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腔镜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开放性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开放性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腔镜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淋巴清扫效果和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心律失常、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心律失常、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开放性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食管癌根治术,观察组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淋巴结切除数目、切缘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淋巴结切除数目、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胃排空障碍、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与传统开放食管癌根治术效果相当,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7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采用传统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腔镜组(95例)采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情况,并检测术前和术后肺功能指标(VC、FEV1.0、MVV)变化。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虽然较对照组延长(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清扫淋巴结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VC、FEV1.0、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但腔镜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具有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对肺功能影响较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开胸根治术治疗中、上段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采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3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25例开胸根治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①术中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但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两种手术方式清扫淋巴结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比较,观察组24 h引流量,36 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治疗中、上段早期食管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彻底的优点,随着技术提高、掌握熟练,可降低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采取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共计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食管癌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1年死亡率,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稍低。结论:食管癌患者采取电视胸腔镜下实施食管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而且术后恢复快,死亡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5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将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者(n=30)作为观察组,行常规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者(n=28)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淋巴节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71%(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生活质量总分(88.78±1.42)分;同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3.3%,生活质量总分(75.68±1.5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更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8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41患者行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淋巴清扫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对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行开放式食管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治疗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有无复发、转移。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3%(1/43)、2.3%(1/43)、0%(0/43),对照组分别为9.3%(4/43)、11.6%(5/43)、7.0%(3/43),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实施胸腹腔镜联合治疗术在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和减少其并发症方面优于开放式食管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开胸与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0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开胸组(50例)接受传统开胸手术,全腔镜组(50例)在全腔镜下进行食管癌根治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与开胸组相比,全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较短,胸腔积液引流时间较短,胸腔积液引流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腔镜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房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喉返神经麻痹、吻合口瘘及乳糜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5 a,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病死率、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5年8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50例,将其按照1:1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接受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研究组12%低于对照组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带鼻胃管时间、ICU时间、清扫淋巴结枚数、术中补液量和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食管癌可给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且并发症低,进而改善疾病预后,促进恢复,此手术方式有效且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经右胸、腹部两切口或经右胸、腹部、颈部常规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食管癌患者行开胸手术,设立为对照组;其余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0例,设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FEV1、FEV1/FVC、PEF的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13.65±16.24)min、术中出血量(129.48±37.09)mL、住院时间(9.1±1.4)d,分别短于对照组或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PEF分别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达1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它克服了传统开胸术式的缺点,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31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142例)和观察组(17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方面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而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等影响最终疗效的指标与传统手术相比亦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周兴波  张荣新 《安徽医学》2020,41(4):430-432
目的 比较腔镜和开放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55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腔镜手术79例(腔镜组)和开放三切口手术76例(开放性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常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与开放性手术组相比,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166.71±17.53)mL比(190.71±11.66)mL]、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量少[(285.14±13.86)mL比(310.01±18.51)mL]、术后住院时间短[(10.71±1.6)天比(13.14±1.07)天](P均<0.05),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开放性手术组(P <0.05)。两组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声带麻痹、乳糜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镜组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性手术组(19.0%比39.5%)(P<0.05)。结论 相对于开放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创伤小,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微创手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微创手术患者(观察组)和100例接受开放性手术食管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无死亡,对照组患者死亡2例。观察组手术时间(274.7±67.3) min与对照组的(255.4±49.1) min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6.3%(6/9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16/94),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率94.8%(91/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79/94)。结论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微创手术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术中损伤并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不同手术方式与其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安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22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放组和微创组,其中开放组包括左经胸食管癌根治术62例,上腹右胸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21例,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5例;微创组包括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颈部吻合70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右胸内吻合22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经口置入钉钻头30例。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各术式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微创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23.0% vs 67.3%)(P<0.05),其中肺部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胃排空障碍、心脏并发症、伤口感染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放组(均P<0.05)。结论:微创手术可大大降低食管癌手术并发症,患者预后良好,治疗时间跨度较短,临床病死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右颈部吻合术治疗Ⅰ~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Ⅰ~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观察组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右颈部吻合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淋巴结清扫数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右颈部吻合术治疗Ⅰ~Ⅲ期ESCC患者,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下经口腔置入吻合器底钉座的食管癌根治手术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Or Vil)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胃食管胸腔内吻合术,对照组予以传统开放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一般情况、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随访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总数、清扫淋巴结组数、胸腔及腹腔淋巴结清扫数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的复发或转移率、死亡率、吻合口狭窄和反流发生率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腹腔镜下经口腔置入吻合器底钉座手术风险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和传统开胸手术相比,根治食管癌能力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进行选择性三野淋巴结的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2012年8月至2016年2月接受胸腹腔镜联合微创手术或者开放手术进行选择性三野淋巴结的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3例临床资料,其中微创组手术患者48例,开放组手术患者55例。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吻合口瘘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住院费用等资料。结果 心律失常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声音嘶哑发生率等指标微创组较开放组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手术死亡、乳糜胸发生、腹部切开裂开、术后大出血、吻合口瘘发生率等,微创组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创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多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τ=2.281,P=0.039)。但治疗费用方面,微创组患者较开放组花费更大。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微创进行三野淋巴结的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是安全的,但是其治疗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20.
向绍华 《中外医疗》2016,(16):118-119
目的:分析左胸微创小切口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4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手术方案时将行常规左胸外侧切口治疗的设为对照组(46例),将行左胸微创小切口治疗的设为研究组(58例),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淋巴结清扫数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3.04%显著低于对照组2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胸微创小切口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具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且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