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主要对Micali 2003年提出的ECS1协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找到了已有攻击并发现了五种新攻击,对发现的所有攻击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了攻击存在的原因。此外,还对Bao Feng等人给出的该协议的改进方案进行了分析,发现改进方案中还存在冗余。最后,对他们提出的改进协议进行了简化,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校园网ARP攻击的主动防护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校园网中频繁发作的ARP协议欺骗攻击,提出一种主动防护方案.通过对ARP攻击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实现与校园网身份认证系统联动实时定位主机攻击、强制对接入用户隔离的主动防护.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案通用性强,可有效抵御多数ARP攻击,降低网络管理难度,提高网络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建辉  徐涛 《计算机工程》2008,34(6):140-142
认证协议存在的一定的拒绝服务(DoS)攻击隐患。该文在cookie机制和工作量证明方法思想的基础上,采用弱认证和强认证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双主体认证协议抵御DoS攻击的安全方案,给出了方案的实现细节和部分实验数据,分析了该方案的安全性。应用该方案对Lowe的NSPK协议进行改进,并分析了改进后协议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视觉密码的Kerberos改进协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志刚  曾巧平 《计算机工程》2009,35(18):159-160
介绍Kerberos协议认证系统,分析Kerberos协议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密码的新的认证方案。该方案将视觉密码技术融入Kerberos协议中,对改进前后协议的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解决口令猜测攻击和重放攻击。  相似文献   

5.
一种无线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新的无线局域网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可以提供双方相互认证及密钥确认。该协议在密钥设置上基于挑战响应协议和KAS方案,在密钥预分配上基于Diffie—Hellman协议,可以提供完美前向安全性,抵抗被动攻击、字典攻击、中间人攻击、假冒攻击等。并对协议的计算代价和通信代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防范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欺骗攻击的难点是:攻击源可以隐藏在网段内任何一个主机中,即使发现了攻击的存在,也难以迅速定位攻击源。结合校园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ARP攻击检测方案:检测服务器通过SNMP协议定期读取核心交换机的ARP、VLAN等信息和接入交换机的MAC-PORT信息,利用综合检测算法,及时发现攻击现象,迅速定位攻击源,并根据网络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保障校园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7.
详细分析当前局域网中普遍存在的地址解析协议攻击类型以及这些攻击的危害性。针对这些攻击的特点提出带确认机制、带分段优先级的地址解析协议改进方案。在XINU操作系统中应用此改进方案进行各种地址解析协议攻击的验证。实验表明,该改进能够很好抵御地址解析协议溢出攻击、地址解析协议欺骗攻击,且对地址解析协议报文结构没有改动,即不存在与传统地址解析协议的兼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嵌入式系统资源受限的特点,结合一次性口令OTP (One Time Password)认证方案的基本原理,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一次性口令身份认证方案——EOS-OTP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One Time Password).EOS-OTP方案采用椭圆曲线加密算法ECC,在保证完成一次性口令认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提供了客户端/服务器之间的互相认证.该方案认证步骤简单、运算量较小、可以有效的保护用户的信息,能有效的防止重放攻击、冒充攻击等攻击手段.实验中,选择目前比较流行的Android嵌入式操作系统来验证EOS-OTP方案相对于传统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S/KEY、SAS、SAS-2的区别,在Android平台上用java编程实现四种方案,实验结果表明,EOS-OTP方案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了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密钥分发方案的安全性证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海霞  李宝 《软件学报》2005,16(4):570-576
复合协议的安全性是当前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应用复合协议的观点证明了Daza等人提出的分布式密钥分发方案是安全的,该方案在抵抗被动敌手攻击方案的基础上添加了可验证秘密分享和零知识证明,以抵抗主动敌手的攻击,从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徐海霞  李宝 《软件学报》2005,16(4):570-576
复合协议的安全性是当前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应用复合协议的观点证明了Daza等人提出的分布式密钥分发方案是安全的.该方案在抵抗被动敌手攻击方案的基础上添加了可验证秘密分享和零知识证明,以抵抗主动敌手的攻击,从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认证群密钥协商协议能为群用户产生一个共享的会话密钥,使群用户在公共数据网络中进行安全通信。该文分析证明Abdalla等人的密钥协商协议不能抵抗假冒攻击:某用户的左右邻居在获得与该用户运行群密钥交换协议副本后,可以假冒该用户与其他群成员运行该协议,产生一个新的共享会话密钥,且不会被群中其他成员发现。并针对该协议编译器的缺点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2.
移动通信中可证安全的双向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基于无线网络的分布式环境中,带认证的密钥协商协议对通信双方是否能够建立安全的会话至关重要.同时,协议的可证安全也逐步得到重视.在借鉴以往无线通信密钥建立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可相互认证的密钥协商协议MAKAP(mutual 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protocol),并在Bellare和Rogaway的模型下证明了它的安全性,同时分析了其计算代价.与以往许多协议相比,MAKAP协议不仅在安全证明上有较明显的优势,而且其计算量也不大,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USB Key的双因子身份认证与密钥交换协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USB Key只能存储数据而无法进行复杂的加/解密运算,导致基于USB Key的认证协议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针对含智能卡芯片的USB Key可进行加/解密运算和生成随机密钥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USB Key的双因子身份认证与密钥交换协议DKAKEP。该协议综合运用伪随机数验证、一次性会话密钥、AES加密算法、安全哈希算法等技术,除了可提供安全快速的身份认证与密钥交换,还具有快速更改密钥、支持多种哈希算法和无需时间同步机制的特点。 多种协议攻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群密钥分配的动态安全性及其方案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对于端到端的通信、安全群组通信更为复杂,从基本算法,系统及安全协议到安全实现都存在需解决的问题,安全群通信的一个基本方法是所有群成员共享一个群密钥、如何将群密钥安全有效地分配给群组的成员是安全群通信应用的一个基本问题,它的难点在于群线的动态性,针对该问题,目前已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大致可分为两类:集中式管理和分布式管理,现有的群密钥分配方案分析,该文提出了可扩展的安全群密钥分配方案的教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形式地定义了群密钱分配的动态安全性,现有群密钥分本的数学描述只能刻画群密钥分配静态的安全性,与之相比该文提出的模型是更为实用的。随后,定义了群密钥分配方案的方法,作为这种构造方法的应用实例,提出了一个新的适用于大数量的,动态组播群组的群密钥分配方案,该方案采用分层管理结构,可高效地处理群成员的动态加入和退出,在单向函数假设条件下,它的安全性是可证明的,不依赖计算复杂性密码学假设,该方案中可以通过设立了群管理员分散对成员的管理,降低群中心管理员的负担,因而,可灵活应用于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15.
吕克伟 《软件学报》2007,18(1):168-176
主要研究由Franklin和Reiter提出的可验证签名分享(VΣS).它可以允许一个签名的接受者在n个代理之间分享该签名,使得代理者的一些子集以后可以重构该签名.利用安全的分布式密钥生成方式、门限密码系统以及可验证秘密分享,给出了一个RSA VΣS的新协议.该协议是有效的、可证安全的,并且可以容忍至多一半代理的恶意行为.  相似文献   

16.
无证书两方密钥协商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浩  许春香 《软件学报》2011,22(11):2843-2852
给出了一个无双线性对的无证书两方密钥协商方案,并演示了这些不安全无证书方案存在的攻击.只要每方至少有1个未泄露的秘密值,该方案在最强的安全模型下就是安全的.即使密钥生成中心知道双方的临时私钥或显示双方的秘密值/替换公钥(但不能同时),但只要计算Diffie-Hellman假设成立,该方案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也被证明是安全的.该方案消除了对运算,与其他无证书密钥协商方案相比,该方案是己知无证书安全协商方案中计算复杂度最低的.该方案尤其适合于带宽受限的通信环境中使用,如Ad Hoc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密钥交换协议及其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红 《软件学报》2003,14(3):600-605
互联网密钥交换(Internet key exchange)协议的复杂性使得其存在一些安全漏洞.在深入分析IKE协议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可能遭受的攻击.  相似文献   

18.
认证群密钥协商(AGKA)协议能为一群用户产生一个共享的会话密钥,使得群用户间能在公共数据网络进行安全通信.现有的大部分基于公钥技术的AGKAY协议分两类:第一类,认证部分是基于PKI/CA,会话密钥协商部分主要用模指数(或点乘)实现;第二类,认证部分是基于身份(ID)的公钥体制,会话密钥协商部分主要是用Weil对或Tate对实现.第一类AGKA协议存在一个较显著问题:公钥管理问题;第二类AGKA协议虽然有效地解决了公钥管理问题,但由于其会话密钥协商部分主要是用双线性对(即Weil对或Tate对)实现,与前者相比,计算量较大.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个新的AGKA协议,其认证部分是基于身份(ID)的公钥体制,会话密钥协商部分的运算主要用模指数实现;并在ROM,ECDH和BDH假设下证明了该AGKA协议的安全性.该协议与基于PKI/CA的相关AGKA协议相比,克服了后者在密钥管理上的困难;与其它基于身份的AGKA协议相比,在效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