系究竟如何,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诸如此类  相似文献   

19.
人与耕地、粮食的关系十分密切。自从人类开发了土地资源,才有了人类社会。当今社会对人口的增长和粮食的增长给予同样重视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力求生产更多更好的粮食,来促进人口在数量和素质上协调发展。在生活中人们全部所需能量中,88%的靠土地生产品提供,10%是靠草原和牧地供给,仅有2%的来自海洋。可见土地与粮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作常重要。解放以来,天水市由于对人口的增长控制不严,耕地减少严重,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日趋尖锐,人口已超过了土地承载能力,人口与粮食的发展失调。这种情况不但影响着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实现,子孙后代的幸福,而且影响着四化  相似文献   

20.
未来30年我国粮食、淡水、能源需求的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系统动力学为主要方法,对未来我国的人口总量和经济水平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粮食、淡水和能源的需求规模进行了仿真,提炼出人口、经济与粮食、淡水和能源需求的关联模式,并进行了灵敏度分析,探讨了为确保粮食、水、能源安全所能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