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1,1,3,5,5,5一七甲基三硅氧烷(HMTS)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在铂催化下经硅氢加成反应制得环氧基三硅氧烷(ETS),再将其和四甲基乙二胺(TMDEA)进行开环反应制得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三硅氧烷季铵盐表面活性剂(TQAs).用IR对TQA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TQAS的界面性能和发泡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QAS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7g·L^-1,临界胶柬浓度时的表面张力(γCMC)为26.4mN·m^-1.质量分数为0.1%的TQAS水溶液的发泡力为2.20,5min的稳泡性为0.167,TQAS产生泡沫后泡沫易消失.  相似文献   

2.
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和硅氢加成反应得到聚醚改性氟硅表面活性剂和聚醚改性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并用核磁和红外来表征其结构。对聚醚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氟硅氧烷表面活性剂以及全氟表面活性剂进行溶液性质的研究发现:全氟表面活性剂的最小表面张力最低,聚醚改性氟硅表面活性剂的最小表面张力比聚醚改性的硅氧烷要高;对于相同的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聚醚改性的氟硅氧烷,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比聚醚改性硅氧烷小;聚醚改性硅氧烷亲水链段的长度增加,CMC减少;而聚醚改性氟硅氧烷的疏水链段长度增加,CMC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和硅氢加成反应得到聚醚改性氟硅表面活性剂和聚醚改性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并用核磁和红外来表征其结构。对聚醚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氟硅氧烷表面活性剂以及全氟表面活性剂进行溶液性质的研究发现:全氟表面活性剂的最小表面张力最低,聚醚改性氟硅表面活性剂的最小表面张力比聚醚改性的硅氧烷要高;对于相同的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聚醚改性的氟硅氧烷,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比聚醚改性硅氧烷小;聚醚改性硅氧烷亲水链段的长度增加,CMC减少;而聚醚改性氟硅氧烷的疏水链段长度增加,CMC增加。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3 —单( 双) 氧乙烯长链烷氧—2 —羟〕丙基—N,N,N—三甲基氯化铵的表面活性,并测定了它们的卡拉夫点,探讨了NaCl 对上述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失重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极化曲线法和扫描电镜法等观察缓蚀剂在HCl介质中,FCI-3及普通碳氢表面活性剂(CTAB,SDS,TX-100)复配体系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FCI-3对碳钢表面有较好的缓蚀性能,三种方法测试的结果均达到90%以上;三种普通碳氢表面活性剂分别与FCI-3复配后,发现三个体系仍有较好的缓蚀效果,缓蚀效率达到90%以上,缓蚀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是CTAB> TX-100> SDS.  相似文献   

6.
新型缔合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通过对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流变性及其聚表体系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的研究 ,发现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NAPs与表面活性剂SDBS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 ,并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协同效应 ,聚表体系的体相粘度在某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出现最大值。聚表相互作用使它与模拟油之间出现最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 ,且界面张力要高于单独表面活性剂溶液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7.
非离子型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1,3,5,5,5一七甲基三硅氧烷和烯丙基聚醚为原料,在氯铂酸催化下,经硅氢加成反应合成出非离子型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NTS).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索,结果表明氯铂酸用量(以铂计)占总单体质量分数为4.0×10-5、烯丙基聚醚选用烯丙基聚乙二醇(8)甲基醚(AEM-8)、反应温度为85~90℃、反应时间为4.5~5 h条件下可得浅褐色透明高表面活性的NTS,用IR、H-NMR对NT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X—1)与其它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两元混合体系在发泡性能上的协合作用作了试验研究.从十二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了在发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上具有协合作用的四种表面活性剂.同时,考察了它们在无机盐存在时的发泡性能、综合发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得出了最佳的SX—1与SAS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协合作用作了一定的理论解释.本研究对于表面活性剂在油气田开发和日用化工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有着巨大应用前景的聚合物材料。采用均相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S1-丙烯酰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酸甲酯三元共聚物,对其特性粘数、表面活性、界面活性等性能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氯铂酸催化下,端含氢硅油(PHMS)和烯丙基聚氧乙烯醚(FAE-10)经硅氢加成反应制得了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端基型聚醚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TPESS).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索,结果表明:氯铂酸用量(以铂计)占总单体质量分数2.0×10-5、FAE-10和PHMS按n(C=C)∶n(Si-H)=1.1∶1.0、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h,可获得淡黄色透明且具有高表面活性的TPESS.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反气相色谱法,选择8种已知酸碱性质的探针分子,以净保留时间tN和表面自由能参数(γi^○ ,γi^○-)为指标,表征羟基氟硅油是一种两性偏酸的物质,以于用酸碱理论探讨羟基氟硅油控制氟硅橡胶/白炭黑体系的“结构化效应”及其补强机理的研究和开发以羟基氟硅油为原料研制羟基对端氟硅像胶粘合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醇醚为主要原料研究合成一种新型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醇醚、环氧氯丙烷首先合成了聚氧乙烯基缩水甘油醚中间体,聚氧乙烯基缩水甘油醚再与三甲铵水溶液在中性条件下反应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本研究通过探索实验、正交实验最后得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70—80℃;加减量是1.5%.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氟硅大单体与小分子乙烯基单体的自由基共聚,有望获得含氟硅的梳形接枝共聚物.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正十六烷(HD)为助乳化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氟硅大分子单体(V-PMTFPS)的细乳液共聚反应研究。详细考察了共聚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MMA转化率的影响,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方法对共聚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MA可与V-PMTFPS很好地共聚,且转化率较高,获得了有机硅接枝型共聚物,可为利用大单体技术制备含氟硅共聚物材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钻井用耐盐抗高温发泡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开发和控制低压低渗油气藏钻井工艺的需要,将十二醇在TBE催化剂存在下,与环氧氯丙烷作用,生成氯代脂肪醇醚Ⅰ,在NaOH溶液中进行环氧化得到中间产物Ⅱ,将Ⅱ和NaHSO3作用合成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GES.用WaringBlender法对合成的产品在不同条件下的泡沫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GES起泡能力强,泡沫稳定性好,在Ca2+浓度为5000mg/L,矿化度为5.0×104mg/L的混合盐水中或有20%煤油存在下的泡沫性能均优于SDS和ABS,而且在250℃下滚动加热6hr也很少分解.  相似文献   

15.
新型硼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硼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进展及其在抗静电、阻燃、分散乳化以及防腐杀菌等领域的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它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化学品在提高纺织材料性能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硼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新型的农药助剂,在农药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性及在农药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乳液稳定性之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AEO、TX、EL、SPan—Tween系列非离子活性剂为乳化剂,白油和癸二酸二辛酯(DOS)为分散相,实验考察了各乳液体系的抗聚并稳定特性。根据乳液稳定性理论分析,认为非离子活性剂分子亲油基团的结构及其与油相分子的相似度对乳液油水界面粘性及相应乳液抗聚并稳定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近年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研究的主要进展及现状,包括天然改性及化学合成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天然改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主要介绍了纤维素类。纤维素类的改性是将带长链烷基的疏水性物质接枝到纤维素链段上,使其具有两亲特性来提高表面活性。目前超声波法是制备纤维素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新途径。对于化学合成类,由于单体种类选择和组成变化范围广,且合成手段多,因此品种较多。化学合成类的主要合成方法有两亲单体均聚、亲油/亲水单体共聚及在水溶性较好的大分子物质上引入两亲单体。目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仍进展缓慢,在合成同时具有超高分子量和高表面活性的问题上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