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军 《铁道医学》2001,29(3):207-209
骨肉瘤是一类细胞周期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细胞周期有关。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许多调节因子,如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DKs)、细胞周期素(cyclins)、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蛋白(CKIs)等的相互作用,通过各调节因子保持动态平衡来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循环,若其中任何一类调节因子过多或过少,非正常激活、灭活等都将破坏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从而异常细胞可逃离正常监测,形成独立的细胞周期,发生骨肉瘤。  相似文献   

2.
促凋亡基因bax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阎庆国  王文亮 《医学争鸣》1997,18(2):139-141
目的:研究促凋亡基因bax在胆管癌(CHC)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兔抗人Bax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在72例CHC中,Bax阳性44例(61.1%);用于对照的25例肝细胞肝癌的癌旁肝组织汇管区胆管上皮Bax阳性8例(32%)。bax在CHC中的表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其中53例高、中分化的CHC的表达强于在19例低分化CHC的表达(P〈0.01),在肝内胆管  相似文献   

3.
梁军  蔡宣松 《现代医学》2001,29(3):207-209
骨肉瘤是一类细胞周期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细胞周期有关。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许多调节因子,如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DKs)、细胞周期素(cyclins)、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蛋白(CKIs)等的相互作用,通过各调节因子保持动态平衡来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循环,若其中任一类调节因子过多或过少,非正常激活、灭活等都将破坏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从而异常细胞可逃离正常监测,形成独立的细胞周期,发生骨肉瘤。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癌是原发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不佳.而黏蛋白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胆管癌的发生,进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XRCCI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关系尚存在分歧,胆管癌与XRCC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较少,本文探讨XRCC1基因多态性在胆管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59例胆管癌和100例健康体检者的XRCC1基因codons 194、399位点的基因分型,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胆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XRCC1基因codon 194多态性位点的Arg/Arg、Arg/Trp和Trp/Trp基因型在胆管癌中的频率分别为49.2%、47.5%和3.4%,以Arg/Arg基因型作为参照,Arg/Trp、Trp/Trp和Arg/Trp+Trp/Trp基因型均不增加胆管癌的发病风险;XRCC1基因codon 399多态性位点的Arg/Arg、Arg/Gln和Gln/Gln基因型在胆管癌中的频率分别为54.2%、35.6%和10.2%,以Arg/Arg基因型作为参照,Arg/Gln、Gln/Gln和Arg/Gln+Gln/Gln基因型均不增加胆管癌的发病风险;以Arg等位基因作参照,Trp等位基因(codons 194)及Gln等位基因(codons 399)与其相比,不增加胆管癌的发病风险.按性别分析,或按194和399位点的联合作用分析,XRCC1基因多态性均不增加胆管癌的发病风险.结论 XRCC1基因codons 194、399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胆管癌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挖掘基因综合表达数据库(GEO)中影响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发生发展的核心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为CCA的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来自GEO数据库中的3个微阵列数据集(GSE32879、GSE45001和GSE76297)。使用GEO2R进行在线差异基因的分析,DAVID进行差异基因的GO和KEGG通路分析。使用STRING和Cytoscape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PPI)和枢纽基因(HUB)的筛选。结果:共筛选出151个上调基因,通过PPI筛选出连接度最高的10个基因,分析发现APOA1、AGXT、F13B、FETUB、FERPINC1、SLC2A2这些枢纽基因过度表达与胆管癌的不良预后相关。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探索的枢纽基因可能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为进一步研究胆管癌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ROS激酶抑制剂,探索胆管细胞癌可能的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应用激酶抑制剂TAE684,评估其对融合基因及其下游效应的抑制作用。结果 TAE684对FIG-ROS(S)、FIG-ROS(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IC50分别为10 nM、1.8 nM,并能抑制其下游磷酸化作用。结论 FIG-ROS融合基因受某些抑制剂影响,有望成为治疗胆管癌的新靶点。胆管癌及其他肿瘤如肺癌、恶性胶质瘤中均发现ROS融合基因,临床研究需要更广泛地去筛查肿瘤中激活的ROS激酶。  相似文献   

8.
c-myc基因与胆管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myc基因与胆管癌的关系.方法: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myc mRNA在30例胆管癌中的表达,同期胰头癌切除之胆管10例做正常对照.结果:c-myc mR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率为53.3%,对照组中无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c-myc mRNA阳性率与胆管癌细胞分化程度、原发癌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c-myc基因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与胆管癌有关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肾虚证相关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提出研究肾虚证的相关基因可以从单一病证入手,应用基因芯片、RDA方法、基因序列分析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肾虚证患者的差异基因,最后研究这些基因与肾虚证表型的内在联系,只有证实某些基因能对肾虚证的病理生理状态施加影响,才可确定此基因是肾虚证的相关基因。此研究思路与方法还可用于其他中医证候相关基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管癌中ROS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经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的I-IV期胆管癌组织,采用RT-PCR对胆管癌组织进行ROS融合基因(FIG-ROS、SLC34A2-ROS、CD74-ROS)检测。SERPINA1作为参照基因。结果在56个中国人胆管癌样本中,80.4%(45/56)表达SERPINA1,在这些样本中没有任何一种ROS融合基因表达。结论 ROS融合基因在中国胆管癌病人中不是常见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门胆管癌多排螺旋CT(MDCT)动态增强扫描的CT表现及薄层重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的MD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准直器厚度为2.5mm,常规重建图像厚度和间隔均为6mm,肝门部位行层厚和间隔3mm薄层重建。结果:22例肝门胆管癌按CT表现形式分为肿块型、结节型和壁厚型,平扫所有病灶均表现为等低密度。肿块型特点为肝门肿块,动脉期表现为轻度不均匀边缘部强化,静脉期病灶强化更明显;结节型表现为肝门部<2cm的结节,动脉期主要为边缘明显环状强化,静脉期持续明显强化,且向中心部充填;壁厚型表现为肝门部胆管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2mm,动脉期及静脉期均呈明显环状强化。86.3%的病例延迟强化。薄层3mm图像对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强化特征及判断肝门部侵犯等均明显优于6mm图像,10min比3min延迟显示结节更清楚。结论:肝门胆管癌动态增强CT表现有明显特征性;MDCT10min延迟扫描及薄层重建可明显提高小病灶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胆管癌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1 4例胆管癌经CT扫描后梗阻部位、病变形态、密度及胆管的改变 ,该病CT主要征象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本组 1 4例胆管癌经CT检查均有特异性征象 ,与胆管囊肿等主要良性病变有明显的影像区别。结论 CT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较清晰的显示胆管癌原发病变、胆管扩张程度及对周围浸润范围 ,在早期发现胆管癌和评估预后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3.
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判断及术式选择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提高对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判断及术式选择的合理性。方法:分析切除手术94例和引流手术15例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探查切除率为86.2%(94/109),其中手术切缘无残癌的根治性切除45例,占切除组的44.68%(45/94),结论:术前B超,PTC,CT和MRCP等,是肝辩 胆管癌可切除性初步判断的有效检查,双侧PTC胆管造影最为重要和直观,手术探查最终确定肿瘤能否切除,结合术中探查采用合理术式,根治性切除手术是使患者获长期生存的唯一选择,生存期与根治性手术,手术切缘残癌状况,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MRI诊断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2例IHPCC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着重从各序列信号特点及动态增强病灶强化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共发现14个病灶,2例伴有卫星灶,2例同时伴发肝内血管瘤;10个病灶呈类圆形,4个病灶呈不规则形;7个病灶位于肝包膜下,3个病灶跨叶生长。所有病灶T1WI主体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11个病灶中心可见斑片状或星芒状低信号影);DWI病灶呈不均匀稍高信号(10个病灶呈不规则环形稍高信号,病灶中心呈等低信号)。增强后10个病灶于动脉期呈周边不规则环形强化,门静脉及延迟期强化范围向中心扩展;3个病灶动脉期周边及中心均不规则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1个病灶由于体积较小,强化特征不明显。11个病灶可伴随周边胆管扩张,其中6个病灶内可见胆管扩张;8个病灶周边肝组织于动脉期呈云雾样强化,9个病灶邻近肝被膜皱缩,3个病灶所在肝叶萎缩。结论IHPC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分析各序列的信号特点、强化特征及其伴随征象能提高IHPCC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胆管细胞癌CT和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34例肿块型胆管细胞癌,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长T1长T2信号或低密度肿块影,动脉期周边强化和中心延迟强化。其中2例为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胆管细胞癌,表现为增强各期周边强化的肿块;7例管壁浸润型胆管细胞癌,表现为管壁的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管壁的异常强化以及远端胆管的扩张;13例管内型胆管细胞癌表现为异常强化的腔内肿块。结论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和MRI对其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外科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9月~2009年11月47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对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结果:47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行保肝治疗5例,非手术胆道引流术6例,手术胆道引流术8例,姑息性切除13例,根治性切除15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8、12、16、27个月。结论:影响肝门胆管癌预后的决定性因素是早期诊断和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能给患者提供最长的生存期和最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卓丽华  龙拥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195-2196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CT诊断价值及病理基础。方法:本文收集4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8例加做CT延迟扫描。结果:胆管扩张47例;47例肝门胆管癌增强扫描,呈低密度31例,等密度12例,高密度4例;延迟扫描,呈相对高密度26例,等密度2例,无低密度,肿瘤边界更明确。结论:CT是诊断原发性肝门胆管癌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法呢醇X受体(FXR)与瘦素(Lep)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胆管癌组、癌旁胆管组和手术边缘正常胆管组中FXR和Lep的表达,比较各组中两者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FXR和Lep在胆管癌组、癌旁胆管组和手术边缘正常胆管组中均有表达。FXR在癌旁无瘤切缘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组织(P〈0.05),Lep在癌旁无瘤切缘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组织(P〈0.05),而二者在癌旁无瘤切缘与正常胆管组织中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FXR和Lep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627 7(P〈0.05)。结论 FXR与Lep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平衡及免疫应答等机制,共同参与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胆总管癌螺旋CT表现特征,提高胆总管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胆总管癌患者的全部SCT图像。结果胆总管癌术前螺旋CT正确诊断13倒.准确率为92.9%.有9例见胆总管腔内明显均匀强化的结节;11例胆总管壁偏环形增厚;10例肝内胆管呈较藤状重度扩张;12例肝内、外胆管成比例扩张;14例均有胆囊增大。结论螺旋CT扫描对胆总管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内周围性胆管细胞癌(PCC)低场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周围性胆管细胞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MRI表现.结果 病灶及病变部位显示清晰.2例表现为不规则形态肿块伴周边胆管轻度扩张;9例表现为胆管不规则增粗,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扫描,7例可见早期边缘强化,4例未见明确异常强化;延迟后扫描,11例均见向心性延迟强化.结论 肝内周围性胆管细胞癌的低场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肝内周围性胆管细胞癌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