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小肠(空、回肠)互相重叠绕于腹腔中,常规钡餐检查易漏诊。自Billba Doteer导管问世,插管法小肠双重造影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
小肠管腔细长,且相互重叠,常规消化道钡餐检查不易观察病变,影响病变的显示,而目前内窥镜检查,亦不能提供有效帮助。近年来,国内有学者提出,应用直接插管法,经导管注入钡气双重对比造影,对此,我们做了一些尝试,经临床验证,认为此法行之有效,诊断明确,特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检查前1天,每天饮水不少于800ml,进流质或半流质,前1天晚餐后,饮20%甘露100ml,检查当日禁饮水、禁食。1.1X线检查方法:检查剂浓度为20%~45%,含CMC0.25%的硫酸钡悬液,剂量为800~1400ml。1.2插管技术:取…  相似文献   

3.
4.
插管法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插管法小肠张气钡双重造 影术诊断小肠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插管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术成功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15-80岁,其中,黑便16例,腹痛或不适23例,腹泻7例,恶心呕吐2例,表现为其他症状3例。结果:①39例中,34例1-6组小肠显影,3例1-5组小肠显影,2例4组以内显影,显影小肠均显示清楚。②39例中,小肠肿瘤3例,结核3例,血管畸形5例,节段性肠炎2例,小肠息肉1例,肠易激综合症3例,肠粘连3例,憩室4例,慢性炎症改变2例,正常11例,其它2例。结论:插管法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术能够较满意地显示和诊断小肠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国产导管小肠插管双对比造影的应用和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肠插管造影在1929年首先由Pesquera报告(1,2),此后有许多作者进行了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普及,直至1967年Bilbao和Dotter设计了一种带导丝的导管才被推广。1974年Sellink改善了BilbaoDotter导管,加了一根弯头导丝,更有助于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内,国内由于导管进口不便,此术尚水普遍开展,我院从1983年11月开始,采用国产导管和血管造影导丝,对81例病人进行了86次插管检查,74例(91%)获得插管成功现就其方法介绍如下,并简要讨论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肠插管钡气双对比造影(附7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1929年,Pesguera(1)就用十二指肠导管注钡方法检查小肠。近年来,随着导管和硫酸钡的改进,小肠钡,气双重对比造影(以下称小肠双对比造影)已得到了广泛开展和研究(2-7),但国内报告不多(8),我们采用自制导管自1981-1984年4月做了70例小肠检查,现着重将检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镜引导插管小肠双对比造影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的有效方法。方法:72例受检者被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36例)应用研制的小肠造影导管,在胃镜直视下钳夹导管头端并送达十二指肠水平部,头端气囊充气固定导管,退出胃镜后,经导管灌注适量稀钡胶浆及空气行小肠双对比造影。对照组(36例)采用改进的F9心导管在透视下插管。结果:实验组插管成功35例(成功率97.1%),对照组插管成功27例(成功率75%)。结论:研制专用的小肠造影导管并经胃镜引导插管行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其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一般资料我院近三年开展小肠插管造影共12例,其中7例在插管前施行过肠系造影检查,发现小肠肠管狭窄有4例,大多数因小肠肠管冗长,难以避开病变部位,图像显示不清,在消化科,放射科医师的共同探讨下,采用了上述检查方法。开展此方法,适用于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及钡剂灌肠未发现病变者,肠系造影发现小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经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未能明确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部CT并结合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 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及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4.1%及55.2%.结论 采用腹部螺旋CT检查结合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可以提高小肠出血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玄明粉在小肠双对比造影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随机抽查80例临床疑为小肠疾病患者,分两组:40例采用造影前2h口服玄明粉15 g(玄明粉组),40例常规口服法小肠双对比造影(对照组).对比剂均采用口服混悬钡,浓度为60%(W/V),总量350 ml,产气粉9g,进行对比.结果 口服玄明粉后可明显缩短造影时间;小肠清洁率优于对照组;病变显示率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47.5%(19/40).结论 造影前口服中药玄明粉能使小肠清洁,缩短造影时间,明显提高了小肠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内镜导引下插管小肠双对比造影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改进小肠插管技术,提高小肠检查率和小肠病变的发现率。方法:经胃内镜引导把B-D导管置入空肠上部。结果:50例病人插管成功率100%(50/50);满意率98%(49/50);病变阳性率86%(43/50)。结论:胃内镜导引下小肠插管双对比能明显提高小肠检查率和小肠病变发现率,可作为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口服法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口服法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几种小肠病变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肠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造影影像特征及手术病理结果的相互关系。全部病人均行口服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2例行CT检查,病例均经治疗确诊或病理证实。结果:26例中,临床有18例消化道出血,5例间断性脐周疼痛,2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外伤后呕吐来诊。其中腺癌5例,类癌2例,平滑肌肉瘤3例,间质瘤1例,腺瘤或息肉4例。淋巴管扩张症、肠结核、克隆氏病各2例,血管瘤、神经节细胞瘤、小肠结石、外伤后肠狭窄、重复小肠各1例,其影像表现各具特征。结论: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对小肠腔内及管壁受累病变有重要价值;而病变起自肠壁且向腔外生长者需结合B超及CT检查方能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小肠是钡剂检查胃肠道较困难的部分之一,主要是因为它的长度和难于分开的相邻肠袢,在常规的小肠检查,造影剂亦可能絮状沉淀和分节,使解释更为混淆。  相似文献   

14.
邓建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1985,4(2):105-106,F002
结肠双重造影的方法国内已有不少报道,作者结合文献介绍自制金属气钡灌肠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根据100例造影片分析,效果满意,本文着重介绍灌肠器结构及其造影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的CT小肠造影(CTE)特征,探讨CTE在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经临床、影像学、肠镜、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66例(研究组),所有患者皆符合WHO关于CD的诊断标准;选择2007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行CTE检查,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胃肠道系统无明显病变且排除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硬化、心功能衰竭、精神病以及碘过敏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每一病灶的部位、肠壁厚度、肠壁增厚模式、肠腔狭窄、肠管直径、强化特点、并发症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并结合MDCT重建图像作出诊断.CT值及肠壁厚度均测量2次取平均值.数据分析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克罗恩病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为回肠(80.3%),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是肠壁增厚(95.5%).CTE检查除了能显示肠壁增厚及肠腔狭窄外,还可清晰显示病变肠管周围的并发症,包括肠系膜水肿及增厚、肠系膜淋巴结增生、蜂窝织炎、腹腔脓肿、窦道和窦管形成.66.7%患者可见梳征,有梳征的患者多为A型或B型肠壁增厚(65.9%),而无梳征患者多为C型或D型肠壁增厚(78.9%)(P<0.01),提示梳征与疾病活动度相关.结论: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的诊断、活动性判断及并发症诊断具有独到的优越性,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还应结合临床症状、肠镜检查以及传统的钡剂小肠造影以正确、完整诊断CD.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小肠钡剂灌肠检查插管深度之探讨顾海燕朱孝廷邱红星沈谋绩小肠钡剂灌肠检查(以下简称SB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尤其是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其优越性已为大家所公认。检查者一般认为施行SBE把导管插得越深越好,但我们在1985~1995年中先后发现有5例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