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钢铁工业的发展也往往伴随着极高的能源消耗。文章首先采用弹性脱钩模型探讨了中国1995~2014年钢铁工业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然后运用费雪(Fisher)分解法对钢铁工业能源消费的变化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钢铁工业能源消费和行业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表现出波动→改善→稳定的变化特征,两者的脱钩状态在研究期内以弱脱钩为主;经济增长对钢铁工业能源消费起拉动作用,累积效应为11.054 3,能源强度对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费起抑制作用,累积效应为0.338 5。要实现钢铁工业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绝对脱钩,应推动技术进步,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同时优化调整产能结构,提高钢铁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能源消费量、能源生产量和能源结构是一个国家进行能源发展规划时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利用ARIMA模型预测我国短期的能源消费量和能源生产量,再利用马尔科夫链预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结合“十三五”能源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对我国能源战略规划的实现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到“十三五”结束,能源消费总量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但能源生产总量稍有不足;煤炭消费的减少以及非化石能源消费的增加情况足以达到预期目标,但天然气消费略有不足,到2025年,预计能源自给情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进一步下降但天然气消费增长缓慢。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建议一方面坚持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提高能源效率,另一方面重点加强油气和非化石能源的供应能力,着重推进天然气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目前,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的山西省正在推动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向多能协调发展的能源结构转变。为了更好地推进山西省能源结构优化,本文在通过梳理山西省能源结构现状问题并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指出了将能源供给革命与转型发展、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低碳、创新技术驱动与能源结构优化以及能源体制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等四个结合的能源结构改革思路,拟定了建立起能源供给系统转变体系、能源消费体系、能源技术体系、能源体制革新体系以及建立能源体制革新等五大体系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四方面的能源结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的钢铁工业结构与铁矿资源条件的能源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我国钢铁工业,资源和能源已经成为两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到本世纪末,我国钢产量达1.2亿t,所需资源必须有部分进口。本文论述了新的钢铁企业模型结构及采用部分进口废钢和铁矿石的能源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能源发展趋势与能源科技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和平 《中国煤炭》1998,24(5):7-14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要实现国民经济现状化,能源是基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全球能源工业的不断变革。为了探讨中国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分析世界能源发展趋势,讨论了中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和能源发展战略,探讨了中国能源科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中国能源科技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明地论述了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及国内铁矿石生产与供需的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国外铁矿石资源和铁矿贸易市场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应采取的战略。  相似文献   

8.
能源经济及能源结构优化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金柱 《中国煤炭》2001,27(8):7-12
能源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经济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着推动和拉动作用,能源利用效率反映了国家社会生产力水平,能源消费水平反映了人民生活质量,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从未来20年世界一次能源将以化石能源为主和中国存在能源安全问题的实际出发,提出能源结构优化的对策是:开发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电力开发和油气开发力度;重视可靠,廉价和可洁净利用的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能源结构与煤炭科技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在世界经济和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煤炭工业的面貌,本文以翔实的数据讨论了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和发展煤炭科技的思路以及中国煤炭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0.
冯敬轩 《中国矿业》2021,30(10):18-23
能源生产的意义在于剩余能源的产出,即总产出扣除各种投入后剩余的能源,这部分能源又称为净能源,只有净能源才是被经济社会真正使用的能源。本文基于1987年到2017年间发布的全国投入产出正式表以及延长表,结合隐含能的计算模型,得出中国能源产业的直接能源投入和间接能源投入,由此进一步分析中国能源生产过程中能源投入产出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987年中国能源系统消耗1tce能源投入可以为经济系统供应4.62tce净能源;而到了2017年1tce能源投入只能供应2.14tce净能源,说明从长期来看中国能源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不断下降。为了减缓这种下降趋势,建议对未来拟规划实施的能源生产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优先选择净能源产出较多的项目,同时积极提高目前能源生产的投入产出比,降低能源部门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节能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民是能源使用和节约的主力军,尤其是农村妇女的节能意识将对能源的节约产生重大的作用。本文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农村妇女节能意识现状,并从个人、社区、社会三个层面对妇女节能意识的影响因素作了探讨,最后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分布式供能系统进行了定义 ,并从 5个方面阐述了发展和推进“分布式供能系统”对天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其次 ,从市场需求、技术条件、经济效益、燃料供应、环境保护、制度模式等 6个方面 ,对天津发展分布式热电冷联产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热电冷联产的实际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全国大部分地区严重"缺电","缺电"现象影响到了21个省份.电力短缺问题已经影响到国计民生,也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缺电现象反映出中国能源产业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中国目前能源产业结构失衡等.因此,本文提出未来中国应建立起多元化的能源产业结构体系,并对实现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态体系给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企业竞争战略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区域经济的研究,从公共管理部门的角度看待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了可以选择或借鉴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思路.说明公共管理部门如何通过合理的选择接替产业,实现城市的转型,促进经济的发展,并结合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庆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把企业竞争战略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区域经济的研究,从公共管理部门的角度看待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了可以选择或借鉴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思路。说明公共管理部门如何通过合理的选择接替产业,实现城市的转型,促进经济的发展,并结合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庆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6.
罗彤彤  方志刚  卢亚平 《矿冶》2009,18(3):88-90
为降低植物胶产品单位能耗,对原有的粉碎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保留磨擦剪切型粉碎机,用高速旋转超细粉碎机代替粉碎机,同时与气流干燥设备结合形成气流干燥粉碎系统,使单位能耗降低30%,台时处理能力由15 kg提高到28kg。该系统于2005年3月中旬至8月下旬进行了工业试验,总共运行2000h,共得植物胶粉128 t,产品合格率达到98%,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300kA铝电解槽节能技术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民  陶甫明 《矿冶》2009,18(3):62-66
本文介绍了电解槽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结合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阐述了提高电流效率、低电压生产模式、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措施对电解槽节能的效果。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上述措施在节能降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利用现状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峥  任毅 《资源与产业》2010,12(2):89-92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方面起步较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对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状况做了详细阐述,介绍了我国在太阳能光热效应、光伏效应等方面的产业应用现状。最后,指出了我国太阳能产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围绕如何促进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方面起步较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对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状况做了详细阐述,介绍了我国在太阳能光热效应、光伏效应等方面的产业应用现状。最后,指出了我国太阳能产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围绕如何促进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矿业城市乌海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全面剖析了矿业城市提升产业层次与实现节能减排问题,进而提出了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园区和环保工程建设为平台、以系列的优惠政策为纽带、以调整产业结构和节能为目标的矿业城市节能减排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