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强度管线钢的工艺与组织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度管线钢是在低碳含锰钢基础上,添加微量的铌、钒、钛微合金化处理,采用精炼提高钢质纯净度,降低钢中硫、磷含量,从钢坯加热开始加以控制低温烧钢,粗轧区采用再结晶控制轧制,精轧区奥氏体非再结晶区的控制轧制,轧后控冷,进而得到极细(晶粒度11-12级)的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组织,满足管线钢苛刻的强度、韧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傅师曾  李文卿 《钢铁》1993,(7):32-36
研究了控制轧制工艺参数对轧届铁素体晶粒尺寸和珠光体形态及沉淀相Nb(C,N)的形态和尺寸的影响,以及由变更工艺参数导致的组织变化而造成的力学性能的改善。实验结果表明,镇静铌钢的控制轧制基本规律,对半镇静铌钢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3.
张志慧  贾小华 《河北冶金》2023,(12):46-49+55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等对X60级管线钢显微组织与冲击试样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对试验钢的热轧显微组织及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控轧控冷条件下冲击断口无明显裂纹源,基本呈现等轴韧窝形貌特征;其获得的针状铁素体组织较常规轧制下多边形铁素体组织更加细化、均匀,晶粒尺寸均值由20μm下降至8μm左右,其尺寸小于2μm的占比达75%以上;控轧控冷工艺较常规轧制试验钢具有更好的强度及塑韧性,尤其-10℃冲击功达到180 J以上。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设定机架间冷却水强降温工艺与轧后层流冷却速率及卷取温度控制,实现精轧控制轧制与层流控制冷却相结合的控制工艺,可极大地改善超厚规格X60管线钢低温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4.
1780生产线在采用在传统16Mn成分设计基础上,添加铌钛等微合金成分,采用低硫、低氮的洁净钢冶炼控制,控轧控冷的轧制技术,实现-20℃低温冲击性能要求的J55钢卷生产,满足客户需求。  相似文献   

5.
厚板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厚板控轧控冷的目的是赋予其优良的韧性。控轧是在合金成分合适的前提下选择板坯的加热条件和轧制条件,使钢晶粒细化,提高韧性。控制冷却增大了相变组织强化的比重。从韧性观点来看,最理想的是在控制冷却的同时使铁素体晶粒细化,同时控制贝氏体和珠光体的弥散状态,防止生成岛状马氏体。控制冷却技术与控制轧制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用于钢的强韧性处理。经过控制冷却的厚钢板,显微组织均匀,明显细化,韧性提高,并可提高抗脆裂性和抗氢脆能力。今后用控制冷却生产厚板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控轧控冷试验,力学性能检验和组织的光学显微观察,研究了温度参数对铌微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阶段控轧及控冷所获晶粒尺寸明显小于常规轧制+快速冷却的晶粒尺寸;随冷却速率的增大或终冷温度的降低或精轧开轧温度的降低,试验钢晶粒细化,混晶程度加重,强度增大,塑性降低;精轧低温开轧利于韧性提高;铁素体混晶可能源于因铸坯中Nb(C,N)的不均匀分布造成的原始奥氏体混晶,粗轧大压缩比轧制可以消除这种混晶现象。  相似文献   

7.
低碳490MPa级铆螺钢控轧控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迪  李壮 《钢铁》2008,43(4):61-65
通过控轧控冷试验,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ML15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应变诱导铁素体相变,铁素体晶粒细化,低温轧制较常规轧制后快速冷却可以获得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常规轧制后快速冷却要优于低温轧制后慢冷试样的力学性能;终冷温度越低,珠光体片间距越细,强度和塑性越好;低碳铆螺钢采用控轧控冷不经热处理抗拉强度达到490 MPa级别,其力学性能远优于常规轧制后不控冷的同样试样.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09V钢热轧工艺参数对奥氏体及铁素体晶粒的影响及铁素体晶粒对韧性的影响,以及冷速与组织性能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铁素体晶粒细化10μm,可使脆性转化温度下降8℃;控制热轧加热温度及形变量可有效地细化铁素体晶粒;提高轧后冷速可显著提高钢的强韧性。因此,09V钢在轧制型材时采用适宜的热轧工艺及轧后冷速,可全面提高钢的综合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9.
于海颖  王怀宇 《宽厚板》2002,8(6):41-44
1 前言目前 ,采用铌作为微合金化元素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热机械轧制可有效地使钢板的机械性能达到最佳化。该轧制工艺包含两个机理 :轧制过程中使奥氏体变形而导致的铁素体晶粒细化和由铁素体中碳化铌沉淀引起的沉淀强化。虽然沉淀强化可削弱钢的韧性 ,但是 ,有利的晶粒细化和不利的沉淀强化的综合因素使铌对钢的韧性产生总的积极影响。已经采用铁素体 +珠光体钢对这些机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却很少研究过加铌并通过非再结晶奥氏体区热轧后立即进行快速冷却工艺对钢板性能的影响。在此情况下 ,可望利用铌的特性来提高淬透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在20钢3m/m容器用薄板的生产上,采用控制轧制工艺,对钢材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基于钢材是作为生产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原材料这一特点,我们采用的是以提高塑性和冷冲压工艺性能为主的IB型控制轧制。轧制生产中重点控制加热温度,终轧温度和轧后冷却速度三个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将轧制加热温度提高到1100—1150℃,终轧温度提高到800℃以上,使钢材在r区进行轧制,完成避免(r α)两相区轧制,轧后进行堆垛缓慢空冷,(700—550℃间平均冷速≤1.3℃/分)。充分利用了轧后余热,使铁素体晶粒不致过细,静恢复和静再结晶得以充分进行,加工硬化大为减少,使钢材获得了晶粒度不是很细的再结晶情况良好的块状铁素体—珠光体组织,从而使钢材具有一定的强度水平,较高的塑性和良好的冷冲压工艺性能,我们采用的这种控轧工艺,有自己的独特之点,和已发表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介绍的,以提高钢材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为主的低炭钢控轧,有较大的差异。试验结果说明,基于我们钢材用途的特点采用我们这种IB型控轧工艺是适宜的,提高了产品的综合质量和合格率,可以用控轧钢板代替正火钢板,而且使工艺流程得到简化(免除了热轧后的正火工序)减少了金属耗损,节约了能源。并用统计学的方法,整理分析了整个试验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控制轧制低碳含铌钢铁素体混晶的定量评定、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钢的机械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铁素体晶粒尺寸的不均匀性(即混晶)可用参数C.V_A评定.C.V_A定义为晶粒面积的标准差与平均面积之比。铁素体晶粒尺寸的C.V_A值与加热温度、轧制温度、未再结晶区的形变量及轧后冷速有关,进入未再结晶区轧前奥氏体晶粒平均直径d_A的影响最大。控轧钢中产生严重混晶的根本原因是形变未再结晶奥氏体促进γ→α转变形核不均匀性。 铁素体混晶对钢的屈服强度无明显影响,对钢的脆性转变温度的影响与平均晶粒尺寸d_(F)有关。  相似文献   

12.
微量固溶Nb在钢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庆波  孙莹  李子林  韦弦  刘相华 《钢铁》2006,41(2):59-62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铌的质量分数为0.013%的含铌钢和不含铌钢的热轧试验,对含铌钢TEM观察结果表明,未观察到Nb(CN)从奥氏体中形变诱导析出,Nb(CN)在铁素体中也未脱溶析出。力学性能检验结果表明,在控轧控冷工艺及其他化学成分相同的条件下,微量的固溶铌(w(Nb)=0.013%)能使铁素体晶粒细化,造成钢的屈服强度平均提高55MPa。  相似文献   

13.
控轧控冷工艺对低碳铌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测定了低碳铌微合金钢变形后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在实验室对该实验钢采用不同的工艺进行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的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分析了低碳铌微合金钢的强韧化机制.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在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0.5~30 ℃/s)内可以获得贝氏体组织.控轧控冷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的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贝氏体.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组织得到细化,强度提高,但屈强比也随之增加;降低卷取温度使组织中的贝氏体含量略有增加,强度有所提高.初步探讨了贝氏体对实验钢性能的影响,为制定合适的生产工艺制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热轧试验研究了两阶段轧制+层流冷却、空冷、超快冷的TMCP工艺对高硅铌钢、高硅Nb-Ti钢、低硅Nb-Ti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轧控冷后的试验钢含有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以及少量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在控轧控冷工艺参数相近的情况下,高硅铌钢、高硅Nb-Ti钢、低硅Nb-Ti钢的抗拉强度依次减小,其伸长率和强塑积依次增大。低硅Nb-Ti钢的伸长率和强塑积分别达到了41%、25 256 MPa.%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温斌 《宽厚板》2023,(2):31-34
结合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的微铌低合金钢CCT曲线,采用再结晶区轧制+未再结晶区轧制+(γ+α)两相区三阶段控制轧制工艺进行轧制试验,研究微铌低合金钢在(γ+α)两相区范围内不同变形率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两相区轧制与常规控轧控冷工艺轧制钢板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微铌低合金钢两相区轧制工艺与常规控轧控冷工艺相比,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升高,伸长率和冲击功有少许降低;两相区轧制工艺能够细化铁素体晶粒,但是也存在单个尺寸较大的铁素体晶粒。另外,随着(γ+α)两相区累计变形率的增加,微铌低合金钢的强度升高,韧塑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冶炼的16Mn 钢,分别在试验室和实际生产中进行了以下试验:常规轧制、控轧、常规轧制加喷水、控轧加喷水以及上述工艺加常化或回火处理。控轧加喷水(终冷650±20℃),可使试验钢σ_S提高49~98MPa,-  相似文献   

17.
10MnPNbRE钢厚、中板轧制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稀土》1974,(3)
本文分析了产生热轧铌钢脆性的原因,提出“低温”大压下量终轧的10MnPNbRE 钢中、厚板轧制工艺,给出初步生产试验结果,进一步讨论了铌钢轧制工艺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钢掌握了按ГОСТ—4041—71生产机械制造业冷冲压形状复杂零件用的热轧铝镇静酸洗08Al、10Al、15Al 和20Al 钢板。对钢板机械性能影响最大的是终轧温度制度和在酸洗,切割装置中钢的工作条件。此外,轧制工艺参数波动对钢轧制品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宽厚板》2018,(5)
通过V、Ti微合金化、氮含量控制以及控轧控冷工艺,获得了理想的钢板性能,完全满足非调质型列车上心盘用钢的性能需求。在试验钢生产过程中发现,终轧温度和终冷温度较低时可以得到部分针状铁素体+少量贝氏体组织,实现较高的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达到非调质钢正火热处理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低碳、低锰和微铌合金化成分设计路线,高洁净度钢水和高质量铸坯的生产以及合理的控轧控冷正火工艺,成功开发出500 M Pa级水电钢.其金相组织主要为铁素体+珠光体,且晶粒尺寸细小、均匀,晶粒度评级为12级,使得该水电钢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低温韧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