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了物理通报1958年1月朱耀坤、王明卿两同志介绍的水热膨胀的演示后,讲课时我就打算用这个实验,但里面有几个问题需解决。 (1)这个装置只能叫两同学看后向全班报告,由于演示时间需要15分钟到30分钟,在课堂上不可能有这样丰富的时间,同时看的只是两同学,因此需要在演示实验的速度方面和能使全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水的热膨胀的特点”的演示在我数年的教学中一直没有做过,这主要是因为:当堂演示太费时间又和讲课配合不好,如让学生等着看实验结果,则大部同学感到索然无味,如不等结果而先讲其他内容,则又打乱了课堂的系统性。加以有些学校根本没有水的最大密度演示器,因之过去讲这一节时,往往只用挂图一讲了事。但后来在物理通报上看到一些老师对这个演示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把通报上前后所介绍的几种方法都做了几遍,从不断变换着的操作中给了我新的启示,我又用了  相似文献   

3.
一一、为什么要演示这一实验? 这一实验是前几节课的巩固和深入,由这一实验引出结论时要用学生已学过的热的知识。在研究热的对流的时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体会到气体或液体的底部受热以后会产生对流,但对于液体或气体上部冷却也能产生对流的情形却很少体会到。实际上产生对流的条件是:“比重大的液体或气体在上部、比重  相似文献   

4.
为了让初中学生对液体、气体这两种不同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热膨胀的大小有直观的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可做如下演示实验。一、器材装置如图所示。玻璃容器、试管夹、试管以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课本(1964年新编)下册第一分册中,图1的演示实验是用手握住烧瓶的方法,使瓶内空气受热膨胀,玻璃管内的小水滴因而移动。由于带有颜色的小水滴的体积小,实验时间又短,因此不够明显,可见度不大,坐在后面的一些学生几乎看不到。为此,我把实验作了如下的改进: 用一个三角烧瓶,瓶口装一个气球,开始时气球是下垂的(如图1)。然后把三角烧瓶放入  相似文献   

6.
何延春 《物理实验》2006,26(9):26-27
通过改变带细玻璃管的烧瓶中水的温度导致水位变化来粗略演示水的收缩情况.为较准确测定水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将2个温度计放在水下较浅处和较深处,分别测量当温度经由4℃升高时和由4℃降低时两温度计的示数,进而验证水的反常热膨胀特性.  相似文献   

7.
1958年3月号“物理通报介绍了杨振中同志所做“关于水的热膨胀的特点的演示实验”,经我校物理组同志试验过几次,结果确实很好。但其中有一点我们有不同意见,就是他所介绍的二支温度计,一为-10℃,一为-110℃,而-110℃的温度计不好买,因此我们采用了二支都是-30℃的酒精温度计,结果良好。另外,两次观察所用的时间不是1分钟,  相似文献   

8.
1.仪器装置取直径为0.5毫米的铜丝做成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环,环的直径两端接两根铜丝,铜丝的另一端拧在一起插入软木塞里。再取一只底部尖一点的试管,并且准备一些沙粒和一只盛水缸。 2.操作首先在试管里放些沙粒,用带有  相似文献   

9.
利用磁铁作用于漂浮在水面的纸片和盛水气球,演示了水的抗磁性,并利用全反射研究了水的抗磁性与外磁场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磁铁置于水面上方时,磁场作用区域的水面向下凹陷.磁场越强,水面的凹陷程度越大,水的抗磁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吴忠甫 《物理实验》1995,15(2):68-68
水的反常膨胀的演示吴忠甫(湖北通城墨烟中学437400)水的膨胀随温度变化不大,一般做“水的反常膨胀”实验可见度小,不利于学生的观察,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自制一个水的反常膨胀装置,借助投影仪进行演示.实验器材100毫升烧瓶一只,温度计一...  相似文献   

11.
目前,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很多,利用水与塑料表面的不浸润可代替玻璃与水银演示不浸润实验。拿一只深色塑料盆,先盛上水,然后将水倒掉,观察盆底的水膜,会看到它很快地收缩,原来连成一片的水膜被“撕”得粉碎,接着在小区域内  相似文献   

12.
作为对上文“怎样解释晶体的热膨胀”的更形像化的说明和补充,兹再发表本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此装置用于“水的反常膨胀”的演示。制作方法在一小塑料药瓶侧面,上下并列开二个小孔,把两支温度计刻度对齐插入小孔,并用胶水把小孔密封。然后,取40×15×5cm~3的泡沫塑料块,一端挖凹槽,使小瓶一半卡入,另端用胶带固定温度计,在0℃、4℃处作出明显标记。装置如下图所示。使用方法取5℃以上的水倒入小瓶,然后把一冰块放入瓶内,盖好瓶盖。通过温度计可观察到水温逐渐降低,3—5分钟后,上层水温降至0℃,底层水温保持至  相似文献   

14.
15.
热膨胀佯谬     
介绍并举例说明了有关物质受热线膨胀的著名佯谬,讨论了产生佯谬的根本原因。另外还指出,与温度增量有关的体膨胀、面膨胀以及电阻率诸公式均存在类似问题。在有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该问题可用作学生的讨论题。  相似文献   

16.
正确的回答有关晶体热膨胀性质的问题,与研究晶体中相邻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在学习分子动力学时着重指出:在所有的物体中分子是相互作用着的——其间有引力,也有斥力。这些力是同时作用着的,注意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在相反的情形下,物体是不稳定的:组成物体的分子或者飞散到各方或者“粘在一起”。由以上的考虑得出引力和斥力同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是不同的,在很近的距离,斥力F_1  相似文献   

17.
热膨胀型固体物态方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晓杰 《物理学报》2002,51(5):1098-1102
根据晶体热振动的非谐振效应,推导出了一种热膨胀形式的固体物态方程.与常用的Gr櫣neisen物态方程相比,该热膨胀物态方程在理论上说明了极高压下等熵线族趋近于冷压线的事实,并可很好地连接固体高压与常压性质.介绍了该物态方程的理论,定义了新的热力学函数,并对如何采用冲击Hugoniot方程拟合热膨胀形式的固体物态方程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物态方程 固体 高压 热膨胀  相似文献   

18.
关于热膨胀佯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仁选  刘海祯 《大学物理》1995,14(12):15-16
论述热膨胀并没有佯谬问题,所谓“线膨胀的著名佯谬”实为一个误解。  相似文献   

19.
宋玉海 《大学物理》1995,14(5):48-48
本文就固体热膨胀佯谬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澄清了学生学习物理学中的一个疑点。  相似文献   

20.
演示实验是为了揭示所研究问题的发生、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由教师做给学生看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学生观察,使学生对某一物理现象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是教师讲解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学生使用、操作仪器做出了示范。从教学方法论上讲,做好演示实验是贯彻直观教学原则的一种重要手段,也不失为引入新课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