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安阳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现状,为政府改善农村饮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安阳县农村居民饮水方式,依据安阳县农村人口分布,随机抽取6个乡镇,以此6乡镇共有的12处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水质调查点,该工程周边随机抽取30处分散式供水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按照丰水期、枯水期一年采两次样,连续采2 a,水样检测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T5750-2006)》、结果评价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结果饮水安全工程监测48份,合格35份,合格率72.92%,分散式样品120份,合格37份,合格率30.83%。不合格项目有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结论安阳县农村饮水卫生状况较差,农村饮水以分散式供水为主,应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落实饮水安全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五华县农村分散式供水的水质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改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和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和评判。结果 2013年共检测农村分散式供水水样849份,合格419份,总合格率为49.35%。主要不合格指标为pH值、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等。结论五华农村分散式供水合格率较低,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改变取水分散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水质卫生状况,为控制介水传染病发生,改善我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和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和水质抽样监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检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评价。结果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供水方式以分散式供水为主,水源以地下水为主,集中式供水工程中完全处理工程占34.86%。抽检水样592份,合格率54.73%,不合格指标中,消毒剂指标不达标和菌落总数超标率较高。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5.41%和54.05%,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7.43%和52.03%。结论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较低,消毒处理设施不完善,微生物超标率较高,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建议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研究及饮水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对水质卫生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三年共采集水样188份,总合格率为2.13%;不合格指标主要是微生物指标.结论 商南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差,存在健康和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绵阳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及时掌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状况。方法对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和水样检测,按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检测,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结果绵阳市农村供水方式以分散式供水为主,水源类型以地下水为主,集中式供水以完全处理工程和仅消毒处理制水方式为主,分别占31.60%和33.85%。分散式供水以机器取水为主,占83.30%。抽检水样1 230份,合格率57.24%;枯水期水样合格率和丰水期水样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指标中,消毒剂指标和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结论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消毒制度执行不彻底,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不高,多数水厂缺乏自检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许昌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改善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7年在供水量达到20 t/d以上的供水工程站设置监测点,在枯水期和丰水期进行水质监测,检测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评价水质卫生状况。结果 2015-2017年共检测水样1 110份,合格964份,合格率86.85%。其中2015年检测292份,合格240份,合格率82.19%;2016年检测404份,合格355份,合格率87.87%;2017年检测414份,合格369份,合格率89.13%。水质合格率逐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P<0.05);丰水期和枯水期、不同县(市)供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8,P<0.05)。三年所检测水样的不合格项目以总大肠茵群、茵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及浑浊度为主。结论微生物超标是许昌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监督检测,提高水质卫生状况,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了解工程基本卫生设施情况及水质卫生状况。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检测,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评价。结果 80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消毒设施配备率46.3%,按规定使用率16.3%;320份水样总合格率25.9%,年度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5,P<0.01);枯水期与丰水期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P<0.01);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结论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6.3%安装了消毒设施,但使用率低,水质合格率低,受微生物污染严重,应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督管理,特别是饮水消毒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安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进一步加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安义县10个乡镇已建成使用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进行随机抽样,依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 测,并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60个供水工程以浅井水为主(7...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规范青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水质卫生监测工作,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监测数据.方法 以GB/T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为主,对全市83个农村供水工程分2次集中开展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结果 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远低于理化指标,浅井水质合格率明显低于深井与泉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林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强化生活饮用水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方案》,从全县11个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随机抽取40个点开展监测。水样采集、保存和检验方法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结果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结果 2012—2013年上林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的平均合格率为45.00%;影响供水质量的主要指标为微生物指标和感官指标,这两项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45.63%、96.25%。在监测的23个指标中,一般化学指标与毒理指标的合格率为100.00%,超标项目5项,超标率为:总大肠菌群53.75%、耐热大肠菌群38.13%、色度3.75%、菌落总数3.13%、浑浊度1.25%。结论上林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的卫生状况不佳,存在介水传染病暴发风险,应加强监管,并改善制水卫生设施。  相似文献   

11.
魏彩梅  李蓓  张娟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94-1895
目的了解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给农村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 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对商南县农村饮用水进行检测。结果 20个监测点共采集水样80份,合格率为16.25%,枯水期合格率为32.50%,丰水期合格率为0;出厂水、末捎水合格率分别为15%、17.50%;不合格指标主要为细菌学指标。结论商南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质量差,存在健康和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张卫星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077-1078
目的了解安阳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方法2008年对安阳县西部农村52份家庭自备井水样及东部农村63份家庭自备井水样按照GB/T5750.6—2006进行检测。结果西部农村家庭自备井水样检测指标全部合格的仅有14份(26.92%),不合格项目有色度、浑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东部农村家庭自备井水样检测项目全部合格的也只有13份(20.63%),不合格项目有氟化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结论安阳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存在问题需要尽快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应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方法对应城市14个乡镇44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及运行状况进行了监测和调查,水质检验按GB/T 5750-2006方法,检测结果评价按GB 5749-2006、GB 3838-2002、GB 14848-1993执行。结果检测样品135份,总合格率仅为34.1%。不合格主要指标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铁和锰。地下水源与地面水源样品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 1,P0.05)。结论应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令人担忧,引起介水传染病可能性大,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的卫生监管是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孙爱霞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260-1261
目的了解汤阴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现状,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1]的规定进行样品采集、保存,随机采取汤阴县10个乡镇227个监测点共227份水样进行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毒理学指标及消毒指标检测。结果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2]限值进行评价,微生物指标、总硬度超标比较严重,消毒指标中游离余氯均未检出。结论汤阴县所检测227份水样,存在浅层水质超标、河流两岸污染严重、水质消毒不到位的情况,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农村居民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宾川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宾川县内建成的10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点枯水期与丰水期的水源水、未梢水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枯水期综合合格率为45%,丰水期综合合格率为15%,枯水期合格率明显高于丰水期(χ2=4.29,P﹤0.05),不合格指标主要是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且多数安全饮水工程点未进行饮用水消毒。结论影响宾川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是浑浊度、肉眼可见物和微生物指标;安全饮水工程点无人管理和饮水无消毒设施;存在介水传染病、地方病及人畜共患病发生与流行的隐患和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云南省江川县3年来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情况,为预防控制水性疾病提供可靠依据,为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3年来分别采集的3种供水方式的枯、丰水期水样,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指标、微生物指标、消毒指标28项和20项进行测定。结果共监测县乡集中式供水124件、农村分散式供水76件、"十一五"农村集中式供水162件,综合指标合格率分别为29.0%、19.7%、21.6%。超标率较高的是细菌学指标和消毒指标,分散式供水受污染严重。结论该县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状况存在隐患,水源保护差,缺乏有效的消毒措施。须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扩大饮水安全宣传,保证全县人民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随州市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随州地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法:对随州市辖区内66处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集中供水水厂出厂水、管网未稍水进行抽样调查,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检测评价。结果:本次调查的随州市辖区内农村居民集中供水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仅为15.5%,不合格项目主要有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耐热粪大肠菌群、感官指标、耗氧量、铁、锰。结论:随州市辖区内农村居民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低,应加强卫生质量监测,完善净化消毒工艺,解决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沈月芹 《预防医学论坛》2011,(6):533-534,536
[目的]了解金湖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现状,为政府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水质检测,对金湖县全部116个农村水厂基本情况和水质进行调查。[结果]金湖县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率96.14%,集中式供水水样合格率81.68%,其中枯水期水样合格率86.20%,丰水期水样合格率77.16%,;出厂水合格率84.48%,末梢水合格率78.88%,不合格项目主要为微生物学指标、感观性状指标等。[结论]金湖县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率较高,饮用水水质情况良好,但存在着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宁洱县"十一五"期间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项目选择安全水源及水处理方式预防控制水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云南省"十一五"期间农村已建集中式供水单位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进行实施。结果 4年共监测工程62个,枯丰水期各检测水样248个,枯水期合格124个,合格率50.00%;丰水期合格83个,合格率33.47%。浑浊度枯丰水期合格率分别是96.37%和73.39%;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枯丰水期合格率分别是50.00%和33.47%,枯丰水期水质监测中以上指标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砷、氟化物枯丰水期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宁洱农村水质合格率低。微生物指标是影响水质合格率的主要因素,尚未受毒理指标污染。说明此项目工程仅仅解决了农村缺水的问题,未能达到真正卫生学意义上的"安全饮水"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