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病毒性脑炎患儿氧化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HBO组及非HBO组,采用化学比色法对HBO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进行检测,并与非HBO组及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OD、MDA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BO组与非HBO组治疗前血清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MD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BO组治疗后血清SOD活性较非HBO组治疗后显著升高,MDA水平较非HBO组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HBO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氧化损害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巧梅 《山东医药》2006,46(35):59-60
将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43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连用4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按欧洲卒中评分(ESS)标准测定神经功能,并与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浆NO及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下降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ESS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两者水平,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鱼油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鱼油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3鱼油脂肪乳静脉滴注。同时选取30例同期体检健康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d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血清MCP-1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鱼油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老年SAP患者血清MCP-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MCP.1水平下降(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后第8d鱼油治疗组MCP.1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较正常对照组,老年SAP患者血清CD4+/CD8+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升高。治疗后第8d鱼油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CD4+/CD8+/淋巴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ω-0.3鱼油脂肪乳能够显著增强老年SA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血清MCP-1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正常血脂水平高血压患者心脏事件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00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治疗组,50例)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对照组,50例),所有病人均给予钙离子拮抗剂联合利尿剂的降压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辛伐他汀(20mg/d)。另设正常对照组(健康对照组,30例)。对所有对象均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QuicRead法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1年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随访1年,观察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心脏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患者TNF—α、IL-6,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0.01)。治疗1年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辛伐他汀组血压以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均〈0.05);高血压两组TNF—α,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但辛伐他汀组的下降更显著(P均〈0.05)。辛伐他汀组IL-6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虽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可更好控制高血压,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ET、CGRP和血清S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损伤(ACI)患者开颅手术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物酶(SOD)活力的影响。方法4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以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手术前后血浆ET、CGRP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SOD活力,另选40例健康献血者作为正常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CI患者术前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SOD活力下降(P〈0.01);开颅手术后120minACI患者ET显著升高(P〈0.01),CGRP、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依达拉奉组治疗后30min,血浆ET明显降低(P〈0.01),CGRP、SOD活力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临床治疗剂量的依达拉奉可明显提高ACI患者体内CGRP水平及SOD活力,降低ET水平而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卢峥俏  李宏  李晓菲  尹琦 《山东医药》2011,51(29):75-7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窒息新生儿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的影响。方法70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1,6-二磷酸果糖(FDP)组(常规治疗+FDP)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监测生后6h内、3d、10d时IL-6、IL-8、TNF-α的水平变化,观察72h内HIE的发生率。结果生后6h两组IL-6、IL-8、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生后3d FDP组IL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生后3、10d FDP组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FDP组HIE的发生率及中重度HI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干预3d后IL-6水平增高,IL-8、TNF—α水平降低,能降低HIE尤其是中重度HI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41例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在入院24h内,治疗后3d,8d及2周的变化,并且以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常规治疗作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24小时内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较正常人均明显升高(p〈0.01);第3d,第8d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纳洛酮组比常规治疗组血浆内皮素下降更快(p〈0.05);两周后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均升高,与病情轻重及病情进展相关,纳洛酮治疗较常规治疗能更迅速地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程勇  苏剑  田艳  赵亚敏 《山东医药》2009,49(7):62-63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胶囊的肝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治疗组口服水飞蓟宾胶囊70mg(2粒),3次/d;对照组口服葡醛内酯片100mg/d:两组均予控制饮食和适当锻炼,疗程30d。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ALT、AST、IL-8、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IL-8、TNF-α水平均有改善(P〈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飞蓟宾胶囊用于NAFLD患者可改善其肝功能,可能机制为降低血清IL-8、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Graves病(GD)患者^131I治疗前后多种细胞因子(CK)的变化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GD的发病机制。方法对45例GD患者分别于^131I治疗前后检测FT4、FT3TSH、IL-2.IL-6、IL-8的水平。3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GD治疗前,FT4、FT3、IL-6、IL-8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TSH、IL-2的水平明显下降(P〈0.01)。随着病情缓解,治疗后FT4水平恢复正常(P〉0.05),FT3、TSH水平接近对照组(P〈0.05),IL-2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而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IL-8水平则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显著(P〉0.05)。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IL-2与FT4、FT3成线性负相关(P〈0.001,P〈0.01),IL-6与FT4、FT3成线性正相关(P〈0.01,P〈0.05),而IL-8与FT4、FT3不相关(P〉0.05)。结论结果表明,GD发病机制中,IL-2、IL-6及IL-8均参与其中,IL-2及IL-6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参与GD的发病过程,可作为临床评价病情和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氯醋酸二异丙胺(DIPA)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代谢紊乱等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对辽宁地区8个中心的TG≥4.0mmol/L的T2DM患者240例进行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研究,DIPA组、非诺贝特组各120例。结果(1)两组治疗10d、30d后TG均显著下降(P〈0.01);静脉滴注10d后DIPA组TG下降4.53mmol/L,非诺贝特组下降3.37m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继续口服20d后两组分别下降5.45、4.33mmol/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2)两组HDL-C在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TC及LDL-C治疗后均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30d后DIPA组ALT明显下降(P〈0.01),非诺贝特组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DIPA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TG、TC、LDL-C,疗效与非诺贝特相当,从ALT复常率的变化来看,DIPA不损害肝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颜世香 《山东医药》2006,46(20):46-47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35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SAP组),正常健康体检者28例(/E常对照组),前两组口服普伐他汀20mg/d,连用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结果治疗前ACS组血浆sCD40L及MMP-9显著高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SAP组MMP-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AP组sCD40L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普伐他汀治疗8周后ACS组血浆sCD40L及MMP-9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SAP组MMP-9显著下降(P〈0.05),sCD40L无明显改变(P〉0.05)。认为sCD40L及MMP-9升高可能与ACS发病机制密切相关,sCD40L及MMP-9可作为ACS诊断及病情判断的重要指标;普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sCD40L及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内镜结合中医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对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及住院时间、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动态观察内镜结合中医疗法治疗SAP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的变化及住院天数和病死率;以同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SAP患者作对照。[结果]内镜结合中医疗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疔均可降低血浆IL-6、IL-8、IL-1β、TNP-α、LPS,但内镜结合中医疗法治疗后血浆IL-6、IL-8、IL-1β、TNF-α、LPS下降较快(P〈0.01、〈0.05、〈0.05、〈0.01、〈0.01)。住院时间缩短,病死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结合中医疗法治疗效果与解除下端胆管梗阻、降低血浆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和缬沙坦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钠尿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心力衰竭患者40例,心功能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卡托普利组22例,给予卡托普利治疗;缬沙坦组18例.给予缬沙坦治疗,8周后,观察血浆钠尿肽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周后,血浆钠尿肽水平:卡托普利组从治疗前2917(四分位数2223)ng/L下降到432ng/L(四分位数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75,P〈0.01);缬沙坦组从治疗前2857(四分位数1308)ng/L下降到420ng/L(四分位数27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5,P〈0.01);两组间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96,P=0.767)。结论卡托普利和缬沙坦均能显著降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钠尿肽水平,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卡维地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促炎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络治疗组,3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1β的浓度,分析其与CHF程度的关系。结果:(1)CHF患者三种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CHF程度越重细胞因子浓度越高(P〈0.01);(2)治疗后卡维地络组心功能分级左室收缩末内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0.01);常规治疗组仅LVEF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卡维地络组LVEF、LVFS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3)治疗后卡维地络组三种细胞因子浓度显著降低(P〈0.01或〈0.05);常规治疗组TNF—α、IL-6降低(P〈0.05),而IL-1β水平降低不显著。结论:CHF患者促炎细胞因子浓度升高,可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卡维地络能有效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 cacid,LPA)的干预作用。方法:110例脑梗塞患者,被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57例)和常规治疗组(53例)。两组均给予钙拮抗剂、脑细胞活化剂、银杏达莫注射液及对症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40mg/d。两组病人人院后第二天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查血浆LPA和血脂水平,治疗14d后复查。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治疗后LPA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0.01)。且阿托伐他汀组下降更显著[(2.53±0.75)μmol/L:(1.01±0.56)μmol/L.P〈0.01)。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与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均有显著下降(P〈0.01,〈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LPA水平,其作用与调脂作用似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Zhang XZ  Song LG  Li H  Han JF  Qian GF  He M  Li Y  Gu L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7):565-568
目的观察阿伦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其骨密度(BMD)、IL-6、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年龄55—60岁的PMO患者共185例,随机分为:阿伦膦酸钠组69例,替勃龙组66例,钙剂组50例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于用药前和用药后24、48周测定BMD(采用DEXA骨密度仪)、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LP,放免法)、骨钙素(BGP)、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IL-6、TNFα、IGF-Ⅰ(ELISA)。结果阿伦膦酸钠组和替勃龙组BMD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腰椎BMD增幅分别为2.53%、3.65%(P〈0.05),非优势侧股骨近端增幅分别为7.17%、3.01%(P〈0.001)。替勃龙组E2水平明显上升(P〈0.01),IL-6、TNFα、NTX下降(P〈0.01);阿伦膦酸钠组E2水平无变化(P〉0.05),ALP、BGP水平上升(P〈0.05),NTX水平下降(P〈0.05),IGF-Ⅰ、IL-6、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钙剂组和对照组各部位BMD、E2、IGF-Ⅰ、ALP、BGP继续下降(P〈0.05),而IL-6、TNFα、NTX升高(P〈0.05)。结论阿伦膦酸钠组治疗PMO疗效显著,与替勃龙相仿。单纯服用钙剂不能治疗PMO.且继续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刺五加(AS)对脑出血(ICH)患者发病后不同时期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ICH患者,随机分为AS组和常规治疗组(C组),每组30例。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N组)。C组予常规治疗,AS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AS治疗。结果用药后1dC组和AS组FIB水平明显高于N组(P〈0.01),而C组和AS组间无明显差异。第7、14和21天时,C组FIB明显高于N组(P〈0.01)和AS组(P〈0.05),N组和AS组无明显差异。各组用药前后各时间点D—dimer水平均正常。用药后第21天AS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且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AS可以通过降低血浆FIB水平,减轻ICH患者的病情,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对高血压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8PWV)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8例高血压并IGT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T,20例)和常规治疗+EECP组(CT+EECP,18例)。CT+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h,总共反搏36h,共36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和反搏后检测baPWV,同时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结果CT组和CT+EECP组治疗后baPWV明显下降,分别为1703±213(P〈0.05)和1601±208(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ET均明显下降(74.8±21.3和62.6±20.8,P〈0.05,P〈0.01),NO均明显上升(67.7:1:17.4和78.2±18.2,P〈0.05,P〈0.01).CT+EECP组baPWV和ET下降更为显著,下降幅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高血压并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管僵硬度,从而改善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但早期EN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较少。目的:通过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检测.为术后早期应用EN提供依据。方法:将41例拟择期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n=20)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1),术后第1~7d分别给予EN或PN支持治疗。于术前、术后第1、7d清晨分别测定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血浆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结果:41例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第1d血清GAS、血浆MTL和CCK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术后第7d恢复至术前水平。EN组术后第7d血浆MTL、CCK水平显著高于PN组(P〈0.05和P〈0.01),而两组血清GAS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应用EN制剂能增加患者血浆MTL和CCK水平,有助于促进残胃动力功能的恢复,促进胃肠道消化和吸收,促进胆囊收缩,预防胆汁淤积等胆囊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孙树 《山东医药》2014,(23):66-68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下肢烧伤的治疗结局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下肢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烧伤患者(A组,43例)和非糖尿病烧伤患者(B组,167例)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烧伤面积、烧伤程度、烧伤原因、是否入隔离治疗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出院时的状态进行比较。结果210例烧伤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P〈0.01),烫伤是最普遍的烧伤原因。A、B组年龄分别为(54.6±13.7)、(43.7±18.9)岁,两组比较P〈0.01。A、B组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4.1±10)、(9.8±9.3)d,两组比较P〈0.01。A组切削痂清创13例,未切削痂清创20例,自体皮肤移植23例,异体皮肤移植13例;B组分别为39、128、32、7例,两组比较P〈0.01。A组无需家庭护理27例,需要家庭护理10例,社区治疗5例,使用康复设施10例,其他0例,死亡1例;B组分别为149、14、3、3、3、1例,两组比较P〈0.05。两组性别、烧伤面积、在隔离治疗房间住院时间、烧伤程度、烧伤原因、进入隔离治疗例数、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具有相似烧伤情况的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具有病情复杂并且治疗时间长,临床结果较差。虽然在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并没有非糖尿病患者烧伤程度重,但是进入隔离治疗间的糖尿病患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平均治疗时间延长4d,同时更可能发生足坏疽、褥疮及创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