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目的探讨CR成像系统乳腺钼靶摄影(计算机X射线摄影)微钙化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R成像系统乳腺钼靶摄影检查,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86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钯X射线资料及微钙化在乳腺癌中X射线表现。结果乳腺癌微钙化直接X射线征象表现为单纯钙化、钙化伴肿块、钙化伴结构扭曲,成簇的微小钙化是乳腺癌的重要特征。结论 CR成像系统乳腺钼靶摄影微钙化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乳腺癌首选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蒋巨东 《中国药业》2012,21(5):69-70
目的 探讨各种乳腺肿瘤在数字化钼钯摄影中的不同征象,评价数字化钼钯检查在乳腺肿瘤良恶性判定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0例乳腺肿瘤的影像学征象特点,其中良性肿瘤58例,恶性肿瘤62例.结果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数字化钼钯成像诊断的敏感率分别为85.2%和88.4%,特异度分别为64.8%和75.4%,准确度分别为83.7%和81.3%.结论 数字化钼钯检查是诊断乳腺肿瘤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R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CR钼钯x线表现。结果48例乳腺癌中,x线表现为结节或肿块26例,肿块合并微细钙化13例,微细钙化8例,结构扭曲1例,13例伴有间接征象。结论CR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尤其是早期乳腺癌及触诊阴性者,钼靶摄影检查更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乳腺癌常用的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和优势.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22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钼钯X线、超声及MRI检查的资料,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22例均行乳腺钼钯X线、超声和MRI检查,技术成功率为100%.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检出的肿块、毛刺征和钙化情况统计结果发现,乳腺钼钯X线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DFI)和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组织学活检病理证实的90例乳腺癌患者(100个病灶)的术前CDFI及钼靶检查资料,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及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CDFI及钼靶检查的术前敏感性分别为76.0%、80.0%,特异性分别为93.2%、89.3%,符合率均为84.7%,两者诊断价值类似(均P〉0.05)。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敏感性提高到91.0%,高于单一CDFI或钼靶诊断(P〈0.05)。结论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检出,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摄影(CR)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计算机摄影(CR)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早期乳腺癌进行CR检查及传统钼靶X线屏/胶系统检查,比较二者优缺点。结果 CR检查在小结节、乳腺局部结构不良及致密阴影X线征象的显示率较传统钼靶X线屏,胶系统检查有明显提高,对微钙化的显示率较低。结论 CR检查较传统钼靶X线屏,胶系统对早期乳腺癌征象的综合显示率有明显提高,CR检查对早期乳腺癌诊断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钼钯X线对乳腺肿块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性病变女性患者的钼钯X线检查资料。比较钼钯X线诊断乳腺肿块性疾病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结果钼钯X线检查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63.9%(23/36),其中乳腺癌病理诊断20例,钼钯X线诊断16例,二者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χ2=0.8889,P>0.05);纤维腺瘤病理诊断11例,钼钯X线诊断4例,二者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χ2=4.1263,P<0.05);乳腺腺病病理诊断5例,钼钯X线诊断3例,二者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χ2=0.1406,P>0.05)。结论钼钯X线对于乳腺腺病和乳腺癌的诊断率与病理检查相比具有较好的符合率,但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率相对较低,表明钼钯X线对于乳腺肿块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通过结合临床资料、其他影像学检查如B超、MRI等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乳腺癌患者90例和良性乳腺病变22例,分别对单独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X线及两者联合应用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血流信号丰富,以Ⅱ~Ⅲ级为主(76.32%),乳腺良性病变血流信号少,以0~Ⅰ级为主(87.10%);乳腺癌血流检出率为89.48%高于乳腺良性病变血流检出率38.71%(x2=4.57,P<0.05);钼靶摄片检查诊断为乳腺癌者68例(75.5%),其中钼钯检出直径≤2.0 cm者38例(55.8%)高于直径≤1.0 cm者30例(44.4%)(x2=3.97,P<0.05);联合检查符合率85.7%(96/112)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符合率72.3%(81/112)和X线钼靶符合率75.8%(85/112)(x2=3.87,x2=3.85,均P<0.05).结论 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是乳腺影像学检查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钼靶摄片(CR)结合螺旋CT检查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且均进行钼靶摄片和螺旋CT检查的病例,分析其影像表现,计算单纯钼靶摄片及两种检查方法结合诊断的特异度。结果钼靶摄片及两种方法结合检查对乳腺癌检出的特异度分别为:82.6%(19例)和95.6%(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钼靶摄片(CR)结合螺旋CT检查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钼靶CR与彩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115例经临床确诊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行乳腺钼靶、超声,及钼靶超声联合检查三种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钼靶CR对乳腺癌确诊率86%,彩超确诊率84.3%,钼靶CR联合彩超同时检查确诊率94.7%。结论钼靶CR联合乳腺彩超检查能大大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两者互补,是乳腺癌患者影像检查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1.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80例,良性肿块52例,恶性肿块28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及良、恶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90.4%、89.3%,肿块的显示率为100%。结论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应以二维声像图为基础,密切观察肿块的血流信号,同时结合临床病史资料,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皮下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皮下血管瘤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30例患者在皮下软组织内可见以混合回声、低回声、高回声为主的不均质回声和类似于管状、蜂窝状无回声,CDFI示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PW示可见静脉、动脉及动静脉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皮下血管瘤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腺肿瘤的高频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弹性成像的特点,评价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11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州顾性分析,将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CDFI、弹性成像等多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高频二维超声对乳腺肿瘤的形态、边界、包膜、有无微小钙化、腋窝淋巴结探及等方面,良、恶性肿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腋窝转移性淋巴结是恶性肿瘤的特点。乳腺良性肿瘤CDFI表现为血流丰富的占70.1%,多为0~I级,而乳腺癌CDFI表现以II~III级多见,占82.6%。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评价乳腺肿瘤,4分以上诊断为恶性,3分以下诊断为良性,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8%、92.5%和89.4%。结论将乳腺肿瘤的高频二维超声、CDFI特点及弹性成像评价超声综合指标结合起来分析,可显著提高乳腺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乳腺良性或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2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CDFI检查,获取肿块的二维影像、CDFI血流分级、最大流速(V_(max))、阻力指数(RI)等多参数指标,将之与肿块病理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肿块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CDFI血流分级为2~3级,V_(max)≥20 cm/s,RI≥0.75者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分别为81.4%,93.1%,69.2%,94%。结论 CDFI对诊断乳腺良性或恶性肿块有较高的价值。尤以CDFI血流分级和RI更为重要,其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R成像系统在钼靶乳腺摄影中的应用价值以及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应用钼靶乳腺机及CR系统进行乳腺摄影检查并进行质量控制,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94例,研究乳腺癌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特征。结果质量控制后的CR成像系统可清晰地显示乳腺的结构,对乳腺癌的病变特征能够清晰体现。结论 CR成像系统可以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基层医院可利用CR成像系统实现乳腺数字化摄片,与全数字化乳腺机的高昂价格相比,既经济又实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Ki67、P53抗原和nm2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2例乳腺癌组织中Ki67、P53抗原和nm2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Ki67、P53抗原和nm2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结论联合检测Ki67、P53抗原和nm23蛋白表达是衡量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的价值,方法:对50例乳腺肿瘤患者(良性25例、恶性25例)行CDFI检查,首先经二维超声了解其形态、边界、纵横比、内部回声等,然后NCDFI检查,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有无血流,并根据其血流程度分为0级、1级、2级、3级,记录血流分级及RI等血流参数。结果:临床怀疑乳腺肿块50例,超声检出乳腺肿物49例,良性组与恶性组肿物在血流分级上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频谱分析RI之间差异存住显著性(P〈0.001),结论:综合分析乳腺肿块二维图像及评价CDFI血流分级情况,肿块内血流速度及RI等值有助于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双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99mTc MDP乳房显像相结合评价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用CDFI检查 1 5 2例 1 5 8个乳腺肿块 ,定量分析彩色像素平均密度(MCPD)和血管数目 ,用PD取样计算Vmax、Vmin、Vmean及RI值 ;用99mTc MDP检测 32例乳腺肿块 ,计算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提示彩色像素平均密度 >0 0 6 1± 0 0 0 1 7,峰值血流速度 >2 3 5 5cm/s± 1 2 3,RI >0 71± 0 0 1 1 ,血管数目 >1 6 7± 0 0 6 5 ,99mTc MDP乳房显像阳性 ,考虑为乳腺癌 ,其敏感性 88%、特异性 82 %、准确性 89% ;99mTc MDP的敏感性 90 %、特异性80 %、准确性 87%。结论 CDFI、PD和 99mTc MDP联合运用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