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缘     
茶虽我所欲也,却一直不擅此道。看《红楼梦》,听妙玉姑娘说,饮茶者,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三杯为饮骡乎?我大概只属于后两种解渴性质的人,特别是小时候,赤日炎炎似火烧,我随大人到棉田里去捉虫或拔草,汗流如注,最需要补充水分,妈妈总是让我捎上一个军用水壶或大瓷壶,满上粗茶冷水,以适渴时之求。到了三伏天,嗓子眼冒烟的时候,哪还顾及什么文化品位去附庸风雅,常常咕咚咕咚地做“骡饮”了。我的祖父原籍是桐城  相似文献   

2.
茶缘     
茶虽我所欲也,却一直不擅此道。看《红楼梦》,听妙玉姑娘说,饮茶者,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三杯为饮骡乎?我大概只属于后两种解渴性质的人。特别是小时候,赤日炎炎似火烧,我随大人到棉田里去捉虫或拔草,汗流如注,最需要补充水分,妈妈总是让我捎上一个军用水壶或大瓷壶,满上粗茶冷水,以适渴时之  相似文献   

3.
周劲松 《饮食科学》2003,(11):44-44
一个真正想减肥的人,不是那些整天嚷嚷着减肥的人,而是每时每刻想着怎样减肥并且行动的人。  相似文献   

4.
女人VS厨房     
相对于“抓住男人的胃就抓住了男人的心”这句话来讲,我更喜欢国际御厨协会的座右铭——“政治使人产生隔膜,美食使人相聚。”我还小时,听到厨房里声响火爆,就常想象着两名高手在过招,掀起武林腥风血雨。待定睛一看,原来一位高手是腰系围裙、油污满身、持铲弄勺的老妈,一位高手是临危不惧的泥鳅,躺在油锅里了,还不老实地活蹦乱跳。不管承认与否,无论走到哪里,厨房都是女人的第二职业、第二个家。有哪个女人在婚礼进行曲完结之后不乖乖系上围裙进厨房的?几乎没有。有首古诗不是说吗,新嫁娘刚入洞房即进厨房,洗手弄羹,还小心翼翼先让小姑尝,看…  相似文献   

5.
阳雯 《饮食科学》2003,(11):45-45
如今减肥是个时髦事,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希望自己瘦些再瘦些。不只是身材需要消除那可恨的赘肉,脸盘子上富余的肉也得减去才高兴。而热衷减肥的我就有一次脸部减肥的尴尬经历。  相似文献   

6.
我经常穿男式的简约款衬衫和怀旧版牛仔裤,大家都说我有个性有气质,却不知道我在内心里是多么渴望穿着摇曳的长裙穿过幽静的林阴路。做了十八年的胖女孩,我时常用“丰腴”来安慰自己。步入大学  相似文献   

7.
聂作平 《饮食科学》2003,(11):51-51
在那些物质不丰的年代里,一盘回锅肉就可以让我幸福得想要感谢生活,然而当欲望日众,就连吃吃喝喝也被冠以饭局和应酬这样的功利色彩,这样的条件下,食物忽然不香了,想来也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8.
化虫成蝶     
丑陋的毛毛虫在变成美丽的蝴蝶之前,要变成既不丑,也不美的蛹,而从蛹到蝶的过程要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要么这样永远成为强过毛毛虫的蛹,要么奋力一搏,成为蝴蝶。在这里,编者也希望众多挑战肥胖的朋友们能够慎重地作出选择,成为和本文作者一样美丽的蝴蝶。  相似文献   

9.
陈根生 《美食》2004,(1):56-56
家乡过春节,家家户户餐桌上最受欢迎的并不是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下爬的,而是名不见经传的什锦菜。因为材料全是素的,操作时又不沾荤腥,所以我们老百姓口头上都叫它“素菜”。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老汉口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武汉长堤街关帝庙一带以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年三伏的一天,异常炎热,好多汤面都未卖完。李包担心面条发馊变质,亏了老本,便按照房东太婆的建议,将面条煮熟沥干,晾在大案板上,不时手摇大蒲扇,扇风降温,驱赶蚊蝇。由于劳累,李包伏在案板边上迷迷糊糊走了神,蒲扇碰到案  相似文献   

11.
馋出学问来     
梁实秋学问渊博,又是美食家,不过他也有弄不明白的时候。他在《熘黄菜》中说:“北京人常避讳说蛋字,因为它不雅,我也不知为什么不雅。‘不樨’、‘芙蓉’、‘鸡子儿’都是代用词”。1994年7月,我偶然在书店里见到《读书》月刊当年第6期6期有一篇《味外酸咸》的文章,文中有京人避讳说“蛋”的答案——北方因为太监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秀色可餐,观之真可忘饥。”看见美貌的女子便可以充饥当饭吃,那仅仅是精神上的意淫而已,而真正要充饥,还是离不了五谷杂粮。一桌色香味美的佳肴摆在面前,那才真的叫秀色可餐哩!因为这样的美味可以为我们带来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五色令人目盲,那只是先哲的说教。在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芸芸众生还是掩饰不了我们对色彩的喜爱。从黑白电视到彩霸,从彩屏到彩信,我们可是处在一个充满色彩诱惑的时代啊!解决了果腹之忧的人们,对于菜肴的色彩追求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有人称现在是眼球经济时代,赚钱不赚钱,首先就要看你是…  相似文献   

13.
失恋的收获     
小芸 《饮食科学》2004,(3):47-47
我叫芸,身高1.70米,体重118斤,自己认为身材还可以,因为走在校园的路上,回头率还能够满足我的虚荣心。但是二年前的我却很惨!  相似文献   

14.
作客藏家     
刘思龙 《美食》2004,(2):54-54
我受公司差遣,到青海藏族地区开展业务,一住就是三个多月。说实在话,生活上是有许多不习惯的地方,可是也有许多方面让我长了见识。仅宴客方式上就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和倡导的:  相似文献   

15.
守望笼屉     
小时候总想着过生日,外婆却老是给我当头棒喝:“大人生日一顿鲊,细娃生日一顿打”。我自然懂得“鲊”就是米粉蒸肉,至于那所谓的“一顿打”,不过是外婆的戏谑语罢  相似文献   

16.
米汤食事     
徐永忠 《四川烹饪》2003,(10):32-32
端午节那天,女儿率女婿“回家看看”,老伴喜上眉梢,立马大动“干戈”,弄了个鸡鸭鱼肉齐上桌。饭间,女儿由衷地感叹道:“今天菜的味道还不错,不过我更怀念当年老爸炒的土豆泥。”闻言我不禁为之一震!女儿已过而立之年了,可她还对儿时吃的东西念念不忘,这在青年一代崇尚“卡座快餐”的今天,确属难得。不起眼的土豆泥为何让女儿觉得特好吃?那可不是我做菜的技术有多么高超,而是因为女儿品味出了米汤菜的魅力。那年月,我们家天天都煮沥米饭,即使是煮焖锅饭,也要多掺半瓢水,待米锅烧开后,将筲箕放入米锅内,滗出一碗米汤来做菜。所以在当年,米汤菜…  相似文献   

17.
温吉特 《四川烹饪》2003,(10):30-31
2003年4月5日,经过长时间准备,办理完复杂的出国留学手续,我终于踏上了飞往日本名古屋的班机。舷窗外,朵朵白云从眼前飘过,无边的大海与蔚蓝的天空融为一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中餐高级烹调师,在出国打工和留学之间徘徊了许久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学这条艰辛道路。是啊!出国留学不但要花很多的钱,而且还要过语言关,这对28岁的我来说,称得上是一次人生的严峻考验。可是,一想到家人和朋友送行时那一句句殷切的话语和真挚祝福,我便暗暗下定决心:不管留学的路有多么艰难,我也一定要坚持,并且一定要学有所成。一下飞机,迎接我的是“知立…  相似文献   

18.
米汤菜漫笔     
崔戈 《四川烹饪》2003,(6):14-15
说到米汤,年纪稍长的人都知道,那是从前四川人家里吃沥米甑子饭时的副产品。虽然这只是一种极平常且很不起眼的东西,然而我对它却有着很深的情缘。旧时家穷,是外婆用沥米饭滗出来的米汤再熬成酽羹羹喂养我。当我咿呀学语时,又是外婆用米汤调蛋蒸成蛋羹来喂我。自我读书懂事时起,便知道了乡下用米汤做菜原本是一件极普通的事。什么米汤煮南瓜、米汤焖四季豆、米汤烩牛皮菜、米汤烧茄子、米汤煮冬寒菜等,仿佛米汤成了馆子里常用的高汤。的确,那时很多长在田间地头的鲜蔬都是用米汤来烧煮焖烩的。这种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烹制出来的农家米汤菜…  相似文献   

19.
在“非典”肆虐之际,作者记录的这次不寻常经历,或许对我们是一种警示。然而,那些“敢吃天下鲜的人在享受口福之欲时,不知是否已经意识到自己滥吃滥杀野生动物的行为正在把灾难带给人类。近期SARS疫情的爆发就是对我们人类的一次警告。它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那就是只有尊重、爱护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有生命的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人类才能够远离灾难。  相似文献   

20.
现在天南地北都在流传这么一句话:“到了成都,才后悔自己结婚太早。”这意思是说,成都的漂亮女孩很多,虽不敢像重庆人那样夸口“一步三个张曼玉”(因为有文章说,成都也不过是三步才可见到一个张曼玉),但是,五步之内必遇芳草倒也是事实。只要你在街上行走,那你随时都有可能见到能让你眼睛一亮的女孩。一位喜欢在街上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