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2005年中国成为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国。运用EKC和STIRPAT模型对1978年至2018年中国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的关系以及影响中国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的规律和趋势;中国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尚处在递增阶段;经济增长是对中国碳排放影响最大的因素,其后依次是化石燃料使用、城镇人口、可替代能源与核使用、人口总数、服务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通过对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希望能为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中在相关能源碳足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EPICF)的概念,并对1996-2010年中国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国EPICF从0.97hm2/hm2增加到1.96hm2/hm2,增加了2.021倍,现有森林和草地的面积不能够满足日益增加的能源碳足迹.之后,利用LMDI法对其进行因素分解,结果表明,森林和草地的人口压力、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3个因素对EPICF的增加起到抑制的作用,经济发展因素起到促进的作用.其中,能源强度因素对EHCF下降的贡献值和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森林和草地的人口压力因素.在影响EPICF变化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的促进作用超过其它的抑制因素,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压力问题将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3.
基于入户调研数据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碳足迹计算软件,测算出福州市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总量及分量,运用PLS-SEM模型,构建居民消费碳排放结构模型,分析相关要素对居民各类消费行为及碳排放量产生的影响.结果 表明:居民人均每年因日常生活的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产生1.55t的碳排放量,直接能源、食物、交通、日常用品以及废弃物...  相似文献   

4.
5.
西安市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3个概念,并将其作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该方法对西安市1978—2003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1.0517hm2逐年增加至2003年的1.4419 hm2,而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则波动在0.3182(0.2759—0.3539)hm2左右,人均生态赤字从1978年的0.712 hm2增至2003年的1.166 hm2。生态压力指数从1978年的1.38逐年增至2003年的4.21,同期的生态占用指数从0.47增至0.66,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由0.34降低为0.16。说明西安市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  相似文献   

6.
区域一体化是世界城市发展演变规律中出现的一种空间协同、自组织、自优化的空间现象.通过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合意性评估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呼包鄂区域18个市(县、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呼包鄂区域一体化水平存在非合意性特征,即呼包鄂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尚处于培育及形成阶段,并分析其原因,提出促进呼包鄂区域-...  相似文献   

7.
新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因素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新疆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由城乡差距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和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凸显。文中以新疆作为特定的区域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由12项指标构成的新疆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通过计算综合统计量动态评价新疆城乡一体化水平。研究表明:2000-2009年新疆城乡一体化水平逐步提高,目前新疆城乡一体化水平总体处于城乡初步一体化阶段向城乡中度一体化阶段推进发展阶段。在影响新疆城乡一体化的两个一级指标中,城乡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城乡协调水平,从侧面反映出新疆城乡协调水平较差,迫切需要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高度重视城乡协调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一个包括36个指标变量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004年-2013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求出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基础上,求其综合权重,然后计算我国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并对我国生态安全指数进行具体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对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因素的贡献度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就各因素之于生态安全的贡献来看,压力因素对我国生态安全状况的贡献度最大,状态因素对我国生态安全状况的贡献度最小。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在分析我国地区农业碳排放现状的基础上,从农业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等方面对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价,最后运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对影响各地区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农业碳排放总量来看,各地区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西部增长最快,东部地区农业碳排放呈现波动阶段性特征,特别是近几年增长速度下降。农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距表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各地区农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农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内部结构的优化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都有助于农业碳减排。相比于东西地区,效率因素更有助于中部的碳减排。相比于中西部,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更有助于东部的碳减排。  相似文献   

10.
运用水生态足迹及其深度与广度评价方法,对2000—2019年陕西省水生态足迹、承载力、深度与广度时空格局进行研究。从经济、人口、环境、农业和水利5个方面,构建水生态足迹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CFEM模型对水生态足迹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陕西省水生态足迹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多年均值为1403×104 hm2,其中,农业水生态足迹占比最高,多年平均占比为66.65%,工业和居民生活水生态足迹占比分别为15.84%和13.39%;(2)陕西省水生态承载力年际分配不均衡,在603.5×104 hm2~3741×104 hm2间波动,多年均值为1632.9×104 hm2,高于水生态足迹,处于水生态盈余状态;(3)近10 a,陕西省主要以消耗水资源流量资本为主,水生态足迹广度处于较高水平,但2001年和2016年,水资源存量资本消耗量大;(4)陕西省水生态承载力与水生态足迹区域差异大,但年际变化相对较小;(5)经济...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碳足迹与碳承载力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9年~2009年北京市化石能源消费、生物质能利用和特殊工业生产以及各类植被面积数据,通过构建数量模型,分析碳足迹、植被固碳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碳足迹由1999年的1.4111×108tCO2增加到2009年的1.9945×108tCO2;同期植被固碳量由1.062×107t CO2增加到1.151×107t CO2;碳赤字逐渐由1.3049×108tCO2增大到1.8794×108tCO2;碳足迹密度由85.99tCO2/hm2增大到121.54t CO2/hm2;碳足迹强度持续降低,由6.48tCO2/104元降到1.64tCO2/104元;碳生态压力指数由13.29增大为17.33。碳足迹分析结果反映出北京市在碳循环方面的生态环境压力有持续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4—2013年新疆农田生产投入和农作物产量等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估算了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量、碳吸收量及碳足迹的变化动态以及在各县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量从1994年的179.46万t增长到2013年的474.15万t;不同年份农业碳排放均主要源于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和不科学的灌溉方式,其最大贡献率分别为40.02%和41.56%;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量20年间增加了2185.04万t,棉花对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量贡献最大,多年平均贡献率达47%;新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量、碳吸收量区域主要集中在南疆的县市并呈现出沿天山对称的趋势;1994—2013年,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1994年的2 732.63×104C·hm-2·a-1增加至2013年的4 474.89×104C·hm-2·a-1,碳足迹增加了283.59×104C·hm-2·a-1,表明新疆农田生态系统存在碳生态盈余的现象,种植结构生态效益指数大于1的年份为11个,种植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的吉林省生态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运用生态足迹的方法对区域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的观点,并对吉林省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生态足迹为1.805975hm2/人,可利用的生态承载力面积为0.663971hm2/人,前者是后者2.72倍,表现为较强的脆弱性。其中,化石燃料的用地需求为1.041998hm2/人,占总需求的57.7%,超出了总的生态承载能力,城市生物资源消费产品的生态足迹为0.464208hm2/人,农村生物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为0.431932hm2/人,前者略高于后者。另外,根据吉林省生态脆弱性的评价结果,提出了本区提高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足迹的具体措施。最后,总结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优势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夜市美食中,鸡排是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对鸡排碳足迹的考察在于让居民了解食物的选择与采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文中基于生命周期评估法,盘查鸡排从食材生产、运输、制作、废弃等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结果发现:一份鸡排平均重量为225g,其产生的碳排放量约为0.6582kgCO2eq。从生命周期观点来看,鸡排的碳排放量主要来自食材的生产阶段,为0.3983kgCO2eq,运输阶段0.0228KgCO2eq,制作阶段0.1236kgCO2eq,包装及废弃处理阶段为0.0121kgCO2eq和0.1014kgCO2eq。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建议包括少吃加工食品,多吃原生态食品;加强食育教育,提高消费者节约意识和食品安全知识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的新疆适度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个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能力与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首先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其次计算了新疆1998-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实际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新疆1998-2008年的生态适度人口。结果表明:在1998-2000年期间,新疆实际人口从1747.35万增加到1849.41万;新疆生态适度人口从841.272万一直增加到935.744万;过剩人口也是从906.078万一直增加到913.666万。在2001-2007年之间,新疆实际人口在逐步增加,从1876.19万增加到2095.19万;在此期间新疆生态适度人口反而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从819.721万一直下降到574.94万;新疆过剩人口从1056.469万一直增加到1520.25万。2008年期间,新疆过剩人口比2007年减少了,主要原因是人均生态足迹下降,从而引起生态适度人口的上升。总之,新疆目前已经出现了过度人口和生态赤字,人口规模是非常不合理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仍在不可持续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甘肃省1996-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赤字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甘肃省2015年、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甘肃省1996-2009年间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大,由1.3835hm2增长到2.297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明显,存在生态赤字,且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大,由1996年的0.4256hm2增加到2009年的1.3515hm2。2)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维持在0.9213hm2-0.9579hm2之间,呈缓慢下降的趋势。3)生态赤字逐年扩大,以年均11.46%的速度快速增长。4)预测表明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3.4732hm2/人,2020年将达到4.7153hm2/人;生态赤字在2015年扩大到2.5355hm2/人,2020年为3.7759hm2/人。针对甘肃省生态现状,建议提高农业单位产量,改善工业发展模式等,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包头市九原区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九原区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056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332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1234hm2,反映出九原区对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需求量已经超过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基于此,提出了减缓九原区生态赤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咸阳市2003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通过应用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可持续性测量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咸阳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成阳市2003年人均生态赤字为0.95hm^2。  相似文献   

19.
生态承载力理论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支撑理论。对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生态足迹是近年来渐为流行的一种定量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从而能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区域生态系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以库尔勒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计算,分析了在此期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过程。生态赤字逐年上升说明库尔勒市总体经济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由集散型向节约型转变,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倡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模式,减少生态足迹,逐步迈向生态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库尔勒市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20.
疆近十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在阐述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模型基础之上,设计了区域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新疆2001-2007年共7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人均生态足迹由1998年的2.5957hm2逐年增加到2007年的4.0551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3.1270hm2逐年减少到2.8266hm2,,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呈现反向发展趋势。这十年来,新疆由生态冗余状态转变为生态赤字现象,目前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