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气驱替煤层气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气增产法是一种新兴的提高甲烷抽放率和单井产量的增产技术,其原理是注入的气体与甲烷竞争吸附和降低甲烷有效分压,使甲烷解吸。其优点是保证煤层的能量,有利于甲烷产出,可大幅度提高煤层气的产量和采收率,延长煤层气田的开采期,提高经济效益,加速成本回收。通过研究注气增产法的机理。考虑了气组分和流体组分出现和消失的可能性,建立了注气驱替煤层气的完整的三维拟稳态非平衡吸附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井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开发了注气驱替煤层气的计算机程序。实例证明,该模型是可靠的,可为注气增产技术在我国煤层气开采中的推广应用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煤层多元气体相互作用与替代机理研究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我国煤层气藏的特殊性,使用当前技术对其开发时受到较大限制。注气增产法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新措施,但注入气体后,煤中存在多元气体的相互作用。论述了国内外煤层气开发现状及我国煤层气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讨了煤中多元气体相互作用与替代机理,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超破裂压力注气开发煤层甲烷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大多数煤层气藏具有低压、低渗、低饱和等特点,采用常规增产改造和降压开发技术难于奏效。文章提出了超破裂压力注气技术开发该类低渗煤层气藏的设想,将一次开采与增产改造、提高采收率紧密结合,在开发初期即实施提高采收率措施。研究表明,煤层甲烷解吸-扩散-渗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煤层气开发中,一方面需要提高煤层渗透率,另一方面还必须促进甲烷高效快速解吸。超破裂压力注气开发煤层甲烷的机理主要包括降低甲烷分压诱发甲烷解吸,通过竞争吸附置换解吸甲烷,诱发微裂隙形成和天然裂缝延伸,补充能量,防止裂缝闭合和水相圈闭,降低应力敏感损害。超破裂压力注气方式包括注气吞吐和气驱,注气吞吐适用于单井开发,气驱则要形成注采井网。要针对注气开发煤层气特点,选用合理的注气和完井方式,形成注气开发煤层气配套技术,提高煤层甲烷产量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注气驱替煤层气的三维多组分流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煤层气具有低压、低渗和低饱和的特点,采用常规技术开发效果不理想,注气增产法可使采收率达到90%以上,单井产量提高5倍以上,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增产技术。指出注气后煤层中存在多元气体的相互作用,用常规的二相流动方程不能有效地模拟煤层气注气(N2,CO2)开采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煤层气多组分流动方程来描述;在注气驱替过程中还会发生新气体组分的出现和原有组分消失,当注入储层中不存在的气体组分时,新的气体组分就会出现,原先存在于煤层中的某些气体组分可能被完全分离出来而消失。在研究煤层气渗流机理的基础上并考虑这些因素,建立了一个注气驱替煤层气的三维、两相、双孔、全隐式、多组分流动模型。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煤层气裸眼洞穴完井在我国的应用效果尚不理想,分析认为,这与我国对该完井技术的增产机理研究不够深入有一定关系。考虑煤岩特有的垂直裂缝系统,基于UDEC软件建立了模拟煤层气裸眼洞穴完井注气增压过程的离散元数值试验模型,模拟了不同地应力条件下,气体注入增压过程中井筒周围煤岩有效应力、孔隙压力和节点位移矢量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各向异性储层比各向同性储层更容易产生破裂和坍塌,从而更利于洞穴的形成;在垂直裂缝系统中,流体运移速率不同引起的有效应力差异梯度有利于剪切破裂;节点位移矢量分布图能够反映注气增压过程中张性裂缝的形成和发展趋势。所建模型在山西寿阳区块煤层气空气造穴试验井——FCC-HZ04-V井进行了应用,初步预测得到该井在空气造穴后注气增压引起井筒周围张性裂缝延伸25 m,井筒周围25 m范围内煤层平均渗透率较初始渗透率增大7倍,验证了煤层气裸眼洞穴完井注气增压可产生自支撑张性裂缝、消除储层伤害、实现增产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新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影响我国煤层气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是煤层储层条件和开发技术,可以通过改善钻完井技术和增产技术来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分析了常用钻完井技术、压裂技术和注气技术存在的一些缺点,认为短半径径向水平井技术兼有完井和增产的作用,可以大幅度增加单井的产能;高能气体压裂技术能够改善储层导流能力并保护煤储层,减小对煤储层造成水敏性污染,降低成本;通过注气前、后的瓦斯浓度及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说明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煤层气低成本钻井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了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基于煤层气生产特征分析了煤层气开发向产业化、商业化发展降低钻井成本的主要技术方法。根据潜孔锤钻井原理和特点,详细分析了钻压、转速、注气压力、注气量等实钻参数合理的确定方法,综合阐述了这些参数与提高钻井速度之间的变量关系,以及其中影响钻井速度、钻井周期的关键因素,介绍了潜孔锤在煤层气钻井使用中的效果及优点。实践证明,潜孔锤钻井技术是当前降低煤层气开发钻井成本的关键技术之一。还提出了国内轻型钻机现有装备技术条件下潜孔锤钻井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沁水盆地煤层气储量较为丰富,煤层埋深较浅,煤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低,目前主要以水力压裂改造煤气层储层达到投产增产目的。针对沁水地区浅层煤层气储层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水力压裂地层破裂压力不明显,二次压裂增产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开展了煤层气储层多脉冲压裂技术的试验应用研究与探索。重点论述了浅层煤层气多脉冲压裂技术设计方法、装药结构设计、作用机理与工艺设计及全封闭井口多脉冲压裂设计等,总结分析了三口井现场试验的效果及存在的不足。该工艺技术应用试验的成功为浅层煤层气压裂开发提供了新的增产技术与途径。建议进一步完善工艺和优化设计方法,在单井多脉冲试验应用的基础上,开展煤层气多脉冲压裂技术与水力压裂复合工艺研究,以提高综合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9.
煤中多元气体的吸附与解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国开发煤层气的意义和开发现状,探讨了煤对多元气体的吸附一解吸特性.为今后利用注气驱替开采煤层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东河石炭系油藏目前已进入开发后期,为控制产量递减速度、实现原油稳产增产,于2014年开展注气开发重大试验。随着注气持续推进,东河石炭系油藏开发效果得到较大改善,伴随地层压力、生产压差和产气量逐步增大,注气受效井出砂问题加剧。在此影响下,机采井严重砂卡、频繁检泵,自喷井产层砂埋、井口装置刺损变形,严重影响产量和现场安全生产。基于注气受效井出砂加剧机理和危害识别,重点从地层、井筒和地面三个方面提出防治一体化措施,源头长效治理出砂,兼以井筒和地面治砂,从而保障油井高效安全生产,助力东河石炭系油藏注气开发提采增产。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历程可以归结为3个发展阶段:矿井瓦斯抽放发展阶段、现代煤层气技术引进阶段和煤层气产业逐渐形成发展阶段。国内煤层气的基础研究起步较晚,但9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国家973煤层气项目研究工作的开展,使煤层气在成因类型划分及其判识、煤层储气机理和储层评价、煤层气吸附和解吸机理、煤层气藏形成的动力场及成藏过程、煤层气资源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同时,近年来通过研发和引进,煤层气地球物理勘探、煤层气钻井、煤层气完井、煤层气增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深化煤层气成藏、吸附-解吸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加强选区评价工作、发展羽状水平井等先进的开采工艺及煤层气采出水的处理工艺是今后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压裂技术是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关键增产技术,该技术对于大力开发煤层气、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煤层气压裂技术的调研分析,发现:(1)目前现场大多采用常规活性水压裂技术,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无水/少水压裂技术;(2)由于我国煤层地质条件复杂多样、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目前还存在裂缝动态扩展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压裂工艺以及压裂液体系对煤层不匹配不适应等问题。建议亟待厘清煤层压裂起裂和扩展机理、发展复合压裂新技术与多元化煤层压裂液体系、发展煤层气智能化压裂、提高煤层气开发压裂智能化水平。本文研究成果对我国煤层气压裂技术的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压裂技术是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关键增产技术,该技术对于大力开发煤层气、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煤层气压裂技术的调研分析,发现:①目前现场大多采用常规活性水压裂技术,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无水/少水压裂技术;②由于我国煤层地质条件复杂多样、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目前还存在裂缝动态扩展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压裂工艺以及压裂液体系对煤层不匹配不适应等问题。建议亟待厘清煤层压裂起裂和扩展机理、发展复合压裂新技术与多元化煤层压裂液体系、发展煤层气智能化压裂、提高煤层气开发压裂智能化水平。本文研究成果对我国煤层气压裂技术的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90%以上的煤层气以吸附状态附着在煤的内表面上,煤层气的产出是一个区别于常规天然气的"排水—降压—解吸—扩散—渗流"的复杂过程。我国煤层气储层条件较差,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普遍存在常规开采方式开发效果差的问题。为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实现商业化开采,必须对储层进行增产改造,促进排水降压,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水力压裂改造技术是当前煤层气增产的首选方法,也是已被证明的煤层气开采的一种有效的增产方法。论述了水力压裂增产渗流机理及其效果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表明通过对煤层进行水力压裂,能够改善井底渗流条件,提高储层的渗透能力;煤层渗透率、表皮系数及裂缝导流能力和裂缝半长是评价煤层气水力压裂增产效果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5.
煤层气增产技术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介绍了国内外煤层气开采现状、增产措施以及我国煤层气储层的特点,指出我国煤层气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其勘探与开发水平还不高;我国煤层气储层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开采煤层气的难度较大。此外还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煤层气增产的3项主要技术:水力压裂改造技术、煤中多元气体驱替技术和定向羽状水平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16.
注CO_2井筒温度场分布规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气过程中,低温CO2与井筒、地层存在热交换,井底与近井油层温度将明显下降,降低原油黏度,还可能造成蜡沉积和水合物生成,影响生产。为了优化注气参数,提高注气开发效果,通过对注气井筒与地层传热机理的研究,建立了综合考虑沿程流体相态及热物理性质变化的井筒温度、压力场数学模型,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并开发了注CO2井筒温度场数值模拟软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及解法的适用性,模拟并分析了井筒温度及CO2物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点介绍了中国煤层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开发技术(包括水力压裂改造技术、煤中多元气体驱替技术和定向羽状水平钻井技术)以及增产技术的现状和技术进展,并且分析了我国煤层气研究开发的理论成果与存在问题,提出了煤层气研究开发的发展趋势与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括介绍了Ekofisk油田的油藏描述、注气开采和注水开采。油藏描述包括Ekofisk油田的自然裂缝及走向、层间串流和油藏断层。注气开采主要介绍了Ekofisk油田的注气开采机理。注水开采主要介绍了Ekofisk油田的注水方案及其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煤层气增产改造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国内外煤层气增产改造技术发展历程的追溯,立足于压裂液体系、完井技术、压裂配套工具和气井管理方法4个方面,详细剖析了煤层气产业所取得的突出进展与形成的主体工艺.结合中国煤层气增产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裂缝非线性动态扩展机理、地应力场反演与重定向理论、压裂液的流变调控和微地震数据噪声甄别等6项亟需攻关的科学问题,展望了中...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准确表征煤层注气强化采收过程中复杂的地质力学效应,同时考虑多孔介质、多相、多组分、多过程物质运移特征,构建了适用于强化煤层气采收(ECBM)与CO2地质埋存的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开发了基于全隐式有限差分的数值模拟算法,进而应用该模型与目前常用煤层气模拟软件进行了系统对比和剖析,并对加拿大FBV 4 A井注烟道气强化采收矿场试验开展了历史拟合。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全流固耦合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表征煤层注气强化采收过程中复杂的流固耦合作用及流体多组分、多过程运移规律,可准确预测储层孔渗等物性参数变化及煤层气产能,具有较高的矿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