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庆华 《云南医药》1992,13(6):364-365
本文对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所用的酒精伊红稀释液做了进一步改良。对80例标本做实验比较,改良前后的试剂实验数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改良后试剂能提前分装,无红细胞不溶现象。  相似文献   

2.
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常规显微镜直接计算法对80 例血液标本进行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显示两种不同方法计数值有显著差异。依据两种方法的原理、影响因素分析了两者间的差异,确认CELL-DYN 3500 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精密性和准确性都优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用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的可靠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标本182份。精密度测定:随机抽取高、中、低各1份样本,分别用仪器法和手工法平行计数各20次,计算精密度(CV值)并进行比较。准确性测定:分别用仪器法和手工法计数182份样本抗凝血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并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仪器法批内平均CV值为3.46%高于手工法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份标本仪器法和手工法计数的嗜酸性粒细胞值分别是(596±472)×106/L、(595±493)×106/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为0.982,显示2种方法计数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显高度正相关。结论迈瑞BC-55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可达到临床要求,可以较准确、快速地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用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的可靠性.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标本182份.精密度测定:随机抽取高、中、低各1份样本,分别用仪器法和手工法平行计数各20次,计算精密度(CV值)并进行比较.准确性测定:分别用仪器法和手工法计数182份样本抗凝血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并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仪器法批内平均CV值为3.46%高于手工法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份标本仪器法和手工法计数的嗜酸性粒细胞值分别是(596±472)×106/L、(595±493)×106/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为0.982,显示2种方法 计数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显高度正相关.结论 迈瑞BC-55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可达到临床要求,可以较准确、快速地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慢性咳嗽儿童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有完整的血清总Ig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资料,将其按照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分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非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分别有50例和54例,比较主要检测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不同类型儿童慢性咳嗽与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非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患儿血清总Ig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检测结果,可见,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同时,血清总IgE在咳嗽变异性哮喘组中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正确率显著优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检测,可以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进行有效诊断,但是血清总IgE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正确率均显著优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3岁。因皮肤瘙痒、五心烦热、乏力伴自汗、盗汗2月余于2010年3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皮肤瘙痒、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近来食欲下降,全身瘙痒,睡眠差,二便正常。查体:浅表淋巴结多处肿大,质软,无压痛,大者若花生米大小。右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Sysmex XT-2000i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用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与目测法的差异。方法用仪器法和目测法计数37份抗凝静脉血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并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准确性;选取4份嗜酸性粒细胞数值不同的抗凝血分别用仪器法和目测法进行计数,每份标本重复测定10次,计算出CV进行比较,观察精密度。结果仪器法计数的嗜酸性粒细胞结果与目测法计数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为0.998。仪器法和目测法对4份嗜酸性粒细胞数值不同的标本重复计数的平均CV值分别为2.74%、8.47%,显示仪器法的精密度明显高于目测法。结论用Sysmex XT-2000i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较准确、快速的方法,可以满足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刘杨  沈颂科  杨森 《安徽医药》2013,17(7):1086-1088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是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变异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靶器官损害为特征。该文综述其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53岁,因腹痛、腹泻、皮疹1周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伴四肢散在红色斑丘疹、丘疱疹、瘙痒,自服黄连素0.9g,2次后,腹痛、腹泻症状好转停药,2d后腹痛、腹泻症状加剧,皮疹渐行躯干部,部分渗出瘙痒剧,逐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2006年我院收治患者及国内文献报道共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中心脏受累占42.1%,肺脏受累占39.2%,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占18.4%,其中行联合化疗25例,单一化疗2例,脾切除1例。8例在确诊1月内死亡,3例在确诊1年半内死亡。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易出现心肺、神经系统浸润,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报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患者女,37岁,以全身皮肤斑块、结节、苔藓样变伴剧痒4年余就诊。皮肤科情况:面颊暗红色斑块,颜面、四肢、躯干蚕豆大小结节、斑块,皮损表面粗糙,有抓痕、增厚、浸润,手掌、掌跖皮肤及指甲正常,双面颊皮损融合成蝶形,皮损广泛,对称分布。结合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明确。给予激素联合羟基氯喹片、雷公藤多甙片口服并联合外用制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李云  郭书侠  董蕤 《河北医药》2012,34(15):2370-2371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临床常见的是直接计数、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球计数仪分类计数3种方法.但是临床上为了解疾病进展过程,需要动态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往往采用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2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以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诊断率.方法临床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患者12例,对其起病形式,临床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前均食用过食用生的或半生的螺类,鱼,虾;慢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可伴有发热;脑膜刺激征阳性;血嗜酸性细胞增加;脑脊液呈炎性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蛋白可升高.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是一种少见浆液性脑膜炎,治疗效果显著.应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膜炎及原发或继发的脑膜癌变等鉴别.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158-160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和异常淋巴细胞的检出率升高对恙虫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已明确诊断的40例恙虫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分别记录两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和减少率,以及异常淋巴细胞水平和检出率,观察组经多西环素治疗5~10d后,复查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和减少率,以及异常淋巴细胞水平和检出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率为87.50%(35/40),异常淋巴细胞检出率为92.50%(37/4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异常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减少率、异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和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和异常淋巴细胞的检出率升高对恙虫病有重要诊断意义,检测手段方便快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方芳  张开光  吴正祥 《安徽医药》2019,23(2):277-279
目的 探讨无确定过敏原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1例在安徽省立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并确诊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成人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检查、内镜及病理学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研究中8例病人血中白细胞升高,10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黏膜型(8例)最为常见,且以腹痛、腹泻为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内镜下多部位(6例)累及,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最为明显,活检或腹水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确诊。单部位4块或以上组织或多部位活检可提高病理检测阳性率。激素或激素联合抗感染(7例)治疗、单纯抗感染(4例)治疗均可缓解症状,降低嗜酸性粒细胞,预后良好。结论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对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有提示作用,确诊仍有赖于组织或腹水病理学。感染可能是无过敏史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诱因或病因之一,单纯抗感染和抗感染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样有效,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性,12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20余天伴呕吐入院.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上腹部阵发性疼痛伴呕吐,发作与饮食无关,每次持续时间约20~30 min,可自行缓解,呕吐物为胃内容、非喷射状,不伴发烧,咳嗽,大小便外观正常.患儿2年前因反复上腹部疼痛30余天伴呕吐于当地医院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给予口服泼尼松3个月,异胭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规律治疗1年,于用药3~4 d患儿腹痛缓解呕吐止,停药1年内未有腹痛发作.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4岁,汉族.因腹痛、腹胀二天来我院.该患二天前出现腹痛,以上腹痛为著,疼痛剧烈,为痉挛性疼痛,伴有恶心,乏力,食欲不振,腹部胀大,腹部不适,排气减少,排便尚正常,但排便后腹痛腹胀不缓解,无发热及呕吐,当地以“腹水原因待查”介绍转来我院.入院查体:生命指征平稳.皮肤黏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和痰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变化及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6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哮喘组,其中轻度组24例、中度组22例、重度组19例)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痰及外周血中EOS检测,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重度组痰中EOS(38.6±13.9)%高于中度组(26.8±14.8)%(P〈0.05)和轻度组(15.4±9.5)%(P〈0.05);而中度组和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三组痰中EOS水平显著高于血(3.8±1.9、4.4±1.8、5.1±2.0)%(均P〈0.01),但三组血中E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2周后,哮喘组痰和血中EOS占白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0.8±11.5)%、(2.7±1.4)%均较治疗前(29.6±12.7)%、(4.2±1.9)%明显降低(均P〈0.01),与对照组的(1.9±1.2)%、(0.9±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2.87,均P〈0.01)。结论外周血和痰中EOS检测对评价支气管哮喘的炎症程度和病情有一定的价值,且检测痰优于血液。  相似文献   

20.
嗜酸性粒细胞与变态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丽  聂贵红  秦占芬 《河北医药》2002,24(10):827-828
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哮喘、变态反应性鼻炎及特应性皮炎等疾病 ,是一组以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EOS)和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炎症性疾病。EOS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理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1 EOS在炎症部位的聚集机制1.1 EOS的浸润机制 首先 ,抗原侵入 ,肥大细胞受刺产生的组胺、PAF(血小板活化因子 )或补体 (C5b 9)刺激血管内皮细胞活 ,表达P 选择素。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活化的EOS释放的IL 1(白介素 1)、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或细菌脂多糖刺激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内皮细胞活化 ,表达E 选择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