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色谱方法对沙苑子的95%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和文献比对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并鉴定了20个化合物,包括15个黄酮类和5个其他类化合物。化合物1为1个新的黄酮苷,命名为沙苑子苷C。1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4),鼠李柠檬素-3-O-β-D-葡萄糖苷(5),鼠李柠檬素-3-O-[5-O-阿魏酰-β-D-呋喃芹菜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6),鼠李柠檬素-3-O-[5-O-对香豆酰-β-D-呋喃芹菜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7),沙苑子苷B(8),鼠李柠檬素-3-O-[β-D-呋喃芹菜糖-(1→2)]-β-D-葡糖糖苷(9),沙苑子A(10),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11),沙苑子杨梅苷(12),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3),杨梅素-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14),毛蕊异黄酮(15),对氨基肉桂酸(16),邻苯二酚(17),赤式-愈创木基甘油-β-阿魏酸醚(18),D-3-O-甲基肌醇(19),去氧土大黄苷(2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6-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沙苑子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新胃乃安片中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等4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外标法测定上述4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以毛蕊异黄酮苷为内参物,建立毛蕊异黄酮苷与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的相对校正因子,通过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出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的量,计算结果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一测多评同时测定新胃乃安片中4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建立的一测多评法简单方便,可同时测定新胃乃安片中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为建立完善的新胃乃安片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芪心脉康煮散和饮片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党参炔苷含量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为对照,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丹芪心脉康煮散和饮片中党参炔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色谱柱为TechMate C18-ST(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不同批次荷芪散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一测多评(QAMS)法测定其中甘草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金丝桃苷、荷叶碱、芦荟大黄素、橙黄决明素6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以金丝桃苷为内参物,建立10批荷芪散的指纹图谱及其余5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并测定其含量,比较QAMS法与外标(ESM)法的差异性。结果: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28个共有峰;金丝桃苷与甘草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荷叶碱、芦荟大黄素、橙黄决明素的RCF分别为1. 52、0. 71、0. 43、0. 71、0. 56,RSD 3. 0%,QAMS法与ESM法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结合QAMS法可为评价荷芪散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沙苑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色谱方法对沙苑子的95%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和文献比对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并鉴定了20个化合物,包括15个黄酮类和5个其他类化合物。化合物1为1个新的黄酮苷,命名为沙苑子苷C。1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4),鼠李柠檬素-3-O-β-D-葡萄糖苷(5),鼠李柠檬素-3-O-[5-O-阿魏酰-β-D-呋喃芹菜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6),鼠李柠檬素-3-O-[5-O-对香豆酰-β-D-呋喃芹菜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7),沙苑子苷B(8),鼠李柠檬素-3-O-[β-D-呋喃芹菜糖-(1→2)]-β-D-葡糖糖苷(9),沙苑子A(10),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11),沙苑子杨梅苷(12),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3),杨梅素-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14),毛蕊异黄酮(15),对氨基肉桂酸(16),邻苯二酚(17),赤式-愈创木基甘油-β-阿魏酸醚(18),D-3-O-甲基肌醇(19),去氧土大黄苷(2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6~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沙苑子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FLC-MS/MS)法同时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 苷的含量。方法液相测定采用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Shim-Pack XR-ODS 柱 (75 mm×3.0 mm,2.2 μm);流速为0.4 mL·min-1。质谱测定采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电喷雾电离源(ESI 源),负离子模式检测。结果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分别在1~50 μg·mL-1(r = 0.999 6)、2~100 μg·mL-1 (r = 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黄芪甲苷含量为0.132%~0.140%,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为0.055 1%~ 0.064 3%。结论与《中国药典》方法比较,该方法供试品提取简单,分析快速、准确,可用于黄芪的质量控 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QAMS)技术建立超高效液相法(UPLC)同时测定苁蓉总苷胶囊中6种成分的分析方法,并与标准曲线法进行比较,评价一测多评法用于苁蓉总苷胶囊质量控制的技术适应性和应用可行性。方法:以苁蓉总苷胶囊为研究对象,有机酸类成分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建立其与咖啡酸的相对校正因子;苯乙醇苷类成分以毛蕊花糖苷为内参物,建立其与管花苷A,异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同时考察了各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并比较该方法与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有机酚酸类成分绿原酸与咖啡酸的相对校正因子为0.538,苯乙醇苷类成分毛蕊花糖苷与管花苷A,异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346,1.266和1.135,各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较好,10批样品QAMS法的计算结果与标准曲线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实验所得的相对校正因子可信。结论:QAMS法可以作为一种简便可靠的质量评价模式用于苁蓉总苷胶囊多种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婉  邹海英  邱智东  杨晶  陈新 《中草药》2023,54(6):1804-1813
目的 建立升陷汤标准煎液的物理指纹图谱及6种指标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刺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芒果苷、异阿魏酸)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评价奠定基础。方法 基于遵古理念制备15批升陷汤标准煎液,以溶解性固体总量、pH值、密度、动力黏度、电导率、表面张力、折光率及固含量8个物理参数构建升陷汤标准煎液物理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对物理指纹图谱进行评价及异常样品判断。以HPLC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刺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芒果苷、异阿魏酸6种指标成分含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5批升陷汤标准煎液的物理指纹图谱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溶解性固体总量、动力黏度及电导率3个指标上;相似度分析与PCA结果显示,15批标准煎液相似度均大于0.9,15批标准煎液聚为2类,A1、A2、A3、A8、A12、A13、A15聚为一类,其余标准煎液聚为一类。由DMod X控制图监测显示,15批标准煎液均为正常样...  相似文献   

9.
杜思邈  潘一峰  张宁 《中成药》2012,34(7):1271-1276
目的建立芪麝丸(黄芪、川芎、青风藤、粉防己等)中9种成分,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芒柄花素苷、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青藤碱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内标法,选用异补骨脂素为内标物,样品经过甲醇提取,采用Kromasil C18柱,甲醇-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62 nm。结果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芒柄花素苷、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青藤碱分别在13.8~440μg/mL、25.9~830μg/mL、9.7~310μg/mL、6.6~212μg/mL、6.3~200μg/mL、6.3~200μg/mL、14.1~450μg/mL、11.3~360μg/mL、50.9~1 63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内标法与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芪麝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9,(8)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不同生长年限黄芪药材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以芒柄花素为参照物计算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和毛蕊异黄酮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样品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含量QAMS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2.5%,表明QAMS测定方法可行。黄芪样品中4种黄酮总量及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升高,但是春季和秋季采挖的黄芪样品中各成分含量相似。结论: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黄芪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和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黄芪药材生长年限越长,黄酮类成分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1.
复方阿胶浆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许啸  张淹  刘晓云  王宇  刘越  董英  宋若兰  于啊香  马嘉慕  折改梅 《中草药》2021,52(20):6226-6233
目的提升复方阿胶浆质量标准。方法基于中药复方制剂"整体鉴别"新模式,对复方阿胶浆中植物来源中药采用一板多鉴法,红参、党参使用同一供试品溶液、同一展开剂,采用对照品和对照药材双对照(红参使用人参皂苷Rg_1对照品和红参对照药材;党参使用党参炔苷对照品和党参对照药材)进行鉴别;熟地黄、山楂使用2种供试品溶液、同一展开剂,采用对照品和对照药材双对照(熟地黄使用毛蕊花糖苷对照品和熟地黄对照药材;山楂使用牡荆素鼠李糖苷对照品和山楂对照药材)进行鉴别。对复方阿胶浆中动物药阿胶建立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4种氨基酸含量测定。并采用一测多评法,以L-羟脯氨酸为内标,确定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含量。结果建立了复方阿胶浆中植物药鉴别的"4-3-2-2"模式,即4味中药,3种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2种展开剂,2种对照物的双对照方法,斑点清晰且专属性强。建立了复方阿胶浆中动物药阿胶一测多评法含量测定,15批样品中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73~3.37、4.61~6.99、2.64~3.97、3.58~4.46 mg/mL。以L-羟脯氨酸为内标建立的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651、0.958、0.857。采用t检验、相对偏差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2种方法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15批复方阿胶浆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含量值无显著差异。结论建立了复方阿胶浆中植物药来源中药鉴别的"4-3-2-2"模式。对处方中动物来源中药阿胶建立了4种氨基酸的一测多评法含量测定。通过"一板、一测",达到"多鉴、多评"整体药味质量控制的目的,科学合理地提升复方阿胶浆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高喜梅  池玉梅  张雯  赵晓莉  狄留庆 《中草药》2020,51(9):2548-2556
目的通过对枳实进行多成分定性、定量分析,为不同产地酸橙枳实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指纹图谱和一测多评(QAMS)模式,采用Waters X-Brige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3 nm和330 nm,体积流量1 m 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建立了不同产地酸橙枳实药材的HPLC-UV指纹图谱,确定了21个共有峰,鉴别出了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素、橙皮素、甜橙黄酮、川陈皮素、桔皮素9种成分,且23批次枳实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聚类分析(CA)及主成分(PCA)分析结果显示的分类情况与该药材的产地分布情况相一致,以新橙皮苷为参照物的QAMS法测定结果均显示一定的差异性。结论从成分的角度来看,不同产地间药材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实验所建的QAMS法准确、高效、可行,与标准曲线法和外标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应用于酸橙枳实的质量评价,为不同产地酸橙枳实药材的质量控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范莉  侯小龙  王文清  施春阳  童庆  方建国 《中草药》2016,47(22):4076-408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藤茶的HPLC指纹图谱与一测多评方法,为藤茶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8、292、369 nm,柱温为50℃,体积流量为0.8 m L/min,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地藤茶样品进行质量分类。结果建立了不同产地藤茶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24个共有峰,鉴定了3个主要共有峰,分别为二氢杨梅素、杨梅素和杨梅苷,并建立了对不同产地藤茶中二氢杨梅素、杨梅素和杨梅苷的一测多评方法。结论建立的结合指纹图谱、模式识别和一测多评法的质量控制模式可应用于藤茶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薄荷药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法(GC)对7个挥发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比较传统道地产区-江苏、当今主产区-安徽及其他产区薄荷药材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收集的薄荷药材挥发油分为4种化学型:(1)薄荷醇-薄荷酮型、(2)胡薄荷酮-薄荷酮型、(3)胡椒酮-薄荷醇型、(4)氧化胡椒酮型;薄荷醇为所有薄荷样品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安徽与其他产区薄荷挥发油成分之间的差异相对明显,江苏产区薄荷与另两个产区则存在交叉性。该文研究了不同产地薄荷药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产地间的差异,建立了薄荷药材多个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薄荷药材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同时测定藏紫草中紫草素、乙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的含量,结合藏紫草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对西藏地区不同来源的藏紫草药材的质量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 (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516 nm。利用化学计量法对色谱数据进行相似度比较和聚类分析。测定了7批不同来源藏紫草药材,发现7批药材中3种萘醌类成分的含量差异巨大。指纹图谱相似度比较显示5,6,7号样品间相似度大于0.99,2,3号样品间相似度大于0.97,3,4号样品相似度大于0.90,其余相似度均不超过0.8,7批样品可分为4类,与3种萘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市场上藏紫草药材来源混杂,质量参差不齐。该方法重复性好,可以为不同来源藏紫草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远志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与品质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的品质是保障其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现行的商品规格是对已有"辨状论质"传统经验的归纳与总结,但随着中药材野生品种的不断引种驯化及大范围人工种植,部分药材的栽培品在性状及品质上已发生了明显改变,造成这些药材在市场流通规格划分及品质鉴别等认识上产生了分歧。以远志Polygalae Radix为例,从其市场流通规格划分现状入手,结合现代品质评价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探讨品系/基原、产地/气候区划、生长年限/采收期及药用部位等对远志药材质量的影响,以期揭示远志药材性状与药材自身品质的相关性,为后续远志药材商品规格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明确今后远志药材品质评价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荆文光  郭晓晗  李楚  程显隆  马双成  魏锋 《中草药》2021,52(15):4496-4506
目的建立基于质量源于生产(quality by production,Qb P)的广藿香质量标志物(Q-Marker),为规范广藿香饮片生产,合理提升广藿香饮片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藿香饮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点和饮片质量进行分析,发现饮片加工过程中存在广藿香叶加入不足的不规范生产现象,致使广藿香饮片质量下降。采用GC法同时测定广藿香饮片中挥发性成分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利用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比例广藿香叶的样品中差异性成分进行筛选。结果百秋李醇含量与饮片中广藿香叶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控制饮片中广藿香叶比例的关键标志物之一。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黄酮类成分对不同广藿香叶比例的饮片样品划分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同时测定雷杜辛黄酮醇和藿香黄酮醇2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结合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雷杜辛黄酮醇和藿香黄酮醇含量在不同广藿香叶比例样品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广藿香叶比例呈显著性正相关,亦可作为广藿香生产规范性的Q-Marker。考虑饮片加工过程中广藿香叶的损失,以15%广藿香叶比例为标准,建议百秋李醇不低于0.24%,雷杜辛黄酮醇和藿香黄酮醇总量不低于0.045%。结论基于Qb P理念,确立百秋李醇、藿香黄酮醇和雷杜辛黄酮醇为广藿香生产规范化Q-Marker,为广藿香质量标准提升和保障饮片质量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居群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的瓜蒌子、瓜蒌皮、根(天花粉)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栝楼各药材质量评价新模式。方法采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硫酸-苯酚法对栝楼各药用部位蛋白、黄酮、多糖进行测定,HPLC法对瓜蒌子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3,29-DR)及天花粉中葫芦素B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栝楼各药用部位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瓜蒌子质量以河南安阳黎园栝楼最优,其3,29-DR和粗蛋白的量最高;山西绛县栝楼作药材瓜蒌皮质量较佳,其粗蛋白和多糖量较高;安徽岳西黑大片栝楼宜作为药材天花粉种植,其粗蛋白量较高、淀粉量较低、葫芦素B量适中。结论所采用的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是栝楼各药用部位质量评价的有效方法,所建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式在栝楼各药材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永洁  陈柽  邓莉莉  刘欣妍  刘鑫  赵颖  张燕  刘葭  吴清 《中草药》2019,50(17):4123-4130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 D)理念对红花颗粒进行制备工艺研究,并对颗粒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红花为模型,采用湿法制粒,以颗粒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保留率、总黄酮保留率、颗粒成型率、松密度、振实密度、相对均齐度指数、豪斯纳比、休止角、干燥失重及吸湿率作为评价指标,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颗粒制备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采用物理指纹图谱法对红花颗粒各项物理属性指标进行综合表征,建立由7个指标(松密度、振实密度、相对均齐度指数、豪斯纳比、休止角、干燥失重及吸湿率)构成的颗粒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颗粒的质量一致性。结果优选出红花颗粒制备工艺:药辅用量比为1∶0.8,润湿剂(95%乙醇)用量为32%,于70℃干燥120min。10批红花颗粒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高于0.99。结论建立的红花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物理质量标准科学合理,可以为中药制剂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该文提出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的中药分析方法持续改进策略。以三七总皂苷(PNS)5种皂苷类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定量分析方法开发为例,完成分析方法从HPLC到UPLC的转换。在UPLC开发中,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Box-Behnken设计理解关键方法参数(CMP)与关键方法属性(CMA)之间的关系,建立贝叶斯概率设计空间;优选稳健色谱条件为初始乙腈20%,等度时间10 min,梯度变化速率6%·min~(-1),分析时间17 min,采用Accuracy profile进行方法学验证。在相同的分析目标(ATP)下,从色谱条件、CMP辨识结果、CMP-CMA关系模型、系统适用性等方面对PNS的HPLC和UPLC定量分析性能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UPLC可缩短分析时间、提高关键峰对分离度、色谱系统适用性满足要求,UPLC可替代HPLC进行PNS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