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家庭亲子关系量表和自拟相关问题,对吉林省长春市2所中学53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学生更易产生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不良状态;(2)离异家庭的学生更易产生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适应不良的心理问题;(3)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4)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对其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经济条件、父母之间的关系。结论家庭的主客观因素均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行为发展有影响,家庭因素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状况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为改善不良家庭环境的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家庭一般情况问卷 ,对东莞地区在校中学生 2 4 74名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与其文化程度、家庭人口、职业、父母家庭关系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P均 <0 .0 5) ;中学生SCL - 90所有因子均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P均 <0 .0 5) ,其中除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型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关系外 ,其他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 ,但父母养育方式受家庭环境、父母自身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武汉市高中生学业压力来源及心理健康状况,为指导学生解压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样本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各一所.选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学生学业压力源量表(SSA)、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846名学生进行调查访问.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等.结果 不同年级、学校类别、监护人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养方式方面,高中生的学业压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63.8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轻度50.35%,中度12.53%,重度0.95%.不同心理健康状态的学生学业压力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SSA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结论 中学生学业压力受年级、照料人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学业压力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家庭及学校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姚琳  潘丽红 《中国校医》2015,(2):86-87,91
目的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自尊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自拟的一般情况问卷,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5所中学319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庭经济差的学生更易产生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不良状态;单亲家庭的学生更易产生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对其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经济条件、父母之间的关系。结论家庭的主客观因素均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行为发展有影响,家庭因素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孙婷婷  张涵  郭淑英 《中国校医》2010,24(5):335-337
目的制定辽宁地区中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常模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样从辽宁省抽取5504名中小学生施测主观幸福感量表。结果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好、父母共同生活、家庭和睦的中小学生主观幸福感更高,父母婚姻状况与家庭和睦程度存在交互作用;沈阳地区学生及经常参加心理健康课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其他学生,且这两维度有交互作用;家庭和睦程度、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地区四因素进入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方程。结论中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年级、家庭、地区及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存在差异,家庭和睦程度、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地区对中小学生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家庭环境质量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 1 4 9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1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较高 ,达到1 8.1 3% ,在各类心理卫生问题中 ,以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抑郁较多见 ;2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家庭环境质量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 ,学生心理卫生状况除与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人际关系以及学校风气等有关外 ,与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环境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家庭环境质量、父母教育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某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探讨留守状况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某县2所农村中学3410名初一~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较差,1种或几种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为32.2%,而非留守学生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4,P=0.000);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中学生心理症状检出率(36.3%)高于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控制父母文化程度、青少年性别、年龄、家庭住居地后,母亲打工和父母双方打工是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不容乐观。应鼓励农村父母尽可能留一方在家照顾子女上学。  相似文献   

8.
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了解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为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福建省712名农村中学生进行测查,使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6.01%的农村中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差于男生,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家庭的矛盾性、亲密度和娱乐性是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结论改善家庭的心理环境是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远郊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远郊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5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上海市浦东新区远郊某地区1179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1179名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41%,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是强迫症状、敌对和偏执。高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5)。年龄、是否独生、家庭关系、学习成绩、同学关系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浦东新区远郊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好,应继续加强对远郊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郭丽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3):379-382
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有效干预.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对河南省安阳市5所监测学校共1 5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8.61%,其中轻度为31.67%,中度为6.23%,重度为0.71%.不同性别、学段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P值均<0.01),应对方式除社会支持外,其他各因子均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各维度相关(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的幻想否认、发泄情绪、忍耐、积极合理化解释和父亲的惩罚严厉与母亲的拒绝、否认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安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且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应对方式对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786名藏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分层回归分析显示,第一层人口变量中上学方式、年级、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留守、学习成绩进入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方程(F=8.526,P=0.000),控制人口变量后,应对方式能独立解释心理健康状况21.70%的方差变异。结论 住校、初一、留守、学习成绩差、家庭收入低的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差;管理者加强应对技巧的培训,能改善藏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郑显亮  张杰 《中国校医》2007,21(1):19-20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5名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40%,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为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差异有显著意义。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差异没有显著意义。各年级在总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呈现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初二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整群抽取济南市某校初中生2 385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etraffande Uppfostran, EMBU)、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进行评估。 结果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检出率为15.4%,性别、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偏爱被试项,心理健康不良组与健康组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父亲职业、父亲健康状况、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所在地社会风气、父母是否经常吵架及单亲情况(P值均<0.05)。 结论 济南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并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芜湖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芜湖市57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35.7%的初中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5.3%的初中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得分排在前三位的是学习压力,自我强迫,情绪不稳;(2)在抑郁、焦虑、自我强迫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3)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焦虑因子上,留守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在另外9个因子上,两类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芜湖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应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要关注女生和留守初中生。  相似文献   

15.
段云  赵琳  陈高帅  高晓凤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182-1186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四川省凉山州地区86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分析该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民族地区44.19%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居前五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学习压力(48.37%)、情绪波动(47.67%)、焦虑(46.98%)、强迫症状(45.42%)、抑郁(43.3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好、与父母联系频率高对中学生多个维度的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P<0.05);汉族学生相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P<0.05);男生相对于女生易出现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易出现偏执、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独生子女的情绪不稳定问题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父亲学历较高的中学生相对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焦虑及情绪不稳定问题(P<0.05)。结论 四川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习压力问题居首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个因素影响,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父母关系及亲子沟通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影响内容,为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武汉市8所初级中学的3 59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量表)及自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心理问题的阳性率为23.93%,具有和谐父母关系的学生与不和谐父母关系的学生、良好亲子沟通的学生与不良亲子沟通的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的因子得分及MHT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阳性率较高,迫切需要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和谐的父母关系、缺乏正常的亲子交流可能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社区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性别、年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为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某社区3所初级中学所有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完成SCL-90(90项症状清单)量表。结果初中学生除了在人际关系因子中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总分、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均与一般人群不同(P均〈0.01),且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一般人群;初中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中与男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不如男生健康;初中各年级学生在多项因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存在差异(P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偏执、精神病性P〈0.01、焦虑和敌对P〈0.05),且各因子状况随年级增加有不同程度恶化,尤其是毕业年级在所有因子中均有明显恶化现象(P均〈0.01)。外来务工子女与城镇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是心理健康干预的重点人群。初中女生、毕业年级和初二年级是初中学生心理弱势群体,需根据其不同心理困扰特点,采取早期综合性干预措施。相对外来务工子女而言城镇学生的心理适应优势并不明显,同时城镇子女可能存在生活与心理独立方面弱势。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核心家庭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核心家庭中初中、高中孩子生殖健康知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家庭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核心家庭初中、高中孩子进行问卷调查,对他们的生殖健康知识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不高,相关问题的正确回答率较低(〈70%)。知识得分仅为40.69±27.13分(满分100分)。同父母谈论生殖健康问题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OR值为2.466(95%CI:1.523—3.993)。多因素分析发现孩子的年龄以及同父母谈论生殖健康问题对他们的生殖健康知识有影响。结论:上海市核心家庭初中和高中孩子的生殖健康知识总体较差,而同父母交流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殖健康知识。提示家庭教育对孩子生殖健康知识的获得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习成绩不良初中生心理卫生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学习成绩不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太原市某中学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358名为研究对象,以学习成绩不良学生为目标人群,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实验.用自拟心理健康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对家庭和父母的感受、对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得分和心理健康问卷总分接近中等组和/或优生组,且该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感受问卷得分及心理健康问卷总得分干预前后变化不显著,而2个对照组干预后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干预后学习成绩提高显著.结论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0.
高芳  张巍  钱玲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0):771-773
目的了解初中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初中学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制定相关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在大同市随机抽取一所普通中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GSHS问卷调查该校初中部所有学生。结果收到有效问卷1646份。初中生运动不足率68.1%,女生高于男生;运动不足率随年级升高显著提高,而参加运动队比例随年级升高显著降低。过去一年内,26.7%的学生有过抑郁,16.1%的学生认真想过自杀,自杀意愿女生高于男生,初三学生高于低年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运动不足与性别、参加运动队和听老师讲过运动有益有关,孤独感与是否参加运动队有关,自杀意愿与运动频率有关。结论初中生运动不足率和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参加运动队和听老师讲过运动好处是运动足量的保护因素,体育运动是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学校应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加强运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增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