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传统本体论是价值型的,近代思想家们通过学习、吸收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相关成果,使其逐步向存在型本体论转交。康有为、谭嗣同使宇宙观由生成论上升到本体论高度;严复将本体论由变易形态推进到进化形态;早年的章太炎又提出了“阿屯”说;直到孙中山的进化本体论,中国哲学本体论基本上完成了其近代转向。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各自不同的哲学本体论决定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文学本质论.他们的哲学本体论是客体性的,其文学本质论因而也是客体性的.西方哲学和文论的这种客体性起点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学创作论和批评论都从属于各自的文学本质论,并最终从属于各自的哲学本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本体论的含义出发,初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从根本上否定了实践本体论的观点。并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原著着手,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只能是物质本体论。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论的本质界定的问题,我国学术界历来颇多歧义,近年来实践本体论的提法更成为热点。那么哪一种本体论界说才符合规范?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体论是否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论的实质?文章从本体论的原初含义入手,试通过词源释义的方法对这个问题做出解答。  相似文献   

5.
傅斯年是近代著名历史学家,他在史学本体论上有比较独特的认识,其史学本体论思想大致涉及史学对象论、史学目的论和史学工具论三个部分,概括起来是:历史学是一门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史料,进而求得真实的历史事实的学科。但傅斯年的史学本体论本身并不十分体系化,所遗留的问题仍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之谜     
所谓的本体论之谜在于,哲学发展到今天,旧的哲学本体论模式已经失效,按照后现代主义的说法,他们甚至取消了本体论。可是,哲学的发展尤其是哲学的创新体系还必须是一种本体论模式,这就是某种悖论式的本体论之谜。本文对此问题提出了哲学本体论创新模式的拓扑学变换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体论(ontology)原本是哲学的范畴,近年来在信息科学特别是在知识工程(knowledge engineering)领域受到广泛地关注,其重要性也已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并得到广泛认同。通过对国外本体论及其在知识工程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发展轨迹,根据大量文献对本体论在知识管理领域的作用、应用与发展做了阐述,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当代美学本体论研究的各种混乱表述的学理分析,试图提出一种讨论美学问题的本体论语境.认为"美的本质"在其原始发生过程中从属于"人的本质",因而可以把美的起源问题放到哲学中去研究;另一方面则应把美的"本质论"问题与它划分开采,这也就是美学本体论所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物质本体论”也就是唯心主义所批评的“物质主义”或“唯物主义”。西方近代的物质本体论改造了来自古希腊的“物”和“物质”概念,经过英国唯物主义、法国唯物主义到德国唯物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完善。物质本体论有其伟大的意义,然而也意味着“人的物化”的开始,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因而有重新考量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起源于哲学的本体论在信息科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其重要性已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尤其是本体在Web上的应用导致了语义Web的诞生。简要综述计算机科学中本体论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主要内容包括本体论的起源和发展、本体的定义、本体的作用、本体的分类、本体的构建方法、原则及应用。在语义Web部分,重点说明了本体和语义Web的关系、面向Web的本体描述语言以及当前国内语义Web的研究与应用,并给出了本体论研究、应用及语义Web今后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体范畴是关于"是"的范畴,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作为认识的基石,厘清本体范畴的基本类型抑或基本内容至关重要。本体范畴虽然具有高度抽象性,但通过类型化的认知方法可以探知其基本形态。通过本体论确定本体范畴的基本内涵,范畴论确定本体范畴的基本范围。基于此,本体范畴的类型主要包括"是什么"、"存在"和"本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体范畴是关于是的范畴,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作为认识的基石,厘清本体范畴的基本类型抑或基本内容至关重要。本体范畴虽然具有高度抽象性,但通过类型化的认知方法可以探知其基本形态。通过本体论确定本体范畴的基本内涵,范畴论确定本体范畴的基本范围。基于此,本体范畴的类型主要包括是什么、存在和本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14.
马一浮的"六艺心统说"将六艺德性化,六德归之于一心,其学说更具中国文化的回归性.然此说亦存在缺乏对本体的分析的理解,缺乏对孔子的"一贯之道"的疏解等诸多问题.应以马一浮"六艺心统说"为本体诠释之开端,重新梳理儒家经学的哲学意涵,促进六经的现代转化以重振国学.  相似文献   

15.
徐复观对孔子"仁"的诠释贯穿其学术思想发展的始终,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在1955年之前,他承继熊十力的思路,融合本体论、宇宙论、人生论释仁;从1955年开始,他切断仁与科学宇宙论的联系,同时又对仁作了本体论化的解释;1970年代以后,他指出仁的性格不是超验的,而是历史的、实践的,这才割断了仁与超验本体论的联系,完成了对形而上学的消解。这一过程是徐复观对熊十力学派本体观由承继到批判的演变过程,并能说明他消解形而上学思想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石涛在哲学的高度上,赋予“一画”艺术本体论的意义,使之囊括了中国传统哲学中“道”、“气”、“心”等三个重要的本体范畴所蕴含的积极的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并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融入了明清之际启蒙主义美学思潮追求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思想,为其理论的建构和变革创新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作为西方心灵哲学主流思想的功能主义,其理论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和赞同,但也有哲学家对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哲字冢塞尔的“中文屋论证”思想实验更被称为对功能主义的颠覆性论证。文章通过对功能主义及其引起的相关争论的批判性反思,认为在关于心的本体论问题上不应过于极端化。在心身随附理论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既肯定功能主义的理论意义,又避免其对感受性问题的忽视,从而使心身问题得到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论西方文论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论对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冲击波,蔚然而成一股理论潮流。诠释学将人的理解上升到本体论高度,凸显所有解释都是翻译,所有翻译都是解释。顺着诠释学开辟的道路,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及读者反应论的思潮一浪高过一浪,长驱直入翻译研究,并形成了跨学科趋势,自然而然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但自诠释学以降的这条翻译研究路径过于强调读者的主体认识论,忽视了翻译研究中各因素的合理交往,因此有必要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以期在作者一译者一译本一读者等多元因子之间建立合理交往,实现翻译研究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的转向。  相似文献   

19.
本体技术在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本体的概念、本体在学术研究领域的作用,以及基于本体技术应用系统的设计原则.并通过对Onto Portal系统的介绍与分析,讨论了在面向学术研究活动的前提下,基于本体技术的应用系统所应具有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哲学坐标系概念。这本是本体论古典体系的存在模式,但是它的重大意义在于由此 发现叫做主观唯物主义的新的哲学理论空间。不仅如此,通过把本体论坐标系空间从二维向三维及向拓扑空间的 转化,笔者进一步提出了现时代哲学的创新所面临的“本体论之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