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马衔山两种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萌动早期,选取甘肃马衔山地区两种典型的生境,进行了沙棘根际微生物的分离、测数,并根据菌株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等,对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从两样地共得到细菌菌株47株,分属于12个属;放线菌菌株31株,分属于3个属;真菌菌株20株,分属于4个属.同一地区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土壤中,林缘河滩沙棘灌丛沙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阳坡干旱草地;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组成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花黄萎病菌营养体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新疆各地的棉花黄萎病株上共分离到30 个野生型棉花黄萎病菌菌株,以及陕西省植保所提供T9 、VD8 、安阳菌株及泾阳菌株,经在WAC 培养基上诱发培养,34 个菌株共获得431 个突变体,其中114 个为NitM,占26 .45 % ,317 个为Nitl,占73 .55 % 。经营养体亲和性配对测试,32 个菌株可分为2 个营养亲合群(VCGs) ,T9 与VD8 属于亲合群Ⅰ(VCG1) ,其余30 个菌株属于亲合群Ⅱ(VCG2) ,落叶型菌株与非落叶型菌株分属于不同的营养亲合群,新疆棉花黄萎病菌基本属于亲和群Ⅱ(VCG2) 。  相似文献   

3.
从采集自5个不同地点的刺五加全株植物,采用8种分离培养基,从植株不同部位分离,经BOX-PCR排重后,共得到内生放线菌265株.从不同培养基分离出的放线菌数目有较大差异.LNMS培养基分离菌株最多,60株.海藻糖-无机盐培养基分离最少,17株.从刺五加植株根及根茎分离到的放线菌数量最多,占菌株总数的77%,叶中分离的最少,为6%.从吉林柳河和吉林梅河口植株内分离的菌株较多.利用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分属于7个亚目,9个科,9个属.  相似文献   

4.
采用平板水解圈法对分离自张家口天漠沙土的嗜盐和耐盐细菌(含放线菌)进行淀粉酶活性筛选,运用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方法对活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6个受试菌株中,有34株淀粉水解酶活性呈阳性(44.7%),其中有6株具有较强的淀粉水解酶活性;系统发育分析显示34个阳性菌株类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较高,可以归为18个物种,分属于细菌域(Bacteria)的2门(Actinobacteria,Firmicutes)2科(Streptomycetaceae,Bacillaceae)8属(Streptomyces,Bacillus,Gracilibacillus,Halobacillus,Oceanobacillus,Piscibacillus,Thalassobacillus,Virgibacillus);产淀粉酶活性较强的6株菌均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分属于该科的3个属.其中菌株JSM 1684012,JSM 1684041和JSM 1685098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JSM 1684067和JSM 1685082属于纤长芽孢杆菌属(Gracilibacillus);JSM 1685081属于喜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以上结果说明分离自张家口天漠沙土的嗜盐和耐盐菌中存在较高比例的产淀粉酶菌株,且这些菌株具有较高的类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雕林山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的六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区中,于1992年11月至1993年4月旱季期间,运用系统分类、生态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小型真菌种群的分布、组成、优势菌及其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分离获得小型真菌菌株统计单位706株,分属于28个属,其中,优势菌678株,分属于20个属。  相似文献   

6.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实验室收集保存的25种野生兰科植物的菌根结构进行显微观察,并采用常规分离方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及菌落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实验室保存的兰科植物具有典型的菌根形态;从菌根中共分离获得82株真菌菌株,分属于镰孢属(Fusarium Link)、毛壳属(Chaetomium Kunze exFr.)和木霉属(Trichoderma Persoon)等11属,其中镰孢属真菌占70.7%.  相似文献   

7.
桉树林分枯落物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不同地点、不同时期采集桉树枯落物样品,对其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分离共获得195株微生物菌株,其中细菌129株分属于10属,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利斯特菌属(Listeria)等;放线菌23株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真菌44株分属于12个属,主要为镰刀菌属(Fusarium)、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等。分析表明:桉树枯落物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丰富,表现为细菌数量最高,真菌次之,放线菌最少;不同时期三大菌数量变化不明显;另外,混交林中的三大菌数量比纯桉林中的高。  相似文献   

8.
处理含酚废水中优势菌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得到降解酚类化合物的优势菌株,以沈阳市铁西煤气厂曝气池和沉淀池中的活性污泥作为菌源,苯酚和间苯二酚作为底物,筛选出12株脱酚能力较强的菌株.单一菌株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83.46%和96.66%,混合菌株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87.28%和97.06%.其中7种菌株来源于曝气池,5种菌株来源于沉淀池,分别属于假单孢菌属、微球菌属、动胶菌属等5个细菌属.  相似文献   

9.
为解藏绵羊肠道乳酸菌的菌群组成及其基本生物学特征,无菌采集12头健康藏绵羊新鲜粪便,分离培养及纯化乳酸菌株,并通过16S rDNA序列扩增和测序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从12个样本中共分离纯化出19株乳酸单菌,分属于7个属,其中鹑鸡肠球菌、海氏肠球菌、粪肠球菌及植物乳杆菌所占分离比例较多.该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藏绵羊肠道乳酸菌的菌群种类及藏绵羊益生菌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滤纸片扩散法及形态学常规分类法对30株虎杖内生真菌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试验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15株内生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抑菌活性,12株内生真菌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抑菌活性,7株内生真菌对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抑菌活性,分别占菌株总数的50%,40%和23%。根据菌落形态及菌丝结构对其鉴定,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分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枝孢霉属(Cladosporium)、镰刀菌属(Fusarium)及无孢菌类(Agonomycetales)真菌。  相似文献   

11.
黔东北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贵州喀斯特区域土壤放线菌分布特点及其多样性特征,从黔东北区域采取土样61份,采用平板稀释法,利用3种培养基分离放线菌,通过形态特征、分子鉴定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鉴定放线菌,并对部分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从土样中共分离出80株放线菌株,经初步鉴定排重后,选取22株进行分子鉴定,经16S rDNA序列分析,分属于链霉菌属(17株)、诺卡氏菌属(2株)、小单孢菌属(2株)、高温单孢菌属(1株),链霉菌属放线菌占了77%。并有5株放线菌分别对大肠杆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青霉菌(2株)具有抑菌性。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黔东北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和丰富度,为贵州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分布和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西沙群岛野生诺尼叶片中可培养内生菌的多样性。利用常规平板分离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通过测定真菌核糖体基因翻译间隔序列(ITS序列)和细菌16S r DNA基因序列,结合系统发育研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分析。共分离到32株内生菌,分为19种。其中2种霉菌,共2株,分别属于炭层菌属(Nemania sp.)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 sp.);细菌17种,共30株,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 sp.)、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土地芽孢杆菌属(Terribacillus s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sp.)、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等7个已知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为绝对优势属,共20株,11种。  相似文献   

13.
按照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目前发展的方向,本论文针对天津大港油田地区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现状,经过分离、筛选、复筛,从大港油田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优选出2株石油降解菌,并进一步研究了2株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菌株鉴定结果表明,菌株DB-1属于假单胞杆菌属,菌株DF-1属于曲霉菌属.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土壤磷利用率及微生物修复污染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平板涂布法,从不同蔬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1株降解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解磷真菌.根据透明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的大小,从中筛选到3株分解无机磷较强的菌株WP-2、WP-5、WP-7;并进一步通过液体摇瓶培养复筛,确定其中的WP-5菌株分解无机磷能力最强,其解磷能力达66.88 mg/L.经初步鉴定,WP-2菌株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 sp)、WP-5菌株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 sp)、WP-7菌株属于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 sp)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不同底物筛选内蒙古大青山低温纤维素降解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CMC)和D-水杨苷三种不同底物为唯一碳源在10℃下对内蒙古大青山土壤中的低温纤维素降解细菌进行筛选并测定纤维素酶活.结果共分离到13株具有低温降解纤维素能力的细菌.经16SrDNA序列分析显示分属于9个不同的属,其中,以微晶纤维素为底物分离到的有4株,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为QW-C,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可达28.22U/mL,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以CMC为底物分离到的有5株,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是QC-A和QC-B1,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可达10.67U/mL,分别属于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以D-水杨苷为底物分离到的有4株,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是QS-B,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可达20.22U/mL,属于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其中,菌株QC-B1与相近菌种的相似性小于97%,可能为新种.  相似文献   

16.
哈密瓜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新疆不同品种和不同种植地区的健康哈密瓜植株组织中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共得到252个菌株.经鉴定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sp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欧文氏菌属(Erwinia sp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p.)及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其中芽孢杆菌为优势种群.对内生细菌数量测定表明,不同品种、组织及种植地,内生细菌的数量不同,品种间内生细菌的数量变化为3.15×103~2.01×105CFU/g鲜重;各组织中以种子中最多,平均含量在6.18×106CFU/g鲜重;其次为根,再次为叶片,茎和叶柄中较少;对分离菌株进行哈密瓜叶斑病和果斑病菌拮抗菌的筛选表明,252株内生细菌中有71个菌株对叶斑病菌有拮抗作用,占菌株总数的28.2%,抑菌圈半径最大的可达8mm;6.7%的菌株对果斑病菌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西藏沙棘根际土壤可培养硝化细菌的多样性,分析研究了甘南地区三个样地西藏沙棘根际土壤中的硝化细菌.结果共分离得到32株硝化细菌,分属于4个属.硝化细菌数量最多的是样地T5-1,为每克干土(5.69±0.81)×10~5 CFU;样地T5-2硝化细菌最少,为每克干土(0.43±0.06)×10~5 CFU;样地T5-3的硝化细菌数量介于样地T5-1和T5-2之间,为每克干土(4.29±0.42)×10~5 CFU.样地T5-1分离得到硝化细菌22株,分属于4个属,数量和种类最丰富;样地T5-2分离得到3株硝化细菌,分属于2个属;样地T5-3分离得到7株硝化细菌,分属于2个属.样地T5-1的西藏沙棘生长在海拔3 027m的阴坡上,其根际土壤硝化细菌数量和种群多样性最高.样地T5-2的西藏沙棘生长在海拔3 251m的半阴半阳坡上,其根际土壤硝化细菌数量和种群多样性最少.样地T5-3的西藏沙棘生长在海拔3 593m的高山草甸区,其根际土壤硝化细菌数量和种群多样性介于T5-1和T5-2之间.表明不同生境和海拔西藏沙棘根际土壤硝化细菌的数量和类群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内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的蛇足石杉植株体内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结果表明:从蛇足石杉的不同部位所分离到的内生真菌的数目有所不同,茎部最多,有100株;其次叶部73株;根部最少,仅7株.经初步鉴定,这180株菌分属于13属,即交链孢属(Alternaria)、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球座菌属(Guignardia)、青霉属(Penicillium)、间座壳属(Diaporthe)、木霉属(Trichoderma)、茎点霉属(Phoma)、曲霉属(Aspergillus)、镰刀菌属(Fusarium)、轮枝孢属(Verticilliun)、组丝核菌属(Phacodium)、瓶梗青霉属(Paecilomyces)、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采用抑制率法对所分离到的菌株稀释十倍的发酵液进行抗植物病原真菌实验,结果表明:部分菌株对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油菜菌核病菌抑制率达100%的有37株,对苹果炭疽病菌抑制率达100%的有27株.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科学》2016,(4):506-510
为了弄清河南地区小麦赤霉病致病禾谷镰刀菌所产的毒素化学型和SCAR类型,对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地区的小麦赤霉病病穗进行了广泛采样,共分离出47株禾谷镰刀菌菌株.经镰刀菌毒素特异性引物测定,27株菌株产15-AcDON型毒素,占分离出的禾谷镰刀菌菌株的57.45%;19株菌株产3-AcDON型毒素,占40.43%;仅有1株菌株产NIV型毒素,占2.13%.其中,产15-AcDON型毒素的菌株属于SCARⅠ类型,产3-AcDON和NIV型毒素的菌株属于SCARⅤ类型.结果表明,河南省产15-AcDON型毒素的禾谷镰刀菌是优势种群,产3-AcDON型毒素的禾谷镰刀菌种群次之,产NIV型毒素的禾谷镰刀菌种群所占比例很低.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从大庆油田和新疆油田油井旁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石油污染降解主体菌株,并对他们从形态结构、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菌种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菌株DQ-1属于假单胞菌属、T6190属于迪茨氏菌属.菌株T6190可以降解脂肪族烃类,3d降解率达到40.7%;而DQ-1可以降解芳香族烃类,3d降解率达到83.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