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海林市1997-2008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林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林市1997~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8年海林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164.02/10万,年平均死亡率0.27/10万。发病率前五位传染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淋病、细菌性痢疾,五种疾病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88.36%。死亡率前三位传染病是流行性出血热、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占传染病总死亡数的92.86%。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淋病、细菌性痢疾是海林市的主要传染病;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性传播疾病、布病、麻疹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赣州市章贡区7年来四种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肺结核)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了1995—2001年四种传染病的发病及流行情况。结果:7年来监测点四种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数为1497例。平均发病率为152.11/10万,各病种平均发病率依次为肺结核234.58/10万,淋病151.50/10万,病毒性肝炎133.17/10万,痢疾89.19/10万。结论:四种传染病的控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廖显明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184-1185
目的 了解罗城县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罗城县1985~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5~2004年罗城县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64.77/10万,年均死亡率为1.12/10万。20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为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伤寒,五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0.26%;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是狂犬病、新生儿破伤风、乙脑、流脑、病毒性肝炎,占总死亡数构成的90.91%。结论痢痰、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是罗城县近20年来的主要传染病,1990年以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发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痢痰、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和淋病、梅毒、HIV等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东莞市厚街镇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情况,为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年厚街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厚街镇共报告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303例。报告病例数较2002年增加22.5%,年报告发病率为635.18/10万,流动人口报告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口。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首位,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居第三;发病顺位居前6位的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淋病、病毒性乙型肝炎、细菌性痢疾、麻疹、梅毒,但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中报告发病率居前6位传染病病种相同但发病顺位有所不同,流动人口肺结核、淋病、细菌性痢疾、麻疹、梅毒等病种发病率显著高于本地人口。结论应将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麻疹,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中的病毒性乙型肝炎、淋病、梅毒,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列为防制重点,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宝丰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研究其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宝丰县1986~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宝丰县1986—2005年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总发病数17135例,年均发病率187.44/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总死亡42例,年均死亡率为0.46/10万。1986年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是痢疾、病毒性肝炎、乙脑、流脑和麻疹。2005年前5位变化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和AIDS/HIV。结论宝丰县1986—2005年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宝丰县除了继续抓好病毒性肝炎和痢疾的防治工作外,要把肺结核、艾滋病和淋病作为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武平县2000~200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和掌握武平县传染病谱及流行特点。方法: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3年武平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的第一、二位,构成比为67.54%;不同系统传染病发病以血源等性传播疾病为首,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钩体病、痢疾、梅毒是武平县主要传染病;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834例,死亡5例,报告发病率为119.8217/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3种54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77.5824/10万。报告乙类传染病前三位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麻疹,分别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0.83%、10.92%和4.73%,丙类传染病中以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数最高,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7.12%。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乙肝、麻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霸州市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霸州市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订控制和降低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的有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霸州市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霸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98.76/10万,其中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报告;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6位传染病分别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占总发病数的88.56%;传染病报告死亡率为0.68/10万,死亡率最高的是狂犬病,占总死亡数的50.00%。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等是霸州市2010年的主要传染病;狂犬病是主要的致死传染病。结论我市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等肠道传染病、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等疫苗相关疾病以及狂犬病等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调兵山市1996-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调兵山市1996-2007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年法定传染病共报告16种11735例。年均发病率为417.08/10万。甲类0种,乙类12种11052例,年均发病率392.80/10万。以肠道传染病为主(59.64%)。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肺结核)呈逐年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主要是痢疾)在2005年以后呈下降趋势。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为乙类主要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主要是其它感染性腹泻)呈上升趋势,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丙类主要传染病。结论痢疾是影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的最主要疾病,预防控制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是今后的工作重点。同时应加大对梅毒、流行性腮腺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的监控力度。根据疫情分析结果,开展强化免疫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发病率上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沐兴桂  胡漾  李友美 《吉林医学》2010,(24):4111-4113
目的:了解会理县法定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6年~2007年会理县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996年~2007年共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22种,累计报告病例达10667例,年发病率最高的是2004年为370.84/10万,最低为1996年83.53/10万,年均发病率为207.64/10万,12年间各类法定传染病发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4180例,占发病总数的39.19%;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3928例,占发病总数的36.83%;第三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2451例,占发病总数的22.98%;主要传染病发病以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麻疹为主。2007年传染病发病率前3位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发病率分别为87.36/10万、70.65/10万、58.01/10万。结论:会理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强肠道传染病和加大呼吸道的防治力度,同时还必须加强其他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1.
江苏太仓市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太仓市2008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1种1370例,总发病率为147.67/10万,较2007年下降15.64%;其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最高为74.70/10万;发病居前5位疾病的依次是淋病、梅毒、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男女性别比为1.51: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年龄分布呈两边低中间高的单峰状,20~40岁为多发年龄段;按职业分,工人、农民和民工为高发人群,分别占总报告病例数的34.16%、17.74%和10.29%;本市统计报告的6个镇,城厢镇发病率最高,为311.20/10万,沙溪镇发病率最低,为102.32/10万,且不同地区间差异比较明显;时间分布以3~10月份发病数较多。结论太仓市2008年法定传染病处在较低水平;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是主要疾病类型;传染病的发生存在地区、性别、年龄、职业差别。  相似文献   

12.
聂俊雄  周权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365-1367
目的掌握常德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2年甲乙类传染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06~2012年共报告22种甲乙类传染病8192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4.55/10万。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呈现高度散发状态,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逐年上升态势。年平均发病率居前七位的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乙肝、梅毒、痢疾、肝炎(未分型)、淋病。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年龄分布以成人为主。结论常德市传染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应根据该变化特点和人群分布特征,在抓好分类管理的同时,突出以农民为重点人群,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淋病等为代表的多发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特别要注意落实行为干预措施,遏制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3.
博罗县2000~200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博罗县近5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趋势,为制订今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博罗县2000~200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博罗县5年法定传染病总发病数3953例,年平均年发病率106.32/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5年共报告3735例,年平均发病率100.46/10万,丙类传染病5年共报告2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86/10万;5年中报告的主要传染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淋病、麻疹、狂犬病。结论博罗县近5年中传染病发病全部为乙、丙类,且绝大部分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染病,导致死亡的传染病以狂犬病为主。未来传染病防治工作应以加强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染病、狂犬病、艾滋病等的预防控制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乡市红旗区各类报告传染病的总体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做好疫情监测和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红旗区2005-2009年各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红旗区5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及其他重点监测传染病共计22种8 830例,死亡9例,年均发病率为641.12/10万,死亡率为0.65/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乙肝(379.66/10万)、肺结核(74.56/10万)、痢疾(46.11/10万)、丙肝(41.46/10万)和梅毒(15.17/10万),占总发病数的86.87%。其中乙肝5年间均居首位,占总发病数的59.22%。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性病、痢疾及麻疹等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牛国永  张功员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330-1332
目的分析2004~2009年宝丰县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宝丰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9年宝丰县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甲类O种,乙类16种,丙类6种)8971例,年均发病率为300.44/10万。2004~2009年宝丰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是肺结核、乙肝、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结论肺结核、乙肝、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等是宝丰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1年南宁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有效的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宁市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整理,采用率、构成比等指标对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年南宁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种73007例,死亡232例,发病率为1095.94/10万,死亡率为3.48/10万。报告发病人数中乙、丙类传染病分别占32.00%、68.00%,死亡病例中乙类传染病所占构成比为99.14%。乙类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最多,报告发病数在前5位的病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37.1%)、肺结核(25.45%)、梅毒(23.26%)、淋病(6.06%)和痢疾(4.16%)。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手足151病(72.31%)、流行性腮腺炎(13.97%)和其它感染性腹泻(9.62%)。结论南宁市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疾病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乐市近年来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订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新乐市2006-2010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新乐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10 233例,死亡11例,年均发病率444.91/10万,死亡率0.48/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乙型肝炎、肺结核、麻疹,其中手足口病、麻疹发病直接影响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结论新乐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乙肝、麻疹,尤其是手足口病和麻疹,重点人群是流动人口和3岁以下儿童,重要措施是病例严格隔离、疫情主动搜索、院内感染控制、免疫接种、健康教育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横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态势,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乙类和丙类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近7年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25种共42 828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34.26/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7种共24 458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5.10/10万。年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痢疾。传染病死亡人数共188例,人群死亡率为2.35/10万,其中艾滋病病例占总死亡人数的37.23%,狂犬病病例占26.60%,肺结核病例占22.87%。结论:该县近7年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一些旧病种复燃且不断出现新病种。艾滋病病例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导致当地人群死亡的主要传染病病种,而狂犬病及肺结核死亡人数在逐年下降,仍需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监控和预防。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天柱县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柱县2008年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天柱县2008年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天柱县2008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832例,死亡7例,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97.62/10万、1.66/10万和0.84%;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发病179例,无死亡病例。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分别为肺结核、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病例总数的88.23%。呼吸道传染病占62.31%、肠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14.4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5.04%、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0.40%、新生儿破伤风占0.10%、丙类传染病占17.71%。结论:2008年天柱县法定报告传染病以呼吸道和丙类传染病为主,肺结核和菌痢等是重点监测防控的传染病,农民、学生和儿童是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乙类传染病的分布、演变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0-2006年武鸣县各年的疫情报表进行统计,归类与分析。结果武鸣县1980-2006年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明显下降,尤其有免疫手段的传染病下降最为明显,90年代后白喉、脊髓灰质炎百日?己无病例发生。麻疹、乙脑、流脑发病率分别下降至0.57/10万、0.07/10万和0.02/10万。新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后,传染病种类的分类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的淋病发病率居首位,传染性肝炎、肺结核居第2、3位,艾滋病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结论武鸣县经性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如淋病、梅毒、艾滋病;肠道传染病如传染性肝炎、痢疾;呼吸道传染病如肺结核等是当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不可忽视的病种,应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