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3年中山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预防控制效果,为制定不明原因传染病暴发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中山市SARS病例的流行因素和特征,并对预防控制策略及实施效果进行探讨。结果 2002年12月26日至2003年1月19日,中山市共发生SARS病例29例,死亡1例。病例的发生有家庭和医院聚集性,疏于个人防护是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在采取了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预防控制措施后,SARS在中山市的流行仅持续24d,之后再无新发病例发生;各类人群SARS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95.3%。结论 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遏制SARS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2003年2月9日汕头市发生首例输人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人,至4月3日最后一例发病流行终止。全市各级医院共报告疑似SARS病例75例,其中确诊SARS病例8例,病死1例。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州市医务人员传染性生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基本特征,探讨流行因素,评价防制措施,为医疗卫生单位开展SARS收治及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医务人员SARS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定性生研究方法对医院SARS流行影响因素、预防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广州市医务人员首例SARS患发病时间为2003年1月13日,截止5月5日共有29家医疗卫生单位报告医护人员发病280例,占全市总病例数的26.07%。医务人员发病高峰在2月上、中旬,共有167例,占医务人员发病总数的59.64%,呈明显聚集性。4月后病例为零星散发。病例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前开始收治SARS患(对SARS尚缺乏认识的时期)的6家医院,占总病例数的73.2%(2c15/280)。调查180例医务人员SARS患中92.22%直接参与过SARS患的救治工作。采取定点收治患、加强医院病区通风、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个人防护等综合措施后,2月下旬开始,医务人员的新发SARS病例明显减少。结论 控制SARS在医务人员中流行的关键措施是:(1)要对出现SARS症状的患高度警惕,及时诊断并隔离患;(2)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做好个人防护措施;(3)收治区要合理布局,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4)加强病区通风换气;(5)严格按照有关指引做好污染物、空气及环境的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4.
刘爱丽 《职业与健康》2005,21(12):2033-2034
为探讨SARS病区医护工作人员生活隔离区的消毒和个人防护管理,对2003年SARS期间新乡市传染病院对SARS病区工作的医护工作者生活隔离区的感染防护措施进行了分析.由于措施得当,切实有效,因此使确诊与疑似病人康复出院,医护工作人员无1例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收治SARS患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方法 在我院收治SARS患者的过程中,通过医院领导有力的组织、职工积极配合、制定并不断完善的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从2003年1月收治第1例患者后,1个月内收治197例SARS患者,无1例SARS医院感染发生。结论 提高医护人员对此病的认识,熟练掌握其临床表现、传播途径、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特别是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医护人员SARS感染的危险因素,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护人员在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方法对本院2003年3月31日~4月30日,18例医护人员SARS感染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医护人员SARS感染与个人防护、岗前培训、近距离接触SARS患者有关. 结论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岗前培训,管理人员应加强在岗期间的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对SARS患者诊疗工作中的感染和防护措施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观察医务人员的发病,采用EPI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北京胸科医院SARS救治中心在2003年3月27日~6月24日,共收治SARS确诊患者418例,疑似患者35例,约1 861名医务人员参加了SARS救治工作,其中仅9名医务人员被感染,感染率为0.48%,显著低于全国水平. 结论北京胸科医院SARS救治中心采取的防护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流行与控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He JF  Xu RH  Yu DW  Peng GW  Liu YY  Liang WJ  Li LH  Guo RN  Fang Y  Zhang XC  Zheng HZ  Luo HM  Lin JY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4):227-232,T001
目的 分析广东省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story syndrome,SARS)流行特征,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提供对策、依据与参考。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SARS流行病学及控制措施等相关资料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 目前追溯到首例发病日期为2002年11月16日,家庭聚集发病5例;2003年1月2日,河源市为全国最早正式报告SARS病例的城市。至2003年6月15日止,广东省共有15个地级市报告SARS病例1511例,全省报告发病率为1.77/10万,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的5个城市(佛山、广州、深圳、中山及江门),占病例总数的95.97%,广州市报告病例最多,占病例总数的85.81%;报告死亡数为58例,报告死亡率为0.07/10万,病死率为3.84%。发病高峰出现在1月28日至2月26日(占病例总数的50.69%),单日发病例数最多的为2月8日,共55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20—49岁),占65.86%。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有明显的医院和家庭聚集现象,医务人员的聚集性病例占病例总数的19.38%,家庭聚集性病例占12.04%。早期135例无明确接触史的社区散发患者中,从事与动物相关职业者11例,占8.14%。潜伏期为1—12d,中位数为4.5d。实行严格的SARS疫情监测报告制度,落实预防控制SARS的各项指引,切断SARS从患者到健康人的传播链,强化医院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和落实,做好消毒和个人防护工作是主要的控制措施。结论 切断SARS从患者到健康人的传播链是控制SARS流行的关键;重点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一些研究结果支持SARS病原可能来源于动物的假设。  相似文献   

9.
SARS流行时期医务人员防护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广东省有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接触史的医务人员在防治SARS时期的个人防护状况,评价防护措施对预防SARS感染的效果. 方法对广东省9所诊治SARS的医院中所有有SARS接触史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结果1 645名调查对象中有 152例感染SARS,其中有79.61%的确诊时间在2003年2月,随时间推移而确诊病例数迅速减少;同时,所有调查对象在第1次接触SARS时对各项防护工具的使用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趋势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第1次接触SARS时使用各项防护工具的医务人员感染SARS的频率均低于没有使用者;9所医院医务人员对防护工具使用率和感染率也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386,P值为0.023. 结论对与SARS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从而保护其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汕头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密切接触者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效果,为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03年4~5月份采集已发病的5名SARS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恢复期血清,作SARS-CoVIgM抗体测定;2004年2月10日至3月31日,收集未发病的4名SARS的密切接触者血清,并以与未发病的密切接触者分别同性别、同年龄、同一居住社区的10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采集血清作抗-SARS-IgG检测。[结果]5名已发病的SARS的密切接触者恢复期血清SARS-CoVIgM抗体测定均为阳性;4名未发病的SARS的密切接触者血清及100名对照组人群血清抗-SARS-IgG检测结果全部阴性。[结论]SARS病毒在人体中受生物种群特异性的影响,在传染链中感染性和致病性可能会逐步减弱,以致最后连隐性感染都不能发生;汕头市SARS的发生为一过性事件,尚未在社区蔓延即被扑灭,普通人群中未有出现隐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