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细胞内HRP染色的方法显示该神经元位于猫运动皮层十字沟后,在第Ⅱ/Ⅲ层之间(软膜以下438μm处),胞体截面积为15.6×28.1μm~2,呈多极形,树突呈串珠状,向四周扩展,无侧棘,轴突由胞体下方伸出,返折向上,包绕胞体周围,以软膜平行的吻尾方向行走为主,有一分枝向白质方向延伸.从立体重构图的不同角度观察,其形态不对称,如沿X轴方向旋转60°后,其形态呈扁平形,用胶体金免疫电镜观察,该神经元的递质性质为GABA能的.胞体及树突上分布有非对称型和对称型的突触,对称型的突触中有的是GABA能的,有的是非GABA能的.其轴突有髓鞘包绕,末梢与其它神经元的胞体形成一处以上相连或不相连的对称型突触,也可与其它树突形成对称型的突触.根据该神经元的形态,递质性质及突触分布的特征,可确认它是篮状细胞.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和讨论了中薛氏上回(MSS)各皮层区与同侧和对侧其它皮层间的神经纤维联系。结果表明,位于该回周边的各皮层区(5、LS、21、19区)与特异性的初级感觉皮层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而位于中央部位的7区仅通过这些周边区域间接地与特异性感觉系统联系。在与对侧皮层的联系中,本工作除了证实业已发现的对应性的胼胝体纤维联系外,还发现了MSS与对侧皮层的非对应性联系以及分布规律。构成MSS与其它皮层间联系的神经元主要是Ⅲ层的锥体细胞,传出的纤维末梢主要分布在同侧和对侧的皮层浅层。  相似文献   

3.
用锌碘化合物-锇酸染色法显示猫肌肉中的运动神经末梢(或终板),报道4只正常成年猫两侧后肢的快肌(外侧头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和慢肌(比目鱼肌)4,307个终板观察的结果。快肌和慢肌运动神经末梢的形态明显不同。外侧头腓肠肌和内侧头腓肠肌的运动神经末梢分支多而细,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比目鱼肌的运动神经末梢分支少而粗,形成长圆形或不规则形。外侧头腓肠肌和内侧头腓肠肌中,T_2型和T_3型运动神经末梢较多,为16~66%;比目鱼肌中则少于10%。末梢长芽的情况也不同,末梢前芽在外侧头腓肠肌和内侧头腓肠肌中的平均值各为8.5±5.4%、7.1±3.2%;比目鱼肌中为0.3±0.5%。末梢端芽在外侧头腓肠肌和内侧头腓肠肌中的平均值各为0和0.3±0.5%;比目鱼肌中为5.7±2.0%。每块外侧头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或比目鱼肌都有大有小,分支有多有少;并且还有变性的和长芽的各种不同形态。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影响运动神经末梢形态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氦—氖激光照射猫的体感皮层,观察其对诱发电位的影响。激光已经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随之而起的是对激光作用机理的研究,其中弱激光照射能否改变神经系统的活动已应为研究激光作用机理的一个重要课题〔1~8〕。1971年Fork等〔9〕报道用激光直接照射海兔的离体腹腔节,发现能引起神经元活动的验变。1973年Chechulin等〔10〕报道用氦—氖光照射兔的感觉运动皮层区,发现脑电图出现慢波,幅值较高。这些实验提示,激光照射可改变神经元的活动,但都是观察自发活动的影响,而氦—氖激光照射体感皮层是否可以改变其诱发的电活动目前尚未见有报道,探讨这个课题对于了解激光的生物效应是有意义的。本文用氦—氖激光照射猫的体感皮层,观察其对诱发电位的影响,为研究激光的作用机理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5.
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了皮层体感区1576个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隐神经的诱发反应。电刺激隐神经在SI区伤害感受神经元可引起兴奋性反应、抑制性反应和兴夯与抑制混和性反应三种,吗啡可抑制伤害感受神经元的诱发反应。完成电生理观察后对部分神经元电泳神经生物素进行细胞内形态标记。可见,伤害感受神经与元非伤害感受神经元电生理特性不同,形态特征也存在着差异。此结构在细胞水平为进一步探讨皮层体感区在痛觉感受及调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可行、便捷、准确地检测周围神经运动纤维末梢传导速度的方法。方法:选103例健康成年人非利侧尺神经,肘关节上方50、80、110mm3点分别刺激,针电极距肘关节50、80、110mm在尺侧屈腕肌中3点分别记录,测得按刺激-记录不同组合的9组潜伏期数据,用潜伏期和潜伏期减去1ms分别去除刺激-记录点相应距离,计算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处理。结果:由潜伏期直接计算的方法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01)、潜伏期减1ms后计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潜伏期减去1ms计算出的传导速度,可以较为准确地反应周围神经运动纤维真实的平均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7.
8.
重复电刺激前肢神经引起成年大鼠运动皮层的可塑性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成年大鼠运动皮层的功能可塑性,利用皮层内微刺激方法测定MI代表区并观察重复电刺激前肢神经对MI代表区的影响。实验组大鼠(9例)持续1.2-2小时的前肢神经电刺激导致前肢运动区与面部触须运动区边界向VI方向,移动263.3±90.9μm并同时伴有运动阈值的改变;FL内MT降低5.0±13.3μA,而在VI内MT升高9.6±11.6μA对照组大鼠间隔1.5-2小时的两次测定结果,FL-VI边界  相似文献   

9.
运动相关皮层电位是一种事件相关电位,可以反映运动前的策划、准备和早期的运动执行过程,近年来多受关注。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收录2000年至今“运动相关皮层电位”为研究主题的498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 SpaceⅤ可视化技术绘制图谱分析相关问题。分析表明,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运动关联电位、运动皮层、脑电图、运动等方向。运动相关皮层电位的研究发展按照时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大脑额叶、诱发电位、吞咽诱发运动相关皮层电位的研究为主;第二阶段以脑机接口、运动想象、运动检测电位与帕金森综合征为主;第三阶段研究趋势逐渐向着康复性研究方向发展,主要以脑电图学、注意力、以及抓握分析为主。通过对运动相关皮层电位的研究热点以及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有助于对体育训练和运动康复等领域提供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NADPH d 黄递酶组化技术观察了生后不同年龄段猫视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发育状况。结果显示: 生后1 周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仅出现于皮层的第5/6 层以及皮质下板(白质)中,皮质板中极少;生后2 周时,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见于2/3 和4 层;在随后的发育中,2/3 层与4 层中阳性细胞逐渐增多,第5 周时呈现与成年动物相似的分布模式。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发育模式反映了皮质板的形成过程,即“由内向外”的皮层片层成熟模式;成年动物的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远远高于幼年。猫视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发育的时空表达模式与猫视皮层发育的关键期无明显吻合关系,推测视皮层中内源性一氧化氮与视皮层的眼优势柱的可塑性无关,为Reid 等和Ruthazer 等的电生理学研究结果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高文军  郑则慧 《解剖学报》2000,31(1):1-4,I001
目的 探讨甘氨酸能神经元(Gly-ir)在大脑皮层内的分布及特征。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电镜方法,在光镜与电镜水平观察甘氨酸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在大鼠运动皮层内的分布及其超微结构特征。结果 甘氨酸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均为非锥体细胞,在运动皮怪内Ⅰ~Ⅳ层均有分布,以Ⅰ~Ⅳ层较多,Ⅳ层最少,免疫反应性细胞以小细胞(41.5%)及中等大小细胞(44%)为主,也可见少量梭形细胞(13.5%),而大细胞极少1^  相似文献   

12.
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多重神经支配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长庚  张喜京 《解剖学报》1994,25(2):123-127,T004,5
为了探讨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的突触调控机制,本文用电镜细胞化学与免疫电镜双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的多重神经支配。即先用6-OHDA损毁CA能神经末梢,再于振动切片上用包埋前免疫电镜法,分别以DAB和TAB为呈色剂先后对肽能(OT或SP)神经元和GABA神经元进行双重标记。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下丘脑室旁核内存在肽能(OT,SP)和氨基酸(GABA)能神经元及CA神经末梢;OT神  相似文献   

13.
癫痫患者大脑病灶组织的透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透射电镜对癫痫病人手术分离的脑组织病灶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主要病理变化有:(1)质膜系统的崩解。"脱髓鞘"现象及细胞膜的断裂或缺失;(2)细胞核的变性,异染色质增多及染色质边缘化,有的出现凋亡小体,提示可能有癫痫引发的细胞凋亡;(3)神经丝的紊乱,说明低分子量的神经丝蛋白过量表达.可能是由于膜破损引起Ca2+的大量内流,继而激活了某些代谢通路所致.同时,Ca2+内流也可能是细胞凋亡的原因;(4)内膜系统的肿胀和扩张。  相似文献   

14.
赤链蛇(Dinnodonrufozonatum)精子头部形成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赤链精子头产中形成及与其他动物的区别,用透射电镜观察赤链蛇精子形成过程中头部超微结构的主,中分成以下4个时期:时期Ⅰ,细胞核一端凹陷形成顶体囊泡、囊泡底部出现一顶体颗粒;时期Ⅱ,染色质纤维浓缩呈短丝状,顶体囊泡变扁平,顶体颗粒变大并弥散;时期Ⅲ,核进一步延长,染色质纤维进一步浓缩变长变粗。  相似文献   

15.
电镜下观察了猫肠系膜正常Pacini小体的结构及双侧切断内脏大神经后其中央轴突和邻近结构的变性改变。位于猫肠系膜Pacini小体内的主轴突由近侧包有髓鞘的终末前纤维及远侧的无髓终末部构成。含有较多囊泡、少囊泡或无囊泡的小型终末和轴突样结构包绕中央主轴突的无髓部及其突起的周围。双侧切断内脏大神经3~5d后,中央主轴突发生明显的变性。与此同时,周围的含较多囊泡、少囊泡或无囊泡的小结构亦由于变性而消失。根据上述结果及以往的研究可以认为,这些小型终末和轴突样结构是随内脏大神经走行的交感节后传出成分,它们可能对猫肠系膜Pacini小体的感受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鼠孤束核内5-羟色胺能轴突终末的突触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顺行演变与免疫组织化学结合的双标技术,电镜下观察大鼠孤束核内5-羟色胺样免疫反应(5-HT-LI)轴突终末的突触联系,特别是与迷走神经初级传入(溃变)终末的关系。发现:1.5-HT-LI轴突终末和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终末终止于同一个树突形成轴-树突触;2.5-HT-LI轴突终末与树突形成轴-树突触;3.5-HT-LI轴突终末与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终末或非标记的轴突终未形成轴一轴相贴(axo-axonic-contact)。以上结果提示,孤束核内的5-HT能神经成分可能通过突触后、突触前机制调控经迷走神经传入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董红心  吴良芳 《解剖学杂志》1995,18(1):31-31,35
应用电镜定量方法观测猫单侧腰骶背切除术后15天和30天骨髓L5Ⅱ板层内两类突触性终末数量,大小变化。因两组动物手术侧Ⅱ板层面积,Ⅱ板层神经毯面积分数,胞体和血管的面积分数末发生改变,两组动物非手术Ⅱ板层两类突触性终末数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选取进化上种风差异较大的两种动物大鼠和树 为研究材料,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运动皮层的GABA能神经元.两种动物运动皮层中GABA能神经元的数量、大小及所占的比例都有明显的差异.大鼠运动皮层中GABA能种经元的平均密度为140.0±49.2个/mm2,树 则为214.0±82.9个/mm2,树 的密度明显高于大鼠.大鼠从Ⅱ层到Ⅵ层GABA能神经元的数量逐层降低,而树 从Ⅱ层到Ⅴ层逐层降低,Ⅵ层的密度则高于Ⅴ层,二者密度最高的都是在Ⅱ层.大鼠GABA能神经元的最长在平均为14.2±1.2μm,树 为11.9±1.6μm.大鼠最长径在15μm以上的占29.8%;而树 仅占11.3%,树 的GABA能神经元比大鼠的要小.所以在进化较高等的动物-树 的运动皮层中,GABA能神经元的密度较高,大的GABA能神经元较少.电镜观察显示GABA能神经元表面既接受对称型突触又接受非对称型突触,两种动物非对称型突触的数目都不与GABA能神经元的周长及截面积呈线性相关.对称型突触既有GABA能的也有非GABA能的;大鼠GABA能的及非GABA能的对称型突触,和树 非GABA能的对称型突触都与GABA能神经元的周长及截面积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大鼠扣带回与大脑皮质运动区的神经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皮质内微电极刺激和双重逆行荧光标记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扣带回与大脑皮质一级运动中枢不同机能代表区之间的纤维联系。在确定颜面、前肢和后肢在大脑皮质的机能代表区的基础上 ,将逆行性荧光物质分别微量注入到上述各部位 ,观察和计数在扣带回被逆行标记的细胞。结果表明 ,投射到颜面机能代表区的神经元分布在扣带回的吻、腹侧部 ;投射到前肢机能代表区的神经元分布在尾、背侧部 ;未见到从扣带回投射到后肢机能代表区的神经元。提示扣带回可能与二级运动中枢共同组成运动的高级中枢实现对复杂的随意运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