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的基础,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耕地潜力评价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的潜力大小,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潜力模型。并以四川省夹江县为例,运用模型测算得出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潜力可达601.10hm2,依据各乡镇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全县划分为三个潜力等级区。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市各区、县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单元,选用农村人均超标用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和农村居民点闲置等评价指标,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以三个评价指标的综合总分值为依据,对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等级划分,为全市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以及时序安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措施。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在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估算的基础上,运用了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估算模型,农村人口预测模型,自然、经济和社会限制性指数等计算方法,估算了重庆市万州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得出重庆市万州区农村居民点的理论整理潜力为13012.96hm2,全区自然、经济和社会限制性系数平均为0.3657,经修正后的现实整理潜力总面积为8055.37hm2。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代表研究三峡库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并分析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趋势,为制定合理措施提高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法。(1)丰都县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受经济投入——产出水平和土地闲置率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投入——产出水平是影响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2)随着对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全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以丰都县为代表的三峡库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受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和人均用地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该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自1996年以来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该地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将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5.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中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标准有不少是按照党章要求制定的,但很多都是理论层面上的、抽象的标准。要把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做好,关键是要确立学生党员发展评价指标,并把指标细化、量化、具体化。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中提出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各项参考指标及指标评价法,在记实量化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通过计算得到各学生的评价分数值。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党员发展体系,确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合理、准确地评价,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费用最低的两阶段变电站选址优化方法。第一阶段,在不考虑地理信息(包括地价因素)及周边环境的条件下确定变电站站址的初步规划方案;第二阶段,详细计及初选变电站站址的地理信息及周边环境,结合专家经验决策确定候选站址,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候选站址地理适应度进行评判,结合经济适应度指标,全面评估各候选站址组合方案的综合适应度,最终获得更合理的变电站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采用参与式问卷调查法探索了丘陵区农户复垦决策影响因素,并通过决策层次分析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复垦决策行为的影响程度,以科学指导政府复垦工作和农户的复垦决策,促使农村复垦工作和谐、稳定、顺利地开展。研究表明:影响复垦决策的因素分别为经济因素、住房因素、区位因素、人口因素,对应权重分别为0.5413、0.2528、0.1589、0.0469;影响农户复垦决策的因子主要是家庭总收入(权重0.2288)、预期生活成本(权重0.1363)、住房闲置情况(权重0.1108)、预期收益(权重0.0878)、住房数量(权重0.0645)、离医疗教育点距离(权重0.0695)以及补偿标准(权重0.0611),其共同影响程度达0.7388;研究区10%的申请农户作出了错误的复垦决策。研究得出复垦申请者和审批者应以农户自身经济实力为主导因素,在确保未来生计不受影响及生活质量原则上不降低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相似文献   

8.
结缕草属植物SRAP-PCR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SDS法提取的结缕草属植物叶片DNA 为模板,分别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2种方法,对影响结缕草属植物SRAP-PCR 的MG2+ 、dNTP、引物、TaqDNA 聚合酶和模板DNA 五个因素进行优化试验。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各因素在多水平条件下对SRAP-PCR 反应体系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正交设计采用L16(45)方案,综合考虑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直观分析法获得各影响因素的最佳反应水平。根据4对引物对6 份结缕草属植物材料扩增结果的验证比较,2种方法所获得的最佳反应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综合比较和分析2种方法的优化体系扩增出的条带数、多态性条带数及多态性比率,最终建立了结缕草属植物SRAP-PCR 的最佳反应体系:MG2+2.00mmol/L、dNTP220μmol/L、引物0.20μmol/L、TaqDNA 聚合酶0.50U、模板DNA60ng、2μL10×buffer,总体积为20μL。这一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RAP标记技术进行结缕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种质鉴定、遗传连锁图谱及亲缘关系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指导思想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主要载体,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依靠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将承担更为重要的任务。目前,政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工作手段、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适应新阶段的要求,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尽快加以解决。 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有利于保证其职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加强农业基础工作。通过改革和创新,解决农业生产一线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解决部分推广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解决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要按照《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科学设站,转换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职能的队伍要精干高效,承担经营性服务的队伍要面向市场,直接为农业和农民服务,组织形式可多样化。逐步形成国家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对政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原则。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不是机构人员数量的增加,而是通过改革和创新,优化队伍,形成合力,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农技推广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职能明确原则。合理划分政府支持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强化公益性职能,明确机构队伍,理顺管理体制,确保经费来源,保证职能发挥;分离经营性职能,组建服务实体,参与市场竞争。 (三)精简效能原则。适当合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大力精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的非专业人员,按照专业特点和充分发挥公益性职能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优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四)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地理环境、资源状况、区域规模等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类指导,不搞整齐划一。 (五)稳妥推进原则。要正确把握改革、精简、创新与稳定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和精简。改革和精简,不是简单地撤并机构和大量裁减人员,而是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机制、新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以提高服务水平。 二、政府支持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的界定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参与当地农牧渔业、农机化推广计划的制定并具体组织实施;二是实施农牧渔业、农机化重大技术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和良种繁育(属于社会效益显著的公益性、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工作);三是对地力、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畜禽及渔类动物的疫病等进行监测、预报和防治,对农作物苗情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进行监测和预报;四是实施有关监督管理工作,包括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集体财务和资产管理等,以及接受委托和法律法规授权承担的有关执法工作等。上述职能,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已经明确,履行这些职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多数国家的成功经验。因此,在改革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水平等必须确保这些职能的正常发挥。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有市场前景的开发类技术推广、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各种咨询以及其他一些技物结合的经营性服务职能,要逐步进入市场,走企业化的路子。 三、政府支持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与精简 (一)适当合并政府支持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本着精简高效和体现专业特点的原则,将乡镇现有的5—6个农业站合并成几个综合站,承担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并根据工作任务,定编定岗,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在新设机构下,可以办农业专业服务组织,开展为农服务,在形式上可以与农业产业化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合起来。 在合并机构中应注意以下特殊情况的处理,一是在重点农区、牧区、渔区和部分农机化大县,可以单独设立某个专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其他机构按专业特点合并;二是对承担农村经济管理等政府职能的机构,可以按乡镇单独设置,也可以与相近专业(统计、经济办、企业办等)合并;三是在一些地方可以跨乡镇设立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和中心站,中心站的建设应当与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场结合起来。 (二)精简分流非专业人员。根据政府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基本职能的需要和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精简的总体比例,合理确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精简比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精简要通过考试、考核等竞争上岗的途径进行,考试中专业课程的比例不应低于70%,长期在一线从事推广工作人员的推广业绩应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真正做到优化人员结构,提高队伍素质。要从农村稳定的大局出发,妥善安置分流人员,保证分流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待遇,同时要做好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领办或创办经济实体和农业技术中介、咨询、信息服务机构,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为农服务。 (三)加强对合并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保障推广工作经费。在管理体制调整中,要做到条块结合、职责明确,从有利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发挥职能的需要出发,合理划分县级农业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对其的管理权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负责人的配备、调整,应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商乡镇政府提出,报县级人事部门批准(或备案)后做出。各级政府要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经费以及推广工作条件。 (四)加强资产管理。因机构调整而使财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商当地乡镇政府提出指导意见,理清债权债务关系,妥善交接财产,确保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受影响。 (五)推动机制创新。改革后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积极创新。通过更新观念,拓宽服务空间,把自己的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全面推行聘用制,以岗定人,持证上岗,以岗定酬,逐步形成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通过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场,探索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转变的有效途径。要培育新的推广服务组织,逐步探索政府支持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教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合作的新方式,共同壮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一)加强领导。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安排下进行。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问题,主动配合和参与,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大事,主要领导亲自抓,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深入调查研究,主动反映意见,提出建议方案,配合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和精简。 (二)积极探索改革后业务指导的有效方式。县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改革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逐步探索和改进业务指导方式,以适应改革后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其公益性职能的正常发挥。要结合本地实际,帮助改革后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推动机制创新。 (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更新知识。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优化队伍结构的重要途径。要搞好规划,加强培训。要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 (四)扶持创办一批经济实体,增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的依托。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要支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工作,改善推广手段,并通过建农业科技示范场等途径,扶持创办农技推广经济实体,为推广机构改革和精简奠定物质基础,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四川达县立足县情,抓住西部大开发这难得的发展机遇,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畜牧品种优势、地理区位优势,计划将畜牧业建成农村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到2005年达县的畜牧业产值应达到15.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5%。如何实现这一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杨兴平副书记经过对达县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思考后,提出了以下思路:着眼于产业优势化,着重于产业市场化。 着重于畜牧产业市场化 要把畜牧业建成达县的优势产业,关键在于畜牧业产业能否实现市场化,畜牧产品能 否转换为畜牧商品。 瞄准市场调结构。一是狠抓生猪质量工程,提高生猪品质和瘦肉率。二是积极发展优质禽类生产,加快改良本地禽类品种,提高其蛋用、肉用性能。三是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加速发展以兔、羊为重点的草食动物,提高肉牛的品质和老残牛快速育肥水平,做到数、质、效同步发展。四是鼓励支持、引导发展珍珠鸡、宫庭鸡、山鸡、绿头鸭、蛇、甲鱼、蝎子等特种养殖,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要。 看准市场搞加工。要大力发展畜牧加工业,重点发展畜牧精加工、深加工,提高畜牧初级产品的转化程度,提高畜牧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一是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制、技术改造等办法,盘活现有的6家肉联厂,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二是在"十五"期间,新建奶品加工厂1个,良种母猪和外二杂母猪饲料加工生产线和番鸭生产线各一条。三是建立畜禽产品基地,实施畜牧业"两线三片"发展战略,实行"一乡一色,一村一品"的区域化规模生产,为畜牧加工业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料来源。 盯准市场抓营销。一是转变陈旧落后的营销观念,树立"以销定产"的经营观念、开拓创新的竞争观念、利润至上的效益观念。二是加强市场调研,准确了解市场信息,科学把握市场走势,超前选择目标市场。三是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畜牧商品,创立名、新、特产品。四是实行市场多元化,大力发展市场空间。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既注意开拓城镇市场、本地市场、又要注意开拓农村市场、外地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五是加强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的建设,鼓励、支持专业大户、专业协会、专业村社、专业场站、专业市场带动农户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发展,引导和推动农民走产业化路子。 着力于畜牧产业科技化 畜牧产业优势化关键在于畜牧产品的市场化,而畜牧产品的市场化又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持和保证,来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因此,要大力发展畜牧科学技术,实现畜牧产业科技化。 建立科技繁育体系。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在2005年前建成层次分明的"种畜禽场—扩繁场—商品畜禽养殖场(户)"宝塔式优质畜禽生产结构;二是引进和推广良种良法。三是加强种畜禽的管理。强化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严格执行种畜禽品种标准和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畜禽竞价展销制度,提高种畜禽质量。 建立科技防疫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动物防疫法》。一是要加强兽医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动物疫情测报、诊断及兽药残留监测系统;二是对动物疫病防制实行社会化、强制化和统一化。对饲养、流通、屠宰、加工等环节实行严格的防疫检疫监督,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三是开展畜禽产品卫生监督和检测,将畜禽产品卫生质量纳入法制化、标准化管理轨道,确保畜禽产品卫生。 建立科技饲料体系。一是大力开发饲料资源,继续抓好农副产品的充分利用,配合生态工程抓好退耕还草和种草养畜工作,逐步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二是指导、服务、管理好现有的13家饲料生产企业,帮助他们进行技术改造,提高饲料的质量和产量。三是加强工业饲料、饲料市场的管理,依法开展饲料质量监测,确保饲料安全。 建立科教信息体系。一是要大力引进畜牧高新技术,推广一批畜牧科技项目,尽快缩小达县与发达地区畜牧业生产水平的差距,二是要加强畜牧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一大批能够接受、运用先进畜牧科学技术的知识型农民。三是尽快建立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实现县、市、省畜牧部门之间的算机联网,对畜牧业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引导生产者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加工、销售,防止畜牧生产无序和大起大落,确保畜牧业经济持续增长、畜牧业成为优势产业。 着眼于畜牧产业优势化 加快畜牧业的发展,首先就应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根据达县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潜力,达县2001年至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应当定位在:将畜牧业发展成为达县农村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使达县由畜牧大县发展为畜牧强县。要实现这一目标,到2005年达县的畜牧业产值应达到15.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5%。这样定位达县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基于达县已具有大力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坚实的发展基础。达县畜牧业经过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已成为畜牧业发展大县。1999年,达县畜牧业产值为11.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2.3%,比1978年高出23.3个百分点。 较好的发展优势。一是资源优势。达县具有“春早光照宜,夏热雨水足,秋凉多阴雨,冬暖少霜雪”的气候特点,极适宜畜禽繁衍和饲草生长。有可利用的各种草地75万余亩。天然植被可食牧草30余种,年产草量76万余吨。年产农作物秸秆66万吨,农副产物糠、麸、糟、粕、饼34万吨。二是品种优势。达县猪、牛、羊、兔、鸡、鸭、鹅、蜂等种类齐全,品种繁多,其中不少是优良品种。三是区位优势。达县位于达州市中心,地处川陕鄂渝四省市结合部,是川东北地区交通枢纽,秦巴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这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空间。 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无疑为达县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达县紧紧抓住省、市建设长江上游和嘉陵江中上游“生态屏障”的这一发展机遇,计划10年内建设好“三大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这“三大工程”的实施,将为加快达县畜牧业的发展助推加力。  相似文献   

11.
王树贵简介     
《猪业科学》2001,19(5):M1
王树贵,男,1942年生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天津市奶类发展项目办公室、奶业办公室主任,兼任中国乳业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乳业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王树贵同志长期从事奶业的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主持与制定了天津奶类发展项目的技术推广规划,主要负责实施了世界粮食计划署、欧洲经济共同体、芬兰、日本、欧洲联盟等五个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在天津奶业领域有深厚的造诣,是天津奶业领域发展的带头人之一.在国家奶类项目的实施中,与外国专家密切合作,根据天津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规划、计划和方案,组织各方技术力量,积极落实项目技术.为此,王树贵同志多次受到国际组织、农业部、市政府等的表彰和嘉奖,并曾于1998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赴丹麦出席了第二十五届世界奶业大会,在国内奶业技术推广和发展中有很高的声誉,为天津市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发展天津奶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与奶业高级专家共同实施日本政府援助的以奶牛育种改良为中心内容的技术合作项目.组织了奶牛细管冷冻精液生产及胚胎移植生产性能测定、奶牛血型鉴定、奶牛非传染性繁殖障碍、奶牛饲养管理等技术的消化吸收及推广应用,其中奶牛血型鉴定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胚胎移植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设计并建设了奶牛技术服务体系,促进了奶牛技术的推广,组织建设了奶牛育种、保健培训、乳品研究和乳品监测四个奶业技术中心,在郊区县建立了具有收奶、配种、疫病防治、饲料供应、购牛贷款等五种功能的综合服务站25个,解决了农民养牛的"三难"问题(奶牛配种难、疫病防治难、卖奶难),带动了农村奶牛业稳步健康的发展,天津奶牛存栏数已由1994年的27 572头发展到2000年末的46 606头,引导农民走上了科学致富之路. 三是组织实施并推广了奶牛质量控制技术项目.与欧盟专家共同研究制定出牛奶质量控制技术实施办法,经农业部批准后在沈阳、长沙等城市推广应用,并根据天津实际,制定了原奶质量检验标准和优质优价计价方法、生鲜牛奶收购办法、生鲜牛奶生产卫生管理规定,并在本市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 四是利用中国一芬兰合作项目,发挥该项目集培训、科研、生产于一体的优势,加快奶业经营的步伐,形成以奶牛饲养为基地,乳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 为巩固、完善和推广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王树贵同志撰写了<天津市"九五"期间和2010年奶业发展计划和措施的意见>得到天津市政府首肯,为奶业领域的高新技术推广做出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