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QJD铀矿床为一具有特殊形式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经过对该矿床古气候、沉积作用等的分析以及钻孔剖面的对比,认为含矿砂岩原生色以灰色为主,红色和黄色砂岩均为后期氧化的结果,并绘制出了姚家组上、下段氧化带前锋线分布图。通过对氧化带前锋线与沉积相平面展布图的对比分析,发现河道间的细粒沉积对前锋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河道间沉积及砂岩中的泥质夹层可以阻碍含铀含氧水的流动,在其附近形成氧化-还原过渡带和铀的富集。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从基础地质条件出发,全面分析了木拉阿米特凹陷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岩组特征、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的关系,初步认为库鲁克塔格山前地带具有较好的发育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南部海里吐地段泉头组铀成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辽盆地南部海里吐地段泉头组1、2、3段岩性-岩相及砂体、后生蚀变、铀矿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认为泉头组1段具有较好的地浸砂岩型铀成矿前景,提出铀成矿有类似钱家店铀矿床,即"成矿前富含炭质、有机质砂体预富集-断裂构造煤成气或油气有机流体还原褪色蚀变与铀叠加富集-层间氧化作用"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预测海里吐地段黑五家子—协尔苏远景区为进一步工作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直罗组中砂岩型铀矿化与油气改造作用关系密切。从宏观及微观角度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直罗组油气流体空间展布规律、油气流体对砂体的后生蚀变改造作用,探讨了油气活动期次及其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对铀成矿规律认识与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的铀成矿条件与盆地北部相似,有形成富大砂岩铀矿的可能性,但较低的渗透性却成为制约盆地南部某些地区成矿的不利因素.分析了研究区内直罗组砂体的物性变化规律,深入讨论了成岩作用对该区直罗组砂岩物性起控制作用,为下一步铀成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直罗组砂体铀的预富集与铀成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岩石样品U-Pb同位素反演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直罗组砂体的原始铀质量分数(铀含量),其平均值达21.95×10~(-6),具有明显的铀预富集特征;低铀质量分数样品U-Pb等时线年龄为(177±16)Ma,它是直罗组沉积时就有铀预富集强有力的证据。计算表明,岩石样品铀的近代变化系数平均为-69.4%,呈现强烈铀丢失现象,推测近矿地段砂体能为铀成矿提供丰富的铀源。为此,提出在沉积盆地寻找砂岩型铀矿应强调砂体原始铀质量分数(U_0)和铀的变化系数(△U)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详细剖析了潮水盆地中侏罗统青土井组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共识别出23个短期、3个中期和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潮水盆地南北亚盆地青土井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并对MSC1-3沉积相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指出MSC2是砂岩型铀矿赋存最为有利的层位。  相似文献   

8.
巴彦乌拉铀矿床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古河谷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铀矿体产于赛汉组上段古河道砂体中,主要受层间氧化带控制。含矿砂体底部与赛汉组下段顶部煤层直接接触,煤层在变质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CH_4、NH_3、H_2S、H_2等煤成气,提供氧化-还原过程中的主体还原介质,形成"气障"效应,减缓了含氧含铀层间水的运移,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层间氧化带的产出部位和形态。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是华北地台西北部的一个大型坳陷盆地,大柳塔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该区找矿目的层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河流相砂体发育,并存在多条规模较大的砂带,经钻探查证在Ⅰ号和Ⅲ号砂带中存在黄色层间氧化带,且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该区的层间氧化带形成的时代较新,且成矿的铀源条件相对较差,因此,该区黄色层间氧化带的成矿前景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简述黑水地区区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区域构造背景、铀源条件、新构造运动、古气候、砂体和后生蚀变等成矿因素,认为黑水地区白垩系孙家湾组地层中发现有较好的铀矿(化),为今后在辽宁省西部地区的铀矿找矿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