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利多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在开胸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实低浓度利多卡因静脉复合麻醉是适用胸科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选择开胸手术病人221例,气管插管后静脉点滴0.1%利多卡因与0.04%或0.06%哌替淀复合液,辅助芬太尼、安氟醚等麻醉药物。术中监测血压、脉搏、心电等。结果显示:全部病全术中血压、脉搏无明显变化(P〉0.1),血氧饱和度〉98%,麻醉时间平均5.91h,清醒时间2.04h,术中,术后心电异常同术前或与心血管并发症相关。提示:低浓度利用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镇痛对静吸复合全麻肺癌手术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术期硬膜外镇痛对静吸复合全麻肺癌手术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8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全麻药物。实验组病人入室后于Th5~6置入硬膜外导管,并注入1.6%利多卡因5~8ml,然后每隔1h注入5ml,直至手术结束后以0.2%布比卡因和6mg/L丁丙喏啡混合液行PCA镇痛,至术后72h。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1h、术后24h、术后72h、术后1周,采静脉  相似文献   

3.
对319例乳癌根治术施行了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结果:阻滞完善者273例,阻滞不全者46例(14.41%)经加静脉复合麻醉完成手术、其中有7例发生轻度的呼吸困难,术中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地于中青年乳癌根治患者选择1.2-1.4%利多卡因或0.3-0.4%布匹卡因行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首次剂量13-15ml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老年开胸手术的麻醉方法。②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组(P组)、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组(F组)、普鲁卡因复合全麻+硬膜外阻滞组(EP组)、芬太尼复合全麻+硬膜外阻滞组(EF组)。EP组及EF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椎T5~7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行硬膜外阻滞。4组病人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在上述麻醉的基础上间断吸入少量安氟醚及间断静脉注射潘库溴胺维持麻醉。术中持续监测血压、心电和脉搏血氧饱和度。③结果与P组及F组相比,EP组、EF组术中血液动力学较稳定(t=2.133~5.194,P<0.05,0.01);EP组及EF组全麻药用量较P组及F组明显减少(t=2.307~8.775,P<0.05,0.01);EP组、EF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也较P组及F组短(t=2.731~3.856,P<0.01),清醒拔管例数较多(χ2=5.13~8.88,P<0.05,0.01),术中出现心律失常的例数较少。④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比单纯全麻更有利于老年病人开胸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低浓度利多卡因静脉复合麻醉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秉玉  邓芳 《中原医刊》1997,24(7):9-11
为减少传统利多卡因静脉复合麻醉的毒性反应,增强麻醉效果,缩短苏醒时间,更有利于循环系统的稳定,我们将利多卡因浓度降低为0.2%并复合0.05%氯胺酮及0.025%哌口替啶,通过31例临床观察,利多卡因第一小时平均用量仅4.81±1.77mg/kg。31例中利多卡因、氯胺酮、哌口替啶最大用量分别为880mg、240mg、150mg。气管插管后10分钟,手术开始及静滴复合液第一、二、三小时的血压、心率平稳,脉压差不少于5kPa,RPP不超过12000,与诱导前对比,P>0.05,无显著差异。停药后30分钟即能呼之睁眼,术后12小时内未用镇痛药者19例,占61.3%,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们在103例甲状腺手术病人的扶突穴注射局部麻醉剂,进行麻醉。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本组103例,年龄为21-68岁,手术时间均在1.5-2h内,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与0.5%布比卡因混合液。效果评定标准:优为不用镇痛药、耐受手术;良为诉有不适,需加用镇痛药方能耐受手术。术中改全麻或局麻者为失败,见表1。1.2为进一步观察本法的麻醉效果,对本文病例及同时期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的103例病人,全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术中疼痛强度的定量观察,并行t检验,其…  相似文献   

7.
对83例心脏病人在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急症非心脏手术进行了分析。硬膜外麻醉采取小剂量,分次给药的原则,1.5%~2%利多卡因首量10ml左右,麻醉效果全部满意。术中常规面罩吸氧,维持水电平衡,加强呼吸、心电及血压监测,针对心脏病种类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维持生理功能稳定,麻醉手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者。结果表明,分次小量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对伴心脏病的急症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1220例腹部、妇科及下肢手术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由导管中注入0.05%吗啡(与1%利多卡因混合液)4~5ml,结果,总有效率达100%,血压、脉搏稳定,无呼吸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9.
高位硬膜外麻醉是颈、胸部手术常规麻醉方法之一,为了减少该法对呼吸、循环功能的扰乱,维护手术病人安全,多采用低浓度局麻药,如1%利多卡因加0.1%地卡因或1%利多卡因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但呼吸、循环功能仍不够稳定。近年来我们偿试单独应用0.25%布比卡因的最低有效浓度,麻醉效果较混合液更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05例,年龄在16-72岁之间,其中女82例,男23例。1.2手术种类乳腺癌根治术75例,胸背部肿物切除术12例,胸壁结核病灶切除术5例,颈及上肢手术1…  相似文献   

10.
胸椎旁间隙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胸椎旁间隙阻滞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开胸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23例单侧开胸手术病人分为两组,观察应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利布合剂)行胸椎旁间隙阻滞对血压、心率单次胸椎旁间隙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开胸手术中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及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利布合剂用于胸椎间隙阻滞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2)两组病人术中各时间点吸入麻醉药的MAC值与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胸椎旁间隙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开胸手术可产生与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相似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胸椎旁间隙阻滞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开胸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23例单侧 开胸手术病人分为两组,观察应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利布合剂)行胸椎旁间隙阻滞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比较单次胸 椎旁间隙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开胸手术中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及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 化。结果(1)利布合剂用于胸椎旁间隙阻滞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2)两组病人术中各时间点吸入麻醉药的MAC 值与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胸椎旁间隙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开胸手术可产生与硬 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相似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双盲法观察不同麻醉维持方法麻醉后期的恢复情况。方法 30例择期手术的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安氟醚组、异丙酚组及复合组,每组10例,安氟醚组以1%醉,复合组吸入1%安氟醚并静脉输注异丙酚6~9mg.kg^-1/h维持麻醉,复合组吸入1%安氟醚并静脉输注异丙酚6~9mg.kg^-1/h。结果 安氟醚组的术后呼吸、吞咽反射、呼之睁眼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其它二组(P〈0.05或P〈0.  相似文献   

13.
吕机生  叶志坚  张美玲 《浙江医学》2002,24(2):123-123,126
罗哌卡因属酰胺类长效新型局麻药,目前已应用于术后镇痛以及妇产科硬膜外麻醉等。本文采用0.375%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术,并与传统的1.0%利多卡因、0.15%丁卡因混合液(以下简称混合液)作比较,对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作一评价。1.1一般资料ASAⅠ~Ⅱ级、行手及前臂手术的病人4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Ⅰ组局麻药为混合液20ml,Ⅱ组局麻药为0.375%罗哌卡因20ml。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1.2方法术前0.5h肌注苯巴比妥钠…  相似文献   

14.
应用2.5%利多卡因(Ⅰ组),1%地卡因(Ⅱ组)和2.5%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合剂(Ⅲ组)行环甲膜穿刺注药,观察3种局麻药在危重休克病人气管插管中的反应和效果。分为三组。每组12例。临床观察结果:3组阻滞完善时间和效果无显著差异。混合用药(Ⅲ组)镇痛维持时间较长(5.75±0.75h),依次为Ⅲ组>Ⅱ组>Ⅰ组。血液动力学方面,3组无显著差异。术中需要辅助静脉麻醉药:Ⅰ组最多,Ⅱ组次之,Ⅲ组较少。因此,Ⅲ组病人在术毕清醒最早,依次为Ⅲ组>Ⅱ组>Ⅰ组。根据本研究资料,作者认为采用2.5%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合剂行环甲膜注药,对重症病人术中气管导管的维持具有一定的效果。有利于重症病人术后迅速清醒和恢复。  相似文献   

15.
将21例ASAⅠ-Ⅱ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慢诱导气管插管后,组Ⅰ术前20min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注入丁丙诺啡6μg/kg,组Ⅱ术前静注芬太尼。两组均以1%普鲁卡因+司可林,间断静注芬太尼维持。观察切皮后血压、心率变化及术中芬太尼总量,术后止痛药用量。结果:组Ⅰ、组Ⅱ麻醉时间无差异(P>0.05);芬太尼用量组Ⅰ明显少于组Ⅱ(P<0.01);组Ⅰ及组Ⅱ间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镇痛效果组Ⅰ明显优于组Ⅱ。提示硬膜外腔注入丁丙诺啡复合浅全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15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58例,单纯全麻组(B组)57例。A组选取L5-6或T6-7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mg/kg,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术中维持采用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0.2%地卡因,根据麻醉深度调节安氟醚浓度。B组诱导同A组,维持采用安氟醚、芬太尼,两组均间断给予肌松剂。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麻醉药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开胸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胺酮和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8例行介入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予氯胺酮、异丙酚负荷量静注,诱导后面罩持续吸氧,静脉泵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术中监测血压、心电及脉搏氧饱和度,直至术毕停药后患儿清醒。记录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术中麻醉效果满意,3例患儿术中出现轻度肢体扭动,静脉追加异丙酚后平稳。血压、心电及脉搏氧饱和度保持平稳。并发症包括呼吸暂停2例(2.9%),舌后坠1例(1.5%),恶心呕吐1例(1.5%)。术毕停药后患儿均能迅速清醒。结论氯胺酮和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麻醉效果满意,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二点法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肾移植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陈培敏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2):1145-1146
在37例肾移植手术中应用1.3%利多卡因和0.3%地卡因混合液二点法硬膜外阻滞麻醉,并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动静脉吻合流开放前及开放后1h等时段的SBP、DBP和HR。结果:麻醉后血压均有维持在术前的90%以内,保证了移植肾的灌注压和滤过压;麻醉后心率稍有下降;有较宽的阻滞平面,镇痛和肌松好。说明二点法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很好满足肾移植手术的要求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中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文娟 《海南医学》2003,14(4):27-27
目的:通过40例静脉复合胸段连硬膜外麻醉和静复合麻醉的病人,对比观察在术前,入室时,气管插管,手术切皮,术中,术毕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选择开胸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使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异丙酚/仙林静复合全麻。另一组全麻加胸段硬膜外,使用0.5%耐乐品和1%利卡因麻醉,术中监测ECG、HR、BP、SPO2。结果:全麻+硬膜外组与全麻组比较,血压胡术中1h,术拔除气管导管后有所下降。心率两组均表示比术前加快,但以全麻组明显。复合全麻组全麻用药少,苏醒快而且平稳,未出现烦躁不安,催醒药的使用亦减少而且全麻加硬外的病人可进行术后止痛,有利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区锦燕 《九江医学》1996,11(4):227-229
本文分析151例老年病人硬外麻醉对血压的影响,表明:(1)麻醉后血压和脉搏均有显著下降(P〈0.01);(2)麻醉药首剂在15mL以上较14mL以下麻醉后血压下降更为显著(P〈0.01);(3)腹部手术比下肢手术后血压下降更显著(P〈0.01)。作者指出,老年病人施行硬膜外麻醉应选择最低有效剂量,同时严密观察其对麻醉和手术的反应,对血压、脉搏,呼吸、SPO2、心电图进行连续监测,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