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山东省去年在扶持企业信息化方面,共向企业发放贴息贷款400万元,加上国家投入的200万元,一共是600万元。相比起当年100多个信息化项目,十几亿的投资规模,这点钱摊到每一个企业其实并没有多少。但根据我们到企业中了解的情况,许多企业老总反而对此纷纷表示:钱不在多少,关键是政府在主导,有了这个主旋律,我们就放心。  相似文献   

2.
《软件世界》2000,(5):76-78
经济全球化和计算机网络化是当今世界两大潮流。而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持大型企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及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各类中小企业总数有1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就业人数占70%,其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达到 6 0%,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中一直占据着战略地位。 “21世纪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示范项目”是我国首次针对广大中小企业,由政府牵头推动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最后选710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颇有建树的中小企业,把他们的经验在全国推广。我们也希望通过本专题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作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刘晓冰有很多社会兼职,大多数与制造业信息化有关,这一点与他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是分不开的。6月底,记者就辽宁省制造业信息化及中小企业信息化采访了刘晓冰。《e制造》: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的主导产业之一,制造业信息化是否有类似的特点?刘晓冰:辽宁省制造业信息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围绕装备制造业,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企业首先注重的是产品设计,因此一般企业的设计平台都做得比较好。第二,由于大部分装备制造业是国家主导行业,市场经济对这些企业还没有太大的影响。表现在信息化方面,就是企业很重视产…  相似文献   

4.
记者:国内信息化实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徐少春:我认为企业信息化的失败主要是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好高骛远,就是说企业对自己的信息化目标指定得不切实际.企业可能首先有了一个很模糊的IT预算,接下来就十分希望买一个所谓先进的管理软件,然后马上要求该管理软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见效,为企业创造效益.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信息化的主题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知识经济正大踏步地朝我们走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知识和信息作为增值的主体和对象,要求知识和信息成为企业具有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求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和信息的作用,这就迫使企业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而企业信息化建设又恰恰提供了一个知识和信息被获取、被增值的平台。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强大后盾,制造业企业的先进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准。就目前而言,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还比较落后,因此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非常迫切,而且也是我国制造业奋起直追,赶上世界…  相似文献   

6.
有些用户连自己部门的职责都弄不清楚,当我们询问路由器的使用情况时,他们互相推让,这让我想起一个词——“流程”,如果没有流程就谈不上“协作”。说实话,这次采访是我们开设这个栏目以来感觉最困难的一次。在选择用户群体时,我们故意选择了多个传统行业,正是通过对这些行业的采访让我们感觉信息化责任的重大。如果这些企业内部不单单是建立了“连接”,哪怕是建有自己企业的内部网站,在这个平台上跑些常见的应用,也许网页设计得并不是很漂亮,即使是一些只有文字的页面,至少也可以做到信息“共享”吧?  相似文献   

7.
金融行业     
《互联网周刊》2001,(20):100-108
可以说,在各类行业中,金融业的信息化是做得比较好的:由于早已实现了数字化传输,也不存在物流配送问题,因而金融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瓶颈远没有其他行业那么不可克服。这意味着金融信息化很可能成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突破口。 不过,从眼下看来,这还只是一个诱人的蓝图,接近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制药企业的日益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我接触了很多相关的企业,有些企业做得很成功,也有一些企业信息化的效果并不理想,一个项目还没有完全上马,就要推倒重来。  相似文献   

9.
从企业入手     
总人口:3072万 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00元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590亿元重庆市信息产业局信息化推进处的龙世霖高级工程师谈到重庆的信息化建设时,认为企业信息化是重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特色。重庆是一个综合性的老工业基地,有1.1万户工业企业(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360多家),工业基础好,制造业能力强,总资产1667亿元。工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并举,配套能力强,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汽车、摩托车等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支柱产业、优势行业和拳头产品。尤其是一些企业例如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和嘉陵摩托公司的信息化建设都很  相似文献   

10.
王胜奇 《网友世界》2014,(20):77-7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不断发展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需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竞争中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没有经济效益企业是无法生存的,就更谈不上对社会发展的促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国家、社会及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要通过有效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11.
对很多CIO而言,绿色计算可能还很陌生,有人甚至认为绿色计算是一个不可能触及的概念,对自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来说并没有任何意义。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绿色计算并不遥远,它就存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细微之处。  相似文献   

12.
协同之道     
截至目前,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发生了太多失败的案例.尤其是ERP和CRM,成功率还不到30%,甚至有专家说过一个更为夸张的数字--0%,即没有一个项目真正达到了预期.而对于企业来讲,务实恐怕是第一要务,企业不会因为某一种产品或技术"时髦"就盲目上马,如果这种产品或技术对企业没有什么帮助,那么,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那么多的信息化项目会失败?到底中国的企业(还有政府)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化?同时,我们也在考虑:一个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企业信息化潮流到底是什么?片面强调中国特色,有时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如果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没有和世界潮流同步,恐怕最终还是要被淘汰.所以,我们希望既面向中国,又面向未来,找到一种真正和谐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建立,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最高领导人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提出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在我看来是一回事,前者是窄义安全,后者是广义安全。不搞网络安全,国家安全领域就不安全;不搞信息化,国家本身就不安全。道理很简单,"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而现代化高度不够,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其发展速度和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中国电力工业部很重视电子信息化的建设,在国内起步较早,现已初具规模,远景规划十分完善。全电力行业现有9万台微机,各地局域网2000个,2万多人的计算机专业技术队伍。网络信息建设在全国各大行业中位居前列。 基础设施齐备是信息建设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发挥其效能,实用性是对各种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电  相似文献   

15.
吕建伟 《软件世界》2009,(12):94-94
国内企业信息化已经孕育了许多的实力当这些实力和客户企业发展正好聚集达到一个高点浓度时,就会突然爆发。那将是我国企业信息化真正有质有量的新时代。从2004年起,IT不断经历各种技术变革,如Web2.0、OpenAPI、SaaS、搜索、SOA、云计算,但是我们的企业信息化这次却没有追随,大多技术都是雷声大雨点小,IT厂商很热闹,企业客户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企业信息化的负责人,沟通当然很重要。一个只知道IT技术的信息化主管,在管理层会议中是没有发言权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和上层领导一见面,就唠叨企业信息化有多么重要。这都什么年代了?信息化当然重要,可领导是管大事的,什么宏观管理,战略管理之类的问题都忙不过来,你给他  相似文献   

17.
向可可 《软件世界》2003,(11):96-97
任何事物的前进都需要人的推动,企业管理尤其如此。管理有—种最简单的解释方法就是“管人理事”。人管好,事理顺,管理就没有难度了。企业信息化归根结底是管理的信息化,在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人的作用毋庸质疑。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人。  相似文献   

18.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是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它的建设既能促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又能促进社会信息化.从理论上说,如果把经济看作社会的一个子系统,那么国民经济信息化也就意味着社会信息化;如果把社会视为非经济系统,那么国民经济信息化在实践中也会扩展到社会信息化.例如,我国“金桥”工程的建设,本意是要解决国家经济信息网络通道,但其结果必然也可同时用于非经济的目的.诸如科技、教育等多种应用信息系统的加载,更说明信息化已从国民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领域.  相似文献   

19.
正企业信息化老生常谈,然而在云计算时代,"云化"才是真正的信息化。在新一波信息化浪潮中,传统企业该如何通过私有云建设避免被"拍在沙滩上"?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个很老的概念,但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云计算、大数据广泛应用的今天,时代赋予它新的意义。过去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化内容已经过时,基于云计算理念的新一轮IT建设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统一业务模式 高鹏的这个大方向是没有错的,一个企业没有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就谈不上整合,更发挥不出它的资源优势。但是高鹏只看到了信息化的表面现象,象跨体制、跨结构的IT整合并不是IT系统覆盖这么简单的一个概念,其中涉及到上层领导支持、人员整合,工作流程修定、商品代码的统一,这都是需要伤筋动骨的,宁华公司的IT人员离开这是不能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